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欧洲央行缘何大幅降息
吴云
  本月初,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杜伊森贝赫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将欧洲央行主导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
  “9·11”事件发生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欧洲经济进一步放慢。在11月8日欧洲央行董事会做出降息决定之前,欧洲舆论普遍认为,欧洲央行降息势在必行。否则,无法刺激陷入困境的欧洲经济。但由于欧洲央行以确保欧元区价格稳定为首要目标,一向奉行非常审慎的货币政策,而且在降息前夕,作为欧洲央行董事会成员之一的德国央行行长韦尔特克表示:“必须避免因降低利率而导致货币供给量过多,从而增加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鉴于此,舆论大都认为,这次只会降低利率0.25个百分点。因此,当欧洲央行公布其降低利率0.5个百分点的决定时,欧洲舆论多少有些吃惊。英国广播公司称:“欧洲央行采取了大胆行动。”
  欧洲央行此次较大幅度地降低利率,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欧元区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降低。10月份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在继续下降。欧盟统计局11月5日公布的10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为2.4%,比9月份的2.5%又降低了0.1个百分点。根据欧盟统计局的统计,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在逐月下降,已从5月份的3.4%降为10月份的2.4%。对于欧元区今后通货膨胀的走势,杜伊森贝赫说,明年初,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将降到2%以下。根据欧盟条约的规定,欧洲央行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欧元区的价格稳定,即欧元区中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不超过2%。欧元区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下降,为欧洲央行降低主导利率提供了空间。
  其次,欧元区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表现是:经济增长乏力,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出口定单大幅减少,个人消费下降,工业信心和个人消费信心严重受挫。在比利时,经济不景气已表现为降价季节的提前来临,距圣诞节还有近两个月,商品降价广告已出现在一些商家的橱窗上。
  杜伊森贝赫承认:“消费者的信心受到的打击比我们几个星期前的预计还要严重。”他认为,目前世界经济疲软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缺乏信心。因此,恢复消费者信心,刺激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是欧洲央行决定大幅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协和”重上蓝天
本报驻法国记者郑园园
  法航的协和超音速客机近日从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经过约3个半小时的飞行抵达纽约机场。乘客中,有法国运输部长盖索和法航总裁斯皮奈塔。紧接着,英航一架载着名流和记者的“协和”,在祝福声中从伦敦机场飞向大西洋彼岸,也在纽约机场安全降落。“协和”重上蓝天,成功恢复商业运行,标志着它走出了“7·25”空难的阴影。
  2000年7月25日,法航一架“协和”客机在戴高乐机场附近坠毁。空难后,英法两国航空局吊销了“协和”的航行证。调查组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确认空难系跑道上一块金属片割破轮胎造成。与此同时,两家航空公司耗资约1.1亿欧元,完成3项技术改进:一是用法国米其林公司研制的NZG(意为“零爆炸”)轮胎取代了旧轮胎。新轮胎内有金属框支撑,受外力冲击时几乎不变形,万一被撞破裂,碎片只会朝侧面飞去,不会撞击飞机本身;二是加固了油箱。在油箱内铺上重量轻、柔韧性强的凯夫拉尔合成纤维板,防止油料泄漏;三是加固起落架上的金属缆绳,以保证受到强大冲击时线路依然畅通。
  与此同时,两家航空公司对飞行员和机械师进行了再培训,英航还重新装修了机舱。改造工作完成后,英航与法航的试飞都取得成功,“协和”于今年9月重新获得航行证。
  15个月来,要求“协和”重上蓝天的呼声很高。因为这首先是一个形象与信誉问题。“协和”客机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音速客机,专飞巴黎—纽约和伦敦—纽约航线,航程不到4小时。自从
  1976年投入商业运行至去年空难前,“协和”一直保持零事故纪录。此次空难,使“协和”形象受损,信誉下降。在完成了技术改造后,它应向世人重新展示其安全可靠的形象。重上蓝天,也是两家航空公司经营上的紧迫需要。“协和”停飞15个月,法航的各类损失总和达6000万欧元。
  “9·11”事件后,世界航空业处于萧条中,以欧洲至北美航线为例,客运量下降26%,法国至中东航线也下降了19%。各家航空公司都在艰难的挣扎中度日。在这种形势下,不少人怀疑“协和”能否有足够的客源,运营是否亏本?法航有关研究部门认为,与其将“协和”长期“锁”在地面上,不如让它早日起飞。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协和”拥有一批忠实的乘客,他们是高级商务人员、巨富和明星。尽管往返机票高达8100欧元,但这些人需要时间,需要快速完成跨大西洋的旅行,甚至需要当天往返,这个市场是长期存在的,“协和”的地位无可替代。空难后,英法两家航空公司为稳住客源做了大量工作。法航向1976年以来的5.8万名乘客寄发资料,英航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召开忠实乘客联谊会,向老乘客通报飞机改进安全性能的进展情况,以使他们不忘“协和”。从法航的调查看,仍然有许多人迷恋“协和”。一位有21年“协和”乘坐史的乘客说:“我不会让恐怖分子操纵我的生活,也不会让那些深陷惊慌的人们影响我的行为。我还是要坐‘协和’。”(本报巴黎11月18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禁毒边关行

