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继承与创新
薛若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重庆市川剧院演出的《金子》,曾荣获第九届文华大奖和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两项政府最高奖。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又荣登优秀剧目奖的榜首。饰演剧中主要人物金子的沈铁梅曾于1988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2年后以金子的光彩形象于2000年再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她同《金子》已蜚声海内外。
  川剧《金子》是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原野》改编的。过去,电影、歌剧、京剧、花鼓戏都改编过《原野》,皆各有所长,而川剧的改编其特点也很突出。原著中仇虎和金子的戏并重,此次川剧则更加强了对金子的刻画。这样的艺术布局的重新调整和构建,一方面是为了推出川剧优秀青年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一方面也是为了从新的角度审视金子的性格,使金子始终处于全剧的矛盾漩涡之中。现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金子》,在继承原著反抗、复仇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剧中金子的内心更复杂,艺术形象也更丰满,自己的丈夫和过去的恋人时时都在翻搅着她的心,金子既怨丈夫的懦弱,又怜丈夫的善良;既不满仇虎的血腥气味,又挚爱仇虎的刚强个性。从情感的角度出发,金子把爱恋投给了仇虎;从生死的角度出发,她希望大星活着,反对仇虎冤冤相报。这是川剧《金子》对原著成功的开掘和丰富,它使金子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这出戏的思想内涵更加深邃。
  著名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担纲主演,她准确地把握了金子的痛苦、磨难、挣扎和反叛的性格以及爱、恨、情、仇的心理。沈铁梅运用爽朗激越的川剧高腔唱段渲染了金子的悲剧命运,使用粗犷豪爽的动作表现金子的大胆和野性,又用细腻柔和的表演体现金子的善良和同情心。金子几年后又见仇虎,年轻未嫁时的恋情油然再生,她此时虽然已是少妇,却以少女般的柔情投入仇虎的怀抱,那笑脸和眼神充满着对新生活的追求;而金子恨阎王婆焦母又是那样的切齿,恨丈夫的软弱又是那样的痛心,沈铁梅以大幅度动作,甚至是顿足捶胸,表现金子的痛苦和愤怒。沈铁梅饰演的金子,可以说是又麻又辣又烫的金子,同时,又是有情有义有爱的金子。
  作为艺术家,准确地把握人物,生动地刻画人物,这是表演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修养和气质演人物,把剧中人演得具有时代底蕴、文化内涵,则是表演的较高要求。沈铁梅在川剧《金子》中出色地塑造了金子形象,取得了相当完美的艺术成就,为振兴川剧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中国京剧院三团新年长安亮相
  新年来临之际,中国京剧院三团率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推出新年精品展演周,以整齐的阵容为首都观众带来精美的艺术享受。
  三团原为中国京剧院的青年团,是享誉艺坛的一支劲旅。本次展演周将从2002年1月2日至7日,演出《赵氏孤儿》、《红鬃烈马》、《杨家将》、《春草闯堂》、《陆文龙》、《四郎探母》、《将相和》、《对花枪》等8台传统与保留剧目。这次演出还打破院团界限,邀请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王蓉蓉、邓沐伟等知名演员加盟,为营造大京剧环境做出有益尝试。三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张建国、邓敏、耿巧云、袁慧琴、宋小川、李文林等都将一展风采。
  此次演出重在展示三团对京剧艺术的继承成果。团长张建国介绍,在以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三团还将陆续举办新戏、整理改编传统戏的展演,全面汇报继承与发展的实绩。(附图片)
  《春草闯堂》剧照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古老剧种的现代魅力
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所长)
  川剧《金子》已获得多项全国性的奖,这一次中国戏曲学会又授予它中国戏曲学会奖,我理解,主要是看重这一作品的学术意义。
