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全面推进营销改革和创新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
  入世后,中国分销业会受到巨大压力。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力度乃当务之急。
  入世后将允许外商设立从事佣金代理、批发和零售服务的合营公司,从事绝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和批发、零售业务,如此,中国分销业必然会受到压力。同发达国家的分销业相比,中国企业“小(规模小)、散(组织化程度低)、差(经营效益差)”的状况非常突出。目前,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全年的零售总额只有110亿元人民币,只相当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公司的0.7%。
  从行业形势分析,中国零售业总体上可以经受冲击,但批发业将受到巨大的压力。目前,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去年只占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4%左右,对整个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而且,我国开放国内零售市场的政策,总体上已经接近并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加入WTO所作的承诺。但批发业的状况完全不同,目前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外贸批发企业全行业亏损,至今尚未探索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批发业的成功模式。
  从业态形式分析,外商将集中投资大型综合仓储式超市,并且在这一领域占有明显优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居民生活消费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食品、日用品等,大型综合超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开办大型综合超市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需要先进的营销方式、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些方面,我国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特别是近几年外商纷纷看好我国的大型综合超市,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英国泰斯科等世界前几名的大型综合超市,都已进入或正准备进入我国。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除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以外,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逐步取消对外商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后,通过国际通行的办法,进行政府必要而有效的控制。二是尽快制定商业网点的设置规划。不少发达国家都对设立新的大型零售商店,进行“经济需求”方面的审查,标准是当地人口密度、现有商店的数量和服务地域范围、新开店对现有商店经营收入的影响和对交通环境的影响、新开店可以创造的就业机会,等等。三是加快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力度。抓紧对现有的国有大型商业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尽快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分销企业。四是大力推进营销改革,发展新型营销方式。要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加快我国商业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速度,大力发展社会化的配送,努力扩大配送范围。积极进行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等试点,全面推进营销改革和创新。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独脚”撑起一片天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自左村的村支书谢学武因骨癌高位截肢,自1986年起他带领支部15名党员和全村群众修公路、绿荒山、建学校,引导他们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努力改变着山村贫困面貌。15年来,自左村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从100多元增加到1300多元,98%的农户用上了电灯、自来水,看上了闭路电视,一些人家还装上了电话。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独脚支书”。(附图片)
  图①:谢学武组织村里农民义务投工投劳,修建了自左村通往省道的22公里乡村公路。
  图②:几名学生和谢学武一起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图③:常年奔波在大山里,每年家人要备七八副拐杖才够他用。
  图④:为帮助和方便父亲工作,谢学武的儿子谢静最近买来一辆摩托车,当起了父亲的义务“司机”。新华社记者杨楹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严格约束与有效激励相统一的经营机制,完善稳健的会计制度,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摘自“十五”计划纲要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头条新闻大奖赛

  时下,一些中小企业抱怨融资难,部分银行也感叹中小企业风险大,难放贷——
走出融资难误区
本报记者田俊荣
  报载,广西一家民营的小型奶牛场,每逢销售淡季就只能把卖不出去的鲜奶白白倒掉,今年以来已倒掉近百吨。
  谈起此事,老板满腹怨气:原本打算引进一条纸包装生产线,但是跑遍了当地所有银行,就是贷不到一分钱。
  银行也很无奈:奶牛场除了140头牛和简单的设备之外,没有值钱的固定资产作抵押,也没有人愿意担保,风险那么大,谁敢贷款?
  借款难,放贷也难!
  银行贷款有倾向
  北京市商业银行主要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即便如此,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北商行行长助理许宁跃坦言:“向什么样的中小企业放贷,银行心里自有一把尺子,那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贷款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良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银行的利润亮点。自然,银行贷款更愿意流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今年8月,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公司获得了3200万元银行贷款。该公司现有的50家入孵企业都从事高新技术生产经营。在一家名为“智天奇公司”的入孵企业,经理卢斌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公司主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电脑应用软件,去年4月,注册资本才50万元,最近据北京市科委评估,总资产已达700多万元!”
