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环境漫笔

荒唐的借口
白剑峰
  某市一家小化工厂污染严重,周围百姓不堪其苦,纷纷要求政府关闭这家企业。但厂长却声称:“谁敢关闭企业,谁让职工没饭吃,谁就是破坏稳定。”
  “稳定牌”是污染者常用的借口。不管有多少人饱尝污染之苦,不管有多少人含泪呐喊,污染者总是振振有辞。其实,“稳定牌”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可告人的秘密:转嫁污染成本。任何环保投入都要消耗利润,而减少环保投入就是增加利润,污染者心中自有“算盘”。因此,他们总是把环境污染的成本摊给大众,来换取少数人的利益。如此看来,所谓的“稳定牌”,实质上就是维护个别企业的稳定,而让更多人生存在污染灾难中。
  打“稳定牌”者故意将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相对立,这显然是不讲辩证法。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环保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社会稳定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经济,影响政治,更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把关闭污染企业视为破坏社会稳定,实在荒唐。
  事实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是因为治理污染而造成社会不稳定,而恰恰是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社会不稳定。试想,淮河沿岸百姓守着河没水吃,是关闭污染企业得人心,还是纵容污染企业得人心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应该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环境是一份人人共享的资产,人人沐浴一样的阳光,呼吸一样的空气,饮用一样的江河之水。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谁也没有“环境特权”。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贻害无穷的,“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偿失。
  然而,为什么一些政府领导偏偏“宽容”污染者?追根溯源,是短期行为在作怪。他们不敢公开污染真相,无非是想在任期内掩盖问题;不愿关闭污染企业,无非是怕下岗职工惹麻烦;不愿取缔落后产业,无非是怕在政绩考核中“经济箭头”掉下来。这种维护“稳定”,实质上是一种安于现状、息事宁人的“求稳怕乱”心态,其结果是一种低层次的“稳定”。在表面平静的背后,孕育的是更大的危机和更深的矛盾。如此下去,最终经济难以发展,环境无法改善,更多的人不得不咀嚼生活质量下降的苦果,社会还会稳定吗?
  因此,在环境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宏观思维和战略眼光,尤其是要学会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少数人利益和大多数人利益的关系。依法关闭污染严重企业,是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民心所向,应坚决执行。如果纵容污染企业,虽然可以换来一时苟安,但牺牲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法治精神,牺牲的是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其负面影响难以估量。愿各级政府领导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重,不为污染者护短,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的世界。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健康城

北京同仁医院攻克恶性青光眼
  本报讯恶性青光眼是一种十分棘手的难治性眼病,患者大多长期无前房,无法形成正常的房水循环,因眼压高、并发白内障、角膜水肿等而导致失明,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最近,同仁医院青光眼专家刘磊、张舒心等设计了不同于传统的新方案,如“玻璃体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人工晶体植入(或小梁切除)”四联手术等,许多过去坐等失明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能够保存甚至提高视力。
  1992年刘磊、张舒心等专家在我国首先提出了“氩激光经瞳孔睫状突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以后又连续开展应用粘弹性物质进行房角分离前房形成、中红外激光滤过式手术、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等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程莉)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健康城

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肾病
  本报讯河南省信阳德乐肾病医院董事长江德乐日前研究出治疗难治性肾病的“程序疗法”和“肾病系列方”。他根据传统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肾之“阴阳平衡”理论,提出了对肾病的“四化”处置法:证型诊断客观化,宏观辨证微观化,微观指标整体化,治疗处方规范化,效果明显。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病发展到后期的综合症状群。江德乐主持的“优化微调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科研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疗法可改善肾功能,降低尿素氮和血肌酐。(余维望)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蓝藻水华污染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高原明珠滇池水质难以改善的症结所在。中科院水生所成立了“滇池蓝藻水华污染试验技术研究”课题组,在6.1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内利用水草、鲢鱼等进行生物控藻实验,取得一定效果。图为经过治理的水域水质逐渐好转,成群的红嘴鸥飞至湖面捕食、嬉戏。
  (新华社记者周重要摄)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我国传染病基因研究获突破
  本报讯在日前结束的全国第七届感染病学术会议上,解放军302医院的3篇关于传染病基因研究的论文通过有关专家的评审,分别被评为一、二等奖,标志着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又取得新的突破。
  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杜氏利什曼原虫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是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成军的研究成果。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杜氏利什曼原虫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基因,为新型黑热病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获得二等奖的论文是《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和《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前者首次提出了乙肝病毒准种的概念,使人们对乙肝病毒存在状态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者首次发现了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为研究肝炎病毒引发肝癌的机理开辟了新方向。(黄显斌李庆虹)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让有害气体远离居室
本报记者赵永新
  岁末,从有关部门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关于室内环境质量的几大“国家标准”已制定完毕,将在近期陆续颁布实施。百姓期待已久的这些标准是———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包括人造板、内墙涂料、木器涂料、胶粘剂、地毯、壁纸、家具、地板革、混凝土外加剂、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等10项材料有了强制性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控制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氦氧化物、苯、氨、氡、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细菌总数、噪声、二甲苯、新风量等。
  建设部负责制定的《住宅装修工程施工规范》、《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以及修改后的《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建筑工艺、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检验等诸多方面有了统一规范。