  第一,《金子》的成功进一步证明古老剧种具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一般地说,越是古老剧种,表现现代生活难度越大。川剧是一个古老剧种,但是从30年代开始,它就积极进行编演现代戏的探索。新时期以来,更成功地编演了多部现代戏作品,如《四姑娘》、《死水微澜》、《山杠爷》、《变脸》等,都受到广泛的赞誉。《金子》吸取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创作经验,充分发挥了川剧概括生活和表现人物方面的优势,把剧作中金子、仇虎、焦母、大星以及白傻子、常五等人物都塑造得异常鲜明生动。
  所谓川剧的优势,不只是指川剧有许多表演技巧和特技,如变脸、藏刀等,这些《金子》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川剧艺术家由表及里地刻画人物的能力。在川剧舞台上,曾经塑造出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无论是炽烈的,深情的,凶狠的,奸诈的,各色人物都栩栩如生。沈铁梅、赵勇、陈雪、刘树德等演员继承了川剧表演艺术的传统,融进了自己的体验和创造,所以在每一个富有节奏感的动作中,在每一句有深长韵味的唱腔中,都能让人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涛及相互撞击。这种刻画人物的力度是一些年轻剧种不易达到的。
  第二,《金子》的成功显示了文学名著的价值,证明选取适于戏曲改编的名著进行改编是一条宽阔的道路,把文学名著和姊妹艺术名著改编为戏曲也是戏曲的一个传统。所谓文学名著,其主要特点在于这些著作塑造了有较大涵盖性、有鲜明性格的典型形象,表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蕴,因此能给戏曲的改编提供坚实的基础。30年代,成都新又新剧团曾以强大的演员阵容演出了刘怀叙先生根据曹禺的《雷雨》改编的川剧《自残》,引起轰动。近年,根据文学名著改编为戏曲的成功的例子更多。
  《原野》之所以适宜于改编为戏曲,因为它的人物感情特别强烈,而且内心的活动都化为外部的动作,二者紧密结合。《金子》的创作者在改编中进行了出色的再创造。他们除了注意对原著思想意蕴的开掘外,还特别注意了戏曲和话剧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把话剧的诗意改变为戏曲的诗意。剧作家喜欢用叠字叠语的句子:“敢哭敢笑敢说敢做敢抗命,能怨能喜能爱能恨、能悲能爱爱得深”。“说不完长话短话柔情话,开不完眼花泪花和心花”。在铿锵的节奏中表现出人物种种欲罢不能的情感,高度舞蹈化的动作把人物内心的爱与恨都表现到极致,高明的表演把舞台上的各个“诗节”融汇成气势连贯的诗篇。
  第三,《金子》的演出过程证明艺术精品要经过反复锤炼和时间的考验。《金子》的剧本和演出都经过多次修改,在艺术上不断提高,获得文华大奖后也没有“画上句号”,而是在和观众的交流中增强自己的艺术生命。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演出中,又一次荣登优秀剧目的榜首。《金子》的创作演出对于如何积累戏曲舞台艺术的精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广东话剧院坚持面向基层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广东话剧院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创作方针。他们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话剧艺术的市场规律,努力追求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如配合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大型正剧《浪淘碧海》、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粤语喜剧《生仔梦》、小剧场话剧《绿色阳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儿童剧《为了明天》,曾参加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并演出成功的小剧场话剧《无话可说》,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理想、追求的无场次话剧《同桌的你》,还有以破除迷信、反对邪教为主要内容的《邪教警示录》等,都演出了上百场,其中《无话可说》还荣获了剧本创作最高奖—“曹禺文学奖”。他们在主旋律题材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的结合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为了扩大影响,培养话剧观众,广东话剧院坚持赴基层巡回演出,去乡村、学校,去城镇、社区。至今《为了明天》已演出160多场,《生仔梦》演出了200多场,《浪淘碧海》演出300多场,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目前,广东话剧院又与深圳合作排演大型话剧《跨越》,该剧以纪实的风格表现了深圳龙岗区南岭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动人事迹。此剧将于2002年新春与观众见面。(乜也白艳)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北京举办毕谷云纪念演出
