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武汉:构筑光谷 浇铸希望
  本报记者 杨明方
  编者按:今年,“光谷”这个多少带点“洋”味儿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广州、武汉、长春先后明确提出了建设“光谷”的构想,上海、福州、重庆等地也在规划着自己的光电子产业。“光谷”为什么这么“热”?中国有没有条件建设“光谷”?带着这些问号,本报记者近日在武汉进行了专题采访。今后,我们还将陆续报道其他一些地方建设“光谷”的情况,及时向读者朋友传递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随着互联网大踏步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全球信息共享开始成为可能。然而,眼下人们普遍感到上网速度慢、视频效果差、手机上网难……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信息传输“瓶颈”的制约。专家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经历了电子学的发展阶段,将迎来光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只有依靠光电子技术,大容量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转换等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曙光就在眼前。前不久,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通信专家余少华博士提出了一项能大大简化这种信息转化过程的
  IPoverSDH(互联网与光纤网适配技术)标准,使“光互联网”变为现实。今年3月,该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批准为国际电联标准。今年4月,信息产业部就此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这是我国在国际通信标准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表明我国互联网技术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顺应大势:世界各国兴起光电子浪潮
  当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门槛的时候,世界各国高新技术竞争的焦点从微电子产业转向光电子信息产业。目前,作为信息和能量载体的光电子,在信息的光显示、光存储和激光上,已经形成了新兴的光电子工业。科学家预言:包括信息光电子(如光通信)、能量光电子(如激光)、娱乐光电子(如VCD)在内的光电子产业,将在10年内形成5万亿美元的产值。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赢得主动权,西方发达国家加紧策划实施光电子产业发展计划。继美国以亚利桑那大学为中心的图森布地区成为全球关注的第一个“光谷”之后,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启动了关于“光”的计划——法国在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内建立光电子学研究开发中心,简称“光电谷”;英国在实施“阿维尔计划”;日本在实施“激光研究五年计划”;德国则在实施“激光2000”国家发展计划。
  面对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我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应不失时机地发展我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199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黄德修教授提出了迅速壮大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建成“中国光谷”的构想。2000年3月,许其贞等12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在汉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
  今年5月7日,周济、李德仁、赵梓森等26名“两院”院士和专家前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光谷”建设出谋划策,并联名向国家建议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
  机不可失:武汉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专家们的热情建议来自他们科学的理性分析。专家们看到,武汉地区在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
  武汉是我国光通信的发源地。1982年,武汉邮科院拉出了我国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1994年,国家计委批准在这里设立国家光纤通信工程研究中心,1999年又设立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同处东湖高新区的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其光缆产销量多年来一直雄踞全国第一。武汉邮科院院长朱家新说,我国在光通信领域与国外的差距最多一年,武汉则集中了自主知识产权光通信三大核心技术:光通信系统、光纤技术、光电子技术,这种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
  武汉占据我国激光技术制高点。80年代初,华中科技大学建成我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又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激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十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1项、国家“863计划”10项。今年6月,以“华工激光”为主体的华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后表现惊人,被誉为今年最“牛”的科技股。华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新强说,这与其说是股民看好“华工科技”在激光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不如说是人们看好光电子信息时代的美好未来。最近,华工科技刚刚完成对从事高速无线互联网技术研发的汉网公司的收购,开始向市场极为广阔的“光互联网”领域迈进。
  目前,武汉地区聚集着23所大学,56家科研院所;拥有42名两院院士,其中10名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余人,其中近1/3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截至1999年底,在东湖高新区科技工业园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电子信息产业研发、生产企业143家,其中信息光电子企业59家,能量光电子企业12家,软件企业72家。面对如此优越的科研和产业基础条件,难怪中科院资深院士干福熹会感叹:“不少地方都要建‘光谷’,但客观地讲,还是武汉的基础条件更好一些。”
  政府重视: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武汉
  政协委员的提案,专家学者的建议,引起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认为专家们提出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真正体现了湖北的优势和特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举全省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推动“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
  今年5月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主持召开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表示,要把“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作为湖北实施“科教兴鄂”战略、实现“中部崛起”奋斗目标的突破口,并宣布组建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为组长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5月9日,武汉市市长王守海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市长论坛”发表演讲,向国内外与会者宣布建设“武汉·中国光谷”。未来5年时间内,从东湖之滨的珞珈山起,沿南望山、喻家山到凌架山,跨东湖、南湖、汤逊湖,这片50平方公里的领域将形成一条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年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大体相当于再造一个武汉。
  武汉建设“光谷”的消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5月13日,美国硅谷科技商务考察团一行20人来汉考察,12小时内就与武汉企业达成了16个光电子合作意向,目前还有一批项目在洽谈中。7月初,“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论坛”在武汉举行,会场内外的气氛像武汉的天气一样火热。中国银行向“武汉·中国光谷”意向性授信人民币60亿元、外币2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与“光谷”办公室签署总额为80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与“光谷”办签署总额为2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短短两天时间,“光谷”办与许多机构达成14项投融资协议,共涉及金额200多亿元人民币。有识之士高兴地说,有了政府的重视和资本的支撑,“光谷”就不会是空中楼阁。
  专家建言:制度的创新比什么都重要
6月30日至7月2日,以朱高峰副院长为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团一行15人从祖国四面八方赶到武汉,冒着高温酷暑,对“武汉·中国光谷”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调研和咨询活动。院士们边看、边听、边议,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光谷”建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光谷”发展规划作出了求实的判断。
  许多专家指出,在建设“光谷”这项与西方发达国家赛跑的竞争中,武汉不要局限于现有条件能做什么,而应着眼于创造条件要做什么。兵器工业总公司昆明物理研究所苏君红院士说,由谁来承担高科技带来的高风险,是目前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没有发达的风险投资,就没有美国的硅谷。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武汉·中国光谷”必须引入风险投资机制。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技研究院邬贺铨院士说,体制创新绝不是一句空话,武汉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就不及广州和上海,以致许多人才都被挖走了。这就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在考察了武汉邮科院之后,院士们对该院改制后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的改革予以支持。武邮院让优秀研究人员年收入达20万元,并实行职工持股权和期股权的做法,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起到了显著作用。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范滇元院士认为,要注意人才争夺战略,除了重视技术人才,还要重视经营管理人才。在当前,人才资源比资金更重要。


