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万水千山总关情
  ——海峡两岸记者同访西藏
  本报记者 吴亚明
  有道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西藏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9月8日至9月1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海峡两岸的近30位记者共同采访了拉萨和日喀则的寺院、学校、企业、农户、博物馆、档案馆等。其间,两岸新闻同行不仅充分领略了西藏雄奇的山水、瑰丽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更是有了切身的感受。
  吉祥地
  秋意渐浓的西藏,天蓝云白,五色经幡在明丽的阳光下随风翻飞,透着吉祥与宁静。一首藏族民歌唱道:“东方雪山顶上,彩云纷纷扬扬,那是大神小神,正在天上行走!”对于台湾、东部沿海和北京的记者们来说,在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采访,也几近“在天上行走”。在许多藏族同胞的眼里,神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也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神秘而又独特的文化氛围。而同行们则被这种浓厚的宗教气息所感染。在拉萨,两岸记者参观访问了大昭寺、色拉寺和布达拉宫;在日喀则,两岸记者参观访问了扎什伦布寺。到处可以看见磕长头、转经,虔诚礼佛的人们,他们或许放牧在草原,或许耕耘在河谷,但现在无不驰骋在神话和梦想中。
  两岸记者走访了拉萨近郊乃穷寺附近的一个普通农户,主人家布置考究的偌大的经堂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女主人说,过去,家庭宗教活动对她来讲只是一种奢望。现在,她不光有了轩敞的住房,而且有了经堂。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佛龛供奉圣水和当天的第一碗酥油茶,点上佛灯。“在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我们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决不容许宗教干预政治、行政、司法、教育等。”在接受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谈到宗教问题时,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如是说。
  的确,两岸同行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在西藏,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新气象
  西藏的今天,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到日喀则的那天晚上,海峡两岸记者不期目睹了满载着救灾物资的46辆卡车在藏族同胞的载歌载舞中驶进地委、行署大院。这些救灾物资凝聚了各族人民的同胞深情。许多记者自发站在普通群众中,参加了接受救灾物资的仪式。一位台湾记者动容地说,这让她想起了去年的台湾大地震。相形之下,受灾的藏族同胞是幸运的。百闻不如一见,通过深入走访,大家亲身感受到,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徐明阳的话的确表达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那就是:“今天的新西藏是在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纵观西藏和平解放近50年的历程,是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1926年,12世达赖进口了几部小汽车,在印度拆为零部件,驮到拉萨再组装起来,这几部小汽车只能行驶在罗布林卡与布达拉宫之间。驻藏大臣张荫堂曾经整顿藏事希望维新引进现代产业。13世达赖推行新政时,也曾试行种茶、开矿、筹办电厂。但是,这一切都在腐朽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中化为泡影。如今,无论在拉萨、日喀则,还是西藏的其他城镇,柏油路坦荡如砥,各种车辆往来穿梭。人们悠闲地逛着市场,那里货物琳琅满目。市场经济的观念与藏传佛教一样为广大藏族同胞所接受。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民主改革前只有几所旧式官办学校和少量家塾或私塾馆所,广大农奴食不果腹,更没有就学机会。如今,西藏的各级各类学校达到3869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3%多。在西藏大学,在拉萨师范学校,在西藏的其他地方,学生们普遍地学习藏语文。当然,藏族群众在各种场合使用他们的语言,在机关也可以用藏语文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此鲜明的对比,尤其使第一次赴藏的台湾同行感受深刻。
  未了情
  采访团的成员,几乎都是第一次到西藏,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工作上相互砥砺,生活上相互照应。也许是舟车劳顿,也许是工作太辛苦,有几位台湾同行身体不适,出现了较重的高原反应。每当这个时候,祖国大陆的朋友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安排车辆、人手急送医院诊治。看到电视台的摄像记者不堪器材重负,文字记者和工作人员又主动为他们分担。西藏自治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办公室的同志为此也付出了许多辛劳,他们除了尽量为采访团提供各种便利,为采访团担当翻译,还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大家虽然初次来到西藏,却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中秋之夜,藏族歌舞、月饼、时令鲜果,让大家忘记了身在异乡为异客。谈到这一次的西藏之旅,两岸的同行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台湾中华电视的张小姐说:“以前只是在教科书上和媒体中对西藏有零星的了解,没想到今天能身临其境,作这样深入的了解。”同样是这位张小姐,在日喀则度过了她的生日。那天在山东大厦的餐厅里,当一个凝聚了祖国大陆朋友真诚祝福的大蛋糕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激动的心情化为不断重复的两个字:“谢谢!”
