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专页)
专栏:

把作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胡忠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首先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风,既要深入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又要善于将其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使我们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前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作风,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讲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加强和改进干部生活作风,必须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针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着眼于对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机关作风整顿、警示教育等,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批评,防微杜渐。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并通过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第6版(专页)
专栏:

在抓落实中促进作风转变
中共河南省焦作市委书记秦玉海
  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立足本地实际,通过抓工作落实和改革创新,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抓工作落实带动作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实质,是干部对待工作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干部工作作风扎实不扎实,只有在工作中才能表现出来。我们把抓重点工作和解决难点问题作为载体,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努力使干部形成好的工作作风:抓工作决心大,锲而不舍;抓工作紧,讲求效率;抓工作细,不走过场;抓工作严,敢于负责;抓工作善始善终,务求实效。
  抓改革创新推动作风转变。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并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比如,为了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腐败现象,今年初我们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从改进机关作风出发,按照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了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将市县两级所有面向社会、企业和基层群众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从部门剥离出来,集中到一个办公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受理、一条龙服务,采取限时办结、超时默认、部门领导带班、首办负责等工作制度,从过去由群众求政府职能部门审批转变为政府职能部门全程为群众搞好服务,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抓干部导向引导作风转变。干部的调整使用,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强化干部任用上的导向作用,在认真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干部使用上要体现“五个不一样”的用人观,即政治素质高低不一样,谋事和谋人不一样,团结配合好坏不一样,作风扎实与不扎实不一样,用好权力和滥用权力不一样。对政治素质高、干劲大、团结好、作风扎实、勤政廉洁的干部坚决提拔重用;对政治素质低、不干事、不团结、作风漂浮、私欲重的干部坚决不用,对问题严重者果断进行组织处理。
  抓典型促进作风转变。转变干部作风,必须真抓严管,敢于碰硬,抓典型带整体。在这方面,我们本着抓典型教育大多数的原则,抓住干部在具体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作风问题不放,对那些无所用心、不思进取、作风漂浮、工作不力、不抓落实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处理,从而对全市干部起到了有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第6版(专页)
专栏:

依靠群众转变作风
中共四川省自贡市委书记唐坚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有利于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三个“一致性”,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紧迫的是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要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维护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带领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坚持群众路线,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在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对自贡这个老工业城市进行改造,使其重新焕发青春的过程中,深感人民群众是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智慧源泉。因此,我们在开展“作风兴市”活动中,坚持把干部选择权交给群众,依靠群众选准用好干部;把决策权交给群众,依靠群众实行民主决策;把工作知情权交给群众,依靠群众抓实各项工作;把服务评定权交给群众,依靠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把作风监督权交给群众,依靠群众评判机关工作作风,从而帮助我们转变作风、推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转变作风的落脚点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同时,作风的转变,又需要通过紧紧依靠群众来实现。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我们仍然需要依靠群众,将“作风兴市”活动引向深入,促进自贡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6版(专页)
专栏:

作风建设要落到实处
中共河南省安阳市委书记方晓宇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决定》精神,重要的是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转变干部作风,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作风转变了,就会带动广大党员的作风建设。今年以来,针对我市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说实话、求实效,不图虚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坚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全市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变化,同时也带动了广大党员的作风转变。
  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在变化,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今年以来,针对我市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了“四个敢于”,即敢于在观念上创新,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在工作上创新,善于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要求同实际工作相结合,谋划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敢于在体制上创新,建立适应形势发展和我市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敢于想大事,干大事,创大业,坚定地走跨越式发展之路。这不仅促进了我市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经济发展。
  做好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今年以来,我们提出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工业企业改革和脱困步伐,使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努力转变干部的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由于这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都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情支持,因而在实践中不仅进展顺利,而且成效显著。


第6版(专页)
专栏:

