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吕梁地县领导廉洁勤政见行动
 百项民心工程建成使用
  本报太原10月16日电山西吕梁地委最近再一次强调“减少不必要开支,减少应酬性活动,减少会议、文件,腾出资金和精力,增加对百项民心工程的投入,早日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目前,全区已相继停缓建多处地市县机关大楼,取消各类应酬性活动,节约资金上亿元,保证了“百项民心工程”的开工和建成使用。
  吕梁是全国重点贫困区和革命老区,由于资金短缺和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各地城市建设和农村交通等方面欠账较多。今年初,地委、行署作出决定:少在形象工程上打主意,多在民心工程上做文章,围绕农村解决引水困难、城市创建文明小区,以及农村交通、城镇公交、肉菜园区建设等十大类100项民心工程,加大资金和精力投入,尽快改变吕梁地区贫困落后面貌。
  吕梁地委、行署许多领导的住房至今还是70年代建成的平房,有些是租用民房解决的。去年地委决定拆旧房建新楼,改善领导住房条件,但地委、行署领导在开展作风问题大调研中发现不少职工的居住条件更困难,于是决定把修建地委、行署领导住房的钱和地挤出来,给职工修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宿舍楼。
  他们还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地委书记、专员和分管书记、专员都有具体分工。地区首先停止了多年想盖并开始着手筹划的17层办公大楼,将首期用于盖楼的七八千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城市安居、煤气、饮水和城区拓建改造工程。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各项工程进展顺利,煤气工程、龙凤大街改造和世纪广场已投入使用。(刘杰牛廷相)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大田镇建起“现代农民读书社”
 刘福海创办“家庭文化大院”
  本报杭州10月16日电记者赵相如报道:怎样给农民一个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如何有效地架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在浙江省临海市大田镇兴起的“现代农民读书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去年1月,大田镇邀请专家向草莓种植户讲授草莓种植、管理知识,不料各村农民闻讯而来,原准备的教室容纳不下,许多人伏在窗外听课。农民渴求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心情,启发了镇党委和政府,镇里决定创办“现代农民读书社”。
  “读书社”分经济管理、农技知识、群众文体、政策法规、信息服务专业及10个村级教学点,设蔬菜瓜果、特种林木、禽畜、席草蔺草、文学艺术、群众体育、工艺美术、机械电子、彩灯等培训班。目前,有4个固定教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镇上投资20多万元添置设备和图书。“读书社”还与全镇各村30多个各类名特优新产品基地、375家企业以及各类文化教育基地联结为一体,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田头辅导。读书社创办以来,已有6000多农民成为读书社成员,举办了各类培训班60多期次,场场爆满,培训农民达3万人次。
  本报太原10月16日电记者安洋报道:10月12日是星期五,也是刘福海老人创办的“家庭文化大院”的对外开放日。10间大瓦房,除家人的住房外,4间是图书室,2间是电视室和游艺室,村里的乡亲看书的、下棋的、吟诗作画的各得其乐。去年获得“优秀读者奖”的刘学辉告诉记者:“这里给了我丰富的精神营养。”如今,这个“家庭文化大院”已免费为乡亲们服务了5年。
  62岁的刘福海是山西省闻喜县卫家庄村人,退休回村后,老人总觉得“应该为家乡做点事”。他左思右想决定办一个“家庭文化大院”。他腾出6间房子,拿出5000元积蓄,购买了1000多本书和娱乐用具,还配备了桌椅板凳。1996年10月,刘福海的“家庭文化大院”正式开放。不仅同村乡亲们纷纷而至,连邻村的一些年轻人也常常光顾,1000多本书已难以周转。老刘又凑钱新添了3000多册图书,分法律法规、农业科技、马列著作、文学、军事、生活常识等10类,规模越办越大。同时,老人还设立了“优秀读者奖”。5年来,2200人的卫家庄村已有7万人次来到“文化大院”。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高交会上——
少年总裁笑答记者
胡谋田静
  10月15日上午10时许,年仅13岁的加拿大少年企业家凯斯·佩里斯走下高交会“高新技术论坛”演讲台后,就被30多名记者团团围住,照相机的闪光灯频频闪烁,30多支录音探头伸到这位世界上最年轻的CEO(首席执行官)面前,他不停地收着提问条回答着记者们的问题。一身笔挺西装但仍满脸稚气的凯斯面对此等热闹场面仍能镇定自如,回答问题还带着微笑。
  有记者问:“亚太地区中,你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国发展?你准备如何发展?”凯斯眨着明亮的眼睛,非常认真地回答:“我认为中国在IT方面有很大潜力。2002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我的公司已经决定要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在广东开办公司。”
