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电力“同行”话未来
  ——记李鹏委员长参观俄统一电力公司
  本报记者 孙东民 于宏建
  9月14日,莫斯科阵雨初歇,阳光明媚。位于市中心的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迎来了远道而来的中国贵宾。
  上午10时许,正在这里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一行抵达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时,受到早已迎候在此的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以及统一电网中央调度局主任列舍托夫等官员和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
  在主人的陪同下,李鹏首先来到公司四楼小会议厅。曾任俄总统办公厅主任、两度担任政府第一副总理等要职、如今“下海”从商的丘拜斯访问过中国,与中国同行探讨过电力领域里的合作问题,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李鹏有长期在电力部门工作的经历也非常了解,因此,宾主在会议厅刚一落座,丘拜斯一段简洁的欢迎辞便脱口而出:“尊敬的李鹏先生,我们对您在繁忙的访问活动中来到俄统一电力公司参观感到非常荣幸。我们知道,您是一位杰出的电力专家,在向您介绍我们公司情况的同时,我们也很想听取您的建议和指导。”李鹏随即以流利的俄语感谢主人的盛情,会议厅顿时显现出轻松活跃的气氛。
  丘拜斯随后详细向李鹏介绍了电力公司的有关情况。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是俄罗斯、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能源企业之一,管理着全俄85%的电能,向俄罗斯绝大部分地区的用户供电,而且还向独联体其他国家、波罗的海国家以及挪威、芬兰、蒙古、土耳其等国出口电能。据介绍,该公司是俄罗斯控股企业,政府控股51%。
  李鹏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记录,而且不时用俄语直接向丘拜斯提出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技术问题。丘拜斯还和李鹏探讨了俄中两国电力合作的可能性,当丘拜斯提出希望与中国共同建立一座由俄罗斯经蒙古直通中国的“电能桥”的问题时,李鹏告诉丘拜斯,中国北方地区目前电能并不紧缺。但从长远来说,中俄两国在电力领域的合作仍然是有广阔前景的。丘拜斯说:“正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使我们加深了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愿望。”
  为了对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李鹏一行又来到了公司七楼中央调度局。在这间布满仪表的半圆形大厅里,正在工作的俄方技术人员起立欢迎李鹏。为不影响这里的工作,李鹏用俄语示意大家继续工作。调度局主任列舍托夫在工作台前详细向李鹏讲解了调度局的控制系统以及公司电网的分布和电力出口情况。由于长期在电力部门工作的缘故,李鹏在这里与俄方专家的交谈非常融洽自如,也引起了在场的俄罗斯记者的赞叹。当参观活动即将结束时,面对一拥而上的记者,李鹏和丘拜斯在回答了各自问题后,也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中俄两国电力领域的合作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返回宾馆的路上,李鹏委员长在谈及自己的感受时,以一名电力专家的身份对随行人员说,俄罗斯的电力设备虽然不一定都比中国现在的设备先进,但这里的管理确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本报莫斯科9月1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正日近期将访汉城
  金大中会见金容淳
  本报汉城9月14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和朝鲜14日在此间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将于近期访问汉城;在此之前,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将先行访问汉城。
  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容淳作为金正日的特使从11日开始访问韩国。访问期间,他与韩国总统特别助理林东源举行两次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了这一联合新闻公报。
  联合新闻公报再次确认了双方履行6月签署的《南北共同宣言》的意志,并就发展和解与合作关系达成了7点协议。
  除朝鲜领导人访问汉城外,双方达成协议的内容还有:对讨论中的举行国防部长会谈问题表示欢迎;9月中将开始确认离散家属的生死情况及住址,然后开始书信往来;9月20日在金刚山举行红十字会会谈,讨论生死确认问题以及在今年内追加两次离散家属访问团互访和设立离散家属见面场所问题;9月25日在汉城举行工作接触,讨论并尽快制定旨在促进经济合作的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关税协定等文件;将尽快举行旨在连接汉城至新义州的铁路和公路的动工仪式;朝鲜经济使节团将于10月访韩;年内共同进行调查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以防止临津江流域的水灾。
  本报汉城9月14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总统金大中今天在总统府会见了来访的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特使、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容淳并共进午餐。双方就履行《南北共同宣言》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金容淳首先转达了金正日对金大中的亲切问候,并转达了金正日的口信。金正日在口信中对双方切实履行《宣言》中的各项内容表示“非常满意”,并表示双方“决不能再倒退到过去”。金容淳还对此次访问韩国表示满意。他说,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访问”,双方“谈得很好”。他对金大中总统对这次访问给予的关心表示感谢。
  金大中说,现在双方“都处在决定民族命运的时刻”,《宣言》“必须得到扎扎实实的执行”。他说,“我们希望统一,但也不急于统一,重要的是把基础打牢”。扎扎实实地一一履行双方达成的协议,这是捷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巴解的重要决定
  岳麓士
  本月11日,巴解中央全会确认阿拉法特主席的建议:推迟原定9月13日宣布建国的日期。这是巴解为使中东和平进程继续,从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
  7年前的9月13日,阿拉法特和拉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巴以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标志着互为仇敌的巴以开始走向和解。今年7月3日,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作出决定:巴勒斯坦国定于9月13日宣告成立。随后,巴以美举行了戴维营三方首脑会晤。无奈巴以在耶路撒冷等问题上分歧严重,会晤无果而终。走出戴维营,阿拉法特即开展旋风式外交,为建国寻求支持。以色列则多次发出警告,如果巴方执意单方面宣布建国,它将全部吞并约旦河西岸未交还土地;美国则以取消对巴每年1亿美元经援及考虑把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相要挟。多数国家虽重申支持巴建国的民族权利,但又婉劝阿拉法特择机行事,力避激化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阿拉法特权衡再三,只得忍痛提出推迟宣布建国的建议。
