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54)

  来一次文凭打假如何?
  没想到,《这样的文凭,值几何?》刊出后,短短几天时间收到了20多封读者来信!还有读者千里迢迢打来电话。这些来信、来电表达了一个共识:“空壳文凭”祸国害民!决不应该让这种丑恶现象泛滥下去了。
  山东临沂一位署名吴奈何的干部来信说:“我是一名乡干部,你文章中提到的“空壳文凭”现象,在我身上就有发生。我1983年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没有考取;以后连考两年,均名落孙山。后来,通过一位在县里工作的堂兄的关系,我到乡文化站当了通讯员。为了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拼命工作,1987年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了3篇文章,有一篇写“美在农家”活动的稿子还发在了贵报上。乡领导看我工作勤勉,把我从临时工转成了正式工,以后又提了干。在提干时,县人事局要求必须要有大专以上文凭。我活动了一下,搞了张党校的大专文凭。为了提高竞争力,当副乡长期间,又拿到了本科。现在,我正在念农经管理的研究生,前几天通过了论文答辩,马上硕士文凭也到手了。说实话,拿这些文凭,比起高考要轻松多了。正如你文章中说的那样,考前大家都去活动,大部分考题事先就知道了。只是上研究生时,外语要统考,不是本校出题。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搞到题。不过,也该我走运,考试时正在我一筹莫展的当口,发现监考老师偷偷给我旁边的女士塞了个纸条——不用说,肯定是答案之类的东西。我急中生智,向监考老师举手告发,老师佯装没看见,那位女士可着了急,朝我挤眉弄眼,做手势让我别声张,并主动把卷子推到我面前让我抄。结果我考了84分。看了你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虽然我是既得利益者,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原先同村一个同学考上了省师大的教育系,我羡慕人家,私下里还流过泪。现在,文凭拿到手,又觉得很空虚,文凭这样贬值,有什么神圣可言?”
  吴奈何?我疑心他用的是化名。从他的告白看,他的文凭确实含有水分,但从他的行文看,此兄并非胸无点墨。
  武汉某高校一位老教授寄来一封厚厚的挂号信,他说,教育有自身的规律,现在有的学校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真让人痛心。他所在的系办了个研究生班,给每个老师都分配了招生指标。完成指标,老师可拿回扣;完不成指标年终要扣奖金。学生交的钱越多,学校给学生的优惠也越多,譬如,免于听课,免交学期作业……象牙塔中出现这种怪事,是学界的耻辱!你如果来曝光的话,我给你提供足够的材料。
  北京西城区一位姓栗的干部在文章发表的当天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的儿子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劝儿子考一考研究生,儿子不从。他叹息道,如果儿子的出发点是为了先锻炼一番长长才干,倒也无可厚非,可儿子说:费那劲儿干吗?先出去挣钱,只要有了钱,现在想弄个文凭太容易了。
  深圳某公司一位姓刘的读者也在来信中说,他是去年北师大毕业应聘到深圳工作的。时下,空壳文凭泛滥,鱼目混珠,真假莫辨,让他们这些从考场中拼杀出来的学子身受其害。他痛陈了好几件自己求职时和走上工作岗位后被“空壳文凭”者挤兑的事儿。他说,空壳文凭充斥,将影响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平,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
  不少读者这样呼吁:为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干部体制的健康运转,来一次文凭打假万里行活动,如何?
王慧敏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价格战不是怪圈
  诗云
  今年以来,各地家电市场有关产品降价的消息此伏彼起,其中尤以29英寸等大屏幕彩电价格“跳水”最为轰动,引起的关注、议论也最多。最近,一些传媒对价格战的无休无止表示十分忧虑,开始探讨如何走出价格战的怪圈。价格战真的是怪圈吗?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竞争是普遍存在的,是企业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促进产品销售,加快资金周转乃至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常用手段。进入80年代以来,我们耳闻目睹的远有日美汽车之战、康柏与IBM的电脑之争,近有新科、爱多、德加拉等VCD机、DVD机的你争我夺,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广告大战,等等。所有这些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无不以价格为其表现形式,即使是技术创新、开源节流、提高质量,也不能避免走价格战的道路。所以,价格战不是怪圈,而是企业比拼技术、管理、质量、成本等竞争力,实现优胜劣汰的有效途径,是市场逐渐成熟、活跃的表现。说到底,价格、技术都是市场竞争的手段,不存在哪个层次低哪个层次高的问题,也不会由谁来取代谁。如果说,现在仍然有些企业该死的死不了,该退出的没退出,那是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等非市场因素在作祟,而不是价格战之过。
  在当前“入世”逼近、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而我国彩电库存较多、市场销售不旺、居民整体购买力偏低的情况下,降低部分彩电产品价格,迅速回笼资金,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做法。事实证明,部分型号彩电降价,扩大了品牌效应,消化了企业库存,刺激了市场人气,带动了其他产品的消费,有利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占领市场。反之,一味坚持所谓账面盈利,既清理不了库存包袱,又换不来现金回笼,最终还有可能失去原来的市场份额。难怪一些厂家商家无论怎么扭捏作态,到头来还是不肯放弃价格上的较量。
