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开展调研活动解决突出问题
 惠州领导干部履行责任制
  本报讯记者董宏君报道:村级学习教育活动时间较短,亟待解决的问题又较多,只有到村里去面对面抓,才能抓出实效。最近,广东省惠州市党政领导认真履行“包一个镇,抓一个村”的责任制,从12月1日至15日,市里不安排会议,让市党政领导摆脱一般公务,不坐会议台,不呆办公室,集中10天时间进村入户,集中精力帮助开展村级学习教育活动,解决突出问题。
  全市18位党政领导干部纷纷卷起铺盖下农村。博罗县泰美镇三径村是个问题较多的村,也是市委书记肖志恒的驻点村,从11月中旬开始,肖志恒已多次驻村开展调研活动,和镇、村干部一道研究制定学习教育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措施。11月28日,他带领机关干部和村民500余人为三任村南田洞村民小组开挖一条500多米的引水渠,解决了400多名村民的饮水浇灌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柳锦州和市委副书记杨维则深入惠东县大岭镇碧山村大湖洋畲族村民小组,研究制定解决畲民脱贫致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市委副书记叶月坚下到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小洞村,和村干部一道找问题、找差距,鼓励他们夯实基础,找准问题,抓住关键,扎实整改,确保学习教育活动收到实效。市委副书记李汝求在驻点的龙门县王坪镇王宾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要把“治穷要治愚、致富要造血、发展要奋发”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并从修缮村小学危房和改造村集体的60亩果场入手,帮助村办几件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
  目前,市直单位领导干部已陆续率工作队进驻联系点开展工作。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年终专稿

香港经济:沉着应对零增长
本报记者王尧陈少波
  2001年,一度走出亚洲金融风暴阴影的香港经济,又一次面临严峻挑战。
  去年还是10.5%的经济增长率,到了今年一路下滑,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香港进出口贸易持续下降,内部需求不振,通缩持续;“9·11”事件的发生如雪上加霜,旅游业、饮食业和零售业受到直接冲击;失业率不断爬升,特区政府财政赤字预计高达600亿港元。
  专家们每隔数月就调低一次经济预测,到11月底,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邓广尧指出,香港经济今年将出现零增长。
  面临严峻形势,特区政府、工商业者和广大港人勇敢应战,沉着应对,团结一心,蓄势待发。正如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所说:“尽管我们目前面对的,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艰难岁月。但是,经验使我对香港的信念更加坚定,对香港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
  理清思路迎挑战
  事实上,正如特区政府所分析的,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的情况并不是最差的,昔日“亚洲四小龙”中的另外三“龙”——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不少经济数据比香港还差。香港经济出现的逆转,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香港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不仅突然遭遇全球经济衰退,又有美国“9·11”事件雪上加霜,外向依存度很高的香港,自然不能免受牵连。
  与周期性的经济调整相比,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无疑更为严峻。一方面,楼价飞升、股市火爆的资产“坐地飙升”的时代已经结束,以地产业为龙头的传统经济逐渐冷却,而新兴经济却羽翼未丰;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祖国内地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香港的相对优势有所削弱,“惟我独通”的日子将一去不返,港商今后要与外商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竞争。
  早在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就觉察到繁华表面下的隐忧,行政长官董建华在特区成立庆典的讲话中已提到“居安思危”。4年过去,在广大市民和特区政府共同努力下,有效维持了香港的法治、自由和开放的体系,“一国两制”得到成功落实,经济结构转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区政府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保持经济活力,继续创造繁荣,就非转型不可,走高增值的道路;市民、企业和特区政府,都需要有新思维,适应和驾驭转变。香港良好的法制、自由的资讯流通、公平的竞争环境、廉洁的政府、低而简单的税制等固有的优势仍未失去,香港人要做的是“拥抱转变、发挥优势、依靠内地、立志全球”。
  为解近忧,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短期措施纾解民困:动用150亿港元,减轻市民的负担,强化社会安全网;加快进行多项公共工程,并改善市民殷切需要的社会服务,务求尽快创造3万多个职位,避免失业状况继续恶化……
  知识经济中人才是关键。特区政府为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即使财政赤字,亦拨出50亿港元,资助市民持续进修,自我增值。又放宽标准,实施“输入内地专才计划”,致力吸引内地金融和资讯科技专才南下。据悉,目前已经入港的专才最高月薪达到13万港元。
  背靠祖国觅先机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指出,相对世界其他地区,香港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转型和开放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香港各行业如能利用好13亿人口的内地市场,600多万人就不愁没有饭吃。
  粤港合作是巩固和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物流枢纽和重要旅游城市的一个关键部署,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粤港高层人士之间的互动是历年来最频繁的,双方从政策层面大力促进两地经济融合,进一步打通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脉。目前,罗湖和皇岗口岸已经延长通关时间到晚上12点,特区政府驻广州经贸办事处将在明年成立,连接港深的高速铁路已在紧锣密鼓的规划之中。
  在营造粤港“双赢”合作局面的同时,特区政府更把眼光投向西部,在香江掀起“西部热”。为了帮助港人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和发展潜力,把握商机,保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后劲,从而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超越海外的对手,5月中旬,特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亲自率领香港有史以来层次最高、最庞大的商务考察团,访问陕西、四川、新疆等西部省、市、区。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香港贸发局等半官方机构随后迅速展开跟进工作。在北京、上海、武汉,特区政府也都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两地合作。
  保持优势待腾飞
  世局突变,带给香港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新的机遇。特区政府的长远目标是把香港建设成中国的主要城市和亚洲的国际都会,以提供高增值的服务称誉国际。特区政府正从提高政府效率和积极投资基建两方面入手,改善香港整体营商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商户以香港为家。
  在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全球经济自由度评比中,香港已是“八连冠”,而且在贸易、货币政策、外商投资、银行金融体系等方面都获得最高的评分。
  最新调查显示,截至今年6月1日,共有3237家外资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比去年同期增长7.9%,打破了金融风暴前香港的最高纪录。
  从《财富》全球论坛到世界经济论坛东亚峰会、第十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全球政经巨子、学者专家云集香港,探讨全球未来经济走势,亲身体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香港美国商会公布的香港经济前景的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的商户认为,目前香港经济出现衰退是短暂的,香港主要的优势将继续保持,经济基础仍然稳固。美国商会预期2003年香港经济将会复苏。
  正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所说,“香港过往也曾几经风雨,回归后同样经受了考验。但是,风雨过后,香港展现出来的,总是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境界。”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确山服务团为农民送技术
  本报讯近日,河南省确山县在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后,在全县广泛开展送技术信息下乡活动。
  他们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针对农民面对“入世”不知如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并将信息及其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编印成册,他们将60余名农业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3个服务团,分包乡镇在全县各村巡回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活动。服务团成员还在集中活动间隙深入田间地头传技术,将技术、信息送到农民家中。截至目前,该县服务团共为农民提供服务6万余人次,发放技术、信息资料8万余份。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已落实明年的烟叶种植面积5.2万亩,药材2.7万亩,以速生杨、优质大枣为主的林果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全县也新增规模养殖户3000多户。(项祥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