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记谈作风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行动上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谈“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本报记者卫庶郑德刚
  “权是人民给的。为人民掌权,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目标,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为了哪个小集团甚至某个个人的利益。否则,老百姓的气不会顺,你作出的任何决策,大家也不会赞同。现在老百姓最痛恨的是一些干部搞腐败,以权谋私。老百姓是拥护还是反对,就是看你能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四川省委的一间相当朴素的小会客室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用这样的开场白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
  周永康继续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确立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因为,廉洁,人民才会跟着你走;廉洁,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十五届六中全会一开完,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就纷纷下基层搞调研。刚刚调研回来的周永康,说起调研的感受,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当“官”,最重要的就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共产党员,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全部意义都在这里。比如,你在某地当了多少年的领导,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要调动了,老百姓却不愿意你走,因为你在这里办了很多好事,辛辛苦苦为大家服务。我想,这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你应该为此感到欣慰。如果你在那里当了几年“官”,地区面貌依旧,群众关心的事没有办,而自己的事倒办了不少。老百姓说,这个人早该走了,怎么还不走?甚至有的人调走以后,还暴露出不少问题。那么,你就是当再大的“官”,还有什么味道呢!
  说到这里,周永康有点动感情:作为共产党的一名干部,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境界,当官就要为人民做事,做事不是为了个人当官。当然,现在搞市场经济,各种诱惑很多,领导干部要经得住诱惑,必须时时做到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理论素养是内在的觉悟,作风是外在的体现。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的头脑,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才能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说起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周永康强调,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大刀阔斧地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该用市场机制运作代替行政审批的项目,就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来解决;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则公开审批程序,防止“暗箱操作”。二是深化财税、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财经秩序,加强资金监管。全面落实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把部门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坚决取消“小金库”;推行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都要实行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继续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四是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
  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确保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
  周永康说,作为执政党,如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面临的最严峻考验。腐败,主要表现为权力的滥用。要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加强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健全定期报告工作和廉洁从政情况的制度,健全党委对下一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廉政勤政进行监督检查的巡视制度。要加强群众监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逐步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监督体系。健全举报制度,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加强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周永康特别强调,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在监督的时空上,不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而且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的监督;在监督的对象上,不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本人的监督,而且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监督。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而且要严格要求其他同志,带出一个廉政勤政的好班子,带出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确保党员干部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在讲到反对腐败问题时,周永康的语调有些严厉:共产党反腐败,旨在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必须一查到底,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周永康最后指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结底,要看是不是真心实意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不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我们要以六中全会的精神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所以,我们的落实方法,不是停留在会议上,而是领导同志主动下去搞调查研究,和市县乡的同志们面对面地谈心里话,研究解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生活等问题,党的思想、组织、工作作风建设等问题,扑下身子抓落实。最近,省级四大班子及省直机关还带头开展作风整顿,集中解决精神状态、服务质量、廉洁从政等问题。省级班子的同志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老百姓,一切从自己做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这样,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附图片)
  周永康同志。谭清泉摄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说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10)
孙志勇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根本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赢得最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的需要。八十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做到了“勤政为民,真抓实干”,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前,我们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不良作风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要克服这些不良作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要求。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的有效武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败坏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不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铲除其思想根源,又要在实践中、行动上加以坚决反对。“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要求,来源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它在思想观念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的观点、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在实践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坚决反对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的形式主义歪风。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关心群众,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通过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体现的。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各自的
  工作贯彻“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要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进一步拓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达到政通人和,安居乐业。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专论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精神支柱
隋明太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艰苦奋斗精神仍是我们党不断开拓进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精神支柱。
  “成由勤俭败由奢”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在困境中决不退缩、在成就面前永不停步的艰苦奋斗精神,始终都是这些国家、民族和政党传承久远而不衰、历经沧桑而不败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在与自然界和外部敌人的斗争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以自己的勤劳节俭、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巨轮不断前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华夏文明。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谱写了一篇篇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尽管这些斗争最终都失败了,但其中所张扬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艰苦奋斗精神,却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万众一心,披荆斩棘,最终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同时告诉我们,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历史上因骄奢淫逸而招致亡党亡国的事例,举不胜举。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但当它达到鼎盛之后,腐化奢靡的社会风气开始吞噬这个强大的帝国,最后等待它的就只能是分裂和崩溃的命运。同样,我国清王朝也曾出现过“康乾盛世”,八旗兵也曾所向无敌,但由于统治阶级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无所事事,留恋于声色犬马,吏治不修,武备落后,从十八世纪中后叶开始,清王朝逐渐走向了衰落。如此腐化的帝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只能是被动挨打,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我们民族艰苦奋斗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实践者,而且把艰苦奋斗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号召全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反复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必须在全党进一步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过去,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现在,也是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我们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八十年的历史证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般说来,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在它处于上升时期、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大都能振奋精神、艰苦奋斗;但随着事业的成功、条件的改善,再讲艰苦奋斗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长此以往,贪图享乐之风渐起,政亡人息的结局也就为时不远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充满创造和艰辛的壮丽事业,我们只有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把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越发展越应该艰苦奋斗