  目前,有些企业对价格竞争不理解,颇感被动和手足无措,归根到底是对计划经济的统一步调、按部就班比较习惯,对市场变化和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还不太适应。这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学习很不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踯躅不前,只会害了自己,又误导了公众!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让期货市场服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朱玉辰
  期货市场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转移粮食企业经营风险、保障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形成粮食价格机制的有效途径。
  利用期货价格,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为国家合理制定和调整粮食收购保护价提供可靠依据。
  合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必须用市场手段、以价格信号来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期货市场是价格形成的中心,各方面的供求信息都汇集到这里,经过充分竞争形成期货价格,因而期货价格具有集中性和权威性。期货市场交易的是数月后才交割的商品,形成的是中长期的未来价格,因而期货价格又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正因为具有这些特点,期货价格被广泛誉为“真实价格”,可以为引导粮食生产提供市场依据。
  利用期货市场转移粮食企业经营风险,以减少亏损、增加盈利,改善粮食企业经营状况。
  粮食是一个弱质产业,生产和经营的风险很高。在我国,粮食风险主要由政府、农民和国有粮食企业承担。期货市场是风险再分配市场,一方面可以转移风险,将农民和粮食流通企业的风险转移给投机者,让社会游资来分担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通过价格不停地变化,将风险分解消化。粮食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学会利用期货这个工具来转移风险,改善自身经营状况。
  第一,粮食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现货市场买进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在现货市场卖出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进,从而避开价格变动的风险,锁定正常利润。
  第二,期货市场可以为粮食企业实现顺价销售提供一条新的渠道。目前,粮食企业普遍反映在现货市场实现顺价销售的难度很大。通常情况下,远期的期货价格一定会高于今天的现货价格。只要时机选择适当,粮食企业完全有可能在期货市场实现顺价销售,至少可以得到一个高于现货市场的卖价。
  第三,期货市场可以为粮食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有效的价格参照系和保护伞。1997年7月,中粮总公司准备出口一批大豆。为防止在现货市场采购大豆时出现价格暴涨,公司在大连期货市场买进期货合约,锁定收购价格。不久,大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果然上涨。但由于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了现货市场的损失,公司仍达到了出口获利的目的。
  将期货市场作为“第二板市场”加以利用,有助于解决粮食卖难和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问题。
  期货市场是一个没有违约风险、没有拖欠货款、没有假冒伪劣的市场,是我国目前所有商品流通领域中最净化、最安全的流通渠道。在期货市场上销售还具有资金回笼快、资金流向明确、单一等优点,便于账户管理,能够有效地实现这部分资金的封闭运行。
  利用期货市场完善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
  粮食市场体系应当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二者的特点、功能不同,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不一样。现货市场主要反映目前的供求状况,形成现货价格,而期货市场则更多地对未来的供求变化作出预测,反映未来的价格走势,二者互为补充,无法相互替代。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现货、期货市场配合使用更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以美国为例,美国有三家全球顶级的粮食期货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堪萨斯商品交易所和明尼阿波利斯粮食交易所,美国生产的粮食有90%以上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国际粮食贸易均以CBOT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
  (作者系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今年夏天,电突然紧张起来,先是广东用电告急,后是北京差点拉闸,接着,浙江、福建、广西、四川许多省份供电告急——
  电,又短缺了吗?
  冉永平 温绪庭
  前两年,电力似乎和其他商品一样,告别了短缺,甚至出现卖不出去的现象。那么,人们不禁疑惑,昨天还为市场发愁,今天怎么一下子电又紧俏起来?
  并未告别短缺
  我们感受到电力不再紧张大约是1997年以来的事。到1998年,不少地方的供电部门开始为卖电发愁。于是,人们感到,电和其他商品一样,告别了短缺,走入了过剩时代。事实真的如此吗?