第3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纵横

  创新 创新 再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 济
我们在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武汉·中国光谷”时,深深感到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重要性。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应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首先是观念创新。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应体现在工作思路上。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高新技术涉及的领域众多,一个地区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此次规划建设中国光谷就是充分看到了湖北武汉地区在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
  其次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实质是为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策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特殊的政策环境。这包括财税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股权分配政策等。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还要实现管理体制创新、投资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创新、分配机制创新。
  最后,我们要强调,创新必须落实到企业上,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技术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项目是建设中国光谷的关键。我们要使光电子信息产业从一个新兴产业变为主导产业,没有创新是不能实现的。在光电子信息产业这个问题上也应该“抓大放小”。一方面,我们要创办一批光电子产业的“大船”,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同时,也应特别重视学习美国“硅谷”和台湾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经验,放手发展各种层次、多种模式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小型高新技术产业。在项目问题上,我们要学会“双赢”的发展思路,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发展。要有气魄、有远见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引进我们想有而还没有的项目,实行“高位嫁接”、跨越式发展。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防止低水平重复,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联合攻关,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技术跨越,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我们这个时代,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和衰败。联合不仅意味着本地区各方面的联合,也应包括跨地区的联合。因此,当我们获悉国内其他地区也在发展光电子产业,也在建设“光谷”时,我们不仅想到了竞争,也想到了合作。
  我们肩负着更加艰巨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从现在开始到下个世纪中叶的五十年,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五十年,也是我国实现工业经济现代化和知识经济现代化的五十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同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第3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人物风云

