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记谈作风

只有纪律严明,才能步调一致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谈“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本报记者彭国华吴兴华
  纪律严明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什么还要严明党的纪律?如何用严明的纪律规范党员的行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
  访谈一开始,杨正午就开宗明义,切入主题: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纪律严明,才能步调一致地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自身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的政党,而严明的纪律正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严明的纪律对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严明的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并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更把严明的纪律作为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提了出来,指出:“如果容许和听任党组织或党员无视组织纪律,为所欲为,那末,我们党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就会丧失战斗力,甚至瓦解。”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其紧迫性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纪律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加强。这是因为,第一,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特别需要严明的纪律。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这种复杂形势并得以推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党思想须高度统一,步调须高度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否则就会出乱子。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特别需要严明的纪律。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两个规范:一个是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一个是用纪律规范党员的行为。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一些党员干部就可能难以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第三,解决当前存在的纪律松弛、自由主义蔓延的问题特别需要严明党的纪律。否则,势必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受到影响。
  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政治纪律是党的最重要的纪律。对这一点,杨正午深有感触。他说,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关键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要充分认识政治纪律是党的最重要的纪律。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全党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要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必须以政治纪律作保证。从这个高度看,政治纪律就不是一般的工作纪律。特别是我们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政治纪律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二是要充分认识维护政治纪律的核心问题是自觉地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政党,我国是统一的国家,不能各行其是,这一点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作为地方的主要领导,把握大局把握什么?根本的就是把握这一条。三是要认真研究维护政治纪律的要求和措施。我们湖南省委的具体做法是:学习和遵守党章,坚决做到“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教育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全局观念、大局观念,注意防止与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杨正午说,坚持党的纪律,必须反对自由主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讲到这里,杨正午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神情也凝重了许多。他联系党员队伍的实际,剖析了自由主义的表现与危害。他说,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主要是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符合自身利益和意愿的就执行,不符合自身利益和意愿的就不执行;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遇到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行,不争辩、不制止、不报告,个别的甚至编造与传播政治谣言;对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不敏锐,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立场不坚定,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尽管各级党组织采取了教育、转化措施,但极少数人甚至至今仍然执迷不悟。组织上的自由主义也有多种表现。比如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谈感想,开展批评谈希望,保持一团和气,甘当“好人”。这种现象在开展“三讲”教育之前普遍存在,之后有所好转,但仍然不尽如人意。有的人不讲组织原则,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甚至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对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如果不开展思想斗争,不思想见面,不开诚布公,那是很危险的。还有的不要组织纪律,独断专行,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有的甚至闹意气、泄私愤、搞诬陷、图报复。工作上的自由主义比较明显:一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上自由班、做自由人,得过且过、无所事事。这样的人不是很多,但影响很坏。二是对群众不是满腔热情,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制止,听之任之;对群众的疾苦不关心,漠然置之。通过对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们对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就是一切工作都要努力为人民谋利益,都要有利于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谈到湖南省在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时,杨正午成竹在胸。他说: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领导带头,狠抓落实。前一段我们已作了认真部署,刚刚闭幕的湖南省第八届党代会对此又作了专题研究。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学习,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水平,促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坚持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内化为自觉行为。其次是开展教育,增强纪律观念。从1999年开始,湖南在全省的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四个观念”教育,即政治组织观念教育、群众观念教育、政策法制观念教育和廉政勤政观念教育,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进一步突出政治组织观念教育和政策法制观念教育。再就是从严治党,严肃执纪执法。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必须体现一个“严”字。列宁把党的纪律称为铁的纪律,铁的纪律就应具有强制性与严厉性。因此,一定要克服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通过从严治党,确保党的纪律得到全面遵守。(附图片)
  杨正午同志。田应坤摄


第9版(理论)
专栏:

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夏恩鹏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国有企业党组织来说,贯彻这一精神,就是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明确责任,确立政治核心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变革传统的企业体制,而且要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就这样一项事业,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至关重要。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党组织在方向上的保证作用。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既要体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又要体现中国特色,更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党组织宣传思想工作的保证作用。企业改制是一项全新的工程,确保改制成功首要的是观念创新,只有实现观念的创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创新。观念的创新是要通过宣传思想工作来实现的。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企业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具体决策者和实施者是董事会和经理,企业党组织一方面要支持董事会、经理的改革举措,努力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参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四是企业党的建设本身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新三会”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机构,党组织则是企业的政治核心,二者的职能与作用是不同的。