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中国仪仗兵》
我们为之感动
  边国立
  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北京军区战友电视艺术中心联合摄制的8集电视连续剧《中国仪仗兵》,将镜头对准被江泽民主席授予“军旅标兵”称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大队,描绘了当代中国军人的生命旅程,作了一次异常壮美的为国增光的人生展现,让观众为之感动。
  三军仪仗队执行的是特殊的任务,为了国家尊严,这支队伍管理极其严格,而严格的内核是他们内心对仪仗事业、对国家和对战士负责的深挚情感。大队长林国梁严厉批评夜练后睡在操场上的成天时、高向东,又吩咐通信员烧热水:让他们把寒气拔出来。训练时,一个战士晕倒,路岩出列去扶,林大队长命令他入列,路岩讽刺他:一点人情味没有!林大队长安排救护后转身走开,没有回头。因为他不能让战士看到自己在流泪。对国家荣誉负责和对战士负责的双重感情让这些老仪仗兵学会将温情深深埋藏,泪水要在人后流。
  作为第一部全方位表现中国仪仗兵的电视剧,编导有着鲜明的美学追求——通过全方位展现仪仗兵的训练、操典和日常生活,表现中国军人的阳刚美、礼仪美、力度美和拼搏美。全剧每集片头浓缩了历次天安门阅兵的精彩镜头,以多种拍摄角度将仪仗兵的训练和执行任务时的军姿表现得美不胜收,让观众大饱眼福,在感受仪仗队光荣的同时增强民族的尊严,看到他们付出的艰苦。
  家庭与国家的联系和冲突是全剧军地关系上的一条主线,这条线被表现得入情入理,同样充满感染力,这主要得益于女主人公沈虹形象的塑造。这位普通农村妇女为丈夫的事业骄傲,独力支撑起抚养孩子、赡养身有残疾的公公的重担。沈虹来北京看望丈夫,因在天安门广场喊正在执行任务的成天时而被警察带走,此时,我们与肃立在纪念碑旁的成天时心情一样,有几分揪心,几分酸楚。当沈虹离开仪仗队时,全体战士列队敬礼,标准的军礼表达着仪仗队官兵也表达着我们百万军人对识大体顾大局的亲人们的无限敬意。
  这部剧还蕴涵着一个副主题,不能忘记昨天,不能丢弃优良传统,历史需要沟通。这部剧侧重的是以上下级关系为线索,表现昨天和今天的沟通以及怎样实现着沟通。我军的优良传统就这样在上下级关系的表现中被传递着,并寓示着历史与现实、现在与将来不能断裂,人民军队的精神力量在继承中发展进步的深刻意蕴。
  观赏《中国仪仗兵》,他们不仅是被欣赏和赞赏的对象,更是值得学习的榜样。(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惊喜与希望
——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侧记
  本报记者 张贺
  “我太激动了!听着他们的演奏,我简直要流下眼泪。尤其是少年组的表现实在太棒了!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中国的小提琴事业后继有人,前途一片灿烂、充满希望。”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观看了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后,喜悦与兴奋溢于言表。
  初秋的沈阳,空气中散发着足球带来的狂热和激情,连阳光也显得格外清澈透明。离五里河体育场不远的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里不时传出的优美的琴声,令人忘记了周围闹市中的喧嚣。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的选手正在这里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9月28日,经过十天、三轮的激烈角逐,中央音乐学院的陈曦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杨晓宇从94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摘取了青年组和少年组的桂冠。
  虽然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也不过25岁,但是他们表现出的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却令评委与观众惊喜不已。许多非常有难度的世界名曲在他们的手中被演绎得流畅而华丽,毫无生涩凝滞之感,用“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来形容他们的演奏并不为过。
  夺得少年组第一名的杨晓宇今年只有15岁,还是个稚气未脱的普通男孩。但是,当他手持小提琴站到聚光灯下时,却显得成熟、老练,充满自信,一举手、一投足都颇具演奏家的潇洒风度。他演奏的最后一个曲目是拉罗的西班牙进行曲。这首曲子节奏欢快、曲调复杂,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很高。舞台上的他微微侧着头,轻闭双眼,忽而运弦如风,忽而缓拉慢引,身体不时随着曲子有节奏地摆动,优美的琴声像潮水一样不断涌向观众的耳鼓,粗犷之处如千军万马的奔腾,细腻之处似情人低声呢喃的絮语……当最后一个音符回荡在音乐厅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许多观众说,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的演奏。
  获奖选手的表现固然使人惊喜,但是许多无缘进入决赛的选手的表现则同样令人感动。他们没有因比赛失利而沮丧气馁,许多选手坚持每天到现场观看其他人的演奏。他们说,如果能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也是不虚此行的。
