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非总统抵京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应国家主席江泽民邀请,南非共和国总统塔博·姆约耶尔瓦·姆贝基今天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姆贝基总统将正式启动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并共同主持首次全体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苏省东海县目前有大、中、小型水库六十三座,塘坝三百余座,宜渔水面五万余亩。近年来,县水务局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仅今年鱼蟹放养就可为农民创收六千余万元。图为西双湖水库网箱养蟹一景。朱桂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创建文明社区的生动实践
本报评论员
  三江交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海港之城。宁波的美丽不仅来自碧海蓝天、湖光山色,而且来自拥有120万市民的宁波社区文明。这是宁波人的辛勤创造,也是宁波人的自豪。
  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载体。宁波是我国首批列入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适应加强文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要求,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宁波以社区为起点、为重点、为突破点、为落脚点,平均以2000户组建一个社区,在全市146个社区全面持久、生动活泼、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综合治理等各项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有力推进了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0多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呈现出景色美、事业兴、人气旺的喜人局面。
  创建文明社区,是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方式。促进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促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既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文明社区带来的必然结果。“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需求先于一切、群众困难急于一切”,这是宁波各级党委和政府创建文明社区中恪守的准则。把每一个社区都建设成为文化高雅、环境和谐、安全舒心的文明社区,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宁波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社区,深入群众,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把创建文明社区看成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干群情感、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渠道。关心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宁波创建文明社区的根本目的,也是创建活动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
  创建文明社区,是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在城市社区进行党的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实质就是增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宁波社区党建从城市社区的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社区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工程”、“龙头工程”来抓,做到了凡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凡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在发挥作用。宁波在社区党建中创造出的社区党员“一人一岗”工作机制、“一校两会三站四队”组织网络、“81890”(拨一拨就灵)服务热线等,为党的基层建设探索开拓了一条新路子,充分表明社区党建大有潜力,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多次视察社区建设,并明确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文明社区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蓬勃兴起的新生事物,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我们衷心祝愿宁波人继续努力,真正把宁波建设成舒适的家园、美丽的花园、文明的乐园。


第1版(要闻)
专栏:

盎然生机的港城
——宁波市创建文明城市巡礼之一
本报记者翟启运何伟
  宁波是一座古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千年历史的“青瓷露天博物馆”,昭示着她的古老和璀璨;
  宁波是一座商城,从唐宋盛世的“海上丝路”到如今的昌盛繁荣,展示着她商贸的历史和活力;
  宁波是一座港城,由昔日的通商口岸到今日中国的第二大港,展露着她开放的历程和东方大港的雄姿。
  古老文明为宁波积累了深深的文化底蕴,现代文明使宁波充溢着无限的活力和生机。500多万宁波人正是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增添着新的韵律,铸就着新的辉煌。
  古城,景色美
  初到宁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景色美。
  时值严冬,这里仍是水清,树绿,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1180年历史的古城宁波,依三江口而筑,被湍流不息的姚江、奉化江和甬江托起,形成了自然美丽的景色。千百年来,“商船往来,物货丰衍”,何等繁华兴隆。陆游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山川不与人俱老,更几东来了此生”。
  古老使宁波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给宁波现代文明城的建设带来了不堪的重负:道路狭窄,房屋陈旧,交通不畅,污水四溢。
  发展,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开放,需要优美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宁波市党政领导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感到,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现代文明城,必须抓好环境。
  从1994年开始,宁波就投入巨资,大规模地开展“整治城市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仅近三年,中心城区环境建设投入就达217亿元。他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历史文化名城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结合起来,使城市形象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相互融合、和谐统一。为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他们像抓品牌战略那样,每年有重点地抓2至3个品位高、出形象的精品项目。如1998年投资1亿元建成了8.3公顷的中山广场,投资10亿元完成了城区雨污管网改造;1999年投资6.3亿元建成占地28公顷的月湖一期工程,恢复了月湖十景;去年投资7.5亿元在市中心黄金地带建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时代文化广场;今年又集中力量开始了长达4.2公里的“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和投资10亿元的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工程。这些规模大、档次高的“精品力作”,成了宁波市一个又一个新的亮点。
  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是宁波建设文明城的又一大力作。他们通过拆围透绿、拆临还绿、拆违建绿、拆旧添绿,使城区公共绿地以每年100万至150万平方米的速度高速增长。绿色广场,绿色道路,绿色居住区等,点、线、面相结合,构成了城市立体型绿化格局。他们针对河水污染,先后投资7亿元,对城区14条主要河道、77条河网实行清淤和截污,进行河岸绿化和全天候保洁。如今的宁波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到了这里,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令人心旷神怡。
  环境也是生产力。宁波优美的城市环境,开放的政策策略,深深地吸引着八方来客。仅今年头10个月,就吸引外商投资企业达645家,合同利用外资达到19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达8.7亿美元。
  商城,人气旺
