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地方机构改革中值得注意和防止的问题:
  行政机构还未消肿 事业单位已经膨胀
  目前,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机构改革即将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但有一个现象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视,这就是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地方机构改革还未开始之前,通过各种方式使一些事业单位逐渐膨胀起来。有人称之为:行政机构继续“冻”下去,事业单位赶紧“动”起来。具体表现在:
  职能膨胀。有些地方和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将本属于行政机关的政府职能转移到各类事业单位,将一些涉及创收、收费的行政职权交由事业单位来行使,特别是通过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来行使行政执法权,有的甚至明文将行政职能写入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中。有些地方和部门将一些本应与政府分离的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职能,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仍保留在各类事业单位当中,有的甚至将已经脱钩的社会中介组织的某些职能重新收回到事业单位。有些地方和部门将一些企业单位的经营事务揽来由事业单位承担,或将企业单位冠以事业单位的名称,按照事业单位甚至行政机关模式管理。
  机构膨胀。事业单位职能的膨胀,必然带来事业单位机构的膨胀,造成一些地方和部门机构个数的增加和规格的升级。一些地方和部门将一些面临走向社会的各类中介组织性质的事业单位,通过更名、挂牌和增加职能等形式保存下来,以便躲避脱钩改制。一些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任务相对比较重的地方和部门,已事先设立了一些事业单位,以便在机构改革中接收分流人员。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借事业单位改革之名,随意提高这些单位的规格、增加内设机构和管理层次。
  人员编制膨胀。职能和机构的膨胀,加上即将面临机构改革的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带来人员编制的膨胀。一是人员已经流向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将要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如一些行使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暂定为自收自支的各类执法机构已经人满为患。二是人员已经流向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将被保留、充实或将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三是人员已经流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
  笔者认为,如果上述现象不立即加以制止,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必将重蹈“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覆辙,事业单位也将不堪重负。当务之急是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各级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应严格按照各项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全面的、自上而下的检查,制止和纠正各种违纪、违规现象,为新一轮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西新余市编制委员会 谌赤军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莫给舆论监督设关卡
  辽宁瓦房店市 侯文学
  有位朋友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一天,我因事来到他的办公室,正赶上他给一个县的宣传部长打电话,想前去调查核实群众反映一家工厂生产假矿泉水的事儿。在电话里,只听对方说:“我们县里有规定,不允许向媒体反映本地的问题,谁反映了要受到处理的,您得理解我的难处。我看,这件事就算了吧。”
