2001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雕塑集萃

手拉手边红摄于挪威纳尔维克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高山明湖旅人家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在新西兰南岛西南部的高山深处,掩藏着一颗晶莹的明珠——瓦卡提波湖。四围那云遮雾绕的山峰倒映在湛蓝的湖水中,犹如一群仙女在临镜晨妆。毛利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名叫马陶的巨怪将美丽的姑娘玛娜塔劫掠到深山,姑娘的情郎玛塔考瑞紧追不舍。姑娘用眼泪溶化了捆绑的绳索得以脱身,此时赶到的小伙子随即放火,将仍在荆棘上酣睡的巨怪烧死。巨怪在火中痛苦地抽搐,身体扭曲着深陷入山地之中,从而形成一个摇柄形的深坑。因大火的烘烤,四周雪山溶化,雪水流入坑中,形成了瓦卡提波湖。
  瓦卡提波湖长84公里,宽约57公里,海拔312米,平均水深300米,最深处达410米,水温常年在12摄氏度左右,冬夏温差不超过2摄氏度。更奇特的是,湖面每6分钟涨落一次,落差在7—20厘米之间。毛利人说,这是因为那巨怪的心脏未死而仍在悸动。瓦湖两边为高山所挟持,群峰拔湖壁立,嵯峨绵延,高达2000多米,早晚云蒸霞蔚,终年雪积云缠。英国殖民者到此地后叹为奇观,说这样美丽的地方正适合英国女王居住,从此湖畔小镇即被称为女王城。
  20世纪50年代,哈特金斯夫妇到这个地区游览,一眼便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定居,并办了一家旅行社,从而开创了当地的旅游业。当公司的销售总经理罗宾·杰布森女士陪记者登上“湖上女王”号游船时,记者发现这是一艘古老的蒸汽船,过道与休息室触目皆是光洁锃亮的黄铜扶手,在甲板中厅竟然可以向下看到机工挥汗如雨地向锅炉中添煤的情景,而两排曲轴在蒸汽的推动下正上下运转,发出火车头般的喘息声。我说,是不是坐上了“泰坦尼克”号?罗宾说,说对了,这艘船同“泰坦尼克”号同于1912年建造下水,当然,此船是在新西兰建造的,当年主要为湖对岸的农场运送货物。60年代末被本公司收购,两次重新装修,供游人观赏和游湖。正说着,只听连连几声粗喘和一声汽笛长鸣,船已驶离码头,头上拖着一道浓烟。罗宾说,此船已成为活的文物,所以才得到燃煤特许。此时,汽笛声仍在山谷间回荡,颇有气势,好不威风!
  听罗宾说,40多年来,哈特金斯夫妇脚踏实地打造他们的旅行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日。1966年他们收购了现在的峡湾旅行社,1969年首开神奇湾旅游,同年收购了这艘“湖上女王”号,开始瓦湖观光;此后他们又相继开辟了多条游览路线,开发了“湍流快艇”项目和河谷漂流运动等。现在公司雇佣着250多人,12艘豪华游轮行驶在三湖两湾上,每年接待40万游客。峡湾旅行社不仅事业发达,而且声名远播海外,并在1991年和1996年两次荣获美国杰出旅游大奖。
  峡湾旅行社成功的秘密何在?哈特金斯夫妇的儿子、现任总裁布莱恩归纳为:创造新的产品,保持传统价值。他说,当今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兴趣呈现多样化。要找出他们的兴趣所在。于是才有了近年开发的体育和冒险旅游。而保持传统价值就是要确保向游客提供最舒适惬意的服务。公司专门设计的子弹头游览车的顶棚都是特大玻璃窗,更便于观光;在游船上提供8种语言解说,5种风味食品,其中包括亚洲风味自助和日本盒饭。
  半小时后,“湖上女王”号驶近一处高山牧场。罗宾说,新西兰是羊多于人的国家,很多游人都想了解并体会一下这里的农牧生活。因此公司于1991年租赁了这处牧场,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牧羊犬怎样驱赶羊群,工人如何手剪羊毛,还可以亲手纺线,喂喂牛羊,有兴趣者还可以骑马游山,品味野外烧烤。
  这时太阳刚好落在雪峰上,燃起了满天云锦,湖面闪烁起粼粼红光。面对眼前的湖光山色,我为峡湾旅行社的经营之道所折服,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它的事业怎能不兴旺发达。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钟情泰国丝绸的美国人
本报记者徐步青
  在曼谷一条狭窄的小巷尽头,有一栋华丽的泰国传统居所,主人名叫吉米·汤普森,是位美国人。他毕生热爱泰国文化,并对濒临绝迹的泰国丝绸进行研究,将其引入市场,最后走向世界,因而获得了“泰国丝绸之王”的美誉。