  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共本溪市委、市政府,将于12月29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举办京剧艺术家、本溪市京剧团名誉团长毕谷云舞台生涯60年纪念演出。毕谷云将演出《遗翠花》、《樊江关》两出戏,展示其出色的跷功、椅子功及唱念做打等。(周桓)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华光杯”企业歌曲电视大赛将办
  为展现21世纪中国企业的崭新形象,宣传推广中国企业歌曲创作演唱的优秀文化成果,2001年中国企业文化年组委会将举办“华光杯”中国企业歌曲电视大赛活动,大赛将推出一批企业歌唱新秀和优秀企业歌曲。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川剧《金子》为何叫好又叫座
刘厚生(中国戏曲学会顾问)
  川剧《金子》从1997年首演,至今已有四年多了。这几年中,《金子》在许多大中城市演出过,无不受到热烈欢迎。今年11月他们应邀去广西柳州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原定只演两场,结果欲罢不能,被当地“强迫”演了五场才放他们走,可见观众热爱的程度。《金子》经受了观众的考验,证明这是一出出类拔萃的好戏。所谓好戏,不仅在艺术上品位高,还必须能常演多演,成为保留剧目,为剧团带来声名,带来经验,也带来经济效益。
  当前戏曲界有一股贬低甚至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运动的论调值得注意。几十年来,我们走的是曲折道路,犯过错误,有过缺点,有些还相当严重;但是无论如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是正确的,实践这个方针的成就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几十年的戏曲改革,特别是川剧推陈出新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就不可能出现《金子》这样的佳作。
  《金子》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是从剧作到演出完整的高度的成功。《金子》改编自曹禺话剧《原野》,《原野》是曹禺作品中最适宜改为戏曲的。改编名著从来是戏曲的传统,近年来改编《原野》为戏曲剧本的相当多,各有长短,但我认为迄今为止川剧这个本子改得最好。它改动幅度很大,大到连剧名都改称《金子》,显然把剧中中心人物由仇虎向金子偏移,然而它仍然充分显示了原著强烈的悲剧精神,完全没有削弱或者歪曲原著。戏曲要唱,不能不大量缩减原著篇幅,却仍然显耀着原著的丰富内涵。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改编。
  改编的创造性更在于没有流为话剧加唱,而是地道的川剧。该说的地方说,该唱的地方唱,透露出川人的幽默(焦母骂大星那一句“你少喝了骨头汤”何等精彩),饱含着川剧的风格韵味,这样的剧作在川剧文学中也是一流的。
  整个舞台演出浓郁厚实,节奏强烈。舞台美术好,音乐好,演员好,特别是沈铁梅演的金子和陈雪演的焦母更好。铁梅塑造的金子表演细腻,唱得说得充满情感,把川剧程式运用得流畅自如,看这样的戏,这样的表演,令人如饮浓茶,如酌烈酒,需要细细品味。《金子》必将在川剧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向推出这台好戏的重庆川剧院致敬。(附图片)
  根据曹禺话剧《原野》改编的川剧《金子》,是名著改编的一个成功范例。这出戏自上演以来,以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近几年来,《金子》荣获“文华大奖”、“艺术节金奖”、“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十多项大奖,主演沈铁梅因在此剧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奖。近日在重庆川剧院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戏曲学会又授予《金子》戏曲学会奖,以奖励此剧开拓性的创新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一出戏为何如此引人瞩目,引起观众强烈反响?我们特邀请戏曲界专家学者就此撰文评介,以飨读者。
  ———编后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神童”的悲哀
周士君
  中国历史上“神童”不少,从古代“5岁能诗”的方仲永,到当代“智能不凡”的少年班,再到如今“小鬼当家”的文坛,所有这些似乎都在证明: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果真是江山代有“神童”出的。