党的建设要纳入建立新体制的统一部署之中,做到企业改革与党建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探索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发挥优势,为企业改制提供坚强保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找准自身工作定位,才能为企业改制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强化领导,共同负责。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取得一切工作成功的关键。企业党组织必须加强对改制工作的政治领导,在组织力量上,党委应当参与改制的具体工作,而不能置身事外;在方案制定上,党政共同研究,做到“同步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规范运作”;在具体推进上,对工作中的关键问题、重要步骤,党政部门要统一行动,采取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等形式进行决策,党委主要部门全过程参与。二是坚持原则,明确要求。对于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本着既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又结合实际勇于创新的精神,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坚持按照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坚持决策与执行分开,实行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坚持实行外聘董事、监事制度,避免企业形成“内部人控制”,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参与决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积极探索新的体制下党管干部的方法,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理顺企业干部的管理关系,坚持做到“三变三不变”,即:管理权限变了,党管干部原则和按德才兼备选拔干部的标准不变;管理程序变了,党组织推荐、考察等关键环节不变;董事长、总经理的权限变了,集体讨论决定的方式不变。四是落实方针,依靠职工办企业。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落实职工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民主监督权,努力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站在时代前列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解轩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我们党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得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学论断。认真学习这一重要科学论断,对我们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才能保持强大生命力
  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始终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
  政党的政治纲领和历史使命是由时代赋予的。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党才能认清和完成好各个时期的使命和任务。一切先进的政党,不仅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其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时代的内涵和特点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由于历史条件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不同的时代对一个政党必然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列宁曾深刻指出,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认清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以此为根据来估计这国或那国的更详细的特点”。因此,敏锐准确地洞察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向,把握时代变化的客观进程,关乎无产阶级政党对自己所处历史宏观方位的判定,关乎党的战略策略和发展走向的选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只有认清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新的变化,才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演变的趋向、世界发展的大势,才能从人类生活的大背景、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上更深刻地认清国情,制定最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和各项具体政策。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正是由于高度重视观察、分析和研究时代问题,及时而敏锐地作出科学判断,才从时代的高度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在新的世纪,我们党要使自己的理论、纲领、路线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正确的调整,不断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就须臾不能离开对时代坐标的科学把握。
  政党先进性的标准和内容在根本上是由时代决定的。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党的肌体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一个政党要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与其所处时代的发展步伐相一致,真正引领时代的潮流。党只有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客观情况和奋斗目标来确定党的先进性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明确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方向,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各种复杂环境和情况面前经受住考验。因此,党要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为党的先进性注入新的内容。相反,如果自缚于过去时代形成的某些习惯、做法而裹足不前,就经不起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考验,甚至会被时代所淘汰。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党才能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凝聚在自己的旗帜下。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阶级和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一个政党要拥有自己强大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就必须始终反映和体现变化着的本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意志与愿望,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加强。适应自身阶级基础的这种新变化,党就必须把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统一起来,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样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适当
  方式加强对正在崛起的新生社会力量的规范和引导,把社会各阶层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把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教育、引导和吸收到党内来,确保党的组织和领导有效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确保党具有更充分、更雄厚、更巩固的执政基础,从而使我们党既在阶级性质方面保持先进性,又通过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广泛代表性方面也体现先进性,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站在时代前列的根本标准就是做到“三个代表”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最终要由历史的实践和时代的发展来检验和认定。“三个代表”作为对我们党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的科学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实践观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必须敏锐地洞察和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反映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时代的推进器。一个时代的根本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质的飞跃总是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政党作为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牢牢立足于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其生存和发展才有深厚的根基。无产阶级政党要永葆先进性,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先进生产力始终保持密切联系。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一个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生产力加速发展的新态势,深刻改变着世界面貌和人类的生存方式。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关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大势,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必须在不断吸纳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推进思想文化建设,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时代前进的重要推动力和标志,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只有符合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以先进的文化作为自己的深厚精神底蕴和思想旗帜的。