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日俄关系新起点
  于 青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与日本首相森喜朗举行了会谈。访问结果众说纷纭。客观地说,通过普京访日,双方在引人注目的领土问题上未能取得进展;双方同意今后就缔结日俄和平条约问题继续谈判;双方在更广阔的领域迈开了两国关系的新步伐。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日俄首脑围绕领土问题进行谈判的经过和成果,就是交锋“一个回合”,明确“两个继续”。在首脑会谈中,森喜朗再次谈到1998年日方提出的先划定国界、后协商行政管理权的“川奈提案”。普京表示不能接受。普京提出划定国界与和平条约脱钩,先缔结中间性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森喜朗予以拒绝并指出,中间性条约将导致领土问题被搁置。交锋一个回合过后,双方各执己见,没有再提出新提案。
  第三轮会谈后,森喜朗和普京签署并发表了包括六项内容的“关于和平条约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说,“双方一致同意为实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协议继续努力”;“双方同意依据迄今达成的所有协议,为解决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和齿舞群岛的归属问题而签订和平条约继续谈判”。显然,前一个“继续”是姿态性的,表示日俄双方尚未放弃2000年内解决领土问题并缔结和平条约的努力。但是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解决领土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后一个“继续”表明领土谈判既没有破裂,也不会中断,与双方在首脑会谈前切磋的“备忘录”相比,“联合声明”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使今后日俄继续进行领土谈判得到保证。与1997年桥本和叶利钦会谈相比,通过这次日俄首脑会谈使日本人对近期解决领土问题的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增加了。
  领土问题并不是日俄关系的全部。尽管双方未能解决领土问题,但不能因此使两国关系处于停滞状态。在森喜朗和普京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就写明了“日本和俄罗斯构筑符合两国战略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创造性伙伴关系”的内容。森喜朗说,“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两国的认识相近。普京的访日为今后日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普京则表示,“日本和俄罗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正在建立新的、有质量的关系。为实现战略性伙伴关系,两国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这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也将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从具体成果来看,以能源开发为中心的“森喜朗—普京计划”、关于核裁军方面的合作等,都是互有需求,都出于现实和长远的政治、经济利益考虑。由此而言,虽然领土问题无进展,但普京日本之行对日俄双方来说,并非毫无裨益。
  森喜朗首相与普京总统在东京的会谈,无论是对解决领土问题,还是对发展双边关系而言,都是新的起点。


第7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要求印尼政府制止暴力
  新华社联合国9月6日电(记者丁宝忠)联合国安理会6日召开紧急会议,谴责东帝汶民兵杀害联合国难民署办事处3名工作人员,要求印尼政府采取措施制止暴力活动。
  据联合国向新闻界提供的材料,数百名亲印尼的东帝汶民兵6日在印尼东努沙登加拉省阿坦布阿市袭击了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驻当地办事处,打死了办事处的3名工作人员。
  安理会主席会后向新闻界发表声明说,安理会呼吁印尼政府采取措施确保难民营安全,解除民兵武装,同国际社会一道作好难民遣返工作。
  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开幕之前向大会通报了这一事件,说这一悲剧再次表明在冲突地区执行联合国人道主义任务的非武装人员面临着危险。
  安南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了出席千年首脑会议的印尼总统瓦希德。他强烈谴责东帝汶民兵的“谋杀”行为,称当地治安状况“令人无法接受”。瓦希德说,他下令派出的一个印尼陆军营正在赶赴出事地点,另两个营也已受命待发。安南对此表示欢迎。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建设祖国美好明天
  ——访朝鲜建设建材大学
  本报驻朝鲜记者 张兴华
  凡是去过朝鲜特别是到过平壤的外国友人,几乎都会对朝鲜那独具特色、现代美与古典美相结合的各种建筑和绿草如茵、规划整齐的市容留下深刻印象。100米宽的统一大街,能容纳15万人的“五一”体育场、高达170米的主体思想塔等标志性建筑几乎成了朝鲜的象征。而这些体现朝鲜人民智慧与才能的杰作全部是由朝鲜的建筑规划人才自行设计完成的。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又毕业于朝鲜最大的建筑学府——朝鲜建设建材大学。从成立至今近50年的时间里,朝鲜建设建材大学向各条战线输送了无数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成为朝鲜培育建设人才的摇篮。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个朝鲜最大的建筑教学科研基地。
  “朝鲜建设建材大学成立于1953年10月,当时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面对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景象,金日成主席果断作出指示,要尽快培育自己国家的建设人才参加恢复生产建设。学校正是根据金主席的指示由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发展起来的”,大学校长金正泽向记者介绍说,“在学校成立后,金日成主席曾先后15次到学校视察,金正日总书记对学校的发展也多次做了具体指示。在他们的关心下学校不断发展,已由建校初的4个系5个学科的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目前拥有8个系、20多个学科、1个综合研究所和15个研究室,3000多名学生、近千名教职员工的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专门学府。现在分布朝鲜各地的建筑设计院、市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参加施工的建筑技术人员几乎全部是该校的毕业生。近50年时间里,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已达2.7万多人、函授学生不计其数,他们活跃在生产建设和行政的各个部门,为朝鲜战后短时间内恢复重建以及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响应朝鲜党和政府的号召,参加国家大型施工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指导工作。