  古代的,近代的,都已经成为过去,权且撇下不谈。但时下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气泡般直往上冒的“神童”,却不由不令我们关注。与以往出奇地一致的是,当今“神童”的神奇之处,也大都展现在“文坛”。如据最近的各方媒体披露,北京的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竟然“成功”地改编了《西游记》,且已交付某家大出版社正式出版;而深圳一个父母均为打工者的儿童,竟把自己两岁到6岁的“经历”以日记体写就一部鸿篇巨制,也交付出版社正在印刷;南京一个儿童即将出版的著作,也长达近百万字;而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的某位女孩就更是了不得,她小学还没毕业,就已出版了一部专门研究美洲玛雅文化的专著……文坛如此“童星闪烁”,俨然已呈现出“小鬼当家”的格局。其实,此番热闹而纷乱的景象也正是时下浮躁而虚夸的社会风气的回潮和折射。
  好像是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然而从古到今,却历来不乏此类“好诗”出笼,由此而成就的“神童”更是多如牛毛。诸如4岁能诗,5岁善棋,六七岁能与财主奸商斗智,八九岁可与文人雅士掰腕等等,传说虽然玄乎,但却又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就是这些神乎其神的“神童”,最终大多难逃“泯然众人”的结局。其实,许多有成就的伟人,其童年反而显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由华罗庚到陈景润,他们小时都不是什么“神童”。爱迪生甚至被视为脑袋迟钝的低能儿,仅上了3个月小学就被请出校门,但他们却都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因而,一个人一辈子有没有作为,有多大作为,还真与其童年的神与不神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唯一关系重大的是其后天的努力如何?后天的发奋怎样?
  再者,我们也应当正确看待天分和聪明,我们既不能抹煞天资聪明的孩子的存在,更应该对其采取科学的态度。试想,方仲永的父亲若能正确对待“5岁能诗”的儿子,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四处炫耀,以名换钱,方仲永或许会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起码不至于落个“泯然众人”的结局。当然,“揠苗助长”的愚蠢之举,也同样是扼杀天才的最常见手法。一个孩子刚刚显露出一点写作才能,众多出版社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大肆炒作,将其所谓的作品出了一本又一本。其实谁都清楚,写作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行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竟根据自身的经历写小说,一个十来岁的小学生竟然出版远古文化专著,如此学识根底搞出的所谓作品,究竟能有多大的价值,恐怕谁都清楚,这正如火候不到就揭锅、瓜果不熟就上市,结果如何,难道还用饶舌乎?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唱出人物的心灵
安志强(《中国戏剧》副主编)
  川剧《金子》的剧名起得好,不仅在于这两个字叫得响亮,更在于它表明了这个戏要深入开掘金子的心灵。同以往根据曹禺原著《原野》改编的影视剧作品相比,金子的形象更可爱了,她的遭遇更加引起了观众的牵挂,在爱恨交织的旋涡中凸现出来的“金子”般珍贵的善良、纯洁的心灵,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人文精神。
  饰演金子的沈铁梅有一副天生的金嗓子以及她那久经磨炼的演唱功力。沈铁梅的演唱注重对人物心灵深入、细腻的逐层开掘。在与大星的对场戏中,沈铁梅演唱的那段“清炖鸡腿咬起来香”,以调侃的音调映衬了金子对大星懦弱的无奈;在婆母的威逼下,沈铁梅演唱了“天天有气气难舒”那段迂回的旋律,表露了金子心如止水般的愁思;金子喜遇仇虎,在“死冤家,今生重温冤孽情”的“帮腔”烘托中,金子与仇虎的那段对唱,点击出金子对那“黄金铺路”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这些唱段都不是所谓“成套”的唱腔,是小段子,但它们为金子在仇虎显露杀机时所唱的那段“哀他一家遭噩运”,以及金子眼见得仇虎同焦母、大星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面临生死抉择时所唱的那段“风雨雷电齐相会”大段唱腔的演唱,做了必要的铺垫。在这两个重点唱段中,沈铁梅的演唱功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她那具有穿透力的嗓音搅拌着“哀、爱、痛、叹、愁、忧”的种种情绪,撼动着观众的心……我把这些唱段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在苦受着爱与恨剧烈冲突的煎熬,我甚至把金子以及仇虎、大星、焦母在剧中每一段或静、或动、或强、或弱的动作、念白都视为这个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艺术构筑自然渗透了编剧、导演、音乐创作者的心血,更重要的是沈铁梅把她的演唱当成了塑造金子这个形象的重要手段,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金子的生命之中。