  网络教育造就职业竞争力
——访傲姿时代总裁李燕宁
范 文
继门户、电子商务之后,又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行业在中国迅速升温,这就是远程教育。也就是一两年的工夫,全国便涌现了形形色色上千家教育网站。人们好像在一夜之间忽然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在中国做网络教育是最好的赢利模式。似乎网络贴上教育就一定能赚钱。教育,这个一向被认为投入高、回报慢,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行业,难道进入网络时代真的就成了一块唾手可得的蛋糕了吗?
“远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李燕宁女士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她是我国首家围绕职位需求进行网络教育和培训的服务系统傲姿时代(Oz-time.com)的总裁,对远程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
什么是远程教育?李燕宁女士说,1999年11月,教育部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指南》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办好大教育的重大战略措施。由此可见,远程教育需要不断更新的现代信息技术、雄厚的资金背景、优秀的师资队伍等大量资源的持续支持。所以,她认为,中国远程教育要成功,一定要体现出中国的特色,这就是要针对中国的教育市场需求做文章。傲姿时代的选择是,围绕职位培训这样一个市场切入点开展中国远程教育。因为在中国,高校本身的教育体系已经相当完善,而对于市场来说,我们更缺少的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如何能够通过教育和培训更适合岗位的需要,或者得到更好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职位。
但是,做教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网络教育必须有扎实的投资和努力,需要长期积累。简而言之,一个好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专业公司至少应该拥有:1.优秀的综合平台———一个名副其实的虚拟校园、教育服务提供者;2.具有面向市场的课程设置kk市场导向将有助于解决继续教育的品牌问题;3.充分体现教学的完整过程kk有教、有学,多媒体、多种方式、多环节,以服务为中心;4.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kk可接受、标准化、可复制,能够使得合作伙伴有信心和积极性;5.网络化、多媒体化、交互化。傲姿时代可以说在这几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谈到傲姿时代,李女士说,傲姿时代是一家具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网络教育培训专业公司,这套隐藏在页面背后的技术服务系统,将会让学员在学习时感到从未有过的方便、自如和乐趣,并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傲姿时代提供的教育内容,是由设在国外的资源获取小组,将国际最前沿的知识本土化后形成的符合国内新兴行业、新兴职位需求的课程;第三,傲姿时代的课程设置是对职位进行了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的,它们紧密围绕职位需求,使每一个学时的安排都做到必需而有用。而且这些职位是当前市场最需要的;第四,傲姿时代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对网络教育做长期投入,以保证将课程质量做得最优秀。
据了解,傲姿时代首次提供的三套课程就是根据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而推出的,它完全面向职业。第一个是实用项目管理,《财富》杂志称项目管理是21世纪首选职业,国内媒体曾经有“PMP可与MBA媲美”的报道;第二个是JAVA编程基础,它有网络世界“世界语”之称,傲姿时代与SUN联手合作,选择最新培训教材和SUN认证培训教师,学员在考试通过后可获得SUN的结业证书;第三个是由加拿大引入的基于商业管理的职业技术培训系列课程。而且今后培训市场的主题仍将以商业管理、互联网络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和各类教师和企业培训为主。
走进傲姿时代,远程教育把学习变成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学员点击键盘,“走进”教室,智能化的教学服务系统向学生提供自动的全程服务,包括上课提示、作业、答疑和讨论等,让你觉得教师好像是专为你个人设置的,这就是傲姿倡导的个性化服务。
傲姿的网络教育平台充分注重三个方面,这就是网络、多媒体和交互特点。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孤立地自学,整个平台已经将教师辅导、教学讨论完全设计到了系统中。傲姿时代所拥有的教学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考虑了中国国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与此同时,傲姿时代的网上教学还将与面授辅导结合在一起,将计算机网络和人际网络的优势结合起来。据了解,傲姿时代在波士顿、纽约、硅谷、多伦多、卡尔加里等城市专设了国外的资源获取小组,将与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卡尔加里大学、阿尔博达大学进行各类资源合作,专门向北京供应傲姿总部所需要的课程和课程认证资源。傲姿时代在中国已经先后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国际上最知名的信息技术公司、高校、行业协会正在进行密切合作。
据了解,傲姿时代的母公司是从事语言与教育软件开发的加拿大字源集团,该集团的小键盘嵌入式输入方法占亚洲的移动电话与信息家电市场的70%以上,公司已在NASDAQ上市。字源集团董事长罗诚祺先生是华尔街知名的投资家,他表示,字源集团有足够的资金保证自身及其子公司5年无负债运行。在资金已呈现短缺的网络业,傲姿时代的资金优势无疑也是制胜的一种资本。(附图片)