  建立一个以耶城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巴人民的最高理想。1988年11月,巴全国委员会曾在阿尔及尔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巴勒斯坦国诞生,并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外交承认。然而,这只是一个“有国无土”的“政治国家”,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现在,经过6年多的自治,巴政权机构渐趋完善,立国基础初步奠定。巴建国已是大势所趋。但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尚需解决三大难题。
  一是领土问题。涉及这一问题的国际文件主要有两份:1947年联大第181号分治决议;196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前者划定拟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面积为11655平方公里;后者默认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实控区为其合法领土。巴已接受安理会242号决议,以应撤出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56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而目前巴管辖的领土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
  二是主权问题。巴方要求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而以方则希望与它毗邻的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充分主权的国家,特别是在军事上要有诸多限制:如巴不得拥有一支足以威胁以色列安全的军队,其军队不得装备重型武器,而只限于维护内部安全和公共秩序;巴勒斯坦国不得与其他国家结成军事同盟,等等。
  三是建都问题。巴方强调耶城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没有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行使全部主权,就没有巴以和约;而以方则宣称,“统一的耶城是以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耶城问题已成为巴以和谈取得进展的最大障碍。
  巴勒斯坦决定推迟宣布建国,是为促进巴以和谈作出的重大妥协,表达了巴方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实现建国理想的强烈愿望。但巴以最终地位谈判能否在近期内有所突破,关键在于以方能否对巴方的灵活退让予以积极回应。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14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莫斯科参观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
  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唐家璇拜会安南并会见俄日等国外长
  安理会“五常”外长会晤安南
  本报联合国9月13日电 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正在此间出席第五十五届联大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13日在联合国总部拜会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并分别会见了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日本外相河野洋平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外长。
  唐家璇在会见安南时说,刚刚结束的千年首脑会议是一次国际盛会,会议表明国际社会在新世纪对联合国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和信心,也赋予了更为艰巨的使命。唐家璇说,经济全球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国普遍关注发展问题,希望联合国加大对发展问题的投入。
  安南说,千年首脑会议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联合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政府间组织,在新的世纪,联合国的作用将得到加强。安南感谢中国政府多年来对联合国的支持。
  唐家璇和伊万诺夫对中俄关系予以积极评价,表示将共同努力,保持两国高层互访的良好势头,继续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唐家璇和河野洋平就中日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即将对日本进行的正式访问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当天,唐家璇还会见了叙利亚外长法鲁克·沙雷、爱尔兰外长布赖恩·考恩、匈牙利外长毛尔托尼·亚诺什、科特迪瓦对外关系部长夏尔·戈米和乌拉圭外长迪迪埃·奥佩蒂·巴丹。
  本报联合国9月13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外长1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举行了会晤。会晤后发表的新闻公报表示,五个常任理事国外长决心采取具体后续步骤,确保安理会履行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职责。
  中国外长唐家璇、法国外长韦德里纳、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参加了会晤。新闻公报说,千年首脑会议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有助于人们提高对当今世界面临挑战的认识,并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采取措施,加强联合国迎接挑战的作用和能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和谈在美恢复
  以和平组织支持东耶为巴首都
  据新华社加沙9月13日电 (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文化与新闻部长拉布13日晚宣布,巴以谈判将于14日在美国纽约恢复。
  拉布对此间新闻界说,纽约谈判是应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邀请而举行的,也是巴以新一轮最终地位谈判的起始阶段。
  据新华社加沙9月14日电 (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和加沙地带预警司令达赫兰14日上午离开巴勒斯坦前往纽约,参加定于当天恢复的巴以最终地位谈判预备会谈。
  据报道,以色列方面将由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会议的代理外长本—阿米和谢尔律师参加预备会谈。在未来两周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将在纽约和华盛顿两地同巴以代表进行多次马拉松式的会谈,并争取在两周后促成巴以美首脑举行新的三方会谈。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3日电 (记者戚德良)在以色列和平组织“现在就和平”的组织下,近千名来自以色列各地的中东和平进程支持者13日晚在耶路撒冷举行游行集会,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享耶路撒冷主权和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的首都。
