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头条竞赛

  几十家有着数千、上万职工,数亿、十数亿元资产的国有大中型煤矿,今年内将从工商注册中销号——
  60家大煤矿为何关闭破产
  本报记者 彭嘉陵
  1999年,辽宁本溪实业有限公司等11个煤炭企业或煤矿实施关闭破产。最近,又将有8个煤炭企业关闭破产项目启动。这样,已经有将近20个煤炭企业关闭破产或进入关闭破产程序。据了解,到今年底,全国国有煤炭行业将要关闭破产60个企业或煤矿。
  60个企业关闭破产,这么大的规模,不仅对煤炭行业来说是破天荒的,就是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调整改革中也不多见。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破产企业,大多是国有大矿,甚至是一个矿务局整体破产,有的涉及职工上万人,资产数亿、十数亿元。这60个项目,1998年生产能力3899万吨,共有职工6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6.5万人,亏损额23.4亿元。
  为什么要让这么多的煤炭企业关闭破产?为什么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也要关闭破产?
  资源枯竭 扭亏无望
  1998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94个,生产煤矿593处,其中257处属于资源枯竭、成本畸高、长期亏损而扭亏无望的矿井和企业,占总数的43%左右。这些矿井生产能力1.2亿吨,亏损额高达43亿元。近些年来,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困难,很大程度上就难在这些差矿、老矿、穷矿身上。计划经济时期也采取了一些解决措施,比如每五年都报废300万—500万吨的煤矿,但是资产及人员安置等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矿井关了,包袱并没有减轻;或将衰老矿区与其他矿区合并,但把包袱转给了其他矿区,几乎把其他企业拖垮;近些年也实行过转产,国家对衰老报废煤矿给予了数额相当可观的三产贴息贷款,但也没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的甚至背上了新的包袱。
  在市场经济下,以上路子都走不通了。必须寻找新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这些资源枯竭、扭亏无望、产品无市场或高硫高灰矿井关闭破产,重新寻找生路,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企业关闭破产,无论从眼前或长远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利益,也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重获新生。因此,煤矿的关闭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
  政策扶持 积极踊跃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矿山企业的关闭破产非常重视,有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多次摆上国务院办公会议。最近中办和国办又联合出台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快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破产。
  新政策是针对煤矿等矿山企业的特殊情况而出台的。考虑到煤矿等矿山企业资源枯竭的特殊情况,与一般经营不善企业的关闭破产不同,因此,新政策对煤炭企业的关闭破产给予了特殊政策:相对提高了安置费标准,提高了企业所办社会职能单位移交地方支付的费用,增加了部分全民和集体职工及家庭成员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同时,突出照顾了年龄偏大的职工,增大了职工自主选择去向的余地,明确规定可以利用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安置职工,对集体或混岗职工也提出了明确的安置政策等。为此,中央财政将拿出更多的政策性补贴。
  前两年,一听说破产,煤炭企业领导和职工都不情愿。现在,破产或关闭企业非常积极。记者在国家煤炭工业局关闭破产办公室采访时看到,来谈破产事宜的企业领导一拨接一拨。他们认为有关细则出台太慢,要求抓紧实施。一位矿务局局长对记者说,新政策出来后,不光省里重视,职工也要求尽早实施,以便早点找到出路。
  资产重组 重新就业
  据了解,煤炭企业破产后,有几种重组方式。一是将效益好的单位分立出来,成立独立的企业。二是由其他企业收购部分有效资产,并带走部分职工。三是在关闭破产变现时,由职工出资购买有效资产,组成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中小型企业。
  破产企业职工的出路,除以上几个外,年龄偏大的,可提前退养或退休,也可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自谋职业,或到社区管理机构等。据了解,通过以上渠道,破产企业职工大多能重新就业。
  截至目前,1999年关闭破产的11个企业或煤矿,已基本到位。本煤公司的关闭破产及职工安置已基本结束,抚顺龙凤矿已安置1700多人,六枝、洛市矿务局利用有效资产重组的企业,已开始生产经营,其它企业的关闭破产也正在实施。本煤公司和六枝局都是有数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大矿务局,而且是整体破产,职工的安置是最难的问题。本煤有职工1.49万人,离退休人员2.15万人,六枝有职工1.52万人,离退休人员8700人。现在,两企业的破产总体比较平稳。
