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大地·美术)
专栏:

“海军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编者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2周年前夕,首届“海军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人民海军中拥有一支肯于扎根生活、勤于创作实践、敢于不断创新、乐于表现海军官兵战斗生活的艺术创作队伍。数十年来,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海洋气息浓烈、军事色彩鲜明的艺术作品。近年来,他们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经常以普通水兵的身份,深入部队,体验生活,挖掘出大量鲜活生动、时代性强的创作素材,在创作上获得了新的丰收。
  本版特选载这次展览中的两幅作品,以飨读者,并向保卫祖国的三军将士致敬。
  (附图片)
  1、在海的这一方(中国画)张道兴
  2、舰舷边上是家乡(中国画)高维洲


第3版(大地·美术)
专栏:

城市建设走向精品化
文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城市纷纷委托专职部门,甚至聘请国际城市规划师,对城市的设施、景观进行整体设计与创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看准时机,主动制定工作方针和中长期学术计划,开始与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城市规划设计者进行接触、协作,力求在城市规划早期阶段,对雕塑引入提出建设性构想。最近,贵阳市采纳了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有关雕塑整体规划设计的方案。在该市交通节点上建设了由该委员会组织创作的两座大型城市雕塑。
  这两座大型雕塑分别是市中心喷水池的《四方汇聚》和大南门的《兰花》。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雕塑家盛杨先生介绍说,反映民族性,承载节庆活动的功能,是喷水池雕塑的基本原则。为了以平等、团结的观念反映贵阳市38个民族,我们选择了抽象的构成、象征的语汇,通过38条根系呈渐变形态向上延伸,寓意多民族的和睦相处、团结上进。设计方案借助4条路口的交汇,突出表现移民们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合力建设,共谋发展,使贵阳升腾、崛起的时代精神。大南门的《兰花》,艺术家抓住一个“雅”字,把兰花的精神“翻译”成雕塑。为了解决线型对象不易做雕塑的难题,艺术家利用传统白描的“双钩”法,将叶径透空,使单片远看为中间有缝形主径的兰草;近看为双片叶的复合。虚实相生,有序配置的十余片花叶,呈茂盛葱茏、生机勃发之相,避免了粗蛮,体现了雅逸。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除在贵阳市成功启动环境雕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之外,还在山东、四川、香港的一些相对完整的建筑内部和城市空间、环境空间,全面推动整体设计的战略计划。这表明,我国城市建设与规划开始走向精品化。左图为贵阳市新近落成的雕塑《四方汇聚》。(附图片)


第3版(大地·美术)
专栏:

千古神韵尽天然
石川
  千百年来,人们在鉴赏寿山石雕时,忽视了它的天然美。其实,寿山石的天然美,非一般人工所能企及。
  寿山石天然美,首先美在其内在的品质。寿山石天生丽质,品性温润。如:寿山石中的田黄、荔枝萃、旗隆以及各种山坑、水坑系中的冻石,冰清玉洁,晶莹凝脂,人见人爱。其次是美在其斑斓的色彩。在已发现的近160余种寿山石种中,可谓多姿多彩,如:五彩芙蓉石、七彩高山、七彩独石等等。三是美在其丰富的肌理。有的寿山石表面纹理酷似中国画、油画,或高山流水,或云断天涯,有景致,有人物,还有飞禽走兽,石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叹为观止。四是美在其特有的神韵。有些寿山独石,结构形态奇拙,气象万千,堪称稀世珍宝。笔者收藏了一块奇石,名为《咏梅》(见下图),曾在榕城第十一届雕刻艺术珍品展获奖。此石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善伯独石,原为寿山村一石农家历代珍藏。这块独石外形圆浑,色泽苍古,古朴典雅,犹如一幅古色古香的咏梅彩墨画。(附图片)


第3版(大地·美术)
专栏:

复兴与转型
——二十世纪中国壁画艺术的回顾
杭间
  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整体格局中,壁画艺术有着太多的特殊性。它的发展轨迹呈现着与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等其它美术门类截然不同的面貌。
  首先,壁画艺术家都爱用“复兴”这个词,来描绘他们在20世纪后半叶壁画黄金时代到来时的心情,这实际上寓合了现代壁画与传统极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壁画的辉煌让他们神往,且不说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一生达三百余间的寺观壁画创作,就是敦煌莫高窟中那些无名工匠的壁画创作也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50年代,美术以人民性为主流思想,壁画这种艺术形式,无疑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热情的艺术家找到的一种报效时代的最佳形式。因此,中国现代壁画的发展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关系很深,大到题材,小到技法、材料,无不如此。可以说,在这一百年几乎可以说西化潮流在美术界占上风的时候(即使是中国画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种潮流),壁画却是最为国粹的艺术形式。当然,这种过分的迫切的“复兴”心情所带来的与传统关系纠缠不清的后果也是明显的,传统成为一种范式,而使中国现代壁画在最初的复兴后停滞不前。
  其次,壁画不是架上绘画,它是环境和空间关系的产物,因此壁画家比其它艺术家有着更多的制约。这种制约所带来的既是痛苦,也是甜蜜。壁画艺术家袁运甫说:“壁画家与其它画种的艺术家相比,其有限的创作自由和巨大的代价甚至是严厉而苛刻的,然而壁画艺术的魅力及其视觉空间所潜在并孕育着的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却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壁画犹如闻一多笔下戴着镣铐跳舞的诗,一旦对象于艺术家的内心能够合而为一,其愉悦是难以名状的。壁画的这种与环境和空间的特殊关系,使壁画的生命与环境空间并存,“它就更要求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因之,人们通常把壁画和大型雕塑列为‘纪念碑’型艺术形式。”(张仃先生语)壁画的这种既具有服务功能又具有“永恒性”的艺术门类,激起了艺术家无限的创作热情。
  第三,壁画艺术商业化运作方式,造成了与那些书斋式艺术创造根本不同的制作过程。以狭义的“墙上”壁画来说,“墙”的归属权常常决定壁画艺术家作品的生死,壁画家杜大恺说:“墙的主人实质上也是壁画的主人,他有权力以现代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普遍承认的交换原则驾驭壁画和壁画艺术家,先前所强调过的壁画的永恒性会成为一种讽刺。”当艺术家与大众审美趣味产生距离的时候,这一种力量就会成为壁画发展的局限,因而,壁画艺术也就难以在最大限度上超越时代。
  以上的三个特点,在20世纪中国壁画的发展路途上,都曾经碰到,并成为形成一百年来现代壁画面貌的深刻原因。
  撇开古代宗教壁画的成因,一般说来,壁画的发展与时代的兴衰荣盛息息相关。20世纪初那种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内忧外患的年代,壁画家完全没有生存之地。虽然有张光宇这样的杰出的装饰艺术家30年代在上海为一些商业机构创作了一些壁画,但是前50年,中国的现代壁画仍然是贫瘠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艺术风格的逐渐形成,为日后的壁画“中兴”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信息。张光宇为首的时代图书公司艺术家群体,包括叶浅予等人,在结合民族艺术形式(主要是京剧装饰和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接受了墨西哥现代壁画表现手法的影响,从而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语言向现代装饰语言的转换。
  壁画从产生的那天起,就被赋予了强烈的目的性。50年代后期,随着“三面红旗”“大跃进”的政治热情,壁画成为农民表达理想的一种有力形式,江苏邳县的乡村壁画运动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接着,受鼓舞的专业艺术家也卷入其中,现代壁画的公共性进入一种特殊时期。从壁画的功能要求来看,主要不能归结为壁画艺术家的正确与错误与否,形式的选择不消说,就是其思想性,虽然不是艺术家个人思考的结果,但是时代主流的思想成为武装艺术家头脑的内容,因此,50年代壁画的误区,是那个时代全民族的误区。同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十年“文革”运动,其壁画的命运也是相似的。
  1979年,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群落成,由张仃先生主持的这次大型壁画创作被视作中国现代壁画的中兴期。60年代初期,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壁画专业,并招收培养了两届本科生。毕业后,这些人无法从事所学的专业,散布在全国各地。近20年后,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仍然坚持所学,成为此时壁画中兴的主要力量。首都机场壁画群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带有装饰性的壁画,大讲形式美规律,从实践上给刚从“文革十年”极“左”创作模式中醒来的艺术家以极大的冲击。张仃的《哪吒闹海》完全从传统形式而来,但又极具现代装饰意味;袁运生的《生命的赞歌———欢乐的泼水节》,将西方画家从东方撷取了营养的手法又拿回到中国来,线和面的结合与所要表现的题材浑然一体;袁运甫的《巴山蜀水》虽然有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影子,然而他的装饰性山水气势宏伟,自成一格;祝大年的描绘西南热带山水的细密风格壁画、肖惠祥的大胆借用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的《科学的春天》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呈现鲜明的装饰主义特征。机场壁画后的十年间,据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1988年统计,新出现的壁画近千幅。
  然而,机场壁画又成为一种新的范式,对这种范式的模仿,导致了十年鲜有超越机场壁画的作品出现。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百废俱兴的中国城乡大地有许多新的“墙”等待着壁画艺术家去大展身手。同时,商业性因素在壁画这种公共艺术中的影响逐渐加深,良莠不齐的中国壁画界走过了纷忙、应接不暇的十年。
  当然这一时期还是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具体表现为对题材的突破和思想性的挖掘以及对新材料的种种尝试。侯一民是成名已久的老艺术家,他从油画转而从事壁画,通过深圳《世界之窗》这个窗口,在反映世界文明的题材下,结合不同民族的艺术表现,对壁画艺术作了综合的探索;程犁、唐小禾的《火中凤凰》使用了漆的材料和表现手法,脱胎于传统而已极具现代感;袁运甫的《文明的飞越》更是糅进了许多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风格,并将不同的材料整合进来,产生了与环境和谐一体的效果;东北的艺术家长于以写实的油画技法来表达环幕的史诗性作品,也大大拓宽了壁画的概念。
  然而,壁画艺术家还是感到了危机,这种危机感不仅仅在于对“不朽性”的怀疑———许多墙随着建设的进行又被推倒了,危机感还来自于对壁画本身的思考,以装饰的手法在墙上画一幅画就是壁画?显然不是。孤立的壁画概念,在一些壁画艺术界的有识之士中,延伸为充分考虑环境的公共艺术概念。袁运甫从90年代初开始呼吁建立中国的公共艺术学术体系,将环境与艺术放在整个社会系统、建筑环境系统、新材料系统等中来考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率先成立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其“公共艺术设计”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重点学科。本着“公共艺术”的理想,上海的城市景观,在90年代中后期有了质的飞跃。
  回顾20世纪中国壁画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复兴”之途在民族化的诗意的安居方面的必要性,而在上个世纪末危机与希望在壁画领域并存的时候,中国的壁画艺术能审时度势,领会到从壁画到公共艺术转型的重要性,虽然在实践上目前尚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新世纪的中国公共艺术的前途,在经济增长和文化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必将有着光明的前景。
  (附图片)
  1、白蛇传(局部)李化吉
  2、火中凤凰(实景·局部)程犁唐小禾
  3、东方文明(局部)侯一民李林琢