  除了高新技术企业之外,银行还从贷款原则出发,青睐那些产品有市场、法人代表对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强、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呈向上趋势、拥有长期稳定合同的中小企业。
  去年下半年,有一家生产补钙保健品的中小企业来北商行贷款。银行分析:我国已有各种补钙品近百种,光全国性品牌就多达四五十个,补钙品市场已经饱和。再说,这家企业的补钙品只有一种口味,并且多年不变,没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判断:这种补钙品市场前景不看好。于是,便拒绝了企业的贷款请求。
  看来,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决不会全面开花,企业申请贷款前要结合产业政策对项目、产品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另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不能指望由银行一家来“包打天下”。对于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风险投资、适时推出创业板来融资,对于有利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政府可以建立各种扶持基金给予融资。此外,还可以尝试发行企业债券、利用外资等方式来融通资金。
  融资难易,取决企业信用
  除了看是否符合贷款条件之外,银行还要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
  对于讲信用的中小企业,银行是愿意贷款支持其做大做强的;不讲信用者,自然会告贷无门。
  时代集团公司已累计向银行贷款200多笔,没有一笔不良记录。今年5月,一笔2000万元贷款眼看就要到期,而公司一时又抽调不出资金。副总裁王小兰焦虑万分,连找了20家企业拆借资金,终于在最后一天还掉了贷款。“我当时想,如果赖了这笔账,公司今后就再也没法和银行打交道了,资金来源的链条就会断裂,‘时代公司要做百年企业’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时代公司的付出没有白费。工行、中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对它的贷款。公司由小变大,已连续7年与“联想”、“方正”等企业一起被评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强”。
  北京的一家环保公司恰恰相反。某银行的200万元贷款快到期了,公司总经理先是拍胸脯说没问题,后来又让秘书挡驾,不见银行的人,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竟然大拍桌子:“我现在还不了!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结果这家公司到其他银行贷款,无一例外地都吃了“闭门羹”。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很快就破产关门了。
  风险之中有商机
  都说向中小企业贷款“又苦又咸”,风险很大,可北商行却从中尝到了甜头:成立仅5年,就累计实现利润50多亿元,在国内银行业中跻身前10名。该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部副总经理刘子琪说,向中小企业贷款,有风险也有收益,关键是要想方设法去应对风险。
  在现实中,“见了风险绕着走”成为一些银行心照不宣的准则。中小企业申请贷款,若是没有担保,这些银行就会头也不抬地挥挥手,说:“不贷!”而北商行的准则是主动出击,在攻克“担保难”等融资瓶颈上有所作为。
  担保难,难在担保公司有限的担保资金无法满足庞大的担保需求。平心而论,银行在其中没有责任。但北商行还是和14家担保公司、担保基金精诚合作,共担风险。比如,对于共同看好的企业,担保公司只需担保50%的贷款金额,另外50%的风险责任由银行负担。这样,无形中放大了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担保难”。
  还有一些银行平时高高在上,出了风险就会惊慌失措,一筹莫展。而北商行主张服务第一,在和中小企业共命运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公司总经理王绪昭对此感触最深:“北商行的客户经理续红焰隔三差五就要骑车到公司来沟通情况,有什么风险帮着一起排解。他们和公司是‘唇’和‘齿’的关系,大家相依为命,风雨同舟。而同时给公司贷款的另一家银行,逢年过节才来公司转转,前呼后拥的,就像演戏。这样做,企业有风险,他们能知道吗?”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让大股东犯不成错
晓飞
  曾被誉为“火腿王”的河南洛阳春都集团,由于盲目扩张跌入困境,眼下亏损已达6.7亿元,欠债更高达13亿元。据媒体披露,春都集团在销售额从2亿多元猛增到20多亿元后,当地领导要求春都尽快“做大做强”。春都的经营者这时头脑也开始膨胀发热了,于是在金融机构支持下,收购兼并了当地的制革、饮料、制药、木材等等一大堆与肉食加工毫不相关的亏损企业。
  如此看来,当地领导部门的要求,也是促使春都集团不切实际盲目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笔者前几年到无锡小天鹅公司采访时,听说过一件类似的事。
  前几年小天鹅销售额做到50亿元时,当地领导要求小天鹅尽早建成百亿元大企业,指示其收购某个效益不错的摩托车集团,当时该集团销售额已达39亿元。当他们按照领导要求把可行性研究报告交到董事会时,遭到了三名外方董事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国内摩托车业已进入高度竞争,而小天鹅并不具备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营销经验。兼并也许能够获得一次机会,但再往前发展则缺乏基础。由于三名外方董事的反对,“领导要求”的这个项目就这样“黄”了。这是因为小天鹅上市后,产权多元化了,实行了与国际接轨的“游戏规则”:企业重大决策董事会说了算。小天鹅12个董事中,9个是中国人,3个是外国人,分别代表三家外国基金。小天鹅董事会规定,每次表决必须获10票以上才能生效,这意味着3名外方董事中至少得有一人同意。领导部门的号令到此自然受到制约。
  小天鹅集团董事长朱德坤曾深有感慨地说:企业应该按规则办事。听领导发命令的企业肯定搞不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本质上已经成为各自独立的、平等的民事行为主体。政府无权也无义务干涉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包括投资规划这样的企业重大决策。
  和小天鹅一样,春都是上市公司,当地领导的要求为什么在春都就畅通无阻呢?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政府官员们市场经济观念还比较淡漠,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即使改制成股份制公司甚至上市了,也并不意味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完成。所以有人戏言:有1000个大股东,就有1000个董事会。这话虽然夸张,但言浅意深。它提醒我们,企业要真正适应加入WTO后的竞争,公司的治理结构一定要真正与国际接轨。像小天鹅那样,董事会、股东、管理层之间在制度安排上形成真正的制衡,不让大股东犯错。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11月14日至22日,山西小煤矿连续发生了5起瓦斯爆炸事件,一声声令人心惊肉跳的爆炸,一次次向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小煤矿——
为何关不住
本报记者刘杰
  这是摘自山西省政府的一份通报记录:
  11月14日11时40分,阳泉市盂县路家村镇清榆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1人遇难,45人脱险。
  11月15日21时30分,吕梁地区交城县天宁镇坡底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33人遇难,12人脱险。
  ……从11月14日至22日,9天时间,在山西省树叶形的版图上,从东到西,从北到南,5座乡镇小煤矿相继发生爆炸,造成99人丧生,多人受伤。一声声令人心惊肉跳的爆炸,一次次发出令人心颤的质问——
  为何有令不行?
