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石秀诗代理贵州省省长
本报贵阳1月6日电记者胡跃平报道:贵州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昨日决定,石秀诗为贵州省副省长、代理贵州省省长。


第1版(要闻)
专栏:

陆浩任甘肃省代省长
本报兰州1月6日电记者李战吉报道:甘肃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日前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宋照肃辞去甘肃省省长职务的请求的决定,决定任命陆浩为甘肃省副省长并代理省长职务。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打假与打邪
石夫
说起假冒伪劣,尤其是掺假的“毒酒”、“毒大米”之类,人们无不义愤填膺。其实,邪教“法轮功”无异于精神的“毒酒”、“毒米”。“法轮功”借的是佛教的术语“法轮”,用的是佛教的称呼“佛法”,李洪志甚至恬不知耻地把自己的出生日改为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日,但又处处贬低佛教,亵渎佛教。赵朴初先生曾指出,对“法轮功”问题,中国佛教协会早有觉察,因为它打着佛法的幌子,窃用佛教的一些名词术语,欺骗社会,蒙蔽群众。对佛教来说,它是一种邪教,一种魔道。
“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一度能迷惑一些人,是由于它是以人们对健康的基本需求、基本关注为起点,把人引入精神误区。“健身”是“法轮功”招徕人进入误区的基础,起步的要求很低,但“需求”的市场甚广。“学法”是“法轮功”蒙骗人进入误区的关键,它以特殊手段排除一切“不信”的疑虑,摧毁人的正常思维,反复强化“神”的认知系统,一步步实施精神控制,从而使人达到“迷信”、“笃信”的程度。在阴谋败露后,又把这一步一步的精神误导过程都深藏起来,把其邪教本质、歪理邪说和罪行劣迹一概加以掩饰,龟缩回误导的起点——“健身”,并以退为进,更加猖狂地唆使受其精神控制者,“顶着压力走出来”,走向“最后圆满”。
查一查古今中外的邪教,用的几乎都是这套以假充真、以假乱真的三步曲:先以“治疗疾病、拯救灵魂”为诱饵,继之以“借助宗教,糅合诸说,离开宗教,贴近生活”搞精神控制,进而“从民生需求转向政治诉求”,驱使信徒为教主不断膨胀的政治野心去充当炮灰。
假中掺有剧毒,假中充满邪恶。“毒酒”、“毒米”可恶,打假更要打邪!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与伊朗第一副总统会谈
会见伊朗议长和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
本报德黑兰1月6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1月6日,正在德黑兰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与伊朗第一副总统哈比比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说,中伊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建交以来,特别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中伊友谊又翻开了新的篇章。去年,伊朗哈塔米总统成功访华。江泽民主席与哈塔米总统就全面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为两国在新世纪建立长期稳定、内容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今年是新千年的开始,也是中伊建交30周年,是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历史契机。在这样一个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双方有必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使两国关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中方愿与伊方共同努力,不断丰富和充实双边关系的内涵,提高双边合作水平,造福于两国人民。
胡锦涛还说,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伊关系,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我此次来访本身表明中国对发展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系的高度重视。我们愿与伊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关系在新世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哈比比表示热烈欢迎胡锦涛副主席一行对伊进行正式访问。他说,伊中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又提高了水平。新世纪伊始,伊方希望通过胡副主席的访问全面促进伊中友谊与合作,共同寻找伊中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的新领域和新途径,特别是广泛开展伊中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伊中在这些方面的合作有着深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在谈到两国经贸关系时指出,中伊经贸交往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两国人民就沿着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开展了贸易往来。两国建交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顺利,特别是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5亿美元,比前年翻了一番,伊朗已成为中国在中东、海湾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伊同属发展中国家,经贸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应共同努力探讨开展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中伊加强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
  双方还就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谋求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双方都表示愿为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双方还就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问题交换了看法,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增进人民间的理解和友谊,有利于促进各国间的和睦相处,也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方主要陪同人员和伊方外交、交通、通讯、能源、矿产、银行等部门的官员参加了会谈。
