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会见冰岛代议长
  本报雷克雅未克9月3日电 记者孙东民、刘仲华报道:正在这里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会见了冰岛议会代议长斯特凡松,并出席冰岛议会举行的欢迎宴会,双方就两国关系、地区问题和议会合作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和斯特凡松的夫人参加了上述活动。
  李鹏首先对冰岛议会和政府邀请他访问表示感谢。他说,我们都刚刚出席了千年议长大会。在大会上,我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譬如,有12亿人口的中国与只有30万人口的冰岛是完全平等的;二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新中国建国50年的发展历程与冰岛的发展经历都表明,只有选择一条适合本国国情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取得成功;三是各国的主权是不可侵犯的,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和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会上,我也谈到了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情况。在中国我们保障人民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享有民主与自由的权利。
  斯特凡松本人并代表正在住院的议长布伦达尔对李鹏委员长访问冰岛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李鹏委员长的访问能够进一步加强彼此的了解,并推动双边关系和两国议会关系的发展。他说,几天前,他和李鹏委员长一起在纽约参加千年议长大会,会议表明各国议会间的交往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还说,近几年来,冰中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在文化、贸易等领域交流十分活跃,在渔业、造船等方面的合作富有成效。他表示,冰岛重视与中国的关系,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经贸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李鹏说,他来冰岛访问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发现冰岛与想象中的不同。冰岛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还有很多漂亮的建筑,而且信息技术、基因研究也十分发达。他亲自访问了两个普通家庭,看到他们的生活幸福、愉快、安宁,而且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深中冰两国的友谊,特别是两国议会间的合作。他对冰岛议会和政府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并预祝冰岛的发展前景美好。
  斯特凡松说,虽然冰岛的社会文化与中国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冰岛尊重其他国家的传统和历史文化,也尊重其他国家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他预祝李鹏委员长对冰岛的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李鹏向斯特凡松介绍了中国全国人大制度和工作的情况以及中国的对外关系。斯特凡松也介绍了冰岛议会的历史和运作情况。当得知斯特凡松夫妇尚未访问过中国时,李鹏邀请他们到中国看看,斯特凡松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李鹏请斯特凡松代议长转达他对布伦达尔议长的诚挚问候,祝他早日康复。何椿霖及李鹏委员长的其他陪同人员和冰岛议会第二副议长古德蒙德松、第四副议长约翰松、秘书长欧拉夫松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9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雷克雅未克会见冰岛议会代议长斯特凡松。
  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知难而退亦理智
  任毓骏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召开之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暂时推迟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此举意味着克林顿把这个棘手难题留待继任者解决。这是一个理智的决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按照美国的行为逻辑,凡是有利于其称霸世界的事,它向来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克林顿之所以宣布“暂停”雄心勃勃的NMD计划,实在是一个“难”字挡住了去路。
  美国迄今进行了3次NMD试验,但两次失败。许多科学家指出,NMD技术很不成熟,“存在致命弱点”。此外,推行NMD计划耗资巨大,其预算高达600多亿美元,有人指出它实质上是个花钱的“黑洞”。而美国多数民众认为,政府应该把钱用在教育、医疗等国计民生方面,而不是制造尖端武器,用纳税人的钱在太空“放烟花”。这样,就难怪推行NMD计划在美国成为一桩触犯众怒的事。
  问题还不止于此。美国发展NMD,首先违反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一个堂堂大国不遵守自己签字画押的条约,实在有损国格。美国多次劝说俄罗斯修改条约,均遭到俄政府坚决反对。今年7月,中俄元首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这是国际社会反对美国部署NMD的最强音。美国发展NMD计划也引起了它的北约盟国、特别是法德意等国的反对。今年8国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上,一些国家也对美国提出不同程度的批评,认为美国部署NMD可能引发大规模军备竞赛,甚至造成核扩散,使整个欧亚大陆的安全与稳定面临新的威胁。显然,此事在国际上也是不得人心的。