由该校设计指导的建筑物在朝鲜各地随处可见。70年代学校设计的平壤体育馆和80年代设计的人民大学习堂、万景台学生少年宫等建筑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设计都得到了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的高度评价。1994年,该校数十名教师带领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两个系的上百名学生参加了罗津先锋经济贸易区的基建规划设计工作,目前已经建成的不少基础设施便是根据他们的方案完成的。这样,通过实践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检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朝鲜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庄重典雅却又不失明快轻巧。如何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民族性,成为学校的又一课题。金正泽校长说,建筑是门艺术,只有体现民族性的艺术才能走向世界并立足于世界。为此,学校开设了东西方建筑史学课,让学生充分了解建筑发展的沿革,使他们今后在作品中更好地将朝鲜民族特色体现出来。同时,学校又非常关注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多次派教员出国考察,开展交流合作。学校还积极参加国际建筑招标的竞争,并于1993年成功中标马来西亚博物馆工程和沿海城市规划项目,为学校和国家赚取外汇的同时也打开了国际建筑市场的大门。1996年该校的设计方案又被纳米比亚国家英雄烈士陵园工程选中。该校的高水准教学吸引了不少国家的留学生来此深造。从1961年开始,该校共为中国、叙利亚和马里等9个国家培养了150多名建筑人才。在传播朝鲜建筑艺术的同时,也加深了朝鲜同这些国家的友谊。
  谈起今后的发展,金正泽校长表示,学校将竭尽所能培养更多的建筑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本报平壤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孙家正在美国发表演讲指出
  中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
  本报纽约9月6日电 记者施晓慧报道: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6日在纽约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在新世纪里将把文化建设放在高度重要的地位,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及浓郁的时代精神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孙家正演讲的题目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抉择与承诺》,这是“2000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的第二场演讲。
  孙家正说,在新世纪里,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将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完善,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追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他说:“当人们为摆脱贫困,全力谋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环境的保护,忽视葱茏的山川、清澈的河流;往往容易忽视文化建设,忽视祖先的文化遗存,忽视人的精神家园。一旦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环顾四周,回首往事,常常难以避免地留下诸多遗憾而追悔莫及。这样深刻的教训,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孙家正说,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文化权利,是中国制订新世纪文化政策的出发点。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老百姓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孙家正说,中国在新世纪里将坚持文化的民族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保持和发展文化的民族特色。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由此产生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延续的条件,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赖以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
  他表示,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并非意味着保守,相反,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势融入国际社会,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这是中国文化事业坚定不移的方针。目前,中国与123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订文化交流执行计划430个,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中国文化市场的大门也将进一步打开。他还表示,中国将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规定,有步骤地对外开放因特网业务。
  孙家正阐述了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即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提倡各种文明相互间共处而不冲突、对话而不对抗、交流而不封闭、兼容而不排斥,互相学习,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他举例说,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世界首位,但美国作家还是向欧洲学习。他们往返欧美,兼收并蓄而不丧失自我,于是从中产生了像华顿、海明威和福克纳等一批世界著名作家,从而为美国文化走向世界做了准备。
  孙家正最后说,中美两国虽然远隔重洋,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但文化交往已有200多年历史。文化作为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应该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希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美两国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文化合作与交流,在新世纪把中美文化关系乃至整个双边关系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