  早在1998年全国窝电严重的时候,不少电力专家就警告了这一现象的“虚假性”,我国电力的“饱和”只是暂时的,低用电水平下的饱和。
  说它暂时,是因为电力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晴雨表,经济增长快,对电的需求就大,反之就小。前两年,我国经济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后实现“软着陆”,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对宏观经济敏感的电力市场,作出的回应就是社会用电量增长也慢下来。而且,我国用电量中,3/4以上是工业用电,这一电力市场的结构使得我国电力市场对宏观经济变化更敏感。因此,前几年电力的“饱和”很大程度上是经济速度的影响,一旦我国经济经过调整,重新驶入快车道,这种平衡就会打破。
  说它是低水平的饱和就更容易理解了。看看我们自己家里,每月用了多少度电?特别是9亿农民,除电灯以外,还有多少用电的东西?据统计,我国人均装机容量才0.2千瓦(1997年数字,现在略有提高),年人均用电量仅893千瓦时,而美国分别是3.1和12434,俄罗斯是1.46和4963,可见差距之明显。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必然会不断提高,并向发达国家看齐。如果按俄罗斯的标准计算,我们的装机容量还需要增长6倍,用电量要增加5倍多。
  两个“热”打破平衡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电力其实并未真正告别短缺,一有风吹草动电力就会紧张。
  事实也正如此,天气的热和经济的热立刻打破了电力的“脆弱平衡”,电马上紧张起来。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干旱炎热。干旱导致水电发电受到影响。7月,全国水电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东北三省、河北、浙江、河南甚至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炎热又导致用电量激增。5月以来,华北、华东、山东、广东等地区相继出现了连续高温天气,农业灌溉和降温负荷较大。例如广东电网在6月初的高温天气中,用电需求不断攀升,在开启全部机组和满负荷接受西电东送电力及向香港购电60万千瓦的情况下,仍难满足要求,被迫在6月5日晚高峰拉闸限电。
  进入7月以来,全国仍持续高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负荷均创出历史最高,华北、华东等地一度出现用电形势极度紧张的局面,停机备用容量已全部调用,其中华北电网为满足用电需求,分别开启了大港、京西等燃油机组发电。
  天热的同时,经济也“热”起来。随着宏观经济大形势的好转,工业生产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特别是上半年全国钢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产量增长较快。纺织行业的结构和产品调整取得实效,在今年出现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旺销的局面。这一切都导致占用电大头的工业用电快速增长。
  电力随经济增长而增长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尤其明显。如华东和南方电网最高发电出力分别较同期增长达27%和23%,其中广东增长34.9%,浙江增长31%,上海和江苏增长23%。其他电网一般也都在10%以上。
  两条腿走路
  今年供电形势的再度吃紧给我们很多启示。从根本上说,我国的用电水平还很低,要彻底解决矛盾,适当建设一些电厂是个办法,同时,必须加快全国大区电网互联,发挥联网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彻底解决“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不平衡状况。据了解,目前正在进行东北与华北的联网,明年初可建成投产;三峡输变电工程在2003年将建成一条直流输电工程和33条4200公里的交流线路;福建与华东联网今年开工,2002年上半年投产。今后应当首先加快华中与华北联网,以便将三峡电能调至华北,进一步吸纳三峡电量;其次为解决广东电力供应缺口,应加快南部电网西电东送力度;再次应加快华中与南方电网互联工程,将三峡电力调往广东。
  可以预见,随着全国电网互联的逐步实现,大电网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电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全国人民才能真正彻底摆脱拉闸限电之苦。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电力指标(1997年)
人均装机容量  人均发电量 人均用电量
(千瓦/人) (千瓦时/人)(千瓦时/人)美国   3.10   13198    12434俄罗斯   1.46   5671  4963中国   0.21    917  893英国   1.22   5852  5380西班牙   1.23   4800  4104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总公司创利润近三千万元。作为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突破口,这确实让人兴奋,然而,分析其来龙去脉,却不禁让人萌生——
  扭亏为盈后的忧虑
  本报记者 宣宇才
  福建省一年的煤炭需求量一般在八九百万吨,其中的烟煤部分从外省调入。前些年,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3000多个乡镇、个体小煤矿星罗棋布,再加上国有的60多个大煤矿,煤炭的年生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小煤矿每吨煤的价格比国有煤矿低几十块钱,这导致国有煤矿的产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200多万吨,流动资金困难。
  借着国务院“关井压产”的东风,福建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一下子砍掉1200多个小煤窑,省属煤炭企业也关闭11个资源枯竭、生产成本高的煤井,县级关闭10多个。去年国家下达指标,关井234处,压产204万吨。今年全省全年限产460万吨,上半年又关井30多处。
  于是,从今年春天开始,省内煤炭市场趋于平衡,出现供应略有缺口的局面,煤炭价格每吨上升了15元钱,使省煤炭工业集团原煤生产企业创利润1778.8万元,不靠国家每年的5000万元价格补贴而实现赢利。
  “‘关井压产’带来了市场,带来了利润,然而谁能保证在利润的驱动之下小煤窑不会死灰复燃呢?现在的数字不能说明我们改革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炜华冷静地说道。
  这个评价很客观。在国家“关井压产”的强大作用下,福建煤炭市场初步出现了略有缺口的局面,国有煤炭企业因而赢利。但是,福建的煤炭市场是全国市场的一小部分,外省的煤炭完全可以进入福建填补空额。而且,福建的小煤矿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在利益驱动之下,不仅乡镇小煤窑容易一哄而起,一些靠煤矿税费作为预算外收入的县也不甘心丢掉机动财力,更别说某些腐败分子参股的小煤窑了。这些致命的隐患对福建的煤炭行业构成直接威胁。
  技术创新的步子比较慢,煤炭成本难以大幅度降低,也是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今年以来,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想方设法减低成本,吨成本降到91.74元,比上年降低了3.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挖潜”的空间恐怕不会太大。
  福建煤炭工业集团公司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节约运营成本。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靠提高质量来增收;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涉足旅游、建材、房地产等领域。在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中,多种经营的利润为1221.8万元,接近总利润的一半。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城市规划百姓先知
  浙江省温岭市城市化推进办公室收集、整理出三十五幅近远期城市总体规划图及规划中的住宅小区设计图,到各居民点巡回展出,倾听百姓的建议。图为近日在太平镇前溪路展出的情景。
  江勇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