  面对国内国际的重重压力,克林顿“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暂不部署NMD。这对美国及克林顿总统本人来说,都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切不要以为美国的NMD计划已就此打住,克林顿承诺的仅仅是“暂停”而已。去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要求政府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尽早部署NMD。就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而言,对待NMD的态度也并非截然不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声明,一旦当选,他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部署NMD。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虽然同意克林顿的决定,但他在竞选纲领里也主张“有限度地发展NMD”。看来,美国是否最终放弃NMD,仍取决于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的正义呼声能否团结起来,形成力量,使美国领导人在理智的道路上走到底,摈弃损人不利己的NMD计划。


第6版(国际)
专栏:

  星空下的漫话
  范敬宜
  8月30日傍晚,李鹏委员长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会见基辛格博士,结束时已是满城灯火了。
  8时30分,基辛格的陪同人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琼·贝丽丝(中文名字叫白莉娟)打来电话,告诉我她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何立强先生正在楼下大厅,想邀我到街头晚餐,随便聊聊。我欣然答应了。
  白莉娟是老朋友,15年前我率外文出版代表团访问美国,她全程陪同。她还是1972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时白宫聘请的美方翻译。可以说她是“乒乓外交”的参与者,是一位热情、干练的“中国通”。何立强则是初识,想不到那么年轻潇洒,一口流利地道的北京话,不亚于中国人熟悉的在华工作的加拿大青年大山。
  我们走出华尔道夫饭店,便在马路对面一个教堂外的露天餐位坐下,开始了名副其实的便餐,点了两份美式“馄饨”和两份蔬菜色拉,何立强则只喝一杯啤酒,偶尔从我的盘子里叉去一点蔬菜。据说他平时的晚餐就是这样简单。
  话题从这次李鹏委员长率团出席千年议长大会说起。他们都说,美国人十分关注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领导人的“动向”。江泽民主席接受华莱士采访的谈话和他即将出席千年首脑会议,成为美国人最热门的话题。江泽民主席的“六十分钟谈话”每天在电视台滚动播放,引起了美国观众的极大兴趣。何立强说,今晚他之所以只吃这么一点东西,是为了赶上末班火车,回家重看这个电视节目。李鹏委员长在千年议长大会上的发言,以及高密度地会见各国议长和知名人士,引起美国研究中国问题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非常赞赏李鹏委员长关于加强国际合作的五个观点,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论述;对他不同寻常的精力和效率也是十分钦佩。加上在这期间“中华文化美国行”在纽约的精彩演出,使美国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何立强和白莉娟都认为,美中关系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看来现在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开端。作为一直致力于发展美中关系的美国人,对此感到十分兴奋和欣慰。刚才参加了李鹏和基辛格的会见,更加深了这个印象。
  在无拘无束的聊天中,大家都深感如何加深两国人民的沟通和了解,是政治家们面临的历史使命,也是新闻媒体面临的历史使命。他们说,美国人对中国了解得太少,这是经常误解中国人感情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也不多。“你曾经当过中国的‘新闻官’,不知你是否同意?”
  我说:“沟通和了解应该是双向的。我承认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还不够,但是比过去应该说进步多了。拿今天你们请我吃的这顿晚餐来说,10多年前恐怕会有许多中国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太简慢了。可是现在大多数人不但不会再这样看,反而会欣赏美国人待客方式的务实和亲切。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恕我坦率地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仍然有很多误导,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中国对美国作了大量真实、正面的报道,而美国有些主要媒体对中国的成就和进步几乎仍然一字不提。作为一个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我对这一点实在难以理解。”
  何立强和白莉娟都说,现在我们正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问题是要研究寻找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让掌管美国新闻媒体的人改变对中国的观念,多接触中国,多了解中国。他们中间有不少人至今还没有去过中国。
  我告诉他们,正因为如此,李鹏委员长这次来参加千年议长大会,一再表示欢迎更多的议长、议员以及各界人士到中国参观访问。他经常说,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凡是去中国看过的人,不论是对中国友好的,还是存有疑虑的,看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而不会对中国的成就无动于衷。
  他们都点头表示赞成,话题也由政治、经济、社会扩展到历史文物的保护。白莉娟向我介绍,我们现在吃饭的这块空地,是经历了一番“抗争”才保留下来的。当年周围要建筑许多几十层的高楼,有人主张把这座古老的教堂拆掉。可是纽约的广大市民强烈反对,坚决要求给后代留一块可以看到天空的空间,最后是市民的要求胜利了。看来,对任何事情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
  我抬头仰视,只见周围林立的高楼已经把天空挤压得几乎看不见了,而头顶上这块不大的深蓝色夜空中,一些星星在闪烁微笑。
  我把餐巾缓缓放回餐桌,喃喃地说:“好吧,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越过这些高楼的障碍,站在历史的更高层面,去放眼探索那广阔无际的星空的!”
