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为期三天的澳门第一届资讯科技博览会日前在澳门综艺馆开幕。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六十多家厂商参加了展览和商品推介活动。图为博览会上,两位澳门小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笔记本电脑上“操作”。 新华社记者 陈伯良摄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台湾高雄参访团访豫
  日前,台湾省高雄县凤邑赤山文史工作室和负责曹公庙的高雄农田水利会、曹公农业水利研究发展基金会一行26人来到了曹谨公的故乡——河南省沁阳市联合举行祭拜曹谨公典礼。曹谨公本名曹谨,清道光年间曾任职凤山县(今高雄县)知县,后擢升台湾淡水厅同知。他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发展文化教育,深受台湾人民爱戴。1999年,高雄“寻根之旅”团首次到曹谨公故乡寻根,此次则是按台湾民间习俗,举行联合祭拜曹谨公典礼。(宋全忠)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逐步开放电讯市场
  长期以来一直由澳门电讯公司独家专营的澳门电讯市场今年迈开了分阶段开放的步伐。对于近期首先开放的移动电话经营牌照竞投,各方反映踊跃,热度超过预期。
  至9月1日,共有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的8家公司递交了竞投申请,显示出他们对澳门未来电讯市场的信心。(李 洁)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香港经济走向新时代
  夏冰
  2000年8月17日,盈科数码动力与香港电讯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正式完成,合并后的新公司易名为“电讯盈科”,市值达5400亿元,成为一家具备进军世界互联网、宽频及通讯市场的强大实力的国际级电讯科技公司。随着这项总值达380亿美元的亚洲最大规模合并计划画上圆满的句号,新闻媒体爆炒李嘉诚父子尤其是小李点石成金的热情也告一段落。然而在这神奇的网络时代,在香港这个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心,焉知明天不会出现更劲爆的新闻?
  香港经济正走向新时代。过去提起香港经济,人们关注的是对外贸易、金融证券、房地产、旅游服务等熟悉的领域;而现在,我们不能不谈到香港数码城的远景规划、盈动与香港电讯的传奇合并或者是tom.com公司上市后引发的疯狂追逐。一年来,以资讯科技产业为特征和动力的新经济在香港迅速崛起,并引发了生产、销售、消费、企业经营与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成为“英雄”般的人物,风头超过其父“老超人”,他的故事成为香港新经济兴起的最好注脚。
  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政府痛定思痛的结论之一是:在电子化、网络化经济竞争中,香港已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削弱了香港的竞争实力;为迎头赶上,香港经济要重新定位,要发展创新科技,要跟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数码21世纪新纪元——资讯科技策略”。3月,特区政府接受李泽楷的建议,决定兴建香港资讯科技基地——数码港,整个工程由李泽楷的盈科公司承建。所谓“数码港”其实就相当于内地的“高科技园”、“软件园”等,由政府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提供土地,由盈科开发,然后用相对低廉的房租吸引高科技公司入住。目前数码港发展计划已引起很多国际企业的兴趣,已有155家本地及海外公司登记表示有兴趣成为数码港租户,其中15家跨国企业已签署了入租意向书。
  1999年5月,李泽楷借壳上市,建立盈科数码动力公司,消息尚未发布,公司的股价就一路飙升,在香港掀起网络科技股旋风。一时间,各式各样的网络公司层出不穷,科技股网络股资讯股大行其道。李泽楷没有就此止步,不久又以一间借壳上市不到一年既无客户又无收入和利润的互联网企业,鲸吞市值达3000亿美元的英资百年老店香港电讯,创下世纪收购事件。就其意义而言,收购案之以小搏大和峰回路转还在其次,关键在于为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展示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互联网向传统产业接近,可得到实质性业务的坚实支撑;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为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回顾李泽楷前行之路,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首先提出高科技概念,公司转型为高科技公司,推出网络概念股。再利用“新经济”理论推波助澜,使网络股价飙升,虚拟财富剧增,继续利用盈动的虚拟资产和财富效应,对具有实质资产和赢利能力的老牌公司成功实施了收购,完成虚拟资产实体化。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始终得风气之先,而且都是大手笔。这一点并不是任何有同样想法的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斯坦福计算机毕业加富豪之子加网络概念才是一支完整的有升值潜力的网络股。有的人说,老超人干一辈子,不如小超人干一天,这也许正是新旧经济的差别所在,但同时也从多个角度证明新旧经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度跟在“老超人”身后亦步亦趋的香港投资者们,现在又跟在“小超人”后面,开始进入互联网的无限世界里。许多面临调整的传统企业纷纷制定投资计划,以合资、合作、独资、收购、重组等不同方式,加入电讯、互联网、电子商贸等资讯科技领域。一些跨国公司相继宣布在港设立亚太区总部和增加投资。