  在宁波采访,给人的第二个印象是人气旺。记者不论是在社区,还是到工厂、下农村,处处感受到宁波人奋发向上的劲头,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他们那种一心一意抓经济,齐心协力创精神文明的热情,令人振奋。
  镇海后大街社区龙鼓队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震天动地的锣鼓声引来阵阵喝彩。就是这个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业余龙鼓队,4个月前到北京中华世纪坛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竟以精湛的演技夺得“山花奖”的桂冠。
  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人们精神面貌的展现。在宁波类似后大街社区的业余文体队伍有1000多支。他们来自社区居民,活跃在社区网点,自编、自演、自唱、自乐,一年四季活动不断。去年,全市在100多个基层文化广场组织文化活动500多场,参加群众达150多万人次。
  旺盛的人气,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宁波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近几年全市相继开展了“港城市民新形象”大讨论,开展“社会公德年”、“职业道德教育年”、“家庭美德年”主题教育活动,有60万居民参加了社会公德知识培训和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去年全市又组织了“百万市民学科学”活动,有50万居民参加了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市民的素质。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新人新事不断涌现。近年来,全市慈善捐款达6400万元,有12万多人参与了无偿献血,有30多万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
  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是宁波人的性格。宁波港、雅戈尔集团的发展就是这种性格的有力体现。在北仑港,记者看到数十艘20多万吨级的国外货轮停泊,运货汽车来往穿梭,巨型吊车不停地装卸作业,整个港口好一派繁忙景象。据介绍,这几年港口发展势头强劲,货物吞吐量已达到1.2亿吨,成为我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集装箱从1998年起,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去年达到90.2万标箱,今年可突破120万标箱,已跻身于世界港口50强。
  港口的发展,更是振奋人心。今年新辟航线10条,航班比去年增长17.7%,总投资25亿元的1238米集装箱码头即将建成,他们还规划集装箱码头四期工程项目,届时集装箱吞吐能力将由现在的100万标箱增加到300万标箱。
  雅戈尔集团是我国服装行业的龙头,总销售额达到60亿元,总资产超过40亿元。令人难以想到的是,偌大的企业,竟是几个下乡知青在1979年靠投资2万元起家的。短短20余年,已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优、功能全的服装基地,西服和衬衫销量位居中国第一,出口达2.5亿美元。“创世界名牌,建跨国集团”,这是雅戈尔人的奋斗目标。董事长李如成自豪地告诉记者:“雅戈尔发展之快,靠的是开拓,靠的是创新,靠的是人气!”
  千家万户办企业,千军万马闯市场是宁波的特色。在这个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里,个体工商户近22万个,私营企业4万多家,个体企业从业人员达90万。他们一心一意发展经济,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这一占据全市总产值40%的民众力量,正以旺盛的人气,为宁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入着强大的活力。
  港城,事业兴
  事业兴,是宁波给人的第三个印象。
  宁波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抓好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他们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总体规划,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创建机构,坚持把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把文明社区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深入和发展。近几年,宁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续3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浙江省首批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文明城市的创建,为宁波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兴旺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1191.5亿元,年均增长19.7%,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六位;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5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148亿元,年均增长15%,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921元和5069元。2000年完成进出口贸易额达75.41亿元,经济外向度达到54%。今年1至10月在外贸出口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全市自营出口达5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
  “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宁波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市上下正在积极组织实施“新世纪工程”,重点建设包括港口、交通、临港工业、信息化、城市化、科教、对外开放、农业水利、文化、人民生活等10个方面的一大批重大基础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目前正在重点抓的是“1124”大交通网络工程,即一个机场(宁波国际机场)、一条运河(杭甬运河)、两条铁路(萧甬、甬温)、四条高速路(杭甬高速、同三线宁波段、甬金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40公里,投资100亿元左右。
  “再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宁波必将成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加富裕、更加优美、更加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市委书记黄兴国充满自信的话语,既道出了宁波人的心声,也向人们展示了港城宁波充满希望的未来。(附图片)
  压题照片:宁波月湖公园一角。何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情牵百姓心系基层
——南京市市级机关为民办实事札记
本报记者顾兆农
  这里有鲜花、空调、沙发和饮水机……一走进南京市信访局的群众接待室,就给人以一种亲切感和可依靠感。有人把这里称为——
  温馨的“第二传达室”
  “信访工作是个苦差事,信访工作无小事,也无虚事。做好这件事,关键是对群众要有感情。”谈起信访工作,南京市信访局局长贺珍珠高度概括了它的基本特点。
  群众接待室不大,也很简朴,却很温馨。
  天宇集资案是南京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一起群体性信访案件,集资群众多次到市里上访。为了追回集资群众的血汗钱,市信访局一方面深入群众,耐心宣传法律,稳定上访群众的情绪;另一方面,主动与有关部门一道,尽力做好集资款追资工作。市信访局急群众之所急,坚持不懈地用钻劲、挤劲、韧劲开展追资工作,历经18个月,终于将涉及800多人的1702万元的集资款全部追回,并于今年11月13日公开兑付给了全部集资者。集资群众为此送来了“人民公仆、为民解忧”的锦旗。
  今年3月,一些大病患者不断上访反映,由于医改后个人付费部分难以承受而无法继续治疗。为此,信访局一方面与患者单位协调,将其作为特殊情况给予解决;另一方面考虑到这一问题将来会涉及到很大一部分群众,于是,当即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重视解决大病患者医疗费用问题”的建议,有关部门很快出台了医改中大病治疗的补充规定,使这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从政策上得到解决。
  去年7月,该局在全市推行每周三上午统一领导接待日制度,截至目前,15个区、县领导中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统一领导接待日活动,接待群众1万多人次。去年3月以来,南京市还建立了市长接待日制度,市政府10位正、副市长先后参加了19次市长接待日,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
  如果群众的困难被拖了很长时间,即使最终解决了,群众仍然不会满意,关键是要——
  主动地、及时地为群众做实事
  南京市民政局局长张良礼至今难忘那次特别的探望:1998年春节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带领市局的民政干部等走访慰问农村特困户。面对一间间用树棍支撑着的茅棚陋屋,民政干部们心潮难平。为此,局党委形成了共识,下决心要对农村特困户的危房进行全面改建。他们知道,这件事做起来难度很大,会涉及到政策、资金、组织协调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面对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再难也得做。
