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探索培育新作风的途径
程海波
  “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结合工作实践和思想实际,认真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积极培育新的作风。
  在学习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增强培育新作风的自觉性。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和发扬了优良的作风,保证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这些好的作风我们今后仍然必须坚持和发扬,同时还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培育新的作风。不努力培育新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就难以真正得到继承和发扬,就无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需要的新作风,应当是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新风尚,是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新风貌,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新风范。培育这种新的作风,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武装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客观地分析,当前少数干部的作风之所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甚至出现严重的扭曲和错位,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作风问题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思想统一到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上来,经常地、自觉地用“三个代表”要求来对照和反省自己的言行。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干部,就可以为培育新的作风开辟新的力量之源。
  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新的作风。新的作风产生于新的实践。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不能就作风抓作风,而必须着眼于实践,付之于行动。这既是提高新作风实效性的需要,又是增强新作风时代性的要求。在新世纪,我们党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和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必须运用各种手段,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新作风的内涵,体验新作风的要求,履行新作风的规范,积淀新作风的力量。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培育新的作风,一个重要问题是“深入”。无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维护人民利益,都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根本无济于事,只能事与愿违。因此,培育新的作风,应当坚持与具体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特别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培育新作风不可或缺的载体和依靠力量。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日趋活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了解民心,全力排解民忧,多方凝聚民心,始终坚持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培育新的作风,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培育新的作风。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为培育新的作风提供保证。培育新的作风,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制度,新的作风也无法培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的地方、有的时候,干部作风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约束机制、约束手段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此,要进一步健全科学的约束体系。一是严格法纪约束。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从现阶段实际情况看,迫切需要根据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制定出新的法纪规章,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规必惩,违法必究。二是加强道德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说,干部作风问题也是一个道德规范问题,新作风的培育过程也是干部队伍高尚道德日益稳固、不断升华和大力弘扬的过程。所以,应当更加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培育新作风中的作用,在思想上更加重德,在用人上更加论德,在实践中更加养德,进一步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观念,不断强化党的信念、宗旨意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干部道德体系。三是注重经常约束。培育新的作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绝不能紧一阵松一阵、抓一段放一段。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培育干部新作风的第一责任人,要时刻绷紧这根弦,经常约束他人,更须经常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坚决不干。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抓落实需要具体化
张兴福
  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一个决策、一项工作能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落实抓得怎么样;而落实的效果如何,又取决于以何种方法抓落实。如果满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套做法,仅仅通过发布文件、召开会议来抽象地抓,自然抓不出什么成效。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科学决策真正落到实处。一句话,抓落实需要具体化。
  抓落实需要具体化,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作风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和特点,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般说来,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都是着眼宏观、立足大局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每个地方的情况各不相同,问题千差万别。因此,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就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把共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原则性规定变为可操作的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具体化的工作。只有这样,中央的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落到实处。
  但是,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在具体和深入上动脑筋、下功夫、负责任。有的抓工作不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满足于当“传声筒”、“收发室”,片面地认为只要原原本本地照抄照搬上级的决定、要求和精神,就是与上级“保持一致”,就是抓了落实;有的习惯于一知半解、大而化之,布置多,检查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有的停留于会议开了,文件发了,要求提了,至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贯彻到什么程度,则不再过问。这样的抓落实,看似“不走样”,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是该管的事没管,该干的事没干,最终导致决策和工作的不落实。
  落实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而具体化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必经途径。人们常说,一具体就深入,抓落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落实的终点在哪里?就在于解决了具体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没有解决,即使声势再大、形式再好,最终还是“落空”。毛泽东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必须“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还列举许多例子说明这一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我们从毛泽东这段话中可以看到什么叫具体关心群众生活,学到如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今天同样适用的方法。比如,我们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就迫切需要这种具体化的科学方法。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落实这一要求,就要用具体化的方法,对群众的困难到底是什么,不同的群众有什么不同的困难,困难到何种程度,本地区、本单位有多少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采取什么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等具体的问题,都要心中有数,措施具体,落实到位。关心群众的困难是这样,落实其他工作也是这样。