  游行组织者和各界代表在集会上先后发表讲话,呼吁以色列总理巴拉克立即采取措施,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会谈,就以巴谈判要解决的包括耶路撒冷地位在内的各个问题达成和平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欧盟取消对奥制裁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9月12日晚,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宣布取消欧盟14国今年1月底作出的制裁奥地利的决定。但与此同时,法国声称要继续观察奥地利的内政发展倾向,尤其是对自由党要继续保持“警惕”。法国外交部负责欧洲事务的部长代表莫斯科维齐日前在巴黎发表谈话说,取消制裁并不意味着“饶恕”了奥地利自由党,也不意味着对奥人民党和自由党联合政府颁布了“通行证”,法国将与其他13个成员国协商如何监督奥地利。
  欧盟14国的这一决定,说明它们接受了“三贤人”小组对奥内政的考察报告。今年初制裁决定宣布以后,赞成者不少,但反对者也有之。赞成者认为,这一前所未有的决定表示欧盟决心捍卫其共同的民主人权价值观;而反对者认为此举缺乏法律基础,有干预一国内政之嫌。争论的焦点在于,奥自由党到底算不算极右政党?海德尔究竟能不能归入新纳粹分子的行列?奥人民党和自由党联合政府是否走上了反民主、仇外排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欧盟14国委托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西班牙前外长奥雷哈和德国国际法专家等对奥内政进行考察。
  “三贤人”对奥地利内政的考察结论核心是,奥地利自由党不能算成是极右政党,而是“有极端分子在其中采取了取悦于大众的蛊惑人心政策的右翼政党”。在竞选活动中,该党某些政治家曾有意识地挑动仇外情绪,发表了民族主义的、仇外排外的,甚至是种族主义的言论,而党的领导却未予以制止。但就该党参与执政之后的政策和施政情况看,奥地利政府尊重并信守了欧洲共同价值观,确保了少数民族、难民和移民的权利。报告说,在这些方面,奥地利甚至做得比某些欧盟国家还要好。许塞尔政府采取了反对种族主义、仇外排外、排犹主义的具体措施。一句话,“三贤人”准确地指出了奥地利问题的症结:有极右言论而无极右行动;个别人的言论不等于一个党的政策。
  奥自由党前主席海德尔的一些言论确曾让欧洲舆论侧目,如他赞扬纳粹德国的就业政策,曾反对褒彰反法西斯战士,认为他们是奥地利的“叛徒”;他反对欧盟东扩,认为东欧人将涌进奥地利夺走当地人的饭碗,等等。但是,欧盟14国,主要是法国迅速采取制裁手段,还因为口无遮拦的海德尔触犯了某些禁忌,公然违反了政治“游戏规则”。例如,他对批评了他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反唇相讥,说后者就从来没有干过一件像样的事;攻击比利时首相最好还是管管自己那个“充满了对儿童性侵犯丑闻的国家”云云。不容忽视的另一个背景还有,在欧盟国家左翼社会民主党纷纷上台之时,海德尔却把占据奥地利总理宝座30年的社会民主党赶下了台。
  欧盟制裁奥地利之后,奥地利政府始终保持低调,一方面不断要求取消制裁,另一方面不采取正面对抗政策,以等待时机。此外,欧洲舆论也普遍认为,回击海德尔是必要的,但制裁未免有些反应过分。一些小国尤其担心这个先例一开,以后大国动辄干预小国的政府组成,还有何主权可言?在海德尔辞去自由党主席职务之后,对奥地利的同情增长。
  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取消对奥制裁当然不是偶然的。其一,9月28日丹麦将对是否加入欧元区进行公民投票,法国不愿在这样一个时机给丹麦的选民留下一个“法国是欧盟的总司令”的印象;其二,奥地利许塞尔政府态度较为强硬,许塞尔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欧盟10月中旬在首脑会议之前“走出死胡同”,否则奥地利将就其与欧盟关系举行公民投票,而且要在12月的戛纳首脑会议上抵制欧盟的改革倡议。
  海德尔不免得意洋洋,他讥讽希拉克遭到了一次“滑铁卢式”的失败。但是,海德尔显然把欧盟取消制裁的意义理解错了。(本报柏林9月1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唐家璇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言
  本报联合国9月13日电 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13日在第五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指出,在诸多全球性问题使各国的利益相互交织、现代科技使人们更容易沟通交流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在彼此平等、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共同迎接挑战”。
  他说:举世瞩目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刚刚落下帷幕。首脑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是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如何迎接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所达成的共识。它既是对联合国55年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更是联合国在新世纪、新千年工作的蓝图,对人类社会谋求和平、促进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同意安南秘书长在首脑会议闭幕时提出的呼吁。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共同努力,把首脑会议的共识变为开创人类和平与发展新纪元的行动。
  唐家璇指出,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各国发展与繁荣,是联合国在新世纪中担负的首要使命。《联合国宪章》体现了各国人民对平等、公正、自由的理想和追求。55年来,正是由于秉承宪章维护和平、发展友好、促进合作的宗旨和以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联合国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由51个成员国增加到189个,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5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有效性。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是过时了,而是富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强调,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求我们坚持宪章规定的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国家虽然有大小、贫富、强弱的差别,但是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应受歧视,它们的主权都是不容侵犯的。各国的内部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世界上的重大事务要由各国协商解决,全球性的挑战必须依靠全球范围的协作来应对。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之必需,也是联合国在新世纪的立身之本和活力之源。