  这些标准填补了我国室内环境领域的空白,它们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向室内环境污染宣战,预示着今后乔迁之喜的人们将免受“隐形健康杀手”的伤害;同时,这些标准的实施使得因室内污染对簿公堂的当事各方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扯皮将成过去。
  室内污染浮出水面
  近年来,一连串性质相同的官司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广泛关注:
  1997年,北京华德公寓的居民刘先生搬入新居后,发现室内刺激性气味严重,经检测,室内空气中氨气、甲醛严重超标。在多次提出退房遭到拒绝后,刘先生与房地产公司对簿公堂;
  2000年8月,陈先生因为装修后室内甲醛严重超标状告北京工美天成装饰公司案在北京市昌平小汤山法院一审开庭;今年4月,北京化工大学的杨老师购买了北京通州区槟鑫木器厂的卧室家具,家具内散发的强烈辣眼刺鼻气味导致眼睛充血、头痛、心烦、肝区不适。6月,杨老师一纸诉状把家具厂告上法庭。
  这一系列官司经媒体报道后,室内环境质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新热点。环保、卫生、质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活动。结果表明,城市室内空气状况的确不容忽视:
  有关部门对北京30家高中低档餐馆和咖啡厅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所测15个项目中的绝大部分有超标现象,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湿度、温度和甲醛超标严重。
  天津市卫生防疫中心调查监测了部分新建及新装修的幼儿园、写字楼、家庭居室等近3万平方米的建筑,发现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仅为34.7%,其中氨的超标率为56.9%,甲醛的超标率为27.8%,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等)超标率为14.6%。
  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投诉事件也有增无减。专家们指出,继“生物型”和“煤烟型”污染之后,以化学型污染为特征的第三代室内污染已开始侵袭我国的城市居民。
  五种物质危害健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装修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一味追求豪华、舒适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加之建材、装修和家具市场鱼龙混杂,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分析说,当前我国的室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建筑本身造成的污染,如混凝土气块中含有氡,矿渣砖里有放射性物质;装饰装修带来的污染,如板材、油漆中的甲醛、苯等,尤其是低档材料,污染更为严重;家具带来的污染,如板式家具释放甲醛,布艺沙发喷胶带来苯污染。
  此外,设计和工艺上的不合理、通风不畅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建筑、装修、家具三大污染源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达300多种,其中最主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5种污染物质:甲醛、VOC(苯及同系物)、氨、氡及石材本身的放射性。这5种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不可忽视,被称为五大“健康杀手”———
  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癌症;而低剂量的接触者会出现慢性呼吸道疾病、妊娠综合征等,甚至引起鼻咽癌;
  氨是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浓度过高时,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已被确认为严重致癌物质。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重度中毒者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
  氡是除吸烟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19种致癌物质之一。
  科学研究表明,6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其中症状最多的是头痛、胸闷、易疲劳、烦躁、皮肤过敏等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种现象称为“致病建筑物综合征”。
  多方协作治污染
  室内环境污染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也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今年6至9月,国务院两位副总理连续3次批示,指出室内环境问题关系居民身体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立即研究技术质量标准和检查监督、惩处方法。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建设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几大防治室内环境污染的国家标准在很短的时间内定稿。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围剿室内空气污染”的社会大氛围已经形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识,绿色室内装饰和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已经被广大装饰企业和生产企业接受,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如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兴起燎原之势,目前中国室内检测中心分会成员全国已有20多个;北京的许多市民在买家具时要与生产厂家增签“不会危害健康”的条款。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指出,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一是由于室内环境污染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关部门的专业人才相当缺乏,标准从颁布到全面贯彻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我国的建筑市场和装修市场非常庞大而且参差不齐,想在短期内全部做到主动防范室内污染不太现实;三是市民的环境意识尽管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上来说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我们生活、工作的室内环境才能更加安全,我们的身体才会免受室内污染的危害。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献身祖国的医学事业
——林巧稚诞辰百年纪念
郎景和
  在一个城市的草坪上,有一位市长的雕像,上面镌刻着:“如果你想寻找他的纪念碑,请看看你的周围。”
  也许有很多人没有见过林巧稚大夫,但大家都会感觉到她的存在。
  半个世纪以来,林大夫的名字家喻户晓,她的事迹有口皆碑。她传授我们以知识,培育我们以品德,教诲我们从医之道、治学之道、为人之道。我们会从她朴实的、深刻而睿智的医学思想中,捕捉到她伟大精神的闪光;从她辛勤、热忱而负责的医疗活动中,领悟出她高尚人格的魅力。
  林大夫无限热爱医学事业,并把对事业的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为之奋斗和献身。她认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的事业应立足于祖国。她深情地说:“这大概是我的一种责任感,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于是,她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和空间。她研究分娩动因、主持防癌普查、攻克妇科肿瘤、推动妇女保健,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她孑然一身,孩子无数,是伟大的母亲,妇女的保护神。
  林大夫以难以想象的辛劳,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几十年,做了“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她始终想着病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医院的电话就是命令,从不厌烦、从不敷衍。她对病人极端热忱、极端负责,从为病人擦汗水、掖被角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一启齿、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对病人深切的关爱、同情和理解——这就是邓颖超同志所说的“对病人有一股特别的吸引力”的来源。
  林大夫重视预防为主,把防病放在首位。“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是她的名言,也是对妊娠保健的深刻见解,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围产医学的认识基础。她告诫我们,一个只会处理难产,而不会或不重视预防难产的产科医生,其责任已经丢掉了一大半。这些真知灼见,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何等的正确啊!