  时下,舆论监督难,已是公认的事实。一些地方以红头文件规定,新闻单位调查采访当地的问题,必须经过某某领导同志批准,弄得宣传部门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害怕接待记者。新闻记者到下面调查核实问题,遇到的关卡就更多:有的地方领导亲自出马,寸步不离地“陪同”记者,使得被调查的群众不敢讲真话,这种“陪同”实则是一种“挡驾”;有的暗地里指使公安干警盯梢,放纵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谩骂、殴打记者,砸坏采访器材;有的人因写了批评报道或如实反映了当地存在的问题,无端受到批评、处分、开除公职,乃至遭受牢狱之灾……层层设卡,不仅使新闻工作者履行监督职能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也使许多问题被“捂”了下来,导致正气得不到发扬,歪风得不到遏制,进而影响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舆论监督何以会遭遇这么多关卡?原因之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在少数领导干部眼里,似乎揭露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非法经营活动,就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公开了少数权力部门搞“三乱”的问题,就堵了他们搞“创收”、“以费养人”的后路;曝光了少数基层干部违反政策、欺压百姓的行为,便担心上级领导不满意,从而影响他们的“政绩”。这种养痈遗患的行为和报喜不报忧的心理,貌似维护当地的利益,实则是少数领导干部害怕影响自己的仕途升迁。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说明,党中央对于舆论监督十分重视。但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树立大局观念,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立法机关也应尽快从制度上、法律上为舆论监督提供保障。若能如此,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中遇到的关卡定会少一些。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传媒多次曝光 排放污水依旧
  临沭排污石梁河水库何时休
  江苏最大的人工水库———东海县石梁河水库,属国家大型水库之一,位于江苏省东海、赣榆和山东省临沭三县交界处,沭河干流中游,是调节沭河洪水、保证连云港市区和东海、赣榆两县防洪安全及几百万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水库建于1960年,面积10万多亩,蓄水量约6亿立方米。库内盛产鲤鱼、鲫鱼、甲鱼及名贵的太湖银鱼等上百个淡水鱼种。20年前的石梁河水库曾是一幅碧波荡漾、鱼虾欢跃、舟帆点点的醉人画面,也是白天鹅、丹顶鹤、野鸭、大雁、沙鸥等多种珍禽云集的乐园。可80年代后,由于山东临沭县造纸、化工、化肥等工厂不断排放的污水经沭河流入石梁河水库,致使昔日清澈见底的库水变得浑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不仅给水库鱼类带来杀身之祸,而且因水质碱性增强而使农田土壤板结,通透性能差,抗逆能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收。同时还使清澈甘甜的地下水变成了涩咸苦水,人畜不能饮用。为遏制山东临沭一些工厂的污水继续向石梁河水库排放,笔者曾骑车沿沭河西上近百里调查污水源头并吁请舆论帮助。1989年7月22日和9月5日,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分别以《工业污水污染石梁河水库》、《石梁河水库水质日差》为题,刊登了山东临沭县工业污水污染石梁河水库的读者来信。可万没想到,临沭县方面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舆论监督于不顾,继续向石梁河水库排放污水。19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再一次对山东污水污染石梁河水库进行曝光,但污水照排不误。1999年9月12日,一股从山东方面汹涌而来的酱黑色带着黄泡沫的污水进入石梁河水库以后,不到一天时间,渔民们苦心经营的眼看就可换回大把钞票的801个网箱喂养的成鱼全部死于非命,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鱼被毒死的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曾与山东有关方面交涉。不料今年6月28日,沿水库岸边的石梁河、王埠、刘金、各沟、贾庄等村和南辰乡部分村的1350只网箱(其中南辰乡450只网箱)里的38万尾20多万公斤鲢鱼,又被山东临沭县排放的带有刺鼻臭味的污水全部毒死,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石梁河镇一些依靠渔业为生的百姓,因库水污染鱼遭厄运,多由捕捞鱼转为置办网箱养鱼,想以此养家糊口,脱贫致富,没想到今年又一次遭受巨额损失,债台高筑。石梁河村的谢宏宝,去年9月12日42箱成鱼“全军覆没”以后,本想今年捞回损失,可今年的42箱鱼又于6月28日被污水葬送,9个月的时间损失十几万元,这对一个还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犹如灭顶之灾。为此,呼吁山东省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法律,对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予以惩处与整治,尽快停止往石梁河水库排污,同时,也应对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渔民有一个交待。
  江苏东海县石梁河镇
  杨明南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挖沙抛石 水道何堪