  此次比赛的选手之所以有这样出色的表现,是与我国小提琴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密不可分的。回想起50年来中国小提琴事业的巨大变化,盛中国感慨不已,他说:“当年我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时,该院的小提琴教育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培养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但是,现在我可以说,我们中国的小提琴教育水平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它,绝对是世界一流的。现在中国的小提琴选手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许多评委说,“国家兴则音乐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了。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对高雅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强,学琴的孩子恐怕是世界最多的。
  谈到这次比赛带来的喜悦和希望,记者想起了发生在场外的一幕。9月25日上午是青年组复赛,中场休息的时候,记者在音乐厅门口看到一对风尘仆仆的母女。看样子经济并不很宽裕,俩人只买了一张门票,女儿回头看了母亲一眼微笑着入场听演奏去了,母亲却一个人站在门外等候。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她们家住锦州,女儿正在学习小提琴,听说沈阳有全国比赛,觉得机会难得,就4点钟起床,坐5点钟的火车赶了过来。看着这位母亲略显疲倦的面容和朴素的衣着,听着她淡淡的话语,我想我明白了中国小提琴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所在。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西藏春早
  陈维诗/画
  拉萨城西碧云端,
  白玉芙蓉起峰峦。
  绿铺平川千风远,
  红点旷野压春寒。
  牧女情深歌一曲,
  清音绕断拉雅山。
  云伴群羊入翡翠,
  高原丰年世康安。
  10月18日,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潮籍画家陈维为大会献上100多幅中国画。
  身为光学工程师的陈维在光谱学领域颇有建树,同时从小受到诗书画氛围的熏染,并经名师指点,成为一位独具特色的书画家。他的山水凝重、人物飘逸、花鸟明丽,每幅作品都配上诗词,画意与诗意浑然一体。(三丫)(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聆听亚洲的声音
  “让世界听到亚洲的声音”是连续办了三届的亚洲艺术节的主题,旨在向世界展示亚洲的整体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古老和新兴的艺术类型提供交流和发展的舞台。
  10月9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韩国国立舞蹈团揭开了第四届亚洲艺术节的序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观众可以品味印度尼赫鲁玛尼普尔舞蹈团、斯里兰卡国家舞蹈团、巴基斯坦舞蹈团、泰国艺术团所蕴涵的古老文化;可以欣赏马来西亚艺术团、文莱艺术团携来海风石韵;可以一睹蒙古红玫瑰舞蹈团的那种马背民族的热情狂放;还可以领略我国内蒙古青年合唱团那来自草原深处的绝响、让人心旷神怡的无伴奏合唱……
  本届亚洲艺术节强调互动性、开放性和专题性。不仅保留了传统艺术和古典艺术,还开辟了大众流行文化甚至先锋艺术的领地。特别设置了“韩国文化月”单元,来自韩国的四个艺术团将送上流行歌手演唱会、室内乐、舞蹈、摇滚音乐剧等,观众可以多方位地了解韩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和水平。各国各民族如何保持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是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国所关心的共同话题。(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中外媒体聚首金鹰论坛
  金秋时节,湖南长沙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今年的金鹰节又有新举动,将推出大型电视论坛——金鹰电视论坛。论坛集中围绕电视节目制作与创新、电视节目本土化与国际化、国际传媒发展走势与中国电视发展未来、传媒产业与市场运营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届时著名中外电视机构与传媒研究专家及投资集团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电视,为中国加入WTO后电视传媒的生存、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使论坛成为本届金鹰电视艺术节的一个亮点。
  (文一)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九州揽胜

大漠中的达瓦昆湖
  何海源