金碧社区——“戒毒110”
本报特派记者温宪杨讴《环球时报》特派记者徐学良
  有这样一个女青年,从14岁就开始染指毒品,一吸就是8年。8年间,这名女青年因吸毒花掉了家中辛辛苦苦赚来的50多万元钱。救女心切的母亲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女儿托付给了所在社区街道办事处。从此,社区中一大群好心人便成了女青年的“守护神”。每隔几天,他们就要为女青年进行心理治疗。每当她毒瘾发作,痛苦得满地打滚之时,他们都会及时赶到她家里,帮助她恢复平静。慢慢地,女青年毒发间隔期越来越长,一年后终于成功戒毒。
  如今,这位女青年完全恢复了健康,并已结婚生子,生活得很幸福。“是社区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女青年的母亲感激万分,逢人便说。5年多来,一个中国最普通的社区组织就是这样以融融爱心展开了一场降服毒品“白魔”的持久战。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的高度赞誉,认为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全球共享”。来自23个国家的新闻记者也先后寻到这里探求究竟。这就是被称为“戒毒110”的昆明市盘龙区金碧办事处社区。
  金碧社区辖有居民9748户,人口31796人,中共昆明市委机关和昆明市总工会也在此辖区之内。当毒魔多方渗透时,金碧社区也未能幸免。1996年,国家禁毒委与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合作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减少毒品需求和预防艾滋病”的国际合作项目,金碧社区被选定为试点示范区之一。
  几年来,在金碧社区辖区内185名吸毒者中,成功戒毒半年以上者有14人,一年以上者4人,两年以上者9人,戒毒巩固3年以上者19人。一位意大利记者惊叹道,想不到一个中国最基层的社区组织能够这样有效地降服毒魔。金碧社区内有着像67岁的居委会老主任李正文、省药检所专家曾黎明等一大批充满理解和爱心的人们。他们悉心地体谅着毒品受害者脆弱的扭曲心灵,从来不称“吸毒人员”,而将那些受害者称为“学员”。自愿为社区禁毒工作的曾黎明说,学员们在戒毒所中的经历只是整个戒毒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他们在暂时摆脱毒瘾后的3个月、半年乃至一年时,是整个戒毒阶段中最困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毒瘾一上来就像蚂蚁浑身爬或是剃须刀片在全身割一样难受”。学员们要在心理上戒毒异常艰难,社区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成功度过这一最困难的阶段。为了能够因人而异地予以呵护,他们为所有学员建立了一整套详细资料。他们说,一定要尊重学员的人格,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社会遗弃,使他们增强战胜毒品的诱惑,不要“破罐子破摔”。
  金碧社区办事处所在的那幢小楼虽然简陋,却是学员们开始新生的一块福地。学员们在那里定期聚会。为了减轻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他们请学员们聚会时每人都要讲新闻、说故事、猜谜语。在毒瘾的诱惑下,一些学员常常会不说真话,骗些钱来再去吸食毒品。于是,社区的人们便将“说真话,看行动”作为对学员们的一项要求。有一次,一位学员来到社区参加聚会时说:“我来之前刚刚吸过毒……”结果,这位学员因为敢于讲真话还受到了鼓励。这群普通的中国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唤醒学员们的良知和自信,使其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一些学员已经成功地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其中一位已被中美联合在昆明办的戒毒医疗康复社区聘任为心理咨询师。金碧社区办事处因而也声名远播,成为在那一地区家喻户晓的“戒毒110”。
  (本报昆明11月18日电)(附图片)
  已成功戒毒六年多的陈友林(左)正在诉说往事。(本报记者温宪摄)


第7版(国际)
专栏:关注非洲

中非人民越走越近
丁伟
  去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文化部便举办了“新世纪中非文化交流研讨会”。这是“中非合作论坛”重要的后续行动之一,也是中非文化友好交往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一年过去了,中国认真落实研讨会精神,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非相互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年来,文化部先后邀请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喀麦隆、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和刚果(金)等国文化部长率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也应邀出访南非和毛里求斯。中国还同有关非洲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年度执行计划。
  为加强中非民间文化交流和活跃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化部今年先后邀请并促成了乌干达歌舞团、埃塞俄比亚歌舞团、博茨瓦纳艺术团、卢旺达歌舞团和南非合唱团等非洲表演艺术团组来华演出,受到我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文化部还选派并促成了河北省京剧团和吉林省民乐团等6个文艺团组赴非洲15国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根据非洲国家的要求和我国的能力,文化部今年选派并促成了11位图书馆、文物、博物馆、艺术体操专家以及杂技教练等赴非洲7国讲学、培训与考察,并邀请4名非洲文物和博物馆工作者来华考察学习。这些交流与培训工作受到有关非洲国家的高度赞扬。
  今年,文化部先后在南非和毛里求斯等国举办了《中国当代陶艺展》和《中国当代中青年国画展》,并在华举办了《博茨瓦纳综合艺术展》。这种活动既向非洲国家展示了中国艺术的魅力,又向中国观众介绍了非洲国家的独特风情。
  文化部今年利用中非高层文化官员互访之机,分别向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刚果(金)、喀麦隆、厄立特里亚和毛里求斯等国文化部门提供了一定数额的文化援助,并向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家图书馆赠送了各类图书,以实际行动支援非洲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国文化部还组派文化市场考察组赴非洲6国进行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考察。
  一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实践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非文化交流研讨会”精神以及中非双方达成的广泛共识在文化领域正得到逐步落实,并已结下累累硕果。(作者系文化部外联局局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