  1967年3月汤普森在去马来西亚度假时神秘失踪了。关于他的失踪有许多传说,泰方多次出动警察进行调查,却始终未获任何结果。
  在访泰期间,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参观了汤普森的故居。它美丽、幽静,与这个城市充满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居所是一栋两层泰式小楼,房柱、屋顶、门窗、地板都用昂贵的柚木建造。每个房间几乎都摆放着各种不同时期的字画、瓷器、雕像和其它艺术品,令人惊奇的是它们都被摆放在用本色泰丝装饰的壁橱里,使得这些陈列品更为珍贵与靓丽。此外,墙上还挂着用上等泰丝制成的各种挂毯。小楼门前有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园,后院有一条小河,当初,汤普森先生就是在这条河边和当地农民一起养蚕、缫丝、晒丝。
  汤普森1906年出生在美国特拉华州的格林威尔,二战期间,在美国战略服务办公室服役,后被派往泰国工作。二战结束后,他决定留下并将泰国作为自己的家园。
  起初,汤普森主要经营酒店,后来才将注意力逐渐转向泰国丝绸。当时的泰国丝绸还只能手工生产,农民自织自穿。由于没有走向市场,产量日益减少,处在绝迹的边缘。汤普森决定要拯救泰丝,他收集了一些农民自织的样品,带到纽约拿给朋友们欣赏,大家的反映都非常好。回到泰国后,他与人合伙成立了第一家泰国丝绸有限公司。由于泰丝造价高,起初仅用于演出服装,后来,一些时装设计师和室内装饰设计师将这种绚丽多彩的布料用于时装和装饰领域,它的出口及内销量开始增长。
  目前,以吉米·汤普森冠名的丝绸公司已经发展壮大,公司总部设在离首都曼谷300公里的一个小镇上,职工约有2500多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从养蚕、缫丝、纺织、印染到加工等都由本公司完成。公司总经理埃利克·布斯对记者说:“为了改变泰丝太硬的弊病,每年从中国进口蚕丝,因为中国蚕丝比较柔软,用50%的中国蚕丝织入到泰丝中,这样使泰丝软硬适中,因而加工成的布料既不是传统的泰丝,也有别于中国的丝绸。除泰国外,在欧洲、日本、美国也开设有吉米·汤普森的专卖店。”
  访泰期间,我特别留意泰丝。在我们下榻的五星级宾馆里就有吉米·汤普森专卖店,这些商品做工精细、设计新潮、质地华丽、色彩鲜艳。一条4寸见方的手绢约卖人民币50元,一支口红盒60元,一套睡衣约600多元。此外,在其他高级旅馆还设有该公司生产的泰丝布匹店,许多西方旅游者都在这儿量体裁衣。在普通商店也能看到泰丝的布料和用泰丝制成的服装,当然其质量、样式、色彩都难与吉米·汤普森的品牌相比。
  吉米·汤普森身后无嗣,然而他所酷爱的泰丝却日益发展。1976年,吉米·汤普森资产的法定管理人获得了泰国政府的许可,创建了以吉米·汤普森命名的基金会。根据基金会的章程和吉米·汤普森的毕生爱好,基金会将致力于泰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他的故居也被正式注册为国家级博物馆。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喂袋鼠龚铁鹰摄于澳大利亚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望子成龙
——凤凰城华人的梦
本报驻美国记者刘爱成
  周六,清晨。劳累了一周的凤凰城疲倦地躺在沙漠中,温柔的阳光悄悄地走进千家万户,不忍心惊动熟睡的人们。
  “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闹钟声把陈挺从梦中惊醒。他一骨碌爬起来,赶忙叫醒两个10岁大小的孩子:“快点!要不就迟到了。”
  随着他们的车,我们匆匆来到城郊的一所大学。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走廊里站着许多家长。“周末大学不上课,我们就利用这个空当在这里办起了‘中文学校’。由于条件有限,每周只能上一次课,所以大家再忙再累,也都不愿放弃这个宝贵的机会。”现任“中文学校”董事长的陈挺一边和他认识的家长打招呼,一边向我解释。
  凤凰城虽然是亚利桑那州的首府,但由于它地处沙漠,加上夏季天热,所以这个城市的华人过去不是很多。这几年,由于高科技产业公司大量迁移到这里,不少从事这些行业的华人华侨也随公司搬到这里。