  相聚是短暂的,一周多的时间如流水过,但是朝夕相处留下的手足深情却长留心间。在国台办和中国记协举办的欢送晚宴上,两岸新闻同行互道珍重,相约来年再续未了情。(附图片)
  海峡两岸记者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 吴亚明摄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同在一轮明月下
  ——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追记
  本报记者 王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张九龄的这一名句,仿佛就是为200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而写。海风徐徐,月色溶溶,大连百年城雕广场,160名台湾青年和大连市近千名青年放声高歌,翩翩起舞,畅叙亲情,共庆佳节。两年一度的联欢活动在《海上生明月》的晚会中达到高潮。
  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活动从1996年开始,两年一次,今年已是三届。前两届中秋联欢活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杭州举行,在两岸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次在北京和大连举行的交流活动,更是别具一格。
  9月9日,台湾青年访问团一行160人在团长李钟桂女士率领下抵达北京。在京的短短3天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及颐和园、天坛、长城、十三陵、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地,亲身感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9月12日,台湾青年访问团结束了在北京的参观游览活动,匆匆赶赴大连。这里数百名身着整齐校服的少年儿童组成的鼓号队和鲜花队代表着大连人民的盛情。车队驶向市区,赞叹声此起彼伏,大连洁净的空气、美丽的海滨、别致的建筑令台胞们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北方海滨城市的风情新貌。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理工大学则让他们领略了改革开放20年来大连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秘书长黄荣护感慨地说:“亲眼看一看比说什么都管用。”
  美丽的地方令人流连忘返,浓浓的亲情使人难舍难分。为了此次中秋联欢活动,大连市斥巨资在海滨的百年城雕广场搭建了舞台,用代市长李永金的话说:“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进一步加深感情,使大家喜欢大连这个城市、再来这个城市。”李钟桂女士则充满激情地说:“大连人真是一见如故、一点就通、一拍即合、一往情深。”确实,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使台胞深深体会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中秋联欢晚会结束后,好客的主人又在大连电视塔观景台为台湾同胞们举办了赏月酒会,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两地青年或歌或舞,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一刻。时近子夜,月儿正圆,一个大蛋糕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大家面前,主持人宣布:“今天有4位台湾同胞过生日,大家一起唱一曲生日快乐歌向他们表示祝贺!”毫无思想准备的4位台胞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场地中央切蛋糕。寿星之一的宋炳木激动地说:“此情此景,我永生难忘。”屏东商业技术学院讲师曾诠宸虽是第一次到祖国大陆,但此前他对祖国大陆已有相当多的了解,这次实地考察更给这位留美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把团内几个台大的学生介绍给我们相互交流。团圆叙亲情,交流促发展。相聚匆匆,收获颇丰。李钟桂女士说:“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最重要的是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总在离别时刻,才知时光短暂;纵有万语千言,难诉心中留念。9月14日,台湾青年访问团踏上归途,大家相约明年元宵节再见。
  海峡两岸青年们在联欢晚会上。张军军摄(附图片)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9月17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0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欢聚一堂,共议科教兴国和西部开发大计。年会开幕式上,为36位青年科技工作者颁发了第七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奖和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左)为求是杰出奖获得者颁奖。
  祁鸿斌摄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台商投资再掀新高
  王运才 王凡凡 石莹
  在最近结束的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有近4000名台商与会,签下近12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台商的与会人数、参展规模和投资金额均创下了历届之最。
  厦门权威人士指出,这些令人鼓舞的数字,充分显示了台商对在祖国大陆投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预示着进入新世纪后,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不可阻挡的光明前景。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岸间接贸易总额已达1744.33亿美元。1995年至去年,经香港的两岸间接贸易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是前5年总和的两倍。
  台湾从两岸间接贸易中获得1160亿美元的巨额顺差,对岛内产业转型、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共有45000多家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投资,合同金额457.56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248.9亿美元,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直接投资输出地。