  同时,香港资本市场也出现了重大变化,融资结构和股市结构均出现了悄悄的调整,资讯科技公司成为市场投资的重要方向。网络经济及其相关产业更是蓬勃发展,被视为香港新经济的增长点。传统产业也加速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资,改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一年前,香港的企业有自己互联网站和资讯系统的不到5%,而今已超过30%。根据测算,香港电子贸易总额1998年为6000万美元,到2003年将增加到24亿美元。
  最近一段时间,来自香港的消息显示,从政府到民间对新经济的热情还在升温。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香港青年商会日前宣布,为了配合特区政府推动资讯科技发展、保持香港竞争优势的策略,将举行“21世纪数码青年新动力”大型活动。为了协助香港中小企业发展资讯科技,利用电子贸易提高竞争力,香港六大商会近日联合推出了数码企业普及计划。尽管如此,有识之士也指出:新经济也并非包治百病,一抓就灵。学术界对新旧经济的定义尚有争议,对其中的泡沫更是忧心忡忡。如何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保持香港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仍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不管怎么说,香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泡沫,有一个名人是这样说的:啤酒有泡沫,但啤酒不是泡沫。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经贸往来增加 民间交流频繁
  闽台合作互动呈上升势头
  本报讯 记者宣宇才报道:今年1至7月份,福建和台湾之间经济合作增加,仅漳州市就新批台资合同金额2.57亿美元,实际到资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和54%,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4月12日,第四届“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隆重开幕,12个工商团体组织的1500多位台商组成了强大阵容,大同、环隆科技、伟邦电子、亿光电子等100多家厂商占据了800个展位中的1/3。时隔不久,“2000年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两岸科技成果交易会”举行,台商热情不减,33个台商团组322人踊跃参加,其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榕考察投资环境。台湾科技“四大龙头”之一的新竹科技园区特意组织了一大批企业前来参展,交易会因此特设了台湾精品馆。一半多台商签订了项目合同,合同金额达3.91亿美元。
  闽台科技教育交流活动从年初开始也显得异常活跃。1月15日至16日,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大学、高雄科技学院、文化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院校18位专家学者与大陆4所大学10多个科研院所的70多位专家,共同举办“海峡两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21世纪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发表论文104篇,探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维持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6月初,两岸地震专家相聚福州,就去年台湾发生的“9·21地震”召开“海峡两岸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
  3月1日,福州大学的17名学生老师赴台,与台湾中原大学、台大等7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欢聚一堂,坦诚相见,建立了深厚感情。4月1日至10日,台湾31位中学和职业高中校长兴致勃勃地过海参加“2000年海峡两岸园丁之家暨学校经营管理研讨会”。闽台两地中学校长亲切交谈,探讨共同关心的学校经营管理问题,达成了许多共识。
  闽台两地的新闻和文化交流也呈上升趋势,先后有34批141位台湾记者前来采访,福建省报业协会也组织了两个记者团赴台采访,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反响。福建省旅游局透露,今年1至7月份,来闽的台胞约有257074人次,同比增长10.5%。风光旖旎的国家旅游区湄洲岛日前开通了闽台两岸网络通讯IP电话,为台湾游客或进香祭祖的妈祖信众提供了极大方便。7月18日,台湾台中县大甲镇的2000多位妈祖信众不顾台湾当局的竭力阻挠来朝拜这里的妈祖祖庙。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于素朴中自见光辉
  ——记香港特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吴康民
  本报记者 王尧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对劲,想来想去,问题出在副题上,给人的感觉是开“两会”的时候到了。香港培侨中学校董会董事长、校监吴康民先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老人大”,1975年他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连任第五、六、七、八、九届人大代表,并担任九届人大香港代表团团长。因了这超长的参政议政资历,每年“两会”期间,吴康民的“出镜率”很高,但囿于篇幅,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其他值得抒写的部分往往被忽略,同事们交谈起来均深以为憾。