  林大夫强调实践第一,她要求临床医生永远走到病人身边去。林大夫要求我们妇产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变化,正确处理问题。其基础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当我们开始面临高科技发展挑战的时候,林大夫已经洞察出其中潜在的危机。她告诉我们,医生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她提醒我们,要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林大夫的这些思想有其宝贵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技术固然提高了我们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能力,但它不能完全代替医生对病人的直接的工作,病人更需要医生的感情体恤和人文关怀。实践和经验仍然是极其重要和可贵的,它不排斥实验研究,正是医、教、研的紧密结合,才是维系和提高医学整体水平的必要条件。
  林大夫诞辰百年,逝去18载。音容宛在,风范长存。正像一首诗里写的:你亲手接生的孩子/又有了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你亲自培养的学生/又有了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
  您的生命在延续,您的思想在升腾。我们面对您的塑像,顶礼智慧、仁爱的导师;我们环顾四周,汲取深重、无穷的力量。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健康城

抗流感新药达菲上市
  本报讯流感是发生在呼吸道(鼻、窦、咽喉、肺部)以及中耳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主要由容易变异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我国是流感多发地,目前治疗流感主要使用普通感冒药,不能达到根本的治疗效果。上海罗氏制药公司近日推出了抗流感病毒的治疗药物达菲产品。据介绍,此药是世界上唯一的口服剂型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曾庆香)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龙口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本报讯山东省龙口市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使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在日前进行的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龙口市的总得分名列县级“前三甲”。
  龙口市濒临渤海,东临烟台,南近青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过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龙口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忽视了环保,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显露出来。面对严峻形势,龙口市委、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明确决定,对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
  制度,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几年来,该市共审批项目381个,拒批污染严重项目34个。同时,该市以“一控双达标”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防治为中心,高投入、大力度,不断完善环境执法手段,全面加大推进治污进程的力度。几年来,全市共投入各类环保资金6.7亿元,完成了80个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任务。全市企业治理设施拥有率已达100%,污染源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吕世军焦琛王少岩)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鼓浪屿区通过ISO14001认证
  本报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厦门鼓浪屿,前不久通过厦门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及国家“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委员会”审核组的现场审核,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获得ISO14001认证的行政区之一。
  近几年通过产业调整,旅游观光业已成为鼓浪屿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鼓浪屿同时面临地域狭小、资源有限等问题,实施ISO14001标准成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首选途径。鼓浪屿先在最重要的景点日光岩景区导入ISO14001标准,并通过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ISO14001标准认证的旅游景点。2000年4月,正式启动全区性的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工作。通过实施标准认证,鼓浪屿区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办法,走上了一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国家旅游局经过现场审查,把鼓浪屿评为“AAAA”级景区。(叶文健)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站在全局看环保
李在明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文化观、价值观,体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具体实践中,同样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善于站在全局看环保。
  一、保护环境是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的发展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制约,而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它要求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保护好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以及有关过程的动态平衡。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道路,以盲目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增长速度越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越严重,发展的持续能力也就越低。推行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降低环境成本,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当前,我们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产品在国际市场要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符合国际上日趋严格的环保规定,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充实产品的环境内涵,取得“绿色通行证”,增强竞争力。因此,从本质上讲,抓好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保护环境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的进步集中体现在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文明程度的高低等。当前,环境问题已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优化和改善环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我们下更大力气,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完善环境功能,使天更蓝、水更碧、山更青、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山川更秀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抓好环保工作,也必将促进产业的升级、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保护环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如果经济增长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呼吸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喝的水是不干净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那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实告诉我们,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物质富裕不等于幸福。保护好环境,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着力解决环境保护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正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认真抓好环保工作,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为福建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