  1979年,祖国大陆发出“三通”呼吁后,“冰封”了30多年的台湾海峡开始解冻。虽然两岸经贸交流曾历经风雨,但种种迹象充分表明,两岸交流的前景必将是光明的。
  国务院台办经济局局长何世忠指出,两岸经贸人士往来日益频繁,投资与贸易互相促进,经济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入,互补互利局面正在形成。
  今年上半年,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再创新高,投资项目达1399个,合同台资金额1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65%和31.29%。
  台湾“中华开发工业银行”副总经理张忠本最近在台湾媒体上撰文指出,台湾的原料、技术与资金加上行销与管理方式,结合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和充裕的劳动力,使台湾的传统产业获得了一个再生的环境。他呼吁台商积极进军祖国大陆市场。
  据了解,目前台湾传统产业在祖国大陆已进入丰收期,许多台商由于在祖国大陆获利明显,都在不断追加投资。统一企业集团副总经理颜博明说:“多数传统产业在台湾经营日益困难,如不赴祖国大陆投资,很难再为企业注入活力。”
  上海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杨大正则表示:“祖国大陆经过20年改革开放,经济实力雄厚,特别是即将入世,将涌现更大的商机。”他表示,未来5年将是台商开拓祖国大陆市场的重要契机。
  目前,台商已开始纷纷对祖国大陆进行新的投资部署,除传统产业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将中心向祖国大陆转移。近来,广达、英业达、仁宝、华宇、华硕等电脑集团在祖国大陆的投资明显升温。
  经济界人士认为,20年两岸经贸交流的历史已经表明,两岸经贸交流造福两岸人民,特别给台湾经济带来了巨大益处。两岸贸易的潜力目前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台湾当局对两岸贸易往来仍有很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岸贸易的发展。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来自澳门的80多位全国及各省市的青联委员日前参观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图为他们在展览厅观看核反应堆模型。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解放军第460医院成功为一台胞实施肾移植手术
  本报讯 日前,济南军区驻郑州第460医院泌尿外科的专家花3个多小时成功地为来自台湾的芦芳女士进行了肾移植手术。
  今年53岁的芦芳是台北市私立复兴中学的一名教师。去年夏天,芦女士不幸患上了尿毒症,靠每周两次的透析来维持生命。前不久,芦女士的亲戚从有关新闻媒体上了解到济南军区第460医院已成功地做了近800例肾移植手术,便在丈夫文先生陪同下,于9月3日来到郑州。
  9月11日上午11时,芦女士被推进手术室。由于病情复杂,医院专门准备了两个肾移植供体。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开放血流后,植入病人体内的肾脏立即发挥作用。
  中秋月圆之时,医院领导和泌尿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专门为芦芳夫妇送去了鲜花、水果、月饼等礼品,并与他们一起欢度中秋佳节。(李虹
张玉清)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港台经贸论坛在港举行
  本报讯 “2000港台经贸论坛”日前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港台经贸论坛一年举办一次,今年已步入第四届。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经济、新思维、新气象”为主题,重点探讨了“中国加入世贸带来的机遇”、“新经济时代的电子商贸与网络革命”等问题。
  来自香港、台湾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可进一步拓展港台贸易、投资、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内地、香港、台湾应加强科技合作,互惠互利,共创竞争优势。
  本次论坛由远东贸易服务中心、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台湾工商协会、香港总商会和台北贸易中心联合主办。(华讯)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本报讯 日前澳门特区政府推出优惠措施,鼓励外资前来开办离岸服务业务,借以吸引外来投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说,符合有关条件、得到贸促局许可而在澳门从事离岸服务业的公司,所有利润均可免税。特区政府提出的来澳门发展离岸服务业必须遵守的3个条件是:交易和结算不使用澳门元,产品不以特区居民为销售对象,业务不针对澳门市场。
  根据澳门现行的《离岸法例》,准许投资的离岸服务包括商业代办及中介服务、取得及提供商业信息、文件服务、数据服务、贸易管理顾问业务和职业培训等20项。(信守)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香港启动“资讯教育城”计划
  本报讯 香港教育署近日启动“资讯教育城”计划,力争使香港的资讯科技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一大型教育基建项目是根据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997年施政报告中公布的资讯科技教育5年策略而提出的。这份施政报告要求香港各类学校5年内至少有25%的课程利用资讯科技辅助教学,力争10年内在校园生活的每个环节广泛应用资讯科技。
  “资讯教育城”计划于今年3月获得特区政府优质教育基金的拨款,拟建立“宽频教育网络”,成立“教育资源库”。“资讯教育城”的网站共设有10个频道,预计在今年11月全面运作。“教育资源库”现已载有丰富的资料,包括800多套教育电视片段及各科目教材,以及本地和海外学校的发展计划等。(王世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集会纪念林则徐
  本报讯 日前,数百名各界人士在澳门莲峰庙林则徐纪念馆举行集会,隆重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5周年、巡视澳门161周年。主持集会的澳门莲峰庙值理会主席龚树根说,澳门回归祖国近9个月来,澳门人当家作主,正在努力建设美好的明天。(张好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