  今年7月,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吴康民先生有过几次短暂的交谈,当时他说可送我一本他写的书,我以为只是随便说说,并没有放在心上。几天后再见到他,他便问我为什么不去取书,我才知吴先生一言九鼎,没有“随便说说”的习惯,十分惭愧。及至读过其所赠《生活语丝》一书,对吴先生诚信、率真的品格和爱国爱港的炽热情怀、无私奉献更有了深入的了解。
  吴康民1926年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1947年毕业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后赴香港培侨中学任教,见证了香港半个世纪来的风雨沧桑。关于这一段经历,吴先生在一篇题为《回忆与历程》的随笔中这样写道:“我在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就已经半改行以及全改行。虽然我小时候也梦想要开一间化学工厂,用试管和烧杯倒来倒去,发明出一些新的玩意,生产面世……毕业时,国事多艰。开化学工厂是梦想,就是要进化学工厂也不容易。当时我已很关心政治,觉得还是先‘救国’再来‘科学’,而不可能是‘科学救国’。救国要有救国的途径,于是我到了香港一家有进步倾向的中学。觉得培养人才也是‘救国’之道,想不到一干就是一生。
  几十年来,我的工作岗位不变,但工作内容却是多变的。先是当教员,后是担任校长,那时算是改行搞教育。到了近十年,更由教育改行作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半退休后,还有一大堆衔头要参与工作的……”
  但有一样是几十年不改行的,那就是写作。吴先生的“第一职业”是教师,但业余喜爱写作,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出版过二十几种书,从科学小品、青年修养、文史杂谈、中外游记、读书随笔到政治评论都有,现仍在各大报章撰写随笔及时事评论专栏。文如其人,著名作家王蒙为其作序称之为“诚实的文字像诚实的品格一样,于素朴中自见光辉”,从各个时期出版的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多年来,作为人大代表、港事顾问、预委会委员、筹委会委员、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吴康民和许多老爱国人士一道,为管理国家事务、香港回归祖国、沟通内地和香港的联系、加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作了大量工作,1998年7月1日吴康民获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对此殊荣,吴康民认为,这不仅是给我个人的,而是对长期爱国爱港、坚定不移的老爱国人士的肯定和荣誉;不仅是对回归一年来表现的肯定,也是对回归以前对公众的服务的肯定;是对老爱国人士在逆境下播撒爱国的种子、传播爱国的声音,使年轻一代不致数典忘祖努力的肯定,是属于所有默默耕耘的老爱国人士集体的。
  吴康民先生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1996年,吴先生七十初度。他对儿女们说,要为内地的希望工程捐助一所学校来庆祝生日。过去,他任职于爱国学校,生活清苦,两袖清风,两年前曾推动学校的校友和退休教师,集腋成裘,在广东清远捐助了一家希望小学。这一回,由于儿女长成,略有积蓄,所以愿意独力捐助一家希望小学。最后在增城县山区福和镇重建了一所小学,完了心愿。
  今年,吴康民先生已经74岁了,但他仍像过去一样认真履行着自己的各项职责,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全国各地。参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他曾公开表明心迹,说当完这一届的人大代表,便要退出政坛,安享晚年。“十多天的会议、大沓的文件、海内外记者的疲劳访问、准备发言和撰写文章,以及会外的种种酬酢,北京寒冷的天气、房间过热的暖气”,对一位七旬老人来说毕竟有些吃力,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老了,便退下”。至于为什么不选择第九届退出呢?吴先生说,“原因有二:过去港区人大代表依附广东人大,虽说是选举,却是由中央提名。这一次是香港回归后、新旧交替的关头,也应该考验一下大家是否接受我,不然在多年‘钦点’之后消失,心有不甘。二是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单独成团,存在一个以旧带新的问题,新代表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虽不敢说是老手,毕竟有20多年的中央议会经验。”其襟怀坦白的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基于这两点,即使退出政坛,相信吴康民先生仍然会以平实洗练的文字,清心直说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怀。(附图片)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九月二日,亚洲首家史努比户外游乐场——“史努比开心世界”正式对游人开放。这个游乐场位于香港沙田,占地近四千平方米,耗资三千多万元,历时一年半建成。图为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在史努比乐园中玩耍。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海峡难隔亲情 两岸血浓于水
  ——台胞捐髓急救大陆儿童
  邓卓明
  9月2日晚8时许,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义工洪秀专、邹秋芳提着一个神秘的小方盒,急匆匆走下南航从香港飞抵广州白云机场的飞机,机场海关人员给予她们特殊的待遇:免检。这两位女士一走出机场大楼,便被早已等候在此的一群人领上了车,汽车绝尘而去,一路直奔广州东郊华侨医院……
  与此同时,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院——广州华侨医院的四楼手术室里,病人及其家属,还有医生们也在急切地等候台湾同胞一行的到来,急盼小方盒里盛着的那袋神秘液体早点运到,以救治病床上一个小小的生命。