  5起爆炸事故全发生在乡镇小煤矿,又全是发生在全国乡镇煤矿停产整顿期间!
  阳泉市盂县清榆煤矿是路家村镇清城工业公司下属的一家乡镇煤矿,始建于1968年。事故发生后,盂县安监局副局长韩根贵说,清榆煤矿自今年6月起停产整顿至今未进行生产,事故发生时,36名矿工正在井下维护。而一名从井下脱险的外地民工讲,爆炸发生时,他们正在井下挖煤。
  吕梁地区交城县坡底煤矿是坡底村1979年开办的小矿,年产不足5万吨。开矿不到5年就发生过一次瓦斯爆炸,炸死7人。这是一个高瓦斯区,该矿从此被判了死刑。没想到1999年死矿复活,承包给了外地一个矿主,去年又被本县一个矿主收购,招收了大量外地民工,顶风上马。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5个发生爆炸的煤矿全部是应该停产整顿的乡镇煤矿,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早已下达关停通知书。小矿主何以如此大胆?人们自然想到了利令智昏、见利忘义几个词语。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去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见好,今年初的煤炭订货会上煤价就比往年每吨提
  升8元左右。入冬以来,行情更涨,挖出来就有人要。因此,小矿主们便纷纷铤而走险。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呢?
  何以执法不严?
  记者看到,省政府的通报是异常严厉的,分析原因一二三四,几乎全是从地方管理不严找原因的。比如县乡领导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抓而不紧、执法不严等等,言词铿锵。
  事实确也如此。上面说到的坡底煤矿离村仅二三十米,离县城也不足2公里,竟然在各级官员的眼皮底下,未经县、市、省验收,就擅自开工生产。
  到过大同南郊区大全湾煤矿的人不难了解,这里是采空区,也是出了名的老火区,地下隐藏的“雷霆”让人闻而生畏。但就是这个采煤禁区,周围竟然分布了6个小煤矿,有13个小井口。事故发生后,抢险队不知从何下手,连老专家也因井下情况复杂而无计可施。
  不严管,必出事,可以说是人人心知肚明。省里一个个紧急电视电话会,一个个紧急通知通报,可到了下边就成了强弩之末。上边怕的是出了事不得了,下边想的是关了矿就收不上来税,完不成指标挨批评。记者前不久到这些地区采访,谈起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少领导都因工业产值上升、财政收入增长而喜形于色,其实分析统计报表不难看出,其经济来源的大头仍在采煤挖炭、炼焦炼铁上。省煤炭安全监察部门的同志在分析事故原因时不无痛心地说,上边不断压指标,下边官员怕丢官,小矿主乘虚而入多捞钱。你说你的,他干他的。偷偷摸摸干,比明着干危险更大,小煤矿不出问题都邪了门啦。
  但愿真能绝迹
  自国家颁布关停整顿之令以来,山西整顿力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1998年以来,山西省关停各类小煤窑5000多座。
  但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就是煤,一下关闭了也不太切合实际。有报道说,坡底矿曾经被检查了15次也没能关上。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既可以发展经济,又能保护人民财产的道路呢?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
  11月25日上午,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对近期几起煤矿安全重大事故的一些党和行政责任人做出初步处理。交城县委书记和在家主持工作的副县长,大同市南郊区委书记、区长,中阳县的县长等5名县区领导被停职检查,待事故责任进一步查明后,按照党纪、政纪、法纪的规定严肃处理。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所有煤矿进行停产整顿,没停的一律视为非法经营,凡是还在生产的要断电、没收证照、依法取缔,从源头上彻底清除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