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学而思 思而信 信而行
  王洪
  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内在需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
  学而思,就是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辨别能力,防止迷信和盲从。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罔”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当“无”讲;二是当“蒙蔽”讲。不管孔老夫子当初是何意,现在看来,两种解释都是恰到好处的。“学而不思”等于“无”——没学或白学。思考是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好学”与“深思”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而不思”的结果既可能是受骗又可能是骗人。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各种思潮色彩纷呈,泥沙俱下,更需要人们“学而思”,千万不可黑白不辨,良莠不分。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其骗术并不高明,只要稍加分析和思考就能识破,但一些人甚至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同志和理论工作者却受骗上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思而信,其中的教训十分深刻。
  思而信,就是在深入思考和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对于科学理论坚信不疑。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主义”,而且是科学。这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毛泽东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参加革命之前,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曾信仰过这样那样的主义和学说,经过反复比较,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从此义无反顾,一以贯之,终生为之奋斗,从未动摇过。邓小平同志到了晚年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局面,仍然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而思,思而信”,关键在信。信,才有一往无前的力量;信,才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受到尊崇、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年代,信仰和坚持并不是难事,而在马克思主义遇到挑战、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能不能仍然对之信奉不移,却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
  信而行,就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科学理论。知与行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有人说“知难行易”,有人说“知易行难”。实际上,对于科学理论来说,是知难行更难。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但不会自动转化,而要靠人的实践、人的主观努力去实现。“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浅尝辄止、舒舒服服是不可能完成这种转化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身体力行科学理论,这是难而又难的。有人学习理论是为了装点门面,应付上面,糊弄下面,要别人去做,自己从来没想认真去做,其结果只能是贻害工作和事业,最终也害了自己。
  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学,哪来思?没有思,如何信?没有信,怎样行?没有行,学又何用?如果我们的六千三百万党员都能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真正做到真学、深思、坚信、力行,必将大大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强大力量,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用事业凝聚人才
  王寿亭
  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凡人才都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了可以施展抱负的舞台,人才就会来。光讲物质条件,不用事业来凝聚人才,是不牢靠的。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宏伟事业,为一切有志之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对各类人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西部地区要想把握西部大开发这个发展自己的历史机遇,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善于用事业来吸引和凝聚人才,为天下英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激励他们来为建设“山川秀美、物阜民丰”的新西部而奋斗。
  用事业凝聚人才,就是让优秀人才在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具带动作用的产业和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西部地区应当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紧扣本地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人才结构调整,实现人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合理布局,让优秀人才在西部大开发的事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从目前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应从五个方面进一步为优秀人才提供舞台:一是结合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做好科研、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配备工作,起用一批有能力、有活力、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二是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把那些深谙微观经济运行规律,熟悉现代企业制度,善于驾驭市场的人才配备到国有企业的重要岗位上去;三是针对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在外经、外贸、外资等领域大胆使用一批真正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具有外经贸工作经验和较高的谈判能力、管理能力,熟悉国外市场情况的人才;四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乡土人才、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四支队伍”的建设,把乡土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基础;五是根据本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发和引进相关的教育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加快高等院校和专业技术学校的发展,为培养后续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事业凝聚人才,关键是腾出位置,大胆地把最能发挥才能的岗位提供给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切实使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才能使新兴产业的发展处于一个更高的起点上,用最快的速度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人才开发和引进的过程中,要克服盲目追求“高精尖”人才的思想,大力使用“适用型”人才。过分地、盲目地追求“高精尖”人才,有可能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只有采取“适用型”人才与“高精尖”人才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降低人才的使用成本,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
  用事业凝聚人才,必须进一步改善用人环境,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首先,应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惜才、重才、用才的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人才开发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把对人才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应通过对投身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各类人才的宣传,形成示范效应,促进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其次,应在各行各业真正营造起真干、实干、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力提倡“干一番事业”的精神,把精力集中到实际工作中去,避免各种无谓的摩擦。再次,应为人才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各类人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发挥职能优势,特事特办。对于愿为西部大开发尽力的人才,可以通过合同聘用、对口帮扶、技术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西部建设。同时,还可以通过推行“身份保留、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的方式,实行“候鸟式服务”,与其他地区共享人才资源。
  用事业凝聚人才,还要切实做到以感情留人,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取向。吸引人才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宏伟事业,在用人时不仅要晓以道义,而且应动以真情,用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深厚感情来凝聚人才。感情留人,首先是信任,要放手支持他们创业,不能人为地制造障碍,事事掣肘。其次,越是条件艰苦、工作繁重、环境困难的地方,越要关心他们,想他们之所虑,急他们之所难,帮他们之所急,用感情的力量,把他们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人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西部地区物质条件差,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在住房、工资待遇、家属安置、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等各种实际问题上主动地为优秀人才提供方便,解决困难,就能对人才产生更大的感召力,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王德新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纪检监察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坚定信心,创造性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正确分析和看待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自1993年党中央决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大案要案的数量、违纪违法干部的级别和违纪金额也在不断上升。那么,是不是腐败越反越多、越反越厉害呢?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新揭露出的案件一方面说明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越来越深入,一些过去隐藏较深的案件得到了查处。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揭露的案件多为前几年发生的。当然,也有可能现在发生的案件还没有被揭露出来。但总体看,对腐败蔓延的势头还是有所遏制的。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才使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社会保持了稳定。
  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正确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腐败路子,反腐败斗争正在逐步从侧重治标转到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并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反腐败的方针、政策正确,是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的保证,也是斗争继续向前推进的基础。因此,尽管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反腐败斗争就一定能不断深入,取得更大的成效。
  牢固树立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对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抓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建立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这是基础。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于胆敢以身试纪、以身试法的违纪违法分子,要用党纪国法给予严厉制裁。廉洁自律和纠风工作属于思想道德防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照中央的有关规定,严格自律,发现问题,及早纠正;同时,牢固建立党纪国法防线,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和腐败分子。
  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业务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反腐败斗争中,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搞好组织协调。反腐败斗争要坚持在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对党组织提出的任务、部署的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各种力量来落实。把反腐败的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更好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的责任。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内容和责任追究都已十分明确,关键是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检查、考核和落实。近些年来,广播影视系统的纪检监察机关从广播影视界的实际出发,把反腐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注意抓源头工作,要求各业务部门完善规章制度,对各种行政审批权力,要公开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完善审批制度,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广播影视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紧紧围绕广播影视宣传工作,始终把严肃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放在纪检监察工作的首位。广播影视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职责。和其他媒体相比,广播电视还具有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特别是电视,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媒体。因此,在广播电视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中,要始终把严肃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放在首位。一方面,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出现丝毫闪失,哪怕一点点的疏忽和大意,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对出现违反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的问题,认真查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9版(理论)
