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特写

  地热暖冰岛
  ——记李鹏参观奈斯亚威里尔电站
  本报记者 孙东民 刘仲华
  从纽约来到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一走下飞机,不禁深吸一口气:“空气好新鲜!”这里的青山碧水,被灿烂的阳光抹上亮丽的色彩。
  “雷克雅未克”,她的含意是“冒烟的港湾”,因其丰富的地热资源而得名。聪明的冰岛人因地制宜,早在19世纪就开始研究利用地热资源取暖和发电。如今,雷克雅未克成为世界上最清洁的城市,其地热技术被联合国作为典范推广。
  9月4日下午,正在冰岛访问的李鹏委员长应邀来到著名的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的奈斯亚威里尔地热电站参观。该电站位于首都东部的亨吉尔火山地热区,很远就能看到电站排出团团白雾。
  李鹏委员长一行抵达电站时,地热中心执行总裁索罗德松先生及这里的员工在大厅迎接,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在贵宾留言簿上签字之后,开始听取公司的介绍。之后,李鹏委员长怀着很大兴趣在主人的陪同下进入现场参观。由于他曾长期从事水电工作,参观中以一个水电专家的身份与公司技术人员交流。他详细询问了这里的装机容量、热水流量和生产过程。
  奈斯亚威里尔地热电站建成于90年代初,是公司建的一座集发电和热水生产于一体的地热电站。该公司在此打有20眼地热井,深度从1100米到2000米不等,地下水温度最高达380摄氏度。该电站目前拥有两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0兆瓦,热水生产能力每秒1100升。电站的生产包括采热、发电和冷水加热,利用地热井中采集的热气推动电机发电;采集地表水做冷却用水;冷却过程中水温升到100摄氏度左右,然后通过管道把80多摄氏度的热水输送到35公里外的市区。现在,雷克雅未克周围的3座地热电站为15万冰岛人提供热水和电力,而整个冰岛有85%的居民都通过地热取暖。地热资源干净卫生,大大减少了石油等能源进口。自1975年后,冰岛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冰岛人还善于提高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融化等。
  李鹏委员长来到热水管道的样本前,详细询问了管道从里到外的建筑材料。该管道是用冰岛独自开发的技术生产的,保温材料是从火山熔岩中提炼出来的。由于采用了这种性能良好的隔热材料,热水在经过长达35公里的输送后,水温只降低2摄氏度。
  在大厅的冰岛地热资源分布图前,李鹏委员长驻足观看。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的交界线从西南向东北斜穿全岛。活跃的地壳活动,复杂的地貌造就了冰岛丰富的水力和地热资源。冰岛可开发的年水力发电量为650亿千瓦时,可开发的地热能为450亿千瓦时,地热能年发电量可达72亿千瓦时,目前已开发的仅占其中的7%。李鹏询问这里的电费情况,技术人员说,目前工业用电每千瓦时为1冰岛克朗,居民用电每千瓦时为8克朗,商业用电每千瓦时为5克朗。参观结束时,李鹏委员长满意地向主人告别。
  预定1个小时的参观转眼过去,李鹏委员长仍意犹未尽。临上车时,他还与陪同的冰岛水电专家讨论地热发电问题。
  (本报雷克雅未克9月4日电)
  9月4日,正在冰岛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来到离雷克雅未克35公里的奈斯亚威里尔地热区,参观著名的奈斯亚威里尔地热电站。 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跨越千年
  本报记者 温 宪 符福渊 周德武
  从北京到纽约航程为1.2万余公里,时差为12个小时。江泽民主席一行于北京时间9月4日下午4时乘专机离京后,经过14小时30分钟的直航,于当地时间9月4日下午6时30分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而此时的北京早已沐浴在9月5日的晨曦之中。
  纽约上空近日显得格外繁忙。记者在抵达肯尼迪机场后看到,一架又一架载着各国代表团的飞机接连抵达此间。来自“地球村”各个角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在跨越着不尽相同的空间距离,他们将聚会于曼哈顿岛东河之滨的联合国总部大楼。
  此次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适值世纪更替和千年之交召开,且规模空前,这是何等千载难逢的盛事!自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至今,联合国已走过近55年的不平凡历程。然而,回首望去,虽然在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和积极贡献,但联合国也遭受过不少挫折和失败。某些大国曾经利用联合国的旗号推行它们的政治意志,或干脆将联合国甩在一边以行强权政治,这一切都曾使联合国陷入尴尬的困境。
  对联合国来说,新千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这个主题为“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旨在“为新时代的联合国描绘和确定一个生动活泼的远景蓝图”的盛会上,一系列重大问题等待着各国领导人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跨入新千年的联合国到底向何处去?半个世纪前制定的《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否已经过时?如果人们仍然公认联合国在当今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但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的话,那么联合国应进行怎样的改革?在“地球村”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情形下,联合国在建立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显而易见,在这些重大问题面前,此次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是对整个人类政治智慧又一新的考验。
  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此次盛会中发出的声音将格外引人注目。在纽约短短的5个工作日中,江泽民主席将在不同场合对事关全球发展前途的诸多重要问题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在江主席一行离京前,《日本经济新闻》驻华首席记者竹冈伦示特意告诉记者,他将专程从北京飞往纽约,其任务就是专门负责报道江泽民主席的活动,“因为江主席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最重要人物之一”。
  中国是导致联合国诞生的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之一和四主席之一。如今,改革开放的中国已无可争议地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主席在此次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发出的声音将再次表明,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的中国将为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江泽民主席一行下榻在纽约市帕克大道301号的华尔道夫饭店,这里距联合国总部大楼不远。
  今天一大早,江主席便开始了紧张的外事活动,先是与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等美国一些主要媒体负责人共进早餐。早餐会开始前,江主席一一与客人们互致问候,随后,江主席告诉这些新老朋友说,“我今天想用一种新的聊天的方式,或像中国人所说的‘摆龙门阵’的方式同大家交流……”早餐会间,江主席谈笑风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带领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领导人所具有的宽阔胸襟、求实精神与自信风范。