先进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既是先进政党推翻旧制度、旧势力的“批判的武器”,又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价值源泉与构建新文明、新道德、新风尚的价值尺度。革命的政党既要对先进思想文化有辨识和吸纳的高度敏锐性,又要对落后思想文化有不断批判和抛弃的高度自觉性。我们党八十年来一贯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教育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党要继续高举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建设和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代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先进生产力是人民群众力量的结晶,先进文化是人民群众智慧的花朵。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发展和变革的本质;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体现着时代的要求和呼声。看一个政党能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最紧要的是看它是不是敢于和善于反映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看它的纲领、路线是不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政党的先进性与代表群众的广泛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落后于时代的政党,也必然是脱离群众或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政党,最终都将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彻底性和广泛性是其他政党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我们党全部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深刻认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一科学论断,从而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大力强化站在时代前列的意识
  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把强化站在时代前列的意识作为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方面,努力掌握观察、分析和认识时代的科学方法,不断增强站在时代前列的自觉性。
  善于透过复杂多变的形势认清和把握时代的主题。对时代的清醒判断离不开对形势的观察和分析。形势是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和力量的较量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作为以一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综合体,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势反映和体现着时代,时代从总体上支配和决定着形势的演变。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一方面必须从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中捕捉时代前进的趋向,敏锐发现新时代到来的曙光,从理性的高度弄清所处时代的本质,从而及时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必须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来观察形势的风云变幻,透过复杂的情况牢牢把握时代的主题,从而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邓小平就是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的杰出典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坚持把观察时代特征的敏锐性与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坚定性统一起来,面对国际国内各种新形势新变化,成功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和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使我国以更加坚定、快速而又稳健的步伐,融入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要不断增强从形势变化中准确把握时代走向的自觉意识,善于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拓展视野,提高观察、分析、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善于以世界的眼光认识和把握时代的新特征。随着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指望自己游离于世界之外而不被淘汰;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世界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发展都更加快速、更加迅猛。时代大潮在不断催生,也在不断抛弃,不少国家和政党辉煌一时便风光不再。这种状况,对我们党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的新特征、新变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经受住新的考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置于更加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世界图景中来观察、认识和思考。面对世界的大变动和中国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抛弃狭隘和封闭的意识,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们要因势而动,乘势而上,在时代的大潮中搏击奋进,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勇于开拓,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学风: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桑士达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把它看作是关系党的形象优劣、事业成败的大事。毛泽东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同样必须把端正学风摆在突出位置。
  学风,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它是作风的内核。学风有问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就必然受影响。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一方面是不重视学习,特别是不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搞本本主义或经验主义。对这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和危害,我们决不可小觑。
  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有一些同志存在某些不正确的看法。有的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太深奥,难以学懂、学不进去;有的说,我搞的是具体工作,不学理论也过得去;有的说,读过一些马列著作,学过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这辈子够用了。有了这种思想,对学习就很难重视起来、钻研进去。要么屁股坐不住,心思静不下来,一年读不完几本书;要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很少聚精会神地用心钻研;要么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搞各取所需、为我所用,装潢门面,应付检查。群众戏言这些同志“书橱里的书越摆越满,头脑里的‘货’越掏越空”。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是学风上的老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搞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是一种呆板、机械的学风,凡事只会按照书本或上级指示去做,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它与教条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样是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不会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会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现成的原则和概念,硬套变化的事物和情势。经验主义,则是一种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只凭直觉鲁莽行动的思想倾向。有这种毛病的同志认为“经验”比理论更重要、更管用,总是自以为是,自满自足,凭经验办事,凭感觉行事,因而对马列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以为然,不以为重。
  学风方面存在的上述两种思想倾向,不利于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下功夫予以纠正。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弘扬这一学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树立良好的学风,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善于学习。邓小平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转折、大变革时期,国内外的形势和情况十分复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迷失方向。
  二是善于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就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三是善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但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要使我们的事业发展不停顿,首先要在理论上不停顿;要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首先要在理论上保持先进性。因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动脑筋,大胆探索,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内在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