第3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弱冠少年办网站
本报记者 贾西平
日前,在京举行的创新精神座谈会上,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年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从喜爱电脑、自编软件到独立创办网络公司的经历。这位来自香港的少年叫江山。
江山今年17岁,还是一位中学生。
在许多人投去赞许目光的同时,也有人担心地问:“中学生课程那么重,会不会影响学习呀?”“他各门课都得A,我们也没有理由阻止他。”江山的母亲无奈地说。江山表示,他绝不会因办公司而耽误功课,他将来要上大学,还要深造,但他最终想成为一名实业家。1983年出生的江山,10岁起对电脑着了迷,但他并不沉迷于玩游戏,而是在制作自己的网页,编制自己的程序,尝试着通过自己的网站赚钱。他搞了一段时间,感到行不通,因为大公司太多了,谁会光顾一个小孩子的网站呢?他认真研究,寻找另一条途径。访问量是一家网站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而这种流量统计如果由各网站自己搞,势必占用网站设备、花费精力,而且自己统计自己,数字难免有水分。能不能编制一个自动统计网站即时流量、浏览者停留时间、网主流行指数等指标的软件,为众多的网站提供商业服务?行。这种不是面对网络用户,而是面对网络公司的技术服务可以说是高层次的。江山与他的合作者开始按自己的设想开发软件,很快长达10万多行的软件编制成功了。
1999年底,江山创办了亚洲网国际网络有限公司(ANI)。2000年8月10日,江山创办的Asia-Top.Com排名搜寻网站正式启用,现在已有5000多家用户,有两家公司与他签订了有偿使用合同。它能在一分钟内,为客户提供600多种统计数据,以第三者的身份快速分析网站的客户流量。
听着江山的介绍,笔者在想,学生无疑应以学为主,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应该涉足搞实业的,但对个别超常的孩子,则应该让他们尽情发挥。毕竟,世界的未来是他们的,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信息技术的希望。


第3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中国浙江》网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袁亚平点击www.cnzj.org.cn,屏幕上跳出汹涌澎湃的钱江大潮……这是《中国浙江》网的主页。今年3月30日开通的《中国浙江》网,集实时新闻信息、深度报道、背景资料、图片图表和语音新闻于一体,以中文简、繁体和英文三种版本在网上发布信息。
记者在《中国浙江》网站工作室里看到,一个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在键盘上十指如飞。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9月1日上午,《中国浙江》网开始即时滚动发布英文版新闻,这在我国省级综合网站中是第一家。
《中国浙江》网目前每天即时更新六次,滚动发布本省、国内外的时政要闻以及经济、科教、文化、体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信息。《新闻聚焦》、《省情概要》、《经济大观》、《文化广场》、《旅游天地》等10个栏目引人入胜,向世界展示了浙江“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的风采。点击“本周特别推荐”专题,你还可以尽情领略“浙江名城”、“浙江名镇”、“浙江名人”、“浙江名品”、“浙江名园”、“浙江名馆”绚丽多姿的风采。
据介绍,《中国浙江》网目前在全国新闻宣传系统网站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专门为其开发了大型网上新闻自动发布系统,功能多,兼容性好,实用性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负责人来浙江调研时,对这套软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目前,《中国浙江》网正在组建中国独有的、汇集全省新闻媒体信息资源为一体的新闻数据库,不久就可以提供权威、全面的浙江信息全文检索服务。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温州日报等每天定时向《中国浙江》网发送数据,全省11个市的主要新闻媒体纷纷构建子网,网上“浙江星系”正在形成。


第3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全球领先的个人移动存储方案提供商艾美加公司最近推出三款注册商标为ZipCD的CD—RW驱动器。这种磁学和光学存储技术相结合的方案,能满足用户不同的数据存储需要。史键摄


第3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中国中医药网:
巧做社区服务文章
不少网站都有“网上社区”,但综观其功能,大多以BBS公告板、聊天室、游戏为主,仅具有信息交换功能。各个社区之间相互割裂,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需要,因此其已经聚集起来的用户资源就难以真正实现价值。中国中医药网(www.SinoMD.com)的经营理念认为,网上社区之间应该有机融合、相互服务、资源共享,同时要像网下真正的社区那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信息网站完全可以在网上与网下的交互服务中实现互联网的价值。
中国中医药网把健康消费链中的人群分为三类:提供医疗手段和设备的厂商、提供医疗经验和智慧的医生、健康消费者。他们把服务作为设计网站业务的出发点,构筑了三个网上社区平台,即SinoMD.com专业社区、SinoMD.com商贸社区、SinoMD.com大众社区,利用网络即时、定向、无时空限制等优势来分配网下的各种实际资源,建立起健康消费链中闭环的资源系统。
据介绍,中国中医药网的专业社区主要是为中医药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医药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商贸社区主要是为中医药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相关增值服务,建成全球权威的中医药贸易及信息交流中心;大众社区则配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利用网络的交互优势,为用户提供网上挂号、寻医问药等全方位的网上、网下互动服务体系。
中国中医药网的经营者认为,把互联网信息服务作为一种产品来经营,通过满足专业人士、普通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即电子化服务),来实现对医药企业的营销管理服务(即电子化营销)。当用户接纳并对这种服务产生信赖感后,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就能够升值,网站的核心生存能力也就建立起来了。(方可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