  孙家正在演讲结束后回答了听众的提问。演讲在纽约曼哈顿的美国广播电视博物馆举行,与会的有200多名美国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出席了演讲会。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有朋自大洋彼岸来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抵美第一天
  本报记者 崔士鑫 新华社记者 符泉生
  希拉听说只安排了一位中国残疾人演员住在她家中,露出一脸失望的神情。而格利先生则兴高采烈,因为他要求让跳《生命之翼》的肢残演员住在他家中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还有几位已接到分住到他们家中的残疾人演员的美国人夫妇,仍然站着不走,问是否还有更多残疾人艺术团成员,可以在他们那里多住几个……这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抵达美国时的一幕情景。
  当地时间6日下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全体演员乘机抵达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市。在西雅图飞往博伊西的飞机上,乘务长戴尔听说中国残疾人演员乘坐他们的飞机,马上向全体乘客作了宣布,热情地表示欢迎,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向宁静的北博伊西的费夫舍尔等几个社区,今天显得分外热闹。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全体演员刚刚下车,就被早已驾车赶到、等候在那里的热情的当地居民围了起来,迎接残疾人演员到他们家中居住。按照艺术团的日程安排,他们将深入美国家庭,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与沟通。当地居民积极响应。接到新来的“家庭成员”后,他们与残疾人演员相互拥抱,情景感人。
  格利先生此前到过中国,看过艺术团的演出。他被演出《生命之翼》的5名肢残演员表现出来的生命的意志力和艺术魅力所感动,这次特地要求一定要让这5名演员住到他们家中。但根据需要,只能安排两个人前去。帕费里曼夫妇当晚专门邀来住在附近的中国朋友,在他们家的屋外大草坪上,搞了一次晚餐会。盲人演员、素有“中国软弓圣手”的二胡演奏家田山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用他的软弓绝技,表演了一曲“鸟语虫鸣”,博得了一片掌声。一起来吃晚餐的美国邻居说,中国历史文明悠久,近些年发展很快,他们渴望多了解中国。他们特意让中国朋友告知联系方法,希望能经常沟通。
  据了解,第二天即当地时间7日,艺术团成员还将参加种植中美友谊树和与美国部分参议员、孤残儿童和其家庭的联谊活动。8日,艺术团将在博伊西市开始到美后的首场演出。(本报博伊西9月6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蒙古领导人会见何鲁丽
  新华社乌兰巴托9月7日电(记者石永春)蒙古总理恩赫巴亚尔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额奈比希7日在国家宫分别会见了正在这里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何鲁丽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恩赫巴亚尔说,蒙古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成功互访,对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蒙古新政府将同中国政府合作,进一步推动蒙中关系的发展。
  他指出,中国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这表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他还对中国政府支持蒙古建立无核区的政策表示高兴。
  额奈比希在会见时指出,蒙古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发展同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这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亚洲乃至全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说,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蒙古要向中国学习。蒙古将积极寻找同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新渠道。
  何鲁丽分别转达了李鹏委员长和朱镕基总理对蒙古领导人的亲切问候。她在介绍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后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蒙古国的发展,衷心希望蒙古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她表示相信,蒙古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21世纪一定会得到很大发展。
  会见时,中国驻蒙古大使黄家騤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宦国英在座。何鲁丽一行是应蒙古和平与友好组织联合会的邀请于5日抵达乌兰巴托开始对蒙古国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的。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国税收改革透视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
  自8月31日法国财经部长法比尤斯宣布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以来,法国税制改革问题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法比尤斯计划在3年内(2001—2003)减税1200亿法郎,涉及收入税、普遍化社会捐金、企业税以及取消汽车印花税等。法比尤斯说,关于减税问题,他整整考虑了3年。今年3月底他接任财经部长后,就把这个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同总理若斯潘及有关各方密切磋商,终于在夏季休假结束、秋季工作开始之际向国民推出了这项计划。根据这项计划,3年内,法国人将总共少缴纳430亿法郎的收入税,企业税将从36.6%下降到33.3%,低收入者将少缴或不缴社会捐金,他们的纯收入将提高约10%。法比尤斯颇为得意地说:“这是50年来规模最大的减税计划。”
  若斯潘总理认为,这项计划得以出台,主要归功于法国经济的好转。9月3日,他在社会党夏季大学作报告时说,法国失业率已经降到9.7%,是欧盟失业率下降最快的国家,已经降到了8年来的最低水平。法国经济正在强劲而稳定地增长,他估计今明两年增长率将保持在3.5%,比经合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的略高一些。经济增长了,就应让老百姓享受到增长的甜头。这个一揽子减税计划,就是送给国民的“礼物”,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民的购买力。