第3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一树晴霞
森林
  汤文选先生已76岁高龄,仍视绘画如同生命。每当神清气爽、画兴勃来,便展纸捉笔。一时间,笔阵纵横,墨韵淋漓;但见素纸上风神独秀,一树晴霞,令人击节赞叹。汤先生的画自有一种雷鸣电击、撼人心弦的魅力。
  在当今中国画坛,汤文选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他的独特画风,也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了解。汤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现代人物画名世,属于当时开一代新风的青年画家。之后半世坎坷、历尽磨难。近十多年来喜逢盛世,汤先生精神上得到了解放。
  艺术有两类:一类是小道,它娱人耳目;另一类是大道,它撼人心魄。汤先生正是后者。他画的梅花,一反娇艳常态,而着重用刚健的笔墨表现枝干的苍劲,显示出一股傲视冰雪的英雄气。他画的幽兰,不蹈娟秀清逸的前辙,而创雄强恣肆的奇格。
  汤先生视野开阔,鉴西润中,创作了一批批时代气息浓烈的花鸟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汤先生却又毫无数典忘祖的顾盼自雄。他说:“没有继承哪来的发展。八大山人笔墨的精炼、吴昌硕的博大典雅、齐白石的大气磅礴、潘天寿的章法严谨等,集众位大师之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我的学艺之道。”
  (附图片)
  冰雪精神(中国画)汤文选