  2000年9月4日凌晨于冰岛


第6版(国际)
专栏:

  米洛舍维奇获得足够签名支持
  本报贝尔格莱德9月3日电 记者谢戎彬报道:今天下午,塞尔维亚社会党总书记加耶维奇、南斯拉夫左翼党总书记里斯迪奇和黑山社会人民党总书记布拉托维奇代表各自党派,向南联盟选举委员会提交了支持现任总统米洛舍维奇竞选下届总统的选民签名。
  米洛舍维奇是上述三党共同推举的总统候选人。按照南联盟总统选举的有关法规,总统候选人必须由政党或人民团体提名,并至少获得25万名合法选民的签名支持。此次三政党向选举委员会共提交了近160万人的签名,其中包括18万多黑山人的签名,大大超过了规定的数量。
  塞尔维亚社会党总书记加耶维奇表示,众多选民的签名支持表明米洛舍维奇是南联盟新总统职位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南联盟的总统选举定于今年9月24日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国家支持巴收复东耶
  巴官员说巴美首脑将会晤纽约
  本报开罗9月4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为期两天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今天在此间结束。会议发表声明表示,阿拉伯国家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为收复东耶路撒冷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任何企图排斥巴勒斯坦对耶路撒冷拥有主权的解决方案都是不能接受的。
  声明说,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恢复自由和民族自决权所进行的一切斗争,支持巴勒斯坦在年内宣布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国家。声明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承认届时宣布成立的巴勒斯坦国。声明要求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从东耶路撒冷等被占阿拉伯领土上撤出,撤至1967年6月4日之前的实际控制线。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帮助维护巴勒斯坦人民对东耶路撒冷拥有的主权,有关国家不要把其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据新华社加沙9月3日电(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拉迪纳3日在这里宣布,阿拉法特将于本月6日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纽约举行会谈,并认为这次会谈将是决定巴以和平进程前途的转折点。美国官方日前宣布,克林顿在首脑会议期间将分别会见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以便探测双方能否恢复最终地位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4日,日本首相森喜朗(左)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京举行会谈,就领土问题、双方经济合作和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国际形势交换意见。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军重创反政府武装
  新华社科伦坡9月4日电 (记者连国辉)斯里兰卡政府新闻发言人4日说,政府军3日在北部的贾夫纳半岛发动新一轮攻势,收复了一些被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占领的地区,重创猛虎组织游击队。
  这位发言人说,政府军在科伦布图莱、萨拉萨莱、马杜维尔和努纳维尔等地区发动攻势,打死216名、打伤300多名猛虎组织游击队员。目前,政府军正在新收复的地区巩固防线。
  斯国防部发言人4日早些时候称,在这次进攻中有71名政府军官兵阵亡,另有400多军人受伤。据悉,此次行动旨在清剿贾夫纳市附近地区的猛虎组织游击队,以确保预定于10月10日举行的议会大选能在贾夫纳选区顺利进行。
  自1983年以来,猛虎组织游击队一直与政府军兵戎相见,企图在斯里兰卡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俄首脑举行会谈
  双方未就领土问题达成一致
  据新华社东京9月4日电(记者王大军)日本首相森喜朗和俄罗斯总统普京4日在此间举行了两次会谈。普京在会谈中表示,俄日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想法不完全一致。
  在上午举行的大约一个半小时的第一次会谈中,森喜朗表示,解决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缔结和平条约是日俄两国之间的重要课题。他坚持到2000年底前为同俄罗斯缔结和平条约而全力以赴的立场。森喜朗重申了1998年4月日本方面关于在择捉岛以北划定两国国界、四岛暂由俄方管理、其施政权留待以后解决的建议。
  普京说,日本方面关于领土问题的想法是有勇气的,并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它与俄罗斯方面的想法不完全一致,不能成为双方妥协的基础。普京说,俄罗斯方面承认同日本之间存在领土问题,双方可以就此问题继续进行对话。他表示尊重迄今两国间达成的协议,这些协议包括1956年发表的《苏日共同宣言》、1993年发表的《东京宣言》等。此间舆论注意到,普京没有提及1997年11月俄日首脑达成的关于要为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协议》。