  老百姓普遍欢迎减税计划,舆论界和经济理论界则在肯定和赞许的同时,提出了不少批评性或建设性意见,均涉及法国税制改革的方向。人们认为,这项减税计划有一个突破,即降低了高收入者赋税,税率3年内将从54%降到52.5%,下降幅度虽然非常有限,但毕竟打破了左翼固守多年的“禁忌”。不过,理论界把法国的减税计划同德国的作了比较,认为德国的更彻底。德国的减税重点是中高收入者,5年之内他们的赋税率将从53%下降到42%,降幅比法国大。欧洲左翼政党的税收政策历来是“劫富济贫”,历次减税,只减低收入者的,不减高收入者的;只照顾需求方,不照顾供应方。高收入者和企业未能从减税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赋税水平越来越高。为了逃避高税收,法国人才外流,企业外迁。因此,高收入者和企业的高赋税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这次法比尤斯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但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法比尤斯的减税计划没有触动法国的税收体系,称不上真正的改革。法国的税制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制之一。在法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上交大量的所得税和社会摊派,前文所述的“普遍化社会捐金”以及它的姐妹措施“偿还社会债务捐金”是1990年社会党总理罗卡尔发明的,纳税人平均每年要为这两项摊派缴纳1000多法郎,是一项备受非议的税种。
  此外,增值税、住房税、土地税、汽油税等名目繁多的税收使老百姓和企业家有“被剥夺的感觉”。法国的税制太古老了,根基太深厚了,体系太复杂了。据报道,1999年法国公布的税收基础文件长达5948页,堪称世界之最。无论右翼还是左翼执政,触动这一体系都需要勇气和魄力,需要耐心和周全。法比尤斯有点委屈,他呕心沥血的减税杰作竟招致批评。他问道:“如果这不算改革,那么什么叫改革呢?”舆论和理论界回答说,真正的改革应该是结构性改革,首先应该简化税制,其次应该大幅度下调税率,大规模削减苛捐杂税,使社会各阶层都受惠。他们问道:“财长先生,你敢不敢这样做?”
  与降税相关联的是削减公共开支的课题。法国庞大的官僚机构是靠纳税人支撑的。法国的公共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而欧洲国家均低于45%。根据官方资料,1997年迄今,国家的税收为4690亿法郎,而公共开支共达5万亿法郎,为税收收入的10倍。每个法国人要为这4年的公共开支付8万法郎,连新生儿也包括在内。这是法国人赋税沉重的原因之一。全法纳税人协会主席达芬最近在《费加罗报》撰文质问,如果政府机关继续铺张浪费,税制改革从何谈起?
  改革税制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问题,沉重的税收以及无所不包的福利制度,构成法国同时也是绝大多数欧洲国家走向新经济、融入全球化的障碍。法国有识之士纷纷指出,左翼政府应在坚持社会公正的同时,摆脱政治理念的束缚,突破禁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制改革。这也许是法比尤斯减税计划给予人们的启发。
  (本报巴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9月6日,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300型客机有惊无险,在雅加达苏加诺—赫达国际机场起飞后,一个发动机发生爆炸,致使排气装置脱落,然而,飞机成功返航,机上37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安然无恙。
  图为技术人员在检查返航后的飞机。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卡斯特罗与克林顿握手
  新华社联合国9月7日电(记者顾震球)据美国政府官员7日在此间透露,古巴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主席卡斯特罗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握手,并作了简短的交谈。这是古巴领导人首次与美国总统进行交谈。
  卡斯特罗是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各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举行招待会之后,各国领导人集体合影之前与克林顿握手寒暄的。
  尽管联合国大会自1992年以来每年均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持续30多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但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不断强化针对古巴的各种制裁措施,给古巴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损失,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和谴责。


第7版(国际)
专栏:

  钱其琛会见伊拉克副总理
  本报纽约9月6日电 记者温宪、符福渊、周德武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今天下午在纽约下榻的饭店会见了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双方就中伊两国关系和伊拉克问题等交换了意见。
  钱其琛说,目前中伊双边关系非常好,不存在任何问题。中国人民对伊拉克人民由于制裁而蒙受的苦难表示关切,对伊打破制裁的努力,我们一直持同情和支持的态度。几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这方面观点是一致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希望早日结束对伊制裁。但要达到目的还需一段时间,各方还需为此继续做出努力。
  阿齐兹说,伊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都非常好,而且在过去数十年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如此,伊拉克对此感到自豪。阿齐兹对中国在伊遭受制裁问题上所持的正义立场表示高度赞赏。他也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做更多的努力。
  阿齐兹还通报了伊拉克同邻国改善关系的情况。钱其琛对此表示赞赏。
  当晚,钱其琛出席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两主席芬兰总统哈洛宁和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联合举行的招待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签署儿童权利公约议定书
  本报联合国9月6日电 记者温宪、符福渊、周德武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6日代表中国政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关于贩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的儿童权利公约任择议定书》。
  该议定书于今年5月由第五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向所有《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及签署国开放签署。目前已有6个国家签署了该议定书,尚未有国家批准,因此该议定书尚未生效。中国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