  此前,哈比比在萨德阿巴德王宫为胡副主席举行了欢迎仪式。
  本报德黑兰1月6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正在伊朗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6日分别会见了伊朗议长卡鲁比和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在会见卡鲁比时,胡锦涛转达了李鹏委员长对卡鲁比议长的亲切问候。他说,中伊友谊历史久远。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进行了交往,两国源远流长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不仅使两国人民之间互通有无,而且丰富了各自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促进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推动下,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议会交往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国人大和伊朗议会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卡鲁比请胡锦涛转达他对李鹏委员长的亲切问候。他说,伊中都是文明古国,相互间有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伊朗认为,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伊方珍惜同中国的关系,伊现在的领导人都曾访华。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对全面发展双边合作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伊朗议会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全国人大的交往。作为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议会间的交往应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到不断加强。
  在会见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时,胡锦涛说,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同伊朗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伊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中伊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似的看法。我们愿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加强与伊方的协调与配合,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愿与伊方共同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不断发展两国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使之在新的世纪不断得到丰富、拓展,以进一步造福于两国人民。
  拉夫桑贾尼回忆起了他担任伊朗议长和总统期间曾两次访华的美好情景。他说,伊中两国是十分友好的国家。两国过去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现在又在各自国家的建设事业中相互帮助,在国际事务中经常交流看法,双方都有发展全面友好合作的强烈愿望。伊方相信胡锦涛副主席的访问将会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在新世纪获得更快的发展。
  同日下午,胡锦涛向霍梅尼墓献了花圈。
  晚上,伊朗第一副总统哈比比为胡锦涛一行访伊举行了欢迎宴会。
(附图片)
1月6日,正在伊朗访问的胡锦涛副主席在德黑兰和伊朗第一副总统哈比比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雪域高原“三下乡”
本报记者王建新
1月5日上午,西藏堆龙德庆县中学操场内人头攒动。5000多农牧民冒着寒风,赶来参加拉萨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集。
拉萨市民族艺术团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了占一个好位置,70岁的洛桑云登老人带着9岁的孙子益西次仁提前两个小时就来了。沿着操场跑道排开的科技咨询服务台和医疗义诊台,被农牧民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有的翻阅《农牧区实用技术手册》等科普图书和农技资料,有的向医务人员咨询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东嘎村的达娃告诉记者,由于提高了良种覆盖、种子精选包衣和机耕机播率,他们村的小麦和青稞连年丰收,家家粮食满仓。
市委宣传部部长詹星五告诉记者,“三下乡”活动开展至今,拉萨市各级文艺团体为农牧民群众送戏156场次,建立县级文化馆6座、举办科技培训76场次,培训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的农牧民已达3万多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1月6日,我国北方地区迎来了新世纪第一场较大范围的降雪。
图①:北京一对年轻人在雪中喜结良缘。
本报记者李舸摄
图②:小孩在雪中欢快地玩耍。
本报记者徐烨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开大学命名“周恩来班”
本报天津1月6日电1月8日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纪念日。1月6日,周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举行“周恩来班”命名大会,国际商学院1999级旅游专业班被评选命名为南开大学首届“周恩来班”。
学生代表吴静宜接过“周恩来班”铭牌与证书时,激动地说:“我们将用全班四十五双手将‘周恩来班’的荣誉高高托起。我们的集体是团结、坚强的集体,我们有信心并有能力担负起建设‘周恩来班’的重任。”“周恩来班”的大学生庄严宣誓:“昨天,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周恩来班’的全体同学将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洪国起教授说,南开大学每年都要通过集体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学生党校、团校、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接受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丁峰陈杰)