  在第一次会谈结束后,塔斯社报道说,森喜朗在会谈中提出要俄方首先承认日本对齿舞、色丹两岛拥有主权,在此基础上,两岛的施政权当前可以交给俄方。对余下的国后、择捉两岛,可通过双方无期限的交涉解决。但是森喜朗当天下午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否定了这一说法。
  同日下午的第二次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双方就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和国际局势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曼呼吁尽快结束伊拉克人民的苦难
  阿伊第二条海上客运航线即将开通
  新华社开罗9月3日电(记者张礼庆)阿曼外交国务大臣优素福·本·阿拉维3日在这里呼吁说,阿拉伯国家应为尽早结束伊拉克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共同努力。
  本·阿拉维在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尽管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给阿拉伯世界造成了深重的创伤和裂痕,但这不应妨碍阿拉伯国家为缓解伊拉克人民目前所遭受的痛苦而作出努力”。他呼吁阿拉伯国家重视卡塔尔提出的有关解决伊危机的建议。
  一些海湾国家近来不断要求重新审视伊拉克问题,以帮助伊拉克人民尽快摆脱苦难。本月2日,卡塔尔向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外交大臣会议提出建议,解除对伊制裁,使伊拉克人民早日摆脱苦难。据悉,海合会6个成员国目前正就此进行研究。
  据新华社阿布扎比9月4日电(记者潘立文、杜震)据迪拜海运公司一负责人日前透露,阿联酋将于10月份开通迪拜至伊拉克乌姆卡索港的海上快速客运航线。这位负责人说,这条新的海上客运新航线的特点是速度快,可在24小时内从阿联酋北部的迪拜拉希德港经巴林到伊拉克的乌姆卡索港,然后从那里返回迪拜。
  这是自1990年伊拉克因入侵科威特受到制裁以来阿联酋开通的第二条从迪拜至乌姆卡索的海上客运航线。第一条客运航线是阿联酋于1998年11月份开通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克林顿访哥惹麻烦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
  刚刚从开罗回到华盛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30日又启程飞往南美国家哥伦比亚,进行10个半小时的短暂访问。谁知这次蜻蜓点水式的访问竟惹来了不少麻烦。
  就在克林顿访哥之际,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爆发了大规模反美示威游行,数千名示威者高呼“克林顿不受欢迎”、“帝国主义滚出哥伦比亚”等口号。一些人还当众烧毁克林顿的肖像。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附近,众多学生推翻一辆警车并将其烧毁,学生向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投掷石块和土制燃烧瓶及炸弹,一名年仅18岁的警察当场被炸身亡,另有数人受伤,不少学生被捕。
  在克林顿访问期间,哥伦比亚警方宣布在克林顿访问路线上发现并拆除了一枚两公斤重的炸弹,致使克林顿的访问有惊无险。警方说,克林顿计划于30日下午4时前往哥伦比亚北部城市卡塔赫纳访问,并为一个新建的法院主持剪彩仪式。炸弹就置放在距这个法院300米左右的地方。事前警方对这条线路进行了大规模检查,终于发现并排除了这一爆炸装置并逮捕了两名嫌疑犯。
  克林顿是最近10年来第一位访问哥伦比亚的美国总统。访问期间,克林顿和哥总统帕斯特拉纳就禁毒、人权、双边贸易等问题进行了会谈,主要讨论了最近由美国国会通过的给予哥伦比亚13亿美元反毒品援助的问题。克林顿再次确认,将向哥政府提供这笔款项。克林顿行前一再重申,这笔巨款完全是用于“禁毒品,促和平”的。
  美国是世界头号毒品消费国,而美国人吸食的毒品绝大部分来自哥伦比亚。美国国内毒品泛滥极大地刺激了哥伦比亚的毒品生产。从1997年起,哥伦比亚成了世界最大的古柯和可卡因生产国。1999年,哥伦比亚全国种植古柯8.75万公顷,生产了占全世界75%的可卡因。
  毒品成为哥伦比亚社会动荡的一大根源,如何根除毒品成了哥伦比亚历届政府的一大难题。帕斯特拉纳1998年8月就任总统以来一直把扫毒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他提出的“哥伦比亚计划”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开展扫毒战。他强调扫毒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呼吁美国负起责任,帮助哥伦比亚扫毒。
  考虑到美国的利益,克林顿同意向帕斯特拉纳政府提供13亿美元的巨额援助。据悉,这笔巨资主要用于美军特种部队帮助训练哥伦比亚政府军,改善哥政府军装备,包括购置美国的60架直升机,以提高哥伦比亚军队的扫毒能力。
  但是,克林顿的到访和13亿美元的援助却遭到哥国内许多组织和人士的强烈反对。而美国的政治批评家则纷纷警告说,美国的这一援助计划很可能把哥伦比亚变成“第二个越南”,把美国纳税人的钱投入到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之中。
  据报道,最近几天,游击队加紧袭击警察和保安部队等目标,已造成20多人死亡。一些人士担心,美国的干预将使哥伦比亚国内实现和平变得遥遥无期。
  美国向哥伦比亚提供巨额援助也引起哥周边国家的疑虑和极大不安。它们怀疑美国此举另有所图,是美国军事干预哥伦比亚的开始,担心美国的军事干预将使哥伦比亚已经持续了近40年的内战升级,并将战火引向本国,危及本国的安全。现在巴西等与哥伦比亚接壤的国家已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戒备。
  (本报华盛顿、墨西哥城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