  “你的演讲非常精彩。你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电子商务有什么困难?”有人问。凯斯略作沉思,回答说:“推行电子商务,一定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但电子商务是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是会不断努力、克服困难的。”访问中,一个深圳少年悄悄地加入了记者行列。他更关心的是凯斯如何让下属去认真执行一个孩子的决策。面对同龄人,凯斯似乎更加愿意侃侃而谈:“刚开始确实有点难。但我的工作类型和成人一样,工作成果也是很明显的,慢慢的就得到了投资者和公司职员的肯定。”
  凯斯的父亲迪波尔一直陪在儿子身边,他也成了记者关注的对象。当被问到“如果没有您,凯斯还能开公司吗”?迪波尔先生立即明确地表示:“我以我的孩子为荣。没有我,他也能干得很好。”这位副总裁父亲对自己作为下属的孩子信心十足,凯斯则回答:“父亲对我的帮助很大。在公司里我们是伙伴,我们都很认真地对待对方,但我是决策者。”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西郭城镇建起“干群夜谈会”
  本报石家庄10月16日电每月5日到10日的傍晚,河北省巨鹿县西郭城镇的干部都要赶往各村,参加“干群夜谈会”,倾听群众的呼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这在该镇已成了一条硬性规定。
  自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来,该镇党委从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入手,在全镇12个村建立了“干群夜谈会”制度。利用晚上时间,乡干部到村里与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一做法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许多村民在夜谈会上反映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公开不彻底,镇党委、政府马上通过调账、审计等方式,对12个村的财务逐村审查规范,查处不合理资金6万多元。截至目前,通过夜谈会共征求群众意见889条,解决了行路、饮水、浇地等难题46件。问题解决了,群众气顺了,仅用6天时间,该镇就完成了今年的农业税征收任务。
  (陈国琦王震钢刘立军)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鄂州五百农民西部淘金
  本报武汉10月16日电记者罗盘报道:随着西部开发的升温,湖北鄂州鄂城区组织有技术的500名农民到西部“淘金”。他们先后与甘肃、陕西、新疆等地签订合作合同,通过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传授、推广使用新技术,在西部开辟出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去年,杜山镇农民雷光旭等10人到四川传授朝天椒种植技术,先后帮其发展种植面积2000多亩,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同时,他们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这批新型农民通过当技术顾问、搞技术入股等形式,每年可以赚回200万元。如今,鄂城区农民已成为靠科技吃饭的知识型农民。全区有近3万农民掌握了1至2门短、平、快实用致富技术,有近1万多农民拿到了“绿色证书”,有近300人成为技术骨干,当上了科技致富带头人。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哈尔滨改革户籍制度
  本报哈尔滨10月16日电记者孟辉报道:为促进哈尔滨经济发展,吸引人才和投资,哈尔滨市公安局近日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哈尔滨市规定,凡国家统招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不论原籍何处,愿来哈尔滨工作者,可“先落户、后择业”,并根据不同的学历和职称享受优惠的户籍政策;被国家授予发明专利,被哈尔滨企业引进开发生产且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或年创利税达到20万元以上者,配偶及子女落哈尔滨市常住户口。
  为吸引投资,外商和港、澳人员以及外地投资者在哈尔滨投资达到一定数额,并按规定正常缴纳税款2年以上的,将享受哈尔滨市的优惠落户政策。凡在哈尔滨购买价值15万元以上商品房的外地人员,市公安部门可给购房者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办理落户手续。新的政策还放宽了妻投夫、老人投靠子女落户年限,并规定在哈尔滨市12县(市)连续工作居住2年以上、符合相关条件的,经本人申请,县(市)公安部门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中国柑橘节在石门开幕
  本报长沙10月16日电记者周立耘报道:由农业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柑橘节,昨天在享有“全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之称的湖南省石门县隆重开幕。位于湘鄂边陲的石门县,现有柑橘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悲喜红豆杉
