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访谈

迎接入世挑战加强标准工作
  ——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
本报记者龚雯
  金秋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征程。近日,本报记者对刚刚履新的国家标准委主任李忠海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李主任,请问成立国家标准委的意义何在?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李忠海: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标准化工作,这次决定成立国家标准委,是加强全国标准化工作的重大举措。其意义在于:
  首先,标准化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必要条件,标准是规范市场商品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其次,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必须有相应的高水平的标准支撑;第三,我国入世在即,将直面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迅速提高我国标准化的水平,以推动国内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我觉得应从几个方面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国内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技术法规和标准比较落后,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存在大量无标生产现象,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持;工业产品的标准不更新,产品的档次就上不去;在新兴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还很滞后,亟须推进。从国际看,入世后,按照WTO规则,关税将大幅降低,技术性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技术性措施促进出口,抑制不必要的产品进口,是国际通行做法,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标准这个手段来合理保护我国的正当目标,这些标准化任务都是非常繁重和紧迫的。
  记者: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李忠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一套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到去年底,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1.9万多项、备案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别为3.2万项、1.1万项和86万项,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标准的实施状况差,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管理者标准意识、质量意识薄弱;二是标准制定周期太长,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标准水平偏低,标龄太长,标准复审、修订不及时,这是导致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还太低;标准研究工作很弱,高新技术标准研究几乎是空白。必须扭转这种状况,才能使我国标准化工作适应入世挑战和增强国内产品竞争力的要求。
  记者:今后,国家标准委在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李忠海:未来几年,标准化工作的目标是建立政事分开、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标准体系;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运行机制;企业为主、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的开放式工作模式。
  为了改变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些被动状态,我们将在以下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大力加强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和国民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深入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企业采用这类标准,促进我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从源头上狠抓质量,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等技术基础工作;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
  重视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循国际惯例和WTO/TBT协议,逐步改革我国标准化工作,并在清理强制性国标的基础上,从内容、覆盖范围和事先通报等方面改革强制性标准;加快标准制修速度,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新世纪新形势,对标准化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做好标准化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标准委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南,把我国标准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中国标准化大事纪
  1949年中央技术管理局成立,下设标准规格处。
  1956年中国标准化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标准化机构代表会议第一届年会。
  1957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标准局成立,负责全国标准化工作;中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62年国务院颁布《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1963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国家标准、部标准、企业标准的统一标准代号、编号等规定;中国第一次全国标准计量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十年发展规划。
  1972年国家标准计量局成立,原国家科委标准局撤消。
  1978年国家标准总局成立,中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97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
  1982年国家标准总局改名为国家标准局;第一次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召开。
  1985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国家技监局成立。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颁布;国家技监局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管理办法》。IEC第五十四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1993年国家技监局发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颁布《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实行采标产品标志制度。
  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
  1999年ISO第二十二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1年国务院组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知识小档案
  标准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是标准化领域中用来规范和统一人类社会各项生产工作和管理活动的技术性规定。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管理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人类的一切领域。标准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规范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工具,它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标准化的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强制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我国的强制性标准是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基本上按照WTO/TBT协议所规定的范围:有关保护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保护环境的要求;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要求;防止欺诈的要求等。(黄文)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加入WTO:标准化承诺了什么?
石保权
  长达15年的中国入世谈判终于结束了。入世后,中国就要按照WTO规则办事,WTO有29个独立的协议,其中与标准化有直接关系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世界贸易组织为了减少和消除利用标准手段设立贸易壁垒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谈判,签署了TBT协议,所有WTO成员都必须承认和遵守这个协议。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现在的国家质检总局一直参与了TBT和SPS协议的谈判工作,在执行协议条款上我们已经作出了具体承诺:入世后,不仅要确保我国的技术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符合TBT协议的要求,而且要对其他成员国的技术法规、标准提出我们的意见,充分享受我国在WTO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TBT协议规定了WTO成员必须保证其制定的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标准不给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协议附件3是“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WTO成员应确保其中央政府标准化机构接受和遵守良好行为规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地方政府、非政府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遵守此规范。
  为了适应入世需要,必须做好以下准备:作为政府部门必须坚持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一个国家只能有一套标准体系,尤其是国家标准,政出多门、标准制定重复,会使政府和企业无所适从,容易造成贸易纠纷;改变过去只会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法,学会和善于用技术手段即标准手段管理经济,这是国际上的通行作法;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高水平的企业产品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消费者要有标准化意识,学会用标准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标准制定和实施上必须坚持透明度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尤其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征求国内有关方面的意见,还要征求WTO有关成员方的意见。标准一经发布,就是市场准入的技术依据,进口产品要符合标准的要求,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必须执行同样的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WTO/TBT协议规定,成员方在制定标准时有国际标准的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国家标准委要做哪些事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范围,国家标准委将担负起以下重任:
  参与起草、修订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工作;拟定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拟定全国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实施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负责制定国家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负责组织、协调和编制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样品)的制定、修订计划;负责组织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国家标准的统一审查、批准、编号和发布;统一管理制定、修订国家标准的经费和标准研究、标准化专项经费;管理和指导标准化科技工作及有关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负责协调和管理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有关工作;协调和指导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负责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备案工作;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负责组织ISO、IEC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工作;负责管理国内各部门、各地区参与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活动的工作;负责签订并执行标准化国际合作协议,审批和组织实施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负责参与与标准化业务相关的国际活动的审核工作;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监督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管理全国标准化信息工作;在质检总局统一安排和协调下,做好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执行中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李静)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结构调整
 千呼万唤标准化
王忠敏
  对于标准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标准化在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作用,许多人并不很熟悉。
  标准化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中,标准化工作既会起到基础作用,又会起到调整的手段作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三大产业结构如何,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比如在当代发达国家中,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要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60%,依次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和以种植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只占30%左右,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经济,就要进一步调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第一产业,改善第二产业,这就需标准化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要发展和提供范围更广泛、内容更深刻、更能同国际接轨的标准,以农业为例,就是要为第一产业提供从土壤环境、耕作程序、化肥种子以及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标准,使标准化名副其实地成为市场经济的“流通券”。另一层面,从第二产业的发展来看,标准化工作有着更深刻更现实的实际意义。随着短缺型经济的结束,我国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处在相对供过于求的状态,过去那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靠质量、靠创新,产品质量的升级,产品品种的更新和产品档次的换代对标准化的呼唤已成为当务之急。
  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长期以来,在许多企业经营者中间有一种误解,有了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不执行,制定低水平的企业标准,只是为了应付行政部门的检查过关。而不是像许多知名企业那样,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自己的企业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化又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手段。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海尔:靠“零缺陷”走向世界
柴茂
  海尔,17年前一个集体小厂,销售收入到去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是创业之初的1万多倍,预计今年可达600亿元。这么快、这么好的发展,与其长期以来坚持实施精细化、零缺陷的高质量标准是分不开的。
  海尔当初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冰箱生产技术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在技术引进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利勃海尔标准的指标提升到又一个新高度,以严格的标准为“本”直达国际领先水平。1993年德国质量检测机构对该国市场的冰箱进行抽查,海尔产品以8个“+”夺得第一。集团负责人杨绵绵说,质量水平的高低说白了就是个标准问题,只有标准高了,才能有个好的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国际名牌,海尔的品牌、资金、设备等都缺乏优势,只有依靠创新,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整合国内外的标准资源创新海尔的高标准。针对集团产品多、出口面广的特点,海尔建立了国际一流的集团国际标准库及国际化标准信息网络,其国际标准网由“内部标准网”与在东京、洛杉矶、悉尼、汉城等地建立的10个信息分中心及国内主要标准信息研究所组成的外部网构成,可及时获得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并将所获标准保存于集团国际标准库,用以满足各事业部产品出口的需求。他们出口欧美的能耗法规,把标准化工作做在了前头,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很顺利,靠质量赢得了当地消费者对海尔品牌的认同。
  对于一些出口量大的国家,在掌握对方先进标准的同时,海尔还制定了高于对方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如日本著名大公司要求洗衣机的无故障运行次数为5000次,海尔在企业标准中规定洗衣机的可靠性运行周期7000次才算合格。凭这一点,海尔洗衣机不仅在国内1000家大商场稳居市场占有率之首,而且成为中国出口日本洗衣机最多的企业。海尔人说,若要国际化,先要标准化。谁拥有国际先进的标准和技术法规,谁就将是全球贸易竞争的赢家。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漫笔

标准就在你身边
柯纪
  常言道: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对于一个企业、一种产品,规矩就是标准。这些标准需要在产品设计、生产及其售后服务等环节中逐一实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标准其实离我们很近。推开厨房门,油、盐、酱、醋样样调料都有标准可依,就连大米、面粉这些被视为“靠天收”
  的粮食也有标准,如今的农业标准,已在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阶段广泛实施,使农业生产步入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又如,如果没有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严格控制,现代都市人不可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标准不仅是保障人们健康安全和促进环境治理的一大技术支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诸如航空、水路客运、游乐设施、汽车维修、珠宝玉器分级和鉴定等,我国已有几十项国家标准出台。这表明,标准化工作已从企业的生产线延伸到服务领域,并且其覆盖范围将越来越广。
  但是,与国外相比,与WTO的有关规则相比,我们的标准化就显得滞后,目前国内产品普遍存在档次低、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标准水平偏低。这些年来,企业在标准、计量、质量管理等技术基础工作上是“两极分化,中间滑坡”,一些好的企业像宝钢、海尔、华威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其产品非但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还进入了国际市场;而另一些企业却处于“无标状态”,生产的产品根本连企业标准都没有,或使用的是过期作废的标准,或有标准但不按标准严格执行;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每况愈下,不是管理层不重视,就是被企业困境所迫,“无力”顾及技术的进步。服务业也一样,虽然饭店评了星,景区定了级,某些金融机构分了“三六九等”,但总的来讲还是标准水平不高,还难以应对入世后的外来挑战。这就更加需要各方都来注重、熟悉身边的标准化工作,为其迈上新台阶创造良好氛围。别忘了,高水平的标准正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根基。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国家标准(19278项)结构分布一览 刘小青绘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啤酒也得标准化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现已成为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图为该公司啤酒生产车间。秦玖摄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是我国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创举。图为获得首批4A级旅游区称号的黄山。吉林摄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解读ISO和IEC
陈熙同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1946年10月,中、英、美、法、苏的25个国家的64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1947年2月,ISO章程得到1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的认可,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ISO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甲级咨询组织和贸发理事会综合级(即最高级咨询组织)。此外,ISO还与600多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协作关系,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现有成员138个,现有技术委员会(TC)187个和分技术委员会(SC)552个。截止到2000年底,ISO已制定了13025个国际标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近20年来,IEC的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均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今天IEC成员国已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目前IEC的工作领域已扩展到电工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世界市场中35%的产品。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89个;分技术委员会(SC)107个。IEC标准在迅速增加,截至2000年底,IEC已制定了4885个国际标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