  华侨医院的冯烈副院长向笔者讲述了患者的情况:3岁的湖南怀化儿童王新阳出生时即被发现患了重型地中海贫血,这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输血来改善贫血症状,维持生长所需。但根治该病的唯一方法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就需要寻找到与患者HLA(组织白细胞相关抗原)相合的骨髓供者。自出生起小新阳的父母就为他多方求医,今年暑假来到华侨医院,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与台湾慈济骨髓中心建立了联系,并在1/25万至1/30万的情况下,于今年7月在台湾找到了与患者相合的骨髓供者。
  人们急切等候的正是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据悉,这是大陆接受台湾骨髓所救治的首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也是接受捐赠人中年龄最小的患者。
  担任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主任的李政道教授(与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同名同姓),是国际公认的著名HLA专家,被誉为“血清学之父”,这次为了慎重起见,也亲自来到大陆,和广州华侨医院的同仁们一起等待骨髓的到来。
  当李政道博士从义工手中接过680毫升的骨髓送到华侨医院血液内科专家手中时,在场的两岸同胞报以热烈的掌声。
  据李博士介绍,“慈济”两位义工不辞辛劳,一大早五六点钟便从台湾花莲寺赶到台北,再到机场乘华航的飞机,于下午3时50分到达香港,最后乘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于晚上8时左右抵达广州,一日内辗转数千公里,马不停蹄地送来大陆儿童急需的骨髓。
  义工邹秋芳深情地说,“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生”,她们是把台湾同胞的一份爱心和祝福带到广州。她说,9月2日上午9时30分,台湾医护人员从慈济医学院的一位男生身上抽出骨髓。这位25岁的大学生目前身体状况一切正常,他还特意给患者捎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写道:“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是我愿意献出你所需要的骨髓。或许在你我的一生中,我们都不会见面,但请你永远记得……为了你的生命,台湾、大陆有许多叔叔、伯伯、阿姨、姑姑、哥哥和姊姊参与了……”
  晚上9时多,广州华侨医院的医护人员将珍贵的骨髓移植到小新阳的体内。“海峡难隔亲情,两岸血浓于水”。望着那慢慢输入病童体内的骨髓,小新阳的家人表示,将会永远感激海峡对岸的那位大哥哥、那群热心的人。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广东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
  粤港澳台科技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新华社电 (记者张朝祥)广东省科技厅负责人认为,粤港澳台在科技领域可进行广泛的合作,广东省已为此制定了相关方案。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情况介绍会,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马宪民等介绍了广东实施“科教兴粤”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在谈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时,马宪民说,广东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时,将推进粤港澳台4地的科技合作。马宪民说,目前4地民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比如说,港澳台地区在广东投资的企业,80年代初主要为加工型的,现在多数企业的研发机构已经随企业进入广东,大量聘用内地的科技人员,有的还直接和内地的科研机构合作。另外香港也在吸收内地的科技人才到香港工作。
  据介绍,港澳台地区的一些风险投资资金已经纷纷进入广东,寻求合作投资项目,广东的高科技项目正成为他们的目标,霍英东先生甚至在广州科技园投资设立了南沙资讯科技园。广州、深圳等地都有一批高科技企业准备到香港上市。
  广东省科技厅负责人认为,澳门与欧洲的密切关系在粤港澳台科技合作方面将起到特殊的作用。欧洲的“尤里卡计划”是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去年葡萄牙政府在澳门召开“尤里卡会合亚洲”会议,吸引了大量亚洲企业参加,其中广东就有20多家企业成功寻求到合作项目。澳门正成为广东企业走向欧洲的桥梁。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专家预测今年澳门经济将呈正增长
  新华社澳门9月1日电 经济专家预测,前几年持续低迷的澳门经济今年可望重新回升,取得1.5%至2%的正增长。这是澳门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后首次回升。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内部需求减弱等原因,自1996年起,澳门经济接连出现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0.6%、-0.1%、-4%和-2.9%。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澳门经济学会的学者们说,澳门经济受外部需求的影响很大。今年以来,亚洲经济逐渐走出金融风暴阴影,上半年大批游客前来澳门,加速了澳门旅游服务业的复苏,预计下半年这一势头将会继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