  教务办公室里,老师们正准备上课。“他们既是家长也是老师,都是自愿来尽‘义务’的。”校长费键笑指那些老师们说,“我们这些‘校领导’也是义务的。”“事实上,80%的学生家长都是博士和博士后。这批人在国内时插过队,后又考上大学,再后来到美国留学、工作。但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对祖国始终充满感情。而我们的孩子,基本上是在这里生长的。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文化观念都与我们有很大差异。为了让他们牢记自己是‘龙的传人’,了解中国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让这些孩子学好中文。这就是我们自办中文学校的初衷。”
  据介绍,这个学校开办数年来,学生年年增长,目前已有150多名学生在这里就读,义务教职员工20多人。为了让学生平时多练习,老师通常给他们布置一个星期的作业。
  “光靠在学校的时间是不够的。”一位家长告诉我,“平时我们在家也开‘小灶’,尤其利用孩子的假期,带他们回中国住上一段时间,让他们亲眼看看中国的巨大变化,既增加了对中国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又提高了中文水平。”
  在一间教室里,我奇怪地发现在一大群华人学生中,还坐着一些“洋学生”,而且上的是数学课。曾在香港科技大学任过教的陈先生下课后对我感叹道:“现在我们的学校已经不仅仅是教中文了,还要教数学。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我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虽然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有一定长处,但放任自流的时间太多了,孩子们总是在玩。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吧,英语自然是会的,可是数学与我们小时候根本无法相比。再看看美国社会,有多少科学家是他们自己培养的?像我们这样的,还不都是外来的。由于孩子们的数学太差,所以我们打算‘自救’,增加了数学课。怕太深了,用中文孩子们听不懂,有时还得用英文解释。这不,连美国孩子也来了。”
  头发已经花白的申博士告诉我,他们夫妇搞科研没日没夜,但送孩子来这里上课却是雷打不动,并宁可花时间在这里陪读。在解释原因时他强调两点:“一是我经常回中国,感到这里的孩子与中国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差距太大。二是中国的发展变化太快,连我们这些人中都有不少人想回去发展,而到我们的下一代成人时,就更不用说了。即便将来他们留在美国,也免不了要和中国人打交道。因此,送他们来学中文、补数学都是绝对不可少的。如果不抓紧,不把孩子的空余时间适当填满,他们有可能在学校跟坏孩子学坏。我可是希望孩子成为一条‘龙’,而不是一条‘虫’,尤其不是‘寄生虫’。”
  可怜天下父母心。据说像这样“望子成龙”的学校在凤凰城远不止一个。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这只孤独的大鸟
江建国
  11月7日,超音速民航客机“协和式”在停飞15个月后,重新昂起它圆锥状的机首,离开巴黎飞向纽约。
  去年7月25日,法航一架协和式客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坠毁,机上113人全部丧生。此后不久,法国和英国的民航管理局暂时吊销了“协和”的飞行许可证。一年多来法英两国为重新装备“协和”耗资约1亿欧元,终于使“协和”重返蓝天。
  考察“协和”的历史,不难看出,这只漂亮的大白鸟其实是在政治雄心的驱动下,对技术进步的盲目迷信和不顾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的产物,可称得上工程技术史上严重的错误决策之一。
  协和客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因不甘心民航的天空变为美国“殖民地”,决心开发研制新型客机以显示欧洲的独立性;而英国之所以愿意和法国合作,其用意则在于牵制法国,束缚它的政治野心。加上当时普遍存在着迷信技术可以无限制地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思想,认为建造超音速民航飞机是航空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逻辑性的步骤。于是在1962年11月29日,法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共同研制超音速民航飞机的政府协议,决心向当时被誉为“空中皇后”的波音707发起挑战。