本报记者汪波
  在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生长着一种2亿年前的植物——红豆杉。
  9月下旬,在连绵的雨中,记者从昆明出发,沿西北方向北上,去寻觅红豆杉。
  红豆杉又称紫杉,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对生态环境要求高,天然更新能力差,种群数量极为有限,是典型的衰退型类群,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1999年,我国将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云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被当地各族群众称为“风水神树”,大家对红豆杉珍贵价值知之甚少,仅晓得用些枝叶做汤治胃病或砍伐回家利用其入地10年不腐烂的优良木质做房屋的支柱。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们从红豆杉的枝叶及树皮中提取了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紫杉醇,它在抗肿瘤机制和抑制肿瘤方面有显著作用。仅去年,全球紫杉醇针剂的销售额就达20多亿美元,国际市场上优质紫杉醇的售价,已高达每公斤18万美元。随着紫杉醇的发现,红豆杉这一起源古老的珍贵的稀有树种开始连遭厄运。一些不法分子在暴利的驱使下,通过各种途径非法进入林区,偷采盗剥,非法运输、收购、加工红豆杉树皮和枝叶,致使云南野生红豆杉天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0年间,云南的红豆杉资源几乎消耗了80%。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近来,在山区的一些贫困家庭,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让孩子上山剥红豆杉的树皮换钱。被剥了皮的红豆杉必死无疑。紫杉醇的发现,使已濒临消失的红豆杉更加危在旦夕。
  红豆杉的哭泣,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8月,云南省拉开了打击破坏红豆杉资源专项斗争的帷幕。
  丽江地区林业局沙文学局长告诉记者,目前丽江4个县都成立了保护红豆杉领导小组,全区为每一棵红豆杉建立了档案,给124万株红豆杉挂上了牌子,真正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一棵树和每一个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增拨了11万元作为保护红豆杉严打专项经费,同时,首次在全县召开了林业严打公捕公判大会;宁蒗彝族自治县派出了1700人队伍,上山保护和管理红豆杉。
  如今,一场以“保源头、打流通、查加工”为主要目标的保护红豆杉行动,已在云南省全面展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查封了加工境外红豆杉树皮的紫杉醇粗加工厂,对以边贸材为原料加工工艺品的厂家作了清理;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查获的非法运输案件,一追到底,彻底查清其来源和销售地点及单位,对涉案人员一律从重从快依法处理。红豆杉停止了哭泣。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红豆杉这一野生植物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识之士提出,红豆杉资源的保护、新资源的培育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三角形的三个角,缺了任何一个角,这个三角形都不会稳定。保护是基础,培育是方向,合理利用是目的。红豆杉的家乡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云南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1995年开始,就在丽江等地投资进行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并完成了红豆杉药用人工林培育的配套适用技术的研究。去年,该公司又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向种植户无偿提供种苗、塑料薄膜、遮荫棚和技术指导,计划在3年内,使人工种植的红豆杉数量达到1亿株,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
  保护和利用好红豆杉资源,不仅能改变生态环境,还可帮助山区少数民族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宁蒗县永宁乡副乡长阮学武指着眼前的塑料大棚说,全乡现已建起了400亩红豆杉种苗基地,已有78户366人参加,户均5亩,一亩产苗12万至16万株不等,一株苗卖一毛钱,400亩就可达到570万元。而全乡去年财政收入才有50万元;该乡比七村村民小组组长雄充巴对记者讲,全村15户人家,解决了温饱的才有3户。现在这15户人家都已种上了红豆杉种苗,最少的也种了6.3亩;摩梭农民格桑多吉让记者到他家的大棚看看,他满怀希望地说:“两年后,就可收入7万元。这对于人均年收入仅有480元的村民来说,真是个天文数字呀。”宁蒗县林业局局长沙振国也兴奋地说,宁蒗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人均纯收入才380元,全县还有8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种植红豆杉就可以早日使农民们脱贫致富。县里决定一期规划4万亩,并准备形成10万亩。到时不仅摆脱了贫困,还会让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增加0.6%……