  四川的语音有着一种天生的音乐感,而川剧的高腔演唱艺术则以“唱、讲、咏、叹”等多种形式把四川语音的天然优势发挥到极致。沈铁梅的演唱赓续了高腔艺术的传统底蕴,同时吸纳了现代音乐的发声方法,以其敏锐的艺术直觉捕捉到金子心灵中复杂心绪的细微闪动,通过她的天赋歌喉演唱出来,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使得川剧的高腔艺术有了新的活力。沈铁梅在十几年前就有“川剧唱腔女状元”的美誉,如今,这个女状元成了大气候。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源于生活化于传统
沈铁梅(金子的扮演者)
  戏曲现代戏表演难,难就难在戏曲刻画人物的传统手段的程式化,难以同现代人物生活表现达到和谐统一。塑造现代戏曲人物,应运用“戏曲化”艺术手段。对于“戏曲化”艺术手段,我的理解是从现代生活中提炼出的内容与传统程式中“化”出来的形式的完美结合。其运用要立于人物性格,出于戏剧情景。川剧《金子》是我主演的第一部现代戏,不仅在唱腔的艺术处理上,充分运用了自己对声腔造型艺术多年研究的成果,还同编、导人员共同推敲,运用“戏曲化”表演手段,从外表、动作、细节入手,为刻画金子性格的“这一个”作了一些探索。
  从外形上塑造金子形象。序幕中,被迫嫁入焦家而不忘心中恋人的新娘金子,猛地掀开盖头,提起裙子,大踏步奔跑,大动作哭泣,强烈挣脱“红绳”而不得,气急而无奈地大动作跺脚,撕心裂肺地悲呼“虎子哥!”从外形上把一个野叉叉、火辣辣、满怀憧憬而深受压抑却不甘心、不安心的村姑形象活脱脱展示出来,让金子的“亮相”,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从动作上揭示金子的情感。当压抑中的金子与仇虎重逢时,睁大一双惊诧的眼睛,双膝半蹲,双手拍腿,压抑而哽咽地说出“虎子,你还没有死呀?”接着一个不同于传统表演程式的手指,在“你、你、你……”的激动台词中,飞步奔向仇虎,借鉴传统“托举”,激情奔放地跳到仇虎身上捶打、拥抱:“你啷个又活转来了哇!”这一“戏曲化”动作,将金子心中多年积蓄的对仇虎的爱全部释放出来,给人以强烈感染。从细节上演活金子。焦母对金子同仇虎幽会有所察觉,要金子跪下,金子断然拒绝,几经催逼,焦大星被迫跪下,金子两次力度强弱对比鲜明地提起焦大星。这一“提”,集中表露了金子对大星满腔的爱、怜、恨、怨,为金子形象增添了血肉。我觉得,重视细节处的“戏曲化”表演,是演活现代戏曲人物的诀窍。
(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壁画家聚敦煌谋发展
  近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壁画家代表齐聚壁画圣地敦煌,出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壁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典礼。其间,还举行了“2001年中国当代壁画艺术座谈会”。代表们针对中国古老的壁画艺术在新时期如何创新、发挥作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对过去20年来我国壁画所取得的成绩和教训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会议决定在明年举办“首届中国当代壁画展”、创办《中国壁画》期刊、出版有关壁画的系列专集。(凯明)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报告文学“正泰杯奖”揭晓
  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正泰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近日揭晓。杨黎光的《打捞失落的岁月》、何建明的《中国高考报告》、刘元举的《爸爸的心就这么高》、邓贤的《流浪金三角》等16篇作品获奖。
  (张贺)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孙其峰国画教学展举办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孙其峰在从事美术教育50周年之际,近日在京举办了国画教学展。孙其峰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奠基人,是美术教育家、书画家。半个世纪以来,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国画家,出版了60多部专著。此次展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他的艺术经历与教学成果,展出了他创作与收购的名作等100余幅。(艺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