  研制工作开始不久就暴露出“协和”的设想脱离实际。首先是费用奇高,成了无底洞。其次是许多设想脱离民航的需要。例如盲目追求超音速两倍,在这种速度下飞行时地面形成一块“音毯”,因而完全无法飞越居民区;它的三角形机翼在降落过程中造成巨大的气旋;飞机着陆后,驾驶员的座位还高于地面30米,如果设计家们没有设计出那个活动机首,那么地面上的一切驾驶员都看不见;它的载客量仅为100人,耗油量却高得惊人,3分钟烧掉1吨油。目前一张巴黎到纽约的往返机票高达9000美元左右,一般的富人都不敢问津,遑论普通游客了。
  曾有许多著名的飞机公司尝试把超音速引进民航领域,但最后都放弃了。惟有苏联制造出了外形与“协和”极为相似、被西方戏称为“协和斯基”的“图—144”客机。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和一架“图—144”客机在巴黎布尔热国际航空展上坠毁,给“协和”以致命的打击。本来英法准备制造1370架“协和”,最后只造了20架,而且没有国家买它,只好由英法两国自己的国有航空公司接收,目前投入机组运行的有12架,英国7架,法国5架。1976年1月21日,“协和”首次投入商业飞行,分别从巴黎和伦敦飞往纽约。虽然计划开辟到里约热内卢、加拉加斯、华盛顿、新加坡、墨西哥等多条航线,但实际上只剩下巴黎至纽约和伦敦至纽约两条孤零零的航线。据计算,为这十几架飞机已花掉了三四十亿美元。一位经济学家曾说,就算“协和”是由纯金制造的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德国的《明镜》周刊评论说,这是西方国家代价最昂贵的“工业灾难”;法国一家经济杂志把“协和”列为20世纪后果最为严重的20件经济失误之一。
  当然也不能说“协和”一无是处。它在当时曾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头羊,后来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非常成功的“空中客车”也从“协和”的开发研制中获益不少。“协和”在3个半小时内能横跨大西洋,能满足诸如大企业家、影视体育明星等极少数人在巴黎起床后,在纽约吃早餐,当天办完事后又返回巴黎的愿望。正因如此,“协和”有一批忠实的乘客。但是,速度毕竟不是一切,为这个速度付出的代价高得离了谱。
  “协和”是没有前途的。它没有后续改进型,现有的几架机龄都很老了,最老的26岁,最年轻的22岁。但它的寿命很长,约为4.5万飞行小时,鉴于目前每年飞行不过700小时,它还可以“活”上十几年,到那时,“协和”将寿终正寝,而“后无来者”。这只当年曾被誉为“时间机器”、“飞得比太阳还快”、“将改变地球地理学”的漂亮而孤独的大鸟,将成为一份教材,使后人更加理智地探索政治雄心、技术进步、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用时下一个新概念,它也许应归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吧。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图片世界

三权广场“鸽子屋”
  图中前景耸立的建筑物看似纪念碑,实为巴西利亚的设计师们专为三权广场上数百只和平鸽而精心设计和构筑的新屋。
  本报记者于宁摄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走进察里津诺
崔启明
  夏末秋初,我又一次来到了莫斯科,热情好客的哈赞诺夫院士邀我参观察里津诺湖。
  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所出发,穿过繁华的闹市中心,向莫斯科的东南方向大约开车半小时,就到了风景胜地察里津诺。察里津诺是莫斯科著名的宫廷建筑园区,面积116公顷,分布在“上察里津诺湖”和“下察里津诺湖”周围。
  哈赞诺夫院士告诉我,在俄语中,“察里津诺”本是“女皇的、皇后的”意思。早在公元16世纪伊凡雷帝统治时期,他的第七个妻子就出生在这里。当时这里还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小村庄,因泥沼遍地,行路甚难,外村人将它称为“黑泥村”。伊凡雷帝妻子家门前当时有一条小河,因为出了贵人,人们就将其改名为“察里津诺小溪”,它就是著名的“下察里津诺湖”。