  去年10月以来,挖石船主们争相在湖北沙市航道处辖区芦家河水道采石挖沙,在2公里的水域内就有6艘挖石船在作业。这不仅使水道河床遭到破坏,而且所有挖石船将弃石直接抛入江中,形成一堆堆乱石,危及航道安全。
  芦家河水道系长江中游一段洪水期变迁航道。该水道分为沙、石两泓,每年中洪水期,航道改走右岸石泓,中洪水过后,航道摆向左岸沙泓,若沙、石两泓不能交替作为航道使用,芦家河航道的维护将十分艰难。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采沙管理的意见,要求自6月1日至9月30日,长江中下游各省(市)采取有效措施,对长江河道的采沙作业全面治理整顿,彻底取缔非法采沙作业,保障长江河道的防洪安全和航道交通安全。但一些挖石船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于不顾,仍在长江中乱采滥挖。
  上图:链斗式挖石船在芦家河水道采挖卵石的情景。
  右图:挖石船将不用的废石抛入江中,在水下形成一座座乱石堆,成为航道的一大隐患。
  湖北荆州市 徐正银(附图片)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各地报刊读者来信摘编

  一对子女升大学 全家乐
无钱设宴谢老师 父母愁
  最近几年,在我的同学、朋友、亲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考上大学、中专,家长们都要宴请亲友、老师,庆贺一番。有设家宴、大排档宴的,也有摆豪华酒宴的,少则二三桌,多则五六桌,甚至十几桌,最少也得花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有人乐此不疲,也有人苦不堪言。
  我有一位在贵港农村的亲戚,今年他的一对子女都被某院校录取。这位亲戚既高兴又深感不安。高兴的是,这对子女被录取圆了他俩的大学梦。不安的是,孩子的老师对他说:“你这对子女,是学校老师的掌上明珠,总复习阶段都给他俩开‘小灶’。没有这样的好老师,哪有他俩的今天!”言外之意,是要我的这位亲戚酬谢老师,请一桌酒是最起码的。可是,我的这位亲戚家里还不富裕,要凑足两个孩子9月份开学的费用已属不易,哪有钱宴请老师和关心支持过他们的亲友?我的这位亲戚想办升学酒,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子女升大学是家庭的一件大喜事,值得庆贺,也应该感谢孩子的老师和曾关心过孩子成长的亲友。但不一定要宴请,可否采用别的更有意义的方式?
  目前,许多考生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即将踏上新的求学路程。愿这些考生和他们的家长,面对一些地方“升学宴”的盛行,能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利于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的庆贺、酬谢方式。
  (原载《广西日报》)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电力设施遭破坏 网点收购是诱因
  据统计,福建省电力工业局的电力设施,从1996年4月《电力法》实施到2000年2月止,共发生盗窃、破坏案件364起,直接损失达807万元。
  在建输电线路被盗严重。1999年12月15日和2000年1月8日,厦门龙海角美地区在建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先后两次被盗剪,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今年2月8日,厦门同安区新民镇西山村220千伏输电线路被盗剪,经济损失48万元。
  部分农村、街区变压器被盗窃较为突出。1998年12月,福州电业局进行农网改造,刚给城郊的郭宅村新装了两台3.5千伏配电变压器,准备1999年元旦投入使用,不久就被不法分子公然开着货车和吊车,冒充电业职工偷走了。
  此外,开山炸石、汽车撞杆、违章建筑等也造成电力设施损坏和大面积停电。1999年,厦门海沧一带的采石场经营者掠夺式开采,爆破的石子横飞近千米,输电线路被炸得伤痕累累,严重危及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由于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点多线长,地处偏僻,客观上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一些废品收购经营者以每千克1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铝质材料,成了电力设施被盗的直接诱因。加上电力线路大多跨地、县,供电企业保卫组织没有案件调查的权力,地方公安机关警力有限,给案件取证、调查等方面带来极大困难。从三明、泉州、厦门等地侦破的盗窃集团看,不法分子作案手段狡猾,采用单线联系,合伙作案,盗、运、销一条龙,用汽车运赃,用手机、呼机联系等,使案件侦破难上加难。福建日报 吴 涛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不是“派送”是骗局 提醒读者莫上当
  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信息部门或者厂家、公司以“幸运获奖”、“大派送”为诱饵公开行骗,受害者大多为初、高中学生。也不知这些部门或厂家从哪里弄来的受骗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反正是人在校中坐,“幸运”从天降。他们寄来的邮件中除了一份赠刊外,还附有一张“幸运大派送”刮奖卡,等你真的刮掉时就会发现你已中了×等奖。接下来就是丰厚诱人的奖品,最后是需要你汇款××元做邮寄费。