  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又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推进工作的过程。实践证明,抓落实离不开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把“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找准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落实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一些地方抓落实不具体,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畏难情绪。应当说,工作中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待它、解决它。简单地看,困难就是困难;辩证地看,困难就是机遇。具备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怨天尤人,就会有办法克服困难,抓好落实。抓落实需要依靠制度来保证。责任不明,落实很容易变成“落空”。一级抓一级、一层管一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赏有罚,纪律严明,抓落实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记谈作风

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本报记者张怡恬李杰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决定》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论述?如何有效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日前,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陈奎元说,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过程中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它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而党风不正的种种表现,归根结底都与脱离群众有关。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根本目的在于使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以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回顾党的历史,陈奎元强调说,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直接关系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党能否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拿河南省来说,省委、省政府有责任根据本省情况,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只有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带着对人民的感情,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会更加密切,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巩固。
  在谈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以及带来的危害时,陈奎元眉宇间凝重了许多。他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党的事业、国家建设、人民利益危害极大。形式主义的表现,一是虚,二是假,三是空。虚,就是图虚名,摆花架子;假,就是哗众取宠,用假话、假情况、假数字欺骗上级;空,就是做表面文章,照抄照转,照本宣科,上边开一个会,下边开一个会,上边发一个文件,下边发一个文件,搞“形象工程”,却不解决实际问题。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一是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二是不做实事,衙门作风;三是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养尊处优;四是专横跋扈,对下颐指气使。说到这里,由于激动,陈奎元一时语塞。顿了一下,他缓缓地说:既然我们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就得为人民扎扎实实做事。
  陈奎元继续说道: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非常及时和必要。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就能够解决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从实践看,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树立两个意识。一是求实的意识,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二是公仆意识。我作过一首题为《公仆》的诗:“公仆恰似牛在田,奋颈埋头轭在肩。只管牵犁莫问草,应知背后早扬鞭。”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说到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解除人民疾苦,一个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两点做好了,就能赢得民心,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密不可分。
  其次,加强党内的监督和批评。如果没有健康的党内生活,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就难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作风也就无从改进。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照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真正把《决定》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藏身。
  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我们在反腐倡廉方面有很多制度,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如何使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方面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其中,重要的是坚持领导带头。要求下面做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要求班子成员做的,班长首先要做到。只要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是端正的,即使下级机关和一般党员干部的作风存在某些问题,也会比较容易得到纠正。因为他知道你坚持的东西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就不会用歪的、邪的来讨你的喜欢,他知道歪的、邪的在你这里吃不开,他就不会用歪门邪道来邀功。
  在谈到河南为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而正在采取的一些重要举措时,陈奎元说,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了很大比重。农村工作是河南省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初,全省抽调四万多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到一万一千多个村子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半年多来,工作队走访调查了60%以上的农户,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生产和生活中的难题。通过与村民朝夕相处、相互交流,既明显改善了干群关系,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农村工作的开展,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现在,省市级领导都有分管负责的基层联系点,可以随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另外,今年以来我们还着力抓了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对浮夸风、弄虚作假风进行了集中整顿。刚刚举行的中共河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议》,相信今后在转变干部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附图片)
  照片为陈奎元同志。史家民摄


第9版(理论)
专栏:爱国主义与公民道德建设论坛

实践“三个代表”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李金明