第3版(大地·美术)
专栏:

质朴的魅力
——议董钢的作品
杜键
  董钢的油画看起来很平常,题材是一般的题材,语言也是最常见的写实语言。但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作品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当然是作品的美学品格使然。
  董钢的作品没有任何矫饰的痕迹。在眼下矫饰病流行之时看到它们,有一种特别亲切、舒服的感觉。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驾轻就熟的老练,而经常是很生涩;也没有为炫耀豪迈而作空洞的大笔挥洒,往往是运笔吃力、反反复复才能把握住心中所要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你看到的是诚实而顽强地对自己感受的表现。这种表现给人的感觉是真挚和艰难,惟其艰难,又更显出其真挚来。
  这种真挚而艰难的作画过程在艺术表现中有意义吗?当然有。这里且不说它是一切艺术成功之路的普遍特征(包括那些看似轻松、一气呵成的优秀作品),这里说的是对于那些不能把“艰难”排除在画面之外的作品,也有意义。在艰难中顽强进取地作画,由于作画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种种挫折以及对挫折的超越———反复的涂改、笔触的叠加等痕迹。这些痕迹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抽象的形象”、一种可以和在艰难中顽强进取的许多事物形成“节律同构”的形象呈现在画面上。一旦它形成这样的抽象形象,这一形象就可以极大地丰富、深化并超越作品原来所描绘的具体的审美情境而使它获得更为普遍的美学意义。这是被大量审美实践所证明了的。
  艺术作品,古人分为“文”与“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理解“文”大约包括作者的文化修养、艺术才华、智慧、功力与技巧等等;“质”大体指的是作者的精神品格、情感素质、神经类型与心理特征等等。这两个方面都是就作者主体而言的。这就是说,古人通过艺术作品看到艺术家,并把艺术品所体现的艺术家在“文”和“质”两个方面作为评价艺术的主要标准。艺术的价值在于它所展示出来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及其社会历史影响。“人格”在这里不仅指伦理道德,而是泛指人从自然到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质量。艺术品所体现的这种“人格魅力”,正是艺术的灵魂。甚至不妨说,艺术史就是人类对这种魅力不断追求和展示的历史。因此,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艺术实际上成为人类在精神领域进行自我塑造的标志物。
  董钢是一个质胜于文的艺术家。在生活里,他为人处世非常诚恳、质朴,不善言谈与交际,是一个有主见、让人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在中央美术学院上学时,他不属于早熟的才华横溢的尖子学生。他的作品平实大方,虽时有不周到之处,但也常因某种执著而使一些画面很有光彩。几十年过去了,在生活和艺术实践的磨练中,董钢没有迎合时尚、滑向流俗,而是顽强地、刻苦地走着自己的路,而且在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有效地把自己的精神品格和情感素质方面的优势灌注到作品中来。
  我们这一代不少人的艺术生命,被历史际遇延缓甚至腰斩了。董钢当然也受到很大影响,但他心态平和,对这种冲击有较强的抵抗力。同时,董钢是一个晚熟的艺术家,虽然已年逾古稀,艺术上却正步入高潮。凭着他坚持锻炼身体的劲头,凭着他艺术上顽强追求的态度,我相信董钢将画出更多的好作品。
  左图为其作品《静物》。(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