  穿过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座近300米长的砖桥。这座桥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色调,它由红砖砌成,再掺杂少许白色砖石加以装饰。桥的南面几幢用红砖砌成的建筑,与桥相映成趣。
  177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买下了这个村庄,将之改名为“察里津诺村”(意即“女皇村”)。1776年,为了纪念俄罗斯在第一次俄土战争中的胜利,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按照著名建筑设计师巴伦诺夫的图纸开始修建皇宫建筑群。10年中,这里先后建成了皇宫、皇室面包房、歌剧厅等建筑物,还改造了察里津诺湖,在小岛上建造了大量的楼台亭廊,还建成一个小码头。这些建筑全部用红砖砌成,并镶有白色石刻的观赏性装饰图案,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穿过砖桥往前走,好大一片荒废的宫殿呈现在眼前。残垣断壁的宫殿的前面有大约10公顷面积的草地。走进宫殿,里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房间,破损的大理石缝中长满了青草和杂树。我心生疑惑,好好的一座宫殿,为何会如此残败?哈赞诺夫院士的讲述帮我解开了谜团。
  1785年夏天,叶卡捷琳娜二世首次来察里津诺皇宫小住。当时已56岁的女皇,性格有些古怪。一天,她突然大发脾气,对原本按她的旨意修建的皇宫大为不满。手下惶恐不安,连忙命人拆除宫殿。1786年,女皇又下令按照著名设计师卡扎科夫的图纸在原址上修建大皇宫。工程前后搞了7年却没有全部完成。女皇死后,皇室对此地兴趣减少,察里津诺从此衰败。19世纪后,这里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教堂和园林,逐渐成为莫斯科普通市民散步和野餐的场所。
  察里津诺是一个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开放式公园。公园里有占地100多公顷的森林,堪称莫斯科的“天然氧吧”,它和莫斯科市其他数十个市内公园中的树林一道,构成莫斯科市的“绿肺”,确保莫斯科四季空气常新。离开察里津诺时我想,再来莫斯科,我一定要带朋友游察里津诺,让他们体验一下这里的人文气氛,感受莫斯科繁华之外的另一片风景:一种世外桃源式的安谧。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色彩与生活

款式风格——古典型
刘芳
  人们挑选服饰时不仅应考虑色彩,还需要对个人风格进行定位,这样才能确保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美的潜力。美国CMB公司将人的风格划分为5种——古典型、自然型、优雅型、浪漫型、戏剧型、创造型。我们先从古典型风格谈起。
  古典型人属典型的直线条人,五官端正,肩膀平直。垫肩是古典型人的主要饰物,它能使女性肩部和髋部比例协调。古典型风格的人的穿着不宜过于时髦,但也要衬托出高贵、传统的气质。英国戴安娜王妃即属这类风格。
  古典型人在选择服装时,尤其要注重服装的整体性,避免穿松垮、肥大服装。服装的制作要精致、考究。回避过于厚重、臃肿、飘逸感强、女性化的服装。服装的领子适宜选择西装领、中国领等。回避金果领、花边领、荷叶领等过于夸张的服装。古典型女士的裙子以西服裙、长筒裙为主。回避超短裙、百褶裙、碎褶裙等。
  选择带裤线的直筒裤、西装裤,回避过于休闲的运动裤、喇叭裤、锥形裤,这样会给人一种干练、职业的感觉。面料以纯毛、羊绒、开丝米、真丝、重磅麻纱、金丝绒、纯棉等为好。服装的图案应规整,水点、小圆点、小方格或整齐的直线条、斜线条都可选择。各种凌乱的图案如排列无序的大花、抽象的英文字母、动物形状的图案应避开。
  选择的饰品应简洁、精致、时尚,尤其不要忽视耳扣或耳钉的使用。发型应整齐、柔滑、雅致,不能过于卷曲蓬乱。
  古典型人最佳搭配方案:一件及膝一字领(方领)连衣裙+半短西装+一条长珍珠(双串珍珠)颈链或一条长真丝丝巾或一个小手提坤包=职业、端庄、大方,此方案适用于各种场合。
  依照上述法则,古典型人就一定会给人以端庄大方、华丽高贵、精炼职业的整体印象。下期我们将介绍自然型人的款式风格。(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