  专程前来纽约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江泽民主席就这样开始了他极为忙碌的一天……(本报纽约9月5日电)
  上图:9月4日晚,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抵达纽约时,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和中资机构代表上千人在饭店门口热烈欢迎江主席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本报记者 温宪摄
  左图:9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纽约亲切会见华侨华人、留学生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总领馆以及中资机构代表。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世纪呼唤国际新秩序
  古 平
  历史的车轮正在驶向21世纪。当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耀大地之际,16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汇聚一堂,共商和平大计,同谋发展良策。各国人民对这次隆重的千年首脑会议无不寄予厚望。
  世纪交替和千年更迭,是人们抚今追昔、展望明天的美好时刻。纵览千年沧桑,重温百年冷暖,历史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增强我们开创文明新纪元的信心。
  在历史的长河中,100年不过是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可是在20世纪,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却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令人遗憾的是,人类在这100年中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特别是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但是世界历史从来是由世界人民创造和书写的,因而正义总会战胜邪恶,光明总会战胜黑暗,进步总会战胜落后。近百年来,世界各国人民为争取人权和基本自由进行了不懈抗争,取得辉煌成果:消灭了肆虐亚欧大地的法西斯恶魔;打碎了历时几个世纪的殖民主义枷锁;广大亚非拉国家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由理想变成历史现实,并在遭遇严重挫折后仍在继续胜利前进。世界格局在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后,又进入一个新的转换时期。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在进行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发展。这种发展符合世界多样性的客观规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维护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国际市场日益扩大,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人类文明与进步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正在推动世界跨入新的千年。
  然而,天下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强化军事同盟与加紧军备竞赛的趋势加剧,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倾向明显抬头。一些人炮制所谓“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合法”、“联合国宪章过时”等“新干涉主义”论调,就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的表现;个别主权国家成了以“人权”、“人道”、“人性”、“人的安全”为包装的“新炮舰政策”强行实施的试验场。这表明,霸权主义依然企图主宰世界,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还远没有形成。
  在世界经济领域,全球化趋势在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跨越国界的资金流动、技术交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掌握制定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从中受益,有些甚至正在被“边缘化”。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空前激烈,金融和经济风险增加,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数字鸿沟成倍加深,南北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等长期制约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未见缓解。相反,它们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却面临巨大压力和严重挑战。这些重大负面影响的产生,症结就在于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建立。
  应当指出,摆脱贫困已成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主要是新、老殖民主义者剥削与掠夺造成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遏制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消除贫困,缩小南北差距,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努力的方向,也是发达国家理应负起的责任。北方国家的富裕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南方国家的贫困之上。发达国家必须拿出诚意,同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寻求全球性解决方案,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摆脱贫困和恢复经济增长,跟上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
  新世纪在呼唤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全球化的经济,需要进行全球化的协调与合作;信息化的“地球村”,需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新世纪的“村规民约”。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这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是一种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得到根本变革、反映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体现历史发展方向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秩序。经受住了历史检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能得到尊重,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都有权参与世界事务的决策;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没有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的特权;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地区之内的冲突,都能通过对话谈判、平等协商逐步求得解决,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能本着负责的态度和风险共担的精神,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破除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重而道远,既需要世界各国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人们殷切期待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能成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起点,为谱写21世纪人类历史进步的新篇章做出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伦比亚总统会见李铁映