第1版(要闻)
专栏:

  福建基本实现国企扭亏目标
列入国家重点考核脱困对象企业脱困率达七成五
本报福州1月6日电记者赵鹏报道:福建省国企改革和脱困工作传喜讯:到去年12月末,该省列入全国520户重点企业的11户企业,已有9户进行了规范化公司改制;列入国家重点考核脱困对象的69户企业,已基本脱困52户,脱困率达75%,基本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在20%左右的目标。
几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牢牢抓住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收缩国有资产战线和坚决实施抓大放小的两条主线,充分发挥政策推动、资金启动和管理促动的合力,大刀阔斧地推进国企改革。据统计,3年来福建省仅制糖行业就先后关停了25家制糖企业,一个榨季就实现减亏3亿多元。他们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同业资产重组,使水泥、机械等传统行业重现生机。此外,全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了对全省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改制步伐。


第1版(要闻)
专栏:牢牢把握发展主题①

  奏响发展主旋律
  ——国家计委转变职能侧记
  本报记者施明慎
编者按:近几年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总结这几年的经验,最基本的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系列报道,介绍几个部门、地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调整结构的情况和经验。
  岁月的脚步匆匆,发展的车轮滚滚。当人类迈入21世纪时,中国又让世界发出惊叹。这个正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在过去5年间,不仅勒住了通货膨胀的脱缰野马,而且遏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取得了年均经济增长8%和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逐年提高的非凡成就。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归功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经济、灵活调控的高超领导艺术,也得益于宏观调控部门锐意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加快职能转变,面向市场促发展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把原有的40个部委减少为29个。此举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外电将之比作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在此次机构改革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举措是,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加上“发展”两个字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曾主任说,机构改革前,国家计委是综合经济部门,现在是宏观调控部门,区别在于,我们减少了管理的具体事务,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向前迈了一大步。
他谈到,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国家计委努力把这一精辟论断贯彻到机构改革中,凡是市场能解决的,坚决交由市场解决。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大事上来,着力制定发展战略,搞好宏观调控。在压缩司局、减少人员、理顺职责的同时,国家计委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职能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转到搞好宏观调控上来。二是从对经济的直接调控转到间接调控上来。三是从局限于国有经济的管理转到引导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上来。四是从过多的行政审批,转到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来。
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说,过去煤、电、水泥、钢材、汽车等产品的生产分配由计委统管,现在都放给市场配置了。大量的工业和运输生产计划指标,已改为预测指标,一部分进出口商品配额取消了,也转由市场配置。减少了由政府直接定价的品种和范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谈到这里他强调,放权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运行,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好的宏观环境。譬如,过去棉花市场价格由国家来定,现在我们建立了国家储备制度,棉花市场价格高了,国家就抛售,可以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再譬如,国家计委主持起草了《招标投标法》,经全国人大审议已开始施行,现在重大项目经过招投标,既可以节约资金,保证质量,又有利于防止腐败。想大事、抓大事,当好参谋助手国家计委转变职能突出表现在,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当好中央的参谋助手。翻开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事记,在很多事关全局的政策举措中,新的发展计划委员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警惕。那年春节前夕,国务院领导同志紧急召集计委等有关部门开会,要求研究对策。春节刚刚放假,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同志立即着手汇总材料,按照中央扩大内需的精神起草文件,提出关于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从3月起,计委各司局白天进行机构改革,晚上加班加点工作,到6月上旬,向银行推荐项目贷款1400多亿元,决定新开工大中型项目72个,总投资1245亿元。6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一篇报道,黑字标题鲜明地指出“扩大内需始见成效”。读者或许并不清楚,在这一结果背后,各有关部门的同志们为落实中央的正确决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宏观调控中,国家计委对中央的决策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执行,力求抓出实绩,干出成效。近几年来,针对我国出现产品过剩、物价持续下跌问题,为抑制通货紧缩趋势,中央果断地作出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决定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计委按照中央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向中央提出政策建议,并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积极组织国债项目的实施,先后安排国债资金36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投资和消费,为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国债投资缓解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办成了许多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他们在项目决策中,采用联合办公、集中评审的办法,既加快了工作进度,又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防止了重复建设。国家计委和各有关部门还狠抓工程质量、国债资金管理,加强了项目稽查,使国债项目的质量明显好于其它项目。针对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决策,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落实中央决策的一系列措施,并认真地组织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机构改革以来,国家计委十分注意对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超前研究,及时提出前瞻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1999年一季度,投资增长明显放慢,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出口和利用外资下降的情况仍未扭转,经济增长开始出现后劲不足的迹象。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来之不易的经济回升势头将难以为继。在这关键时刻,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对策,向中央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拉动投资、消费、出口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国家计委还向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扩大高校招生,清理过时消费政策,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出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多项政策。这些建议和措施为抑制通货紧缩的趋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以来,国家计委继续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关注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组织研究推进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西部开发的具体措施。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0年人均GNP收入达800多美元,外贸进出口有望超过4500亿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作为宏观调控部门,国家计委的目光没有停留在已取得的成绩上,而是置身世界范围,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殚精竭虑、筹谋设计。曾培炎主任说,去年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突出矛盾,目前尚有2000多万人口没有脱贫,经济结构不合理,国企经济效益低下,城乡居民就业压力很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小富即安是不行的,只有富而思进,勇于开拓,坚持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发展,就必须目标远大,任务明确,措施可行,科学决策。最近,研究编制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担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计委的肩上。国家计委在“十五”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又作了大胆探索和创新。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中长期计划的要求,他们采取开门办计划的新形式,包括组织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重大问题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可以相信,只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实际、面向未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计划工作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世纪抒怀