  坐落于古城喀什以东70公里的岳普湖,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县城东南边的达瓦昆湖泊沙漠风景旅游区,是一个荟萃自然湖泊、沙漠景观、文化古迹、维吾尔族风情和原始胡杨林等旅游资源的好去处,面积达3万亩。这一大漠风景区,它以达瓦昆湖为中心,辐射出人文相间的6处景点。此处沙水相连,碧波荡漾,雪峰绿洲交相辉映,胡杨林、古墓群分布其间,毡房、驼队尽显西域风情。
  达瓦昆坐落在布力曼库木沙漠中,原是沙漠中的一个自然湖泊,经过开挖后,湖面达1000多亩。新建的欧式风情别墅、极具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毡房和民族风情园点缀湖畔。夏日里,湖光潋滟,烟波浩渺的湖面上船影点点,游艇的马达与游客的欢笑打破了大漠亘古的沉寂。湖畔沙滩上,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日光浴。五彩缤纷的阳伞下,游客们逍遥地品尝沙枣枝、胡杨枝烤出的烤全羊、烤鸡、羊肉串、鲜鱼等维吾尔民族风味美餐及当地产的各类水果。在旅游纪念品店,当地生产的各种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宛如维吾尔族传统生产生活的博物馆,让人真切领略到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独有魅力。
  从清澈的湖水中站立起来放目远眺,总面积达3万亩的布力曼库木沙漠,沙丘起伏,宛如大海波涛。在这坦荡的大漠中,乘一峰骆驼观日出日落胸中自有一番豪迈。而伫足大漠边、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的达斯坦古城宫殿遗址,每当大风过后,从流沙中露出的红、黄、蓝色的陶片和年代久远的古币,让人在怀古幽情中又有几分寻宝的惊喜。
  无疑,浩瀚的大漠和静卧于大漠怀中的湖泊,是新疆西南边陲的岳普湖县最耀眼的风光。而在岳普湖大地上,还有树冠覆盖面积达1.2亩、树围达7米、已存活300余年的“柳树王”,已生长1800年、5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树干的“胡杨王”,有跃动着成群的野兔、狐狸、鸟类身影的原始胡杨林以及紧邻原始胡杨林的古墓群。更有大漠深处神奇的“戈壁死海”,它从无水源注入,却永不枯竭,人入水中,绝不会下沉,湖中洗浴病体自愈,因而当地人称此湖为“圣湖”。岳普湖“丝路明珠”的美誉在新疆西南边陲声名鹊起。(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伍子胥焉知战国七雄
  在日前播出的唐国强、童安格主演的《战国红颜》中,伍子胥对吴王夫差说:“如今战国七雄你争我夺……”这句台词是有错误的。史料记载,公元前482年,吴会盟诸侯称霸,此前伍子胥已被杀。史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战国开始时间为公元前476年。而“战国七雄”的出现,是在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韩赵魏成为诸侯国才开始的,而且,战国成为历史专有名词,是从西汉刘向《战国策》才开始使用的。因此,剧名及此句台词都是不准确的。
  内蒙古磴口县人武部政工科王宏魁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成就事业一定要牺牲感情吗?
  近年来,我国拍摄的一些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故事情节:剧中主人公要成就一番事业,家庭必然遭受“重创”,轻则得不到家人理解,重则妻离子散。有人说,这似乎更能反映出军人的崇高品质。但完全拘于这种模式,我看大可不必。
  从艺术源自生活上讲,新时期我国军人各方面待遇均有所提高,许多人在成就事业的同时,感情上有一定的牺牲,但还不至于家毁人散。再说,生活中,绝大多数军嫂是支持理解丈夫的,是甘于无私奉献的,过分或一味地渲染军嫂们的“小肚鸡肠”,不合情理。事实上,如今共和国的军人,许多是事业有成、爱情丰收,我们何不在他们身上做做文章呢?这说不定还能激发更多有志青年参军报国的热情呢!希望以后的军旅作品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沈阳军区某部郭登高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娱乐新闻咋成了“少儿不宜”
  马誉炜
  年初开始,订阅了一份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晚报,为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每每看过,都要送到连队的阅览室,以活跃战士们的业余生活。暑期,上中学的孩子来部队度假,我也时常把晚报拿回宿舍,想让处于求知阶段的孩子多学点课本以外的知识。但渐渐地发现有些事与愿违了。原因是这张晚报的《娱乐新闻》专版办得实在有些“出格”,简直办成了“少儿不宜”。
  除了三天两头见诸报端的袒胸露背的明星、名模特以及男女影星接吻等彩照外,围绕歌星、影星的绯闻在娱乐报道中占了很大比重。如近期某日该版的头条竟用了很大篇幅记述演员秦汉与陈洁仪在电视剧《胜券在握》中如何“激吻”,秦汉大赞陈的嘴唇“很软很舒服,吻得很棒”,以及秦汉自进入影坛以来拍“超过90次”接吻戏的“印象”和“趣闻轶事”,无聊之极。就连正常采访央视一女主持人的报道,也用了一个煽情又令人费解的题目:“××:男人通常比女人坏”。谁谁暗恋某某了,谁谁离婚原因是啥,某某患了“妻管炎”……这样标题的“娱乐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似乎人们只关注娱乐界人们的性事、婚事,热衷于男女间的关系,除此之外,皆无新闻可言,岂非咄咄怪事!