  今年5月的一天,笔者也收到了这样一份赠刊和赠卡。为辨明真伪,我寄出65元邮寄包装费,结果收到的只是一本所谓“全套资料汇编”的小册子,其价值不足5元。之后再联系就全无音讯了。搞这场骗局的单位是“湖南省邵东廉桥华信电器总厂”,负责人为“王旭辉”。
  且不说这样公开行骗给青少年的心灵留下多大创伤,单就其赠刊和资料的内容,就让人触目惊心:《电话操作秘笈》教你怎样盗打电话;《人体由光体和肉体结合》充满迷信色彩,是彻头彻尾的反科学;《麻将必胜绝招》教你如何赌博;《挣钱技巧》则是教你怎样行骗,等等。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在社会上流传,将会给人们的思想造成极大混乱。呼吁公安部门予以彻底清查,追究行骗者的法律责任。
  辽宁北宁市常兴店镇 于汝林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离休证件不算数 部队干部住店难
  我是一个年逾七旬的部队离休干部。今年7月中旬陪老伴去北京治病。为照顾病人方便,我打算在医院附近找个招待所住下。没想到遇上了一个难题。
  部队离休干部没有居民身份证,也没有军官证,只有离休干部荣誉证。据此招待所不敢收住,请示旅店业管理部门,回答说,离休干部荣誉证是“无效证件”。我再三说明情况,毫无用处;求助于派出所,民警同志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
  据了解,有关旅店业的文件有效证件一款中确实没有“离休干部荣誉证”一项。希望部队有关部门给我们这些离退休干部发一个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证明,或者请地方有关部门在旅店业收住条件的有效证件中增加“离休证”一项,以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
  石家庄市友谊南大街96号 史 群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

  基层卫生院以药抵账当止
  近日,笔者随平顶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各县、市乡镇卫生院检查药品质量时发现,不少乡镇卫生院都存在职工用药时打个欠条,随后自行购药后交给药房,以抵本人所欠药款的现象。
  郏县薛店镇卫生院院长说,虽然县卫生局3年前就已明确规定,禁止医院职工换药抵账,但鉴于本院职工收入较低,院里规定允许职工用药后,自行购药以抵药款。原则上是用某药抵某药,也可用院里划定的8种药品抵其他药的药款。
  为进一步了解内情,笔者采访了该院药房一位职工。据她讲,全院70多名职工中大部分人都在药房借过药,借药后大都是自己在外买批发价药,拿到药房以零售价抵账抽条。借药人不须经任何人批准,只要在处方上签上名字就行,用药也不受限制。借条不须入账,抵药后就抽走,没有记录。以药抵账时,抵账药的进货渠道、差价都无人过问,也没有任何记录。当被问及药品质量怎样控制时,这位药房职工说,院里没有检验设备,他们也不具备鉴别真伪的知识,不过医院也从未要求对抵账药品的真伪优劣加以判断、鉴别。她说,去年至今,内部职工已用药抵账万元以上。
  鲁山、宝丰、汝州、舞钢等县市基层卫生院的知情人都说有这种现象。
  《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单位购进药品,必须执行质量验收制度。《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乡镇卫生院所需药品必须从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药品经营企业采购,严禁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乡镇基层医院为照顾本院职工而不惜拿患者利益作交换,允许职工自行购药还账且不问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
  河南平顶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王二伟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各地报刊读者来信摘编

  请医生把字写清楚
  在中国,谁的字写得最难认?恐怕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医生!
  现在相当多的医生,写病历、开处方,字迹潦草得出奇:有的似“天书”,有的则像“五线谱”。病人仔细辨认有时也只能似懂非懂。
  字,写出来是给人看的。字如其人,有时字迹的优劣也是一种“门面”。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病人花钱到医院来看病,与医生是一种有偿服务的关系。病人有权知道医生是怎么诊断、怎么治疗、怎么开处方的。把这一切都写得清清楚楚,让病人一看便明明白白,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精湛的医术展现在病人面前,使病人从医生一丝不苟的服务之中体味到社会的温暖,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医生把字写好了也是对病人最起码的尊重。
  现在有些病人反映,医生一会儿检查这个,一会儿又检查那个,弄得病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问医生,医生说病历上写着呢,可病历上的字根本看不懂。这样的医德、医风很难让病人满意。
  (原载《工人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