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茂名见缝插绿景象新
泸州崛起西部化工城
  本报茂名12月24日电记者罗艾桦报道:“城市建在果园旁,楼房立在花园里,市民活在绿色中。”目前,广东省茂名市人均绿地面积高达36.66平方米,市区内花艳、地绿、水碧、天蓝,处处呈现亚热带园林特色。
  市委、市政府号召每人要“种一棵树,栽一盆花,植一平方米草坪”。
  在完善市区原有的文化宫、少年宫、公园建设的同时,该市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66亩的人民广场、占地30多亩的中心广场和占地222亩的文化广场。市区的街心小绿地、绿岛采用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品种。目前,全市271个独立的单位庭院中,“园林式庭院”已有193个;市区22个小区中,有“园林式小区”14个。
  本报泸州12月24日电记者郑德刚报道:日前,标志着“西部化工城”全面起航的7大化工项目开始在四川省泸州市启动,总投资达到4.7亿元。
  目前,泸州拥有化工企业6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数万人,有化工科研机构16个,高级化工技术人员6000多人。取得的各类化工科技成果400多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50项,并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化工企业。
  不久前,泸州市作为全国18个大型化工基地和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化工产业比例占全省的25%,年销售收入已占到全市工业销售总收入的近40%,被确立为“西部化工城”的主要落脚点,为此四川省及泸州市专门成立了“西部化工城”发展领导机构。泸州市将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起步和高质量建设,力争3至5年内使泸州的化学工业在现有基础上达到80亿元的生产规模,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让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
  ——二00一年秋季中国机电产品中东交易会开幕
  本报沙迦12月24日电记者龚雯报道:日前,2001年秋季中国机电产品中东交易会在阿联酋沙迦中国机电产品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志军、山西省副省长薛荣哲、沙迦自由区主席卡西米殿下等以及近400名中外客商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机电产品展览中心是我国由政府批准、在境外设立的唯一一家推介中国机电产品的机构,是外经贸部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据该中心董事长郝锋介绍,中心自2000年初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次展会,其中中国机电产品中东交易会已举办三届。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展会中,中国参展企业近1000家,参展人数超过2000人,室内标准摊位1000多个,室外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来自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阿联酋当地的专业观众逾2万人次,各届展会参展企业的平均成交率达82%,意向金额近15亿美元,展出效果受到国内外客户广泛好评,有效扩大了我对中东及其周边地区机电产品的出口。
  据悉,本届机电产品交易会为期5天,有6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展品涉及家用电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动工具、五金工具、石油化工设备、轻工产品等,新飞、美菱、隆鑫等企业都带来了各自的拳头产品。山西团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该省共有40余家企业踊跃参展。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国移动宣布支持开放移动架构计划
  本报讯日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支持开放移动架构计划。该计划将加快在多厂商环境中兼容的移动通信业务的推出和采用。中国移动参与这一计划,将与国际上著名的移动运营商及终端制造商合作,共同推动移动中间件的标准化工作。(冉永平)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有机大豆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等单位的支持下,日前在京举办“中国绿色——有机大豆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座谈会。几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是首批一百五十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已制定了大豆深加工工程实施计划。(崔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信用经济与温州民企发展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信用经济与温州民企发展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温州市政府在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规范市场的同时,提出“质量兴市”,倡导“名牌兴业”,鼓励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据统计,目前温州已拥有全国驰名商标四个、全国名牌产品四个、浙江省名牌产品三十三个。
  (李丽辉)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镇江润州区巧做“都市农业”文章
  本报讯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紧紧围绕城市消费需求变化,巧做“都市农业”文章,目前全区已发展蔬菜一点0八万亩,池塘及养殖水面八千八百亩,茶叶三千五百亩,果品四千亩,粮经比例已调整到二十三比七十七,去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杨可戴云金良)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监管者的责任是纠正违规
——访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
本报记者刘韬
  在香港证券界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史美伦女士到中国证监会担任副主席已有九个多月的时间了。记者日前就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监管等问题对史美伦进行了专访。
  任何市场都有当地色彩
  记者:两个月前,曾有媒体报道,说您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不该有“中国特色”,这一观点立即引来不少争论,您对此如何看待?
  史美伦:首先,必须澄清的是,我从来就没说过中国的市场不该有“中国特色”,任何市场都会有当地的色彩,比如香港和东南亚的市场中家族公司居多;德国证券市场中银行持股的色彩浓厚等。中国的证券市场自然会有它的特色,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证券市场处于转轨阶段,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当时我说,“我不知道你指的‘中国特色’是什么”,结果被演绎成别的意思了。一方面,正确认识市场的当地色彩很重要;另一方面,所有市场都应有一个国际通行准则,那就是公平、公正和有透明度。
  监管就是要提高违规成本
  记者:您在证监会里分管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今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年”,证监会出台了不少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法规,同时也曝光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问题。请问,为什么上市公司违规现象会屡禁不止?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目标是什么?