  据新华社波哥大9月4日电(记者吴瑞根)哥伦比亚总统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4日在总统府亲切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和由他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主要成员。
  帕斯特拉纳首先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共代表团的此次访问,不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哥中两个执政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将促进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帕斯特拉纳愉快地回忆起他家两代人访华的情景。1974年,他父亲米萨埃尔·帕斯特拉纳总统应邀访华时,有幸会见了中国杰出的领导人邓小平,两党也从此建立了联系。去年5月,他本人也应邀访问中国,并与江泽民、朱镕基等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晤。
  李铁映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对帕斯特拉纳总统的亲切问候,帕斯特拉纳表示感谢并请李铁映转达他对两位中国领导人的良好祝愿。
  同日,李铁映还会见了哥执政党保守党主席拉米雷斯、前总统桑佩尔、自由党领导人塞尔帕,分别同他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称不会在本月13日建国
  本报开罗9月4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政治部主任卡杜米4日在这里说,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目前仍有继续和谈余地的情况下,巴勒斯坦不会在本月13日宣布建国。他说,只要巴以谈判还在进行,9月13日就不会发生重大事情。
  卡杜米在第114次阿拉伯国家联盟外长理事会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将于近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会晤美国总统克林顿,寻求推动巴以和谈的途径。在此情况下,巴方不可能像原先设想的那样宣布建国,9月13日虽是巴以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后期限但并非是不可动摇的“神圣日子”。
  阿拉法特曾表示,无论是否与以色列达成最终和平协议,巴方都将在9月13日宣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宣称,如巴单方面采取这一步骤,以方将实施强硬的回应措施。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许多国家都建议阿拉法特重新考虑巴方的计划,以便给和平创造更多的机会。
  据悉,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将于本月9日至10日在加沙审议是否如期宣布建国的事宜。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俄首脑举行第三次会谈
  双方表示将为缔结和约继续谈判
  据新华社东京9月5日电(记者王大军)日本首相森喜朗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5日上午在此间举行了第三次会谈,签署了一项关于两国缔结和平条约问题的声明,表示今后将为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缔结和平条约继续谈判。
  声明说,日俄两国领导人从构筑符合两国战略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创造性伙伴关系的愿望出发,于4日和5日在就包括缔结和平条约问题在内的两国关系进行了详细的会谈。双方回顾了1997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日俄首脑会谈以来所做的工作,一致认为要缔结和平条约,继续为落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协议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扩大和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声明说,双方同意根据迄今两国达成的协议,继续就解决北方四岛归属和拟定和平条约等问题进行谈判。
  会谈结束后,两国领导人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森喜朗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强调了日俄首脑1997年11月达成的关于要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协议,表示将为此“全力以赴”。
  但普京表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协议不是“公约”,而是努力的目标。目前,重要的不是期限,而是为解决“非常困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拿出诚意。他认为,俄日两国都有这种诚意,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双方各持己见,迄今未能达成共识。


第6版(国际)
专栏: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3日在哈瓦那革命宫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授予古巴最高荣誉勋章——何塞·马蒂勋章。卢卡申科是于2日抵古访问的。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议会选举结果揭晓
  哈里里将成为下届总理人选
  新华社贝鲁特9月4日电(记者黄灵、符卫建)黎巴嫩内政部长穆尔4日晚宣布说,黎内战后的第三次议会选举已于3日结束,前总理哈里里的竞选集团及其盟友在选举中获胜。
  哈里里的竞选集团及其盟友在128个席位的议会中赢得90多席,超过2/3的多数,因此哈里里被提名担任下届总理已不成问题。
  在首都贝鲁特选区,哈里里竞选集团中的18人及与其结盟的真主党1名候选人夺得该选区全部19个议会席位。
  现任总理胡斯在选举中遭遇失败,痛失下届议会的议员资格。他是黎巴嫩自1943年独立以来第一位被挤出下届议会的在任总理。
  新议会将于10月17日宣誓就职。同一天,现政府将集体辞职,由总统向新一届议会成员咨询并向新议会提交总理人选。
  按照黎巴嫩宪法,总理由穆斯林逊尼派人士担任,对总理的提名必须获得2/3议员的同意后才能通过。
  由于本届议会将在其4年半的任期内选出下一任总统,并有可能同叙利亚一起同以色列达成和约,因此其成员组成和各派别的政见备受外界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