  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党和国家政权要永不变质,就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越是改革开放,越是物质生活富裕,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的迫切需要。毛泽东曾指出: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能否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能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更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经不住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贪图安逸,追求奢华,甚至腐化堕落,成了权力、金钱、美色的俘虏,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淡忘了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艰苦奋斗精神是抑制各种腐败的强有力的“防腐剂”。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筑牢精神支柱,才能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面前,自觉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才能确保党的性质永远不变,党的宗旨永远不改。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离不开生产者、经营者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和艰苦创业。谁不艰苦奋斗,拼搏进取,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何况,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艰苦奋斗精神,贫富差距无法缩小,共同富裕的目的也无法实现。应该看到,近年来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明显增强。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法则也开始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在滋长蔓延。市场经济越发展,不仅对法制的要求越严格,而且对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也越迫切。一个没有有力精神支柱的市场经济是不能久远发展的市场经济,一个缺乏道德规范的市场也不是正常的市场。因此,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首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其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其次,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平均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仍不富裕,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再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我国入世之后,需要我们加以克服的困难还很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因为取得了一定成绩就盲目自满,追求享乐,挥霍浪费,那就有葬送光明前途的危险。我们只有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才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团结和感召群众的迫切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高尚的品德和人格,是党员干部吸引和感召群众的强大力量,也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源泉。要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一个缺乏高尚品德的干部,不可能始终满怀深情地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更不可能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形象不好、威信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德操守不佳、人格力量不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共产党人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端正生活作风和生活态度,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勤为本、以苦砺志、以俭修身,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这样才能真正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的时代要求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艰苦奋斗作为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志品质,其要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与传统社会相比已大不相同,与过去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时期相比已有很大差异,即使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有不小变化,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突出其现代意蕴,科学把握其时代要求。
  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首先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正视艰难,直面挫折,百折不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艰难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与艰难。“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艰难是人生的老师,是成功的阶梯。只有正确对待艰难,迎难而上,敢于和善于同艰难作斗争,才能苦尽甘来。今天,共产党人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最为重要的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正确对待个人的得与失。在目前社会分配还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以改革开放大局的得失论得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觉为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而努力奋斗。
  艰苦奋斗以节俭为本。崇尚节俭、艰苦朴素,是艰苦奋斗的一条基本原则,其实质在于尊重劳动、尊重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把消费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反对任何形式的奢侈浪费。我们民族历来有崇尚节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传统美德,艰苦朴素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当然,我们今天提倡艰苦奋斗、崇尚节俭朴素,并不是片面地要求人们节衣缩食过“苦日子”,而是反对奢侈浪费,反对沉迷于声色犬马,尤其要狠刹挥霍浪费的歪风。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艰苦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人们生活得更富裕。但是,经济发展决不能成为放弃俭朴的理由。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勤俭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
  艰苦奋斗重在埋头苦干、不断进取。艰苦奋斗,核心是“奋斗”,是脚踏实地地工作,是拼搏进取。今天我们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邓小平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讲大话、空话、假话,搞花架子、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都是和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的,更为严重的是它会败坏党的威信和社会风气。应该指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于要关起门来搞建设,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不意味着墨守成规。邓小平号召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一点闯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实质上弘扬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因此,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勤奋刻苦工作,扎扎实实创业,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只有这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王洪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包含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两个方面,而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础,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关键。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当先从党内民主做起,并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民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和本质属性。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剥削和一切不平等现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终解放全人类。这就决定了她在本质上是民主的,而不是专制的。列宁曾经指出,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党“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是民主组织起来的”。党员之间的权利是完全平等的,党内议事决策是按照民主原则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年的历程中,始终高举民主的旗帜,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党内,注意加强民主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的机制,使党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担负着更繁重的任务,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第一,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内民主建设对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指导和决定作用。第二,从总体上看,我们党是由社会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党员的政治、科学、文化素质都相对高一些,而且党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主建设方面的经验,这使党内民主建设有可能步子更快一些,发展更好一些。
  从党内民主做起,关键是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根深蒂固,民主意识比较淡薄。时至今日,一些人嘴上喊“为人民服务”,行动上却干着“为民做主”、“代民做主”的事。反映在党内,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违背集体领导原则,搞“家长制”、“一言堂”,邓小平批评过的“权力过分集中”、“党内讨论重大问题,不少时候发扬民主、充分酝酿不够,由个人或少数人匆忙做出决定,很少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投票表决”等状况还未得到彻底改变。因此,我们应当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加强民主建设。
  从党内民主做起,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民主法制化、具体化、程序化。就领导制度而言,主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规范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必须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贯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不能以要“集中正确意见”为借口,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从细节入手,制定出可操作的程序化规则,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就组织制度而言,主要是改革和完善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向同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代表大会向全体党员负责。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通过制度的力量真正实现党的干部能上能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