  于是,该局会同郊县和乡镇,深入农村全面摸清底数,把需要改造的危房逐一登记造册,制订改造计划。在此基础上,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最后,采取财政拿一点、福利彩票资金出一点、救灾款拨一点、乡镇支持一点的办法,于1998年5月正式启动全市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截至今年上半年,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改造危房近15万平方米,有3000多户、近1万人住进了新房。许多农村特困户住进新房后,发自内心地喊出“共产党万岁”,周围群众也纷纷称赞政府为最困难的人做了一件雪中送炭的大好事。
  早在1996年,南京市就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保障的范围仅限于传统的民政救济对象。为此,南京市民政局的干部认为,这样的保障量少面窄。1998年,该局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最低收入家庭进行了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在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拟定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当年12月对原有的保障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即把保障对象扩大到所有困难人员。截至今年10月,全市进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已由建制之初的2600多人,增加为2.7万多人。在上级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经过由点到面的探索实践,南京市已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与群众和基层紧密相关的机关日常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和技术以后,可以不断地创新——
  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近年来,南京市信访局针对新形势下大量“单位人”转向“社会人”,实行“导向基层”、“导向司法途径”、“导向参政议政”的“三个导向”,有效缓解了上访群众的许多现实问题。
  现在,全市6个城区的绝大多数社区管委会都实施了“信访工作进社区”。今年2月起,市信访局实行了法律咨询日制度,定期组织律师参与来访接待,为上访群众及时采取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进入法律程序、尽快依法解决涉法信访问题提供了方便。将群众信访转化为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把群众的怨气转化为对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年4月,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外贸企业全面推行了电子报检、电子转单和电子签证。实施“三电”工程以后,企业人员足不出户,只要轻轻点击键盘,便可凭借电子转单凭条或电话通知通关放行。目前,南京地区进出口企业的远程电子报检率和签证率已经达到100%。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省部级干部WTO规则及吸收外资政策法规研究班座谈会上强调
  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熟悉掌握世贸组织规则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结合实际做好应对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韩振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省部级干部WTO规则及吸收外资政策法规研究班座谈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准确掌握世贸组织规则,认清当前形势,坚定信心,把挑战变为机遇,压力变为动力,切实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王忠禹一同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王忠禹主持。
  在听取了学员代表的发言后,朱镕基指出,加入世贸组织,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为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决策,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推动,也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加入世贸组织后,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定要有全面的认识。既不能夸大对我国的冲击,也不能低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看到,一些行业、企业和产品短期内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能否做到利大于弊,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工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一心一意去迎接挑战,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朱镕基强调,切实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用好过渡期。中国是讲信用的国家,必须认真履行我们的承诺。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只有三至五年,时间很紧。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过渡期的宝贵时间,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和调整工作,尽快提高适应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做好各项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享有的权利。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机遇是所有WTO成员在世贸组织中的承诺都是中国的权利,我们享受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将为我国扩大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稳定良好的条件和保障。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鼓励国内优势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要加快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既要严格履行我国对外承诺,又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对现行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清理。四是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五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入世贸组织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六是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发展自己,保护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七是要抓紧建立健全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加快行业组织改革步伐,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中介组织,使他们在加入世贸组织应对中发挥积极作用。八是要继续组织好世贸组织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今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有关培训机构,都要把普及世贸基本知识,培养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要求的干部和专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我们的领导干部做领导经济工作的明白人,在复杂的新情况下,组织好本省、本部门、本企业的应对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朱镕基指出,明年是加入世贸组织的开局之年,又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要力保现有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力争出口有所增长。同时,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防止重复建设,把利用外资同国内产业升级、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清理乱收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