  史美伦: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产品”,这个产品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发展。今年查处了几个大案子,有证监会查出的,也有媒体揭露的。我们总的原则是,不规范的就一定要纠正,要在规范中发展。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中国证券市场11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要夯实基础。当然,11年中也有很多问题监管没有跟上,实际上,市场永远走在监管者的前面。监管者不可能杜绝问题的发生,他要做的是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让违规者对其违规行为负责。
  国内上市公司的问题主要出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包括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管理机制,许多公司国有控股股东的代理人并不能代表出资人的利益,市场上股票不能全流通等等,都需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关键是要建立公司的制衡机制,真正做到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在人员、财务和资产的三分开,在关联交易、利益有冲突时用条例来规范公司行为。证监会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监管的目的是要提高大家对违规行为的认识,树立守法经营的观念。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着眼于长远,比如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上,尽管短期内可能无法马上见效,但我相信三五年内独立董事将推动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这样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公众监督渠道,它将有助于减少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违规空间。
  加强监管不是打击股市
  记者:有观点认为,“监管力度的大幅加强不利于股市的成长”。这个观点您赞同吗?
  史美伦:目前市场上“加强监管就是打击股市”、“加强监管就是挤泡沫”等观点都不正确。监管是证监会的分内责任,为的是打好市场基础。加强监管是针对市场一些特别恶劣的行为。如果证监会对违规行为置之不理将更不利于市场发展,对投资者信心更是打击。比如对上市公司的巡查,为的是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而不是任由其发展蔓延。实际上不查并不代表没有问题,但早查就能尽早解决问题。投资者对市场和监管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的“公信”,从长远来看,监管者打击违规,对市场尽责就是提高市场的“公信”程度。
  证券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功能发挥的不很理想
  记者:有人认为,“目前的市场‘先天不足’,应该‘推倒重来’”,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您认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吗?
  史美伦:说“推倒重来”就严重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经历的阶段也是其他新兴市场经历过的,这个问题还得放到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看。证券市场当初是为国有企业改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目前证券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功能发挥的不很理想,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很多没有用于有效益的项目,所以市场仅仅具有资源配置功能。证监会推行市场化,但市场化的前提应是自律,公司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比如增发,由上市公司自行决定是否增发,可如今却变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圈钱的途径,大量资金被用于炒股、委托理财等与实业投资无关的领域。我希望市场的自律能得到提高。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质量体系培训进高校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记者彭俊报道: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日前决定,全面启动高校学生ISO9000质量体系培训工程。这是该中心为迎接入世挑战,加速我国认证基础人才资源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主任徐涛介绍,此项工作已在北京多家高校试行,并逐步向全国展开。该项培训工程的启动,使高校学子不仅了解和正确掌握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原则、程序和审核办法,还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入世后企事业单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这项工程的启动,也标志着我国ISO9000内审员资格培训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长城公司资产拍卖周成交超两亿元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记者刘韬报道:截至12月22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拍卖周共成交项目217个,成交金额2.19亿元,占资产评估值的91.6%。有16个省、市、自治区已拍卖完毕,还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资产拍卖仍在进行。
  据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整个拍卖周期间成交的金额中,60%来自民间资本,民间投资者对商用房产、工厂厂房及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最感兴趣,这表现了其以投资实业谋求更大发展的强烈愿望。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成立
  本报讯地处宁夏银川的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FAG”公司日前在北京签约,合资组建我国第一家中德合资轴承企业——“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这次合资项目投资总额为二千万欧元,计划前两年生产时速为一百二十至一百四十公里的新结构铁路货车轴承。(西舟)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临淄地税局科技兴税
  本报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地税局以科技兴税为突破口,推出了电话申报、电脑申报等手段,实现了二十四小时受理纳税申报,纳税人“足不出户可纳税”,税收征管成本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提前一个月完成今年全年税收任务。(江新华)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行乐山分行强化金融服务
本报讯中国银行四川省乐山市分行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速与WTO接轨。英国独资企业正安医药集团以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市场契机,兼并了原“乐山佛光制药厂”,并斥巨资进行大规模企业改造。中行乐山市分行有重点、全方位地为该企业服务,有力地支持了该企业在乐山市的投资,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外国企业家的高度赞扬。(晓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