  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规范自己,大力加强从政道德建设,以德律权,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提升人生境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坚定的政治信念,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长期的教育、学习和实践培养而成的。在这里,教育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基础,自省是途径。构筑思想道德防线,首先离不开组织的教育。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认真抓好“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开展向“干净干事”的先进典型学习,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的反面典型,以案论纪,总结教训,进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为了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目前我们正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从政道德教育。所有这一切,都对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组织的教育是重要的,但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修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把组织的教育转化为自己内心的自觉,“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根基,才能有坚强的精神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才能顶得住歪理,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节操,做到廉政、勤政、优政,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否则,不管职位多高,也难以摆脱低级趣味、抵御各种诱惑,难以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
  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经受锤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人总是要有理想信念、有寄托追求、有精神支柱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和灯塔。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境界,就能站得更高,眼界更宽广,心胸更开阔,就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把对最高理想的追求体现在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的具体工作中,成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同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常想人民的养育之恩,常想集体力量的扶助之恩,常想党组织的培育之恩,把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自觉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多办实事,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会充实,才能成为一
  个人民称颂的好干部。耐住艰苦,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共产党人不是禁欲主义者,共产党人也有个人的正当利益。党从来不反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政策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利益,改善个人生活。但共产党人奉行的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的人生应该是奉献的人生,应该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的人生。看到社会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心态不平衡,就千方百计动脑子想自己也富起来;为党和人民做了一点事情,就以此为砝码向党邀功,要名要利、要权要位,甚至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骄奢淫逸;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摆到不正确的位置,搞个人利益至上。这些行为严重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共产党的党性所不容。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封建官吏尚且能如此自省,我们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更应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标准。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在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自觉带头吃苦,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抛开名缰利索的束缚,决不为个人的蜗角虚名、蝇头小利而丧失党的原则,丧失自我人格。
  顶住诱惑,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我们党是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人阶级政党。我们党所领导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是用来维护社会公道和正义的,是用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道理,懂得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意味着义务,责任重于泰山。党员领导干部要“位尊不泯公仆心,权重不移为民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来把握,知职图进,知责思为,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能把手里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决不允许把权力当作个人捞取好处的资本,搞权力“寻租”;决不允许滥用权力,欺压群众,做官当老爷。历史告诉我们,权力往往是不法分子追逐和进攻的重点目标。历朝历代,行贿总是围绕权力而进行的,“贿随权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体制转轨时期,不法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地用金钱、美色来引诱领导干部,拉你下水,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觉,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性,自觉维护权力的尊严;有一种做不好工作就寝食难安的责任心,思进创新、有所作为,为人民谋利益。
  管好亲属,牢固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人都是有亲情的,讲亲情是人之常情。“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讲的大抵也是与人情难却有关。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年来,有些领导干部只讲感情,不讲原则,甚至把人情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把人情凌驾于人民利益和党纪国法之上。对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碍于情面,明知不对,也不拒绝;对他们的错误不批评、不教育,管教不严;对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影响谋取非法利益,熟视无睹,制止不力,甚至放任庇护,最后连自己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党的事业造成恶劣的影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徇族党好恶之私,己虽正而必陷于邪”等古训,胸怀法度,善守其本,情系人民,面对亲情友情想为之提供方便时,能够以“公”字当头戛然而止。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务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的有关规定,切实管好自己的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管好身边的事。
  做到慎独,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没有制约的权力是最容易走向腐败的。防止和治理腐败,加强廉政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体系。目前,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尚需健全,监督乏力现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强调个人道德自律尤为必要。即使监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处于无人监督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而送礼行贿也多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就难以自持。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慎独。慎独方能立德。古人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加强慎独修养,一是必须在“隐”上下功夫。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能坚守自己一尘不染的思想阵地,都能自己管住自己,努力在那些看不见的事情上做到固本守节,清正廉明。二是必须在“微”上下功夫。明白“疾小不加理,侵淫将遍身”的道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三是必须在“慎”上下功夫。邪生于有名,欲生于无度。“见欲而止为德”。要努力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狠杀“心中贼”。四是必须在“自省”上下功夫。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不断唤醒内心的道德良知,自我设立内心的道德法庭,经常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拷问自我、完善自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慎独意识,才能养成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不为所动,努力实现政治坚定性与道德纯洁性的统一,永葆革命气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