  他表示,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还应当充分体现在联合国的改革之中。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所有会员国的基本权益,特别是切实体现占会员国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意愿,而不是只满足少数国家的需求。安理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改革应由会员国进行充分讨论,人为设定时限或强行推动不成熟的方案有违大多数会员国的意志。
  唐家璇说,积极应对全球化,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是联合国面临的又一历史重任。20世纪是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的世纪,也是人类贫富分化最为悬殊的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差距持续拉大的时期。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占全球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只获得全球6%的收入,而仅占世界人口1/6的发达国家,其收入却占世界总收入的80%。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更为悬殊。“新经济”至今只是一种“富国现象”,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信息贫困”之中。这种情况如果任其继续下去,那就意味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长期被剥夺参与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机遇,世界的两极分化还将进一步恶化。
  他指出,为了制止贫困最终吞噬人类发展的成就,防止社会不公冲倒世界稳定的根基,联合国必须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国际社会的普遍繁荣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建立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保经济全球化惠泽于全世界,是联合国在新世纪不可回避的重要责任。
  唐家璇认为,联合国应当将发展问题置于优先地位,致力于调整国际经济事务主要由少数国家主导的现状,保障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决策中的平等参与权。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应该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有利于加快它们的发展,减少它们参与全球化的风险。联合国应该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推动国际社会缩小“数码鸿沟”,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抓住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科技进步的机遇。联合国还有责任倡导新的国际规范,使科学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他表示,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今天,采取怎样的安全观是摆在联合国和全体会员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保持全球战略稳定是维护世界安全的基础。1972年签订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基石。任何削弱该条约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做法,都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深远的消极影响。建立《反导条约》所禁止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战略优势,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实施这一计划只会给世界各国的安全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第五十四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决议,表明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维护和严格遵守《反导条约》的坚定意志。联合国应对有关国家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破坏全球战略稳定的做法继续予以严重关注,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这一危险事态的发展。
  唐家璇强调,安全是相互的,也是相对的。加强自身安全,不能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寻求单方面的“绝对”安全不仅行不通,而且会造成更不安全。随着国际联系与交往的日益频繁,各国具有的共同利益和面临的共同挑战都不断增多。只有平等对话、互谅互让,才能实现安全;通过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能维护安全;谋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巩固安全。改变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建立以平等、互信、互利、合作、通过对话解决争议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是维护各国根本利益、增进世界普遍安全的必由之路。
  他说,近年来,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国”框架内,通过平等协商与合作,达成了在军事领域加强信任和裁减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协定,为国际社会探索新安全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他指出:人类在20世纪饱受战乱之害。在21世纪,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必须防止,大批无辜平民惨遭杀戮的悲剧不能重演。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负有首要责任,应当为制止冲突、消除战争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因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宗教争端等引发的地区冲突接连不断。我们完全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希望联合国帮助制止冲突的需要,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国际干预行动的复杂性和干预失当的危险性。我们认为,联合国进行的干预,应该致力于消除冲突的根源,而不是使冲突更加旷日持久;应该促进冲突各方的和解,而不是加深仇视和对立。大国和国家集团应当尊重当事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不是干涉其内政或引发新的冲突。
  唐家璇最后说,维和行动在新形势下仍然是联合国履行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责任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维护和加强安理会对维和行动的责任和政治领导,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将有限的资源投到需要最为迫切之处。
  唐家璇外长在发言中还简要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