  走丽江,过宁蒗,穿越金沙江,在泸沽湖边,在永宁乡的山坡旁,记者耳闻目睹了红豆杉的悲和喜。红豆杉暂停了哭泣,但那凄惨的哭声仍然让人心痛。但愿红豆杉真正破啼为笑,再活两亿年。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嘉鱼党员干部为农副产品促销
  本报武汉10月16日电正值农副产品销售旺季,湖北嘉鱼县千名党员干部争当销售“经纪人”,风风火火闯市场。
  嘉鱼是蔬菜大县,有近40万亩蔬菜。近年来,又发展了10多万亩水产。为帮助群众解决销售难题,变千家万户“提篮小卖”为对接市场大流通,县委结合“三个代表”学习,组织千名干部帮助跑销售。县农业局和蔬菜局联通因特网,从网上搜集蔬菜销售信息,指导农民搞订单农业。县水产局与江苏老板签订了100多亩螃蟹苗种养殖订单。据统计,全县由党员干部“跑”回的特种养殖订单占全县水产养殖总量的85%以上。各乡镇结合机构改革,普遍分流了部分干部组成农副产品销售公司。
  目前,全县已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150多个农副产品销售服务窗口,由党员干部牵头发展的蔬菜、水产营销团体近200个,长年从事营销的党员干部上千人,带动销售队伍3000多个,与全国22个省、市级农贸批发市场的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马桂莲杜若原)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目击

南靖县龙山镇
 建造一座墓毁掉一片林
本报记者赵鹏
  早已被福建省政府明令禁止的乱建坟墓现象,近日在南靖县龙山镇出现严重反弹。10月12日,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即前往采访。
  一到龙山镇,一座占地约4亩的巨型豪华坟墓直入眼帘。坟墓坐落在当地镇政府对面山头,又与319国道遥遥相对,显得十分抢眼,当地群众称之为“漳州第一大墓”。远远望去,好端端一座碧绿山头像是被烫了一个大“伤疤”。
  这座坟墓用料、做工相当考究。整座坟墓共分6层,墓首一层用花岗岩类材料筑成,墓前约有300米的墓埕,由10多米高的钢筋水泥墙筑成,也分6层,每层都放有各类花盆。整个大墓看上去好像一座水库大坝。
  当地涌口村村民介绍,这座大墓属私人,是今年2、3月间开始动工兴建的。工程由当地人承建,总投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光水泥和钢筋就用了上百吨,还有那些做工精致、高档的花岗岩材料、盆景,到现在还没完工。”墓主人到底是谁,村民们并不知道,只是听说他们来自漳州,都很有钱,每次雇摩托车上山,一给就是100元。最令村民们气愤的是,墓地原是一大片林木,还有一部分果树,现在全被砍光。“为筑10多米高的墓埕,他们还到山后把树木砍来做桩具。”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已经没剩几棵树了,墓埕下还有许多桔子树被压倒,山后一个个树桩裸露在地面上。
  在国道两侧及景区内修坟造墓,早已被福建省政府和民政部门禁止。对于这个禁令,当地政府领导不会不知道。但据龙山镇土地所同志解释,该墓主并未申请用地,他们也没颁发过土地使用证,所以他们也不知墓主是谁。土地所可能不知道墓主,但对一个耗时8个多月、投资近百万的工程总不会一直不知情吧?村民们说,他们早就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根本没人理。
  在记者调查期间,福建省内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据最新消息,南靖县委和县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并表示一定要依法处罚,拆墓还绿。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三峡移民彭家祥(右)从重庆市忠县搬迁到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后,主动与当地邮政部门联系,在自家门口开设了邮政业务代办点,为三峡搬迁移民提供邮政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移民群众生活。胡明高摄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宁河县乡干部实施夜访制度
  本报天津10月16日电记者傲腾报道:如何才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农民的切身利益?天津宁河县的做法是:领导干部首先从自身做起,县、乡干部走进百姓家,白天与农民一起在田间地头劳动,夜晚坐在农家炕头聊天,倾听农民群众意见。
  宁河县的乡、村距离市区很近,交通发达,县、乡干部家一般都在市区和县城,过去实行的是早去晚归的“走读”式上班制度。这样,白天农民下地干活,干部在机关上班,虽在一个乡,见面机会却不多,干部难以直接听到群众的意见。在这次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全县县、乡领导干部取消“走读”式上班,腾出下班后的时间走进村子,坐到农家炕头,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倾听群众心里话,处理群众意见,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调整了工作思路。