  这期省部级干部WTO规则及吸收外资政策法规研究班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外经贸部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领导92人参加了研究班的学习。
  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本报西安12月9日电记者温红彦、郑少忠报道:在昨天闭幕的第三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在会上,李岚清对陕西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赞扬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勉励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大胆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为实施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李岚清指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我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科技实力,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李岚清指出,高等学校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与地方共建,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科技创新的源泉、新兴产业的“火车头”和地方政府的智库。高校学科建设要坚持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新的学科和交叉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急需的专业,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加大支持力度。高等学校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授课教师的标准,鼓励名教授上基础课。高校规模要与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相适应,根据生师比、学生人均经费和基础设施的标准,核定高校的规模,确定招生数量,不能超负荷运转。对高校教育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步伐,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采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教育覆盖范围。加快建设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切实加强对大学校长、书记及其他管理干部的系统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李岚清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新形势下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实践,正在打破高校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加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今后5到1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一定要抓住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亲自组织,直接指挥,协调各方,限期解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对中央和地方已经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认真检查,推动落实。有关金融机构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主动地做好高校学生公寓建设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后勤系统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的规范剥离,因地因校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多种方式组建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公寓和食堂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认真研究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积极探索适应改革要求的学生工作体制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进入学生公寓,落实到每个学生。对建在校外、多校共用的学生公寓,要按照各负其责的原则,派专人进驻,搞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的稳定。后勤服务企业要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正确方向。既要引入竞争机制,又要适应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我国国情,重视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学生公寓和食堂的建设,要坚持质量第一,把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上去,把工程造价和收费标准降下来,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不能以高额利润为目的。要认真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乘势前进,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善后勤服务设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教育和科技的大发展促进经济大发展。
  会议期间,李岚清在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和省长程安东的陪同下,考察了西安地区高等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教学科研情况,考察了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2月9日,李岚清听取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
  陪同考察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有陈至立、徐冠华、高强、于广洲、张佑才、张保庆、尹成杰、廖晓淇等。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科院公布院士道德自律准则
  中国科学院9日公布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号召广大院士洁身自律,希望全社会共同监督和规范院士们的行为。《准则》号召院士们坚持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尊重合作者和他人的劳动和权益;以身作则,尊敬师长、奖掖后学,鼓励开拓创新。(杨健)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国开发成功世界级办公软件
  由江苏省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的归国留学人员历时两年开发成功的世界级大型集成办公软件——永中Office个人版8日在京亮相。该软件把常用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简报制作软件的功能集成在一个软件之中,并具有多媒体浏览、图片浏览和网页转换功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杨明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山东限期关闭小散乱采矿企业
  山东省日前决定,2002年6月底前全部关闭“小、散、乱”采矿企业。对已划为禁采区、布局不合理、开采规模小、效益差、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要限期关闭。对以承包等方式非法转让采矿权的,要依法予以处罚;不具备法定条件或逾期未办理采矿权转让和变更登记手续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王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内蒙古重点加强十二城市绿化
  内蒙古自治区紧紧抓住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环节加强绿化建设,最近进一步制定了到2005年的绿化目标和任务。其中,要求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呼伦贝尔等12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郅振璞)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安徽省医疗保险框架初步建立
  目前,安徽省医保框架初步建立,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在17个市全部启动实施。其中61个县中有46个启动完毕,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93万人,占城镇职工总数的41%。到2002年第一季度,安徽全省61个县将全部启动医保。(蔡小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