  “新闻”应该是一个包含着公正、真实在内的比较严肃的字眼。从媒体的新闻中,我们不仅能够准确快捷地了解国际时势、经济信息、社会动态,当然可以知道许多文艺消息,包括娱乐休闲的资讯。因此有人把新闻称为“时事直通车”,或者“时事博览”等等,我们的确在各种媒体的直通车上,博览到世间万象,汲取到精神营养。可以说,新闻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但近些年来,一些所谓的“娱乐新闻”却开始诲淫诲盗,而且乐此不疲,真叫人生气。当然,前面所说的那家晚报是新闻界的少数,但不可忽视。不能让少数报纸电视的娱乐报道成为“色迷迷的新闻眼”,发展下去实属一大公害。你说,这样的报纸让那些年轻的士兵尤其是我们涉世未深的后代看了有益处吗?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小丁”与文学美术的不解之缘
  丁聪先生是人们熟悉的漫画家,他从少年时就开始为报刊作画,至今已经画了七十年。今年是丁聪先生85岁寿辰,中国现代文学馆特别举办的“丁聪文学美术作品展”,从10月19日起至10月28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出。
  丁聪先生的漫画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爱憎分明、真实可信,深受读者的喜爱。年轻时,因为他年龄小、个子小,性格活泼开朗,文化圈里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小丁”。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下来,“小丁”也成了著名的漫画大家。
  这次展出的近百幅漫画,主要是丁聪先生所作的与文学有关的作品,其中包括作家的肖像、文学作品的插图、文学书籍的封面装帧、话剧演出的海报等。从这些惟妙惟肖富有喜剧色彩的作品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他那既夸张又写实,洒脱自如的画风,感受他与文学的不解之缘。(附图片)
  鲁迅小说《阿Q正传》插图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他们目睹中国风云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精心制作的8集纪录片《在历史现场———外国记者眼里的中国风云》已制作完毕,11月将在一套节目播出。该片由原《百年中国》总撰稿肖同庆出任总编导。该片广泛搜集海内外影像资料,遍访爱泼斯坦、陆璀、丁聪、苗子、郁风、杨宪益等数位历史老人,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审视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风云。
  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演进中,特别是上半叶的50年时间里,外国记者扮演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角色。他们的特殊地位和职业优势,使他们很深地卷入了中国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成为中国历史现场的无法取代的参与者、目击者。本片的主旨即在于通过全方位地记录这些外国记者的中国见闻、中国故事,来拉开历史的帷幕,把人们或熟知或陌生并且忽略的场面、角落、重要侧面,用纪录片的形式形象地予以呈现。(向问)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来自冰岛的电影
  为纪念中、冰建交三十周年,由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承办的冰岛电影周将于十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三十一日在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举行。主办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广大中国观众对远在北欧的冰岛和冰岛的人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促进中冰两国电影文化的交流。电影周将放映《家族的荣誉》、《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和《爱情的追忆》等七部风格不同、题材各异的影片。(张继东)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日前,维也纳施特劳斯节日乐团第十次巡演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指挥彼特·古特边拉小提琴边指挥,颇具特色。本报记者刘龙摄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如此问题真无聊
  眼下,有许多家电视台都纷纷开办了有奖征答活动,出几道与所播节目有关的问题,在向人们普及生活常识、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让观众参与到了节目中,进而提高收视率。但是,有些电视台提出的竞答题却让人莫名其妙,如某市电视台在播出了某著名女歌星的MTV后,出了这样一道题:“她是我国著名的女歌星,与大家熟悉的球星××是一对恋人,你知她是谁吗?”
  这样的问题涉及到了明星们的私生活,而且这些被热炒的明星隐私,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让人莫衷一是,很难让人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况且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很无聊。如果总用此类问题来吸引观众,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河北省涞源县人民银行杜明骏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中秋月圆夜与弯月何干
  今年中秋恰逢国庆,喜上加喜。可央视推出的“同一首歌———中秋国庆特辑”,结束曲却为众多演员合唱《弯弯的月亮》,令笔者大为不解。
  众所周知,《弯弯的月亮》是一首怀旧的抒情歌,曲调哀婉,歌词悲怆,其中不乏“惆怅”、“忧伤”等词句。而且,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月圆如盘,唱“弯弯的月亮”实在不妥。这首歌虽好,且广为传唱,但在中秋国庆这一举国欢庆的时刻演唱,是不是与团圆节的喜庆气氛不协调呢?
  建设银行湖北省荆门市分行蔡朝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