  县、乡领导干部在夜访中开展了“为民办一件实事”、“为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为老百姓破解一道难题”等系列活动。夜访制度实施以来,他们了解到大量的村班子建设、村干部作风、村务公开、村务民主管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

泗洪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
  本报南京10月16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江苏泗洪县一农村妇女提了几十个鸡蛋到农贸市场出售,青阳镇兽医站人员收了0.5元检收费,却未做任何检验。这件事在9月中旬以来的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活动中被查实,兽医站负责人被行政警告,收费人员被辞退。
  在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中,泗洪县开通了县委书记、县长热线和投诉电话,并把全县县、乡党政领导干部分工情况和联系电话公布于报端,登了整整4个版。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来访群众391人,接听投诉电话123个,收集意见和建议650多条。在已核实的148个突出问题中,101个问题已处理到位。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7人,责令深刻检查87人,通报批评和公开曝光94人,辞退临时人员306人。处理结果通过电视和广播,向全县100多万群众进行了通报。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深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本报深圳10月16日电记者胡谋报道:今年深圳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前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2.3%。深圳经济充满活力。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增幅达14.9%;投资略有回升,同比增长5.9%;外贸进出口完成较好,同比增长6%。


第5版(地方新闻)
专栏:

县委书记的移民情
本报记者范伟国
  重庆云阳县是三峡库区第一移民大县,今年全县要外迁移民1.5万人,占重庆全市总量的1/3左右。为确保完成任务,云阳的县级领导包片包户做移民的思想工作,县委书记黄波和莲花乡的李品国、范正国这两户移民结成了“对子”。
  去年12月24日,黄波冒雨来到这两户移民家中。一进门,黄波说:“先给你们拜个早年!说说有什么困难,我来帮一把。”李品国向黄波书记反映,自己曾被歹徒抢劫受了伤,医药费的赔偿没有落实。在黄波的多次过问下,李品国拿到了医药费赔偿,还清了欠债。黄波由此想到了其他移民的欠负债,安排莲花乡派专人清查。一个月后还清了全乡573名外迁移民的务工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近30万元欠款。云阳县又作出决定:对外迁移民基金会等“三金”存款一次性兑付、涉法案件优先审理、务工欠款及早兑现,移民们一身轻松地搬到了新家。
  6月4日上午,黄波又冒雨来到了李品国的家,和驻乡干部一起帮他收拾衣物,还和他全家在门前的黄桷树下照了张“全家福”。黄波说:“老李呀,要勤劳致富,可不要给云阳人丢脸。今后远隔千里,但还是一家人,年底我到东台去看你。”
  黄波走后,李品国一家人平静不下来,商量着怎么表达自己对县委书记的谢意。还是10岁的小女儿聪明,给抓耳挠腮的父亲支了一招。心急的李品国顾不上吃午饭就匆匆赶往县电视台。下午,电视台点歌室一开门,赶了七八公里山路的李品国就进了屋,他在点歌单上写道:“莲花乡建强村16组李品国一家三代六口将于6月6日外迁江苏东台,我们全家感谢黄波书记对外迁移民的关怀、帮助,特点歌祝愿家乡更加繁荣、兴旺!”
  去年12月31日,新世纪元旦前夕,有多少人都想着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度这千载难逢的时光。然而,黄波顶着彻骨的寒风,在这一天来到全县移民任务最重的高阳镇,下村向移民拜年。一户户地慰问过去,到洞溪村二组组长、共产党员姜昌德家时,天已黑了。黄波一行索性在老姜家里安营扎寨,同他一家促膝谈心,从移民政策如何兑现谈到迁到外地如何发展。但不管怎么劝说,姜昌德还是不想迁往外地。黄波一笔笔地帮老姜算大账、长远账。看看书记诚恳又疲惫的脸色,想想他说得那么实在,老姜终于同意了外迁,这时东方微微发白了。在姜德昌的带动下,不但二组而且全村都全面完成了移民外迁任务。
  城镇居民中一批特困户的移民建房,也时时挂在黄波的心头。这批居民原来住的地方既差又小,迁移时补偿也就比较低。要拿这些钱去新城建房,每户按3人每人15平方米算,缺口在1.5万至2万元之间。黄波多次到移民中听取意见,到建房现场调查。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黄波和县里领导商定,采取措施让利给移民,并实行联户自建,每10户带1户特困户,可建商店门面的地段每360平方米安排2户特困户。到今年8月统计,已有1192户移民采用了“联户建房”模式,有100多户特困户住上了新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