专栏:

  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
  李慎明
  编者的话: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能否掌握思想政治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首先要看党委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其运用能力。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第一把手”,尤其要努力加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李慎明的这篇文章,结合学习这一重要思想的体会,阐述了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必要性、重要性。
  我们正在迈向二十一世纪。面对国际风云的激荡、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面对国内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各项繁重任务,认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理论素养,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机遇,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严峻挑战,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真正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
  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这正如列宁所说,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是任何人头脑里的臆想和杜撰,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教育人们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一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数不清的甚至是更为严峻的困难和风险,还可能经过更多的挫折和反复。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一方面要靠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的事实和实践教育人们,另一方面就是要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坚信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根本依据,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空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在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中确立和增强的。当前,国际国内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未过时。只有“咬定”马克思主义这座“青山”不放松,把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扎根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块沃土上,才可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穿透现象的迷雾,始终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矢志不渝地为正确的信仰而奋斗。通过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会认识到:苏东剧变,决不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仅仅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反而进一步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必须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必须符合本国实际;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还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能力,但这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在某些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它们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固有矛盾,而且决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总趋势。从而更深切地认识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有着导向和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正确、坚定了,有助于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内容的实现。只有在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也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敏锐分辨各种错误思想和政治倾向,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错综复杂,有时甚至会异常尖锐。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加紧推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也常伴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并由此带来社会思想政治领域出现不同要求的复杂局面。比如,有的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否定我们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有的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甚至主张用“自由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有的认为只有私有化才能救中国,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如果对这些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不及时加以批判,就会干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
  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具备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做到理论上清醒,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当错误的思想倾向“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敏锐地识别并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当各种思想理论思潮纷至沓来时,对那些披着时髦而华丽外衣的涉及大是大非的错误观点,只有透过现象看清其本质,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和批判。对学术问题,一定要坚持“双百”方针;对于思想政治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简单化地处理,批评时也决不可武断从事,而是充分说理,因势利导;但对涉及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则必须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及时处理,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听之任之,决不给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以及危害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由一系列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点组成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一系列大是大非问题上,只有有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有了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从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又是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我们所说的理论上的清醒,决不是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机械地到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理论上的清醒。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机械性,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正确驾驭全局,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坚持锐意创新,决不因循守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中去。
  要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必须把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摆在学习的首位。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但在错综复杂的实践中,我们只有真正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处理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上清醒,才能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各项工作中,克服事务主义倾向,防止“左”右摇摆,防止自觉不自觉地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陷入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片面性的怪圈。比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既要防止不顾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僵化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个别结论,又要防止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主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更新。在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关系时,既要防止固守已有的僵化的观念,不敢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改革开放,又要防止只埋头经济工作,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全抛在脑后。在看待形势时,既要防止仅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又要防止仅看到所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难得机遇,整天盲目乐观。在思想理论领域,既要防止动辄上纲上线大批判,搞无谓的争论,闹得人人自危,又要防止对事关党和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理论是非不管不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各项工作最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快,日益复杂,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国际国内各项复杂事务甚至是一些所谓的纯经济、纯业务问题时,都必须从大局出发,从政治的高度审慎对待。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完全陷入自己的具体业务、事务当中,忽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只有有了清醒的理论头脑,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全面完整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解决好诸多复杂矛盾,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反之,如果忽视或轻视理论,那就必然会远离唯物辩证法,进行错误的思维,而“错误的思维贯彻到底,必然走到原出发点的反面”。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为少数人还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所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与其他所有运动、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所有政党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区别。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新概括。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需要理论上的清醒。比如,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因此,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并勇于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真正摸实情况,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工作,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可能在任何重大原则问题上、在任何重大的关键时刻,都牢牢站稳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无疑,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是不可否认的铁的事实。有人把我们的干部队伍描绘成一团漆黑,是别有用心。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干部队伍也确有少数人正在或已经成为人们所不齿的败类。这些人之所以站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上去,说到底是从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开始的。事实证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的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的高低,同样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理论上清醒,不仅可以通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可以认清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真正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从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的资格、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要切实纠正“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现象,克服“学好不如干好”的轻视学习的思想,力戒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搞好自身的学习,并努力把勤奋好学的风气推广到全党全社会,进而用科学理论回答现实提出的、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