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取信于民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
  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群众有意见我们改,群众有困难我们帮,群众有要求我们做”为基本出发点,采取实际措施,真正取信于民。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不能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机关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增强自身工作的目的性和效率。比如,在农村工作中,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党员干部深入浅出地宣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党支部议事规则、村联席会议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促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四是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突出服务职能,方便基层群众办事。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少审批、多服务,高效率、法制化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宁波市在这个问题上作了一些尝试,成立了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集中为基层和群众办理项目审批,变“一事多批”为“一次审批”,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为真正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中心采取“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制度,实行窗口式服务制、代理服务制、委托代理制、告知承诺制、政务公开制等各种服务形式。事实证明,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但有利于机关工作作风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能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崇高威信。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广开群众监督渠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部门作风建设的好坏。为此,一方面要强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实行领导干部廉情公布,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是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公布领导干部自身廉洁从政情况、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以及家属、子女从业、收入、住房等情况,并接受群众民主监督,可以增大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情况的透明度,增强群众民主监督的力度,从制度上保证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6版(专页)
专栏:

“民心工程”连民心
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曹学成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而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1998年3月起,我们潍坊市认真组织实施了以爱民、便民、富民、安民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真心实意爱民。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真正做到尊重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地位,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工作,这是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基础,也是立场问题、原则问题、世界观问题。在“民心工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教育、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来抓,引导各级干部把真心实意爱民体现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的具体行动中,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发展经济富民。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根本的是靠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为人民谋利益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也才能真正走上富裕之路。“民心工程”把经济发展快慢,运行质量高低,特别是财政增长、群众收入、社会就业状况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明确提出把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调高、第三产业调快、外向型经济调大、所有制结构调活的“五调”战略,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强化服务便民。在当前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各种困难和问题较多的情况下,密切联系群众,归根到底要看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看我们的干部是否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民心工程”要求各级干部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用这“三把尺子”量干部工作的长短,做到群众欢迎的事多办,群众反对的事不办,群众急需的事快办,涉及群众长远利益的事在做好群众工作后再办。通过强化便民服务,联系了群众,赢得了民心。
  稳定社会安民。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如果一个地方社会矛盾突出,治安状况不好,人民群众缺乏安全感,就难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也就很难有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民心工程”明确把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在主政的地方、单位和工作范围内,切实担当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第6版(专页)
专栏:

人民群众是党的血脉
中共山西省大同市委书记靳善忠
  人民群众是党的血脉,是党执政的基础。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归根到底是因为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在党风建设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具体表现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特征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突出解决好在领导工作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切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要把握好三个切入点:一是切实解决好在工作决策上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的问题。地方党委和政府是一个地区改革和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每一项决策都直接关系到本地的发展,也关系到本地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确保我们的决策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成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首要大事。实际工作中的许多事实表明,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量地是由违背群众利益和愿望的错误决策引发的;而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方,也首先是由于这些地方的工作决策比较好地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二是切实解决好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问题。贯彻群众路线,首先要密切联系群众。现在,一些领导干部长期浮在机关,忙于大会小会,疲于接待应酬,使领导活动成为领导干部之间的活动。干部不去见群众,群众见不到干部,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与群众见面,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上来,其结果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落实,也疏远了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因此,必须采取过硬措施,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这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三是切实解决好在工作中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使我们的决策和措施不仅来自群众,而且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的保证。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面对艰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面对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拿出新思路、新举措,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就不能呆在机关想点子、谋办法,而要更多地到基层群众中寻主意,找出路,使我们的工作随着作风的转变而不断向前推进。


第6版(专页)
专栏: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中共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赵树丛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一论断深刻地阐明了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极端重要性,精辟地论述了脱离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带来的极端危险性,对增强全党同志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靠山,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有;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
  这一论断揭示了党的地位变化后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到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种历史性的地位变化,既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有利条件,也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当作商品来拍卖,把等价交换原则带到党的政治生活中来,腐蚀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六中全会因此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注意加强作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拒腐防变。
  这一论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从整体上还是满意的,但是对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也是很有意见的。现在,我们到基层调研,老百姓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问题是干部作风问题,人民群众急切盼望解决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辜负群众的希望,否则我们将会被人民所抛弃。因此,把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的核心定位在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反映了作风问题的本质,也反映了执政党性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但最根本的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在改革深入、生产力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情况下,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更加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