  文艺春天万紫千红
高占祥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回望百年中国筚路蓝缕、风雨如磐的历程,感慨万分
中国文艺既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引下,迎来了春意盎然的春天。喜看祖国今天之艺苑,已是姹紫嫣红、花开满天。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历史的瑰宝,她为人们构建了绮丽的精神家园。
如果要做未来文艺的百年预言,那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生的新纪元。文艺将踏着时代的节拍,步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文艺与经济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化产业将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而蓬勃发展。
文艺与科学相结合是未来文艺发展的支点。文艺与科学像文明长河中的两支主流,不舍昼夜,相伴向前。科学从艺术中汲取灵感,神机妙用,稳操胜算,攻克一道道前进路上的难关;艺术借助于科学的力量,心游万仞,精骛八荒,创造出一座座道德与文明的殿堂。
文化艺术的道路将会更多更广更宽。德艺双馨的队伍将会不断壮大发展。
展望新世纪,浮想联翩。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华夏文化艺术,必将是星汉灿烂、百花争艳的绚丽画卷。(作者为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第1版(要闻)
专栏:世纪抒怀

  通力合作再创辉煌罗豪才
回首百年风云,中国经历了无数磨难,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以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全体中国人民创造精神的焕发而赢得的兴盛和发展,成为这个世纪最为壮丽的历史篇章之一。新中国历史性的变化,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使全世界炎黄子孙扬起了自尊自豪的头颅。
展望未来,人类将以更快的步伐向前发展,中华民族也必将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进入新世纪,我们坚信,曾经创造过秦汉以来无比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一定会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致公党作为以归侨、侨眷和有海外关系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的参政党,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进步,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


第1版(要闻)
专栏:
贵州国企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九地州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全部实现整体盈利
本报贵阳1月6日电记者孙海涛报道:去年1到11月,贵州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盈亏相抵后盈利12.44亿元,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的4.1倍。全省9个地州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全部实现整体盈利。贵州国有企业3年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
在国家实施的企业债转股、核销银行呆坏账、财政贴息技改等政策的支持下,贵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利润大幅增长。电力、有色、冶金、化工、电子、轻工、建材等行业效益明显提高。茅台酒厂、贵铝、水钢等一批大企业利润大幅增长。1997年全省确定的109户重点实施脱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近半数摆脱困境。
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实质性步伐,3年改革的预定目标也基本实现。目前已有53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东国有企业开始冲出困境
国有及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六成六脱困
本报广州1月6日电记者王楚报道:广东省国有企业开始冲出困境。到2000年11月底,广东国有及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已有66.94%的企业脱困,利润总额209.86亿元,同比增长45.7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6.79%。广东国企以占全部工业二成多的从业人员和四成多的资产,创造出五成左右的利润和税金。
在国企脱困攻坚战中,广东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多次带领有关部门到企业调研,对改革脱困工作进行指导。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长春9次主持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国企脱困问题。省政府还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全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部轮训一次。
全省积极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实施大集团战略,加大中小企业改革力度。目前,已有200多户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国有中小型企业转制面已达75%以上。同时,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从整体上搞活全省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去年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1997年的64.95%下降到56.69%;九大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的67.5%。
广东省还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巩固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国企发展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