  国有煤炭大企业、大矿的破产,从过去没有搞、不敢搞到现在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有一个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在过去一两年里,有些破产企业由于没有经验,加上各方对煤炭企业的特殊性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在实施过程中也曾引起职工不满,这些都应是正常的。煤炭企业的破产,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压题照片:一些资源枯竭的煤矿关闭破产,其他煤质好、开采条件不错的煤矿还将获得大发展。图为中煤集团大屯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矿区一景。
  钟梅摄(附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企业论坛

  建立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江平
  这些年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关私营经济的一些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确实增加了不少,但是要建立起良好的法治环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确立一个市场经济的法治环境,离不开四大要素:平等、自由、公平、信用。
  平等机制。虽然我国取消了以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做法,但平等机制的建立还须进一步完善。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外国人来说有一个建立国民待遇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否也有建立平等的类似国民待遇的问题呢?外国企业能够涉足中国的领域,中国的私营企业是否能够涉足?二者是否具有平等的地位?加入WTO之后,我国在四个领域以外都放开,事实上四个领域以外是否都能放开呢?也不一定。如果外国的保险业、银行业和电讯业可以进入中国市场,那么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们能不能组建中国的私营银行、保险公司、电讯企业呢?现在有一个民生银行,能不能再放开呢?既然外国人能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自己的私营企业能不能进入这个市场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未来的开放,尤其加入WTO之后,如何平等对待中国人和外国人,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自由机制。自由机制存在问题较多,政府干预过多最为突出,或者说政府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干预过多。当然,一点干预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干预过多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在《公司法》的起草阶段,我们曾想在第八条中规定:一般情况下,有限公司的设立只要符合《公司法》的规范条件,就可以成立。如果国家规定了需要批准的特殊领域,则要先批准,后设立。《公司法》颁布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设立一个企业,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需要政府层层审查、批准,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设立。在层层审批下,怎能达到自由竞争呢?
  政府的干预行为很多是在规范、整顿的旗帜下,侵犯了私营企业的利益。政府行为的任意性、随意性,给许多私营小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原来合法经营的,现在不可以经营了。因此,政府的行为要适当加以限制,并依法赔偿在治理整顿中企业的经济损失。
  公平机制。公平竞争的机制说透了就是《竞争法》。在我国,公平竞争机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垄断,国有企业或某些行业的某些垄断,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中小企业与垄断企业之间的纠纷和利益冲突,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世界各国的传统做法,就是保障中小企业利益的存在,防止过度的垄断,防止价格垄断、市场垄断。目前在我国存在的一些垄断行为,包括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一些私营企业本身既是受害者,又是参与者。虚假广告,虚假产品,都证明企业应该进行自我规范。因此,中小企业既享有法律的合法利益,防止垄断行为造成其经济损失,又要防止在竞争过程中自身出现违法、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信用机制。建立一个国家的市场信用机制刻不容缓。信用和风险成反比。
  过去,个体经营存在两大难:一是产品质量及经营理念的问题;二是信用度问题。当你到银行贷款时,你的个人信用、你的财产情况及你可以有多少财产来抵债,都成为你能否获得贷款的凭证。私营企业家只有建立两个方面的信用,才能使银行、社会改变成见。一是财产信用,即你有多少资产能够抵债的信用;二是商业信用,即借款能还,作买卖守信用,买了货能付款,租房子能付租金,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能体现出足够的信用。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胆大心细
  林佳
  几年前,提起破产,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破产,几乎是谈“破”色变。这几年,全国每年有五六千家企业破产,其中2/3为国企。特别是这一两年,国企破产力度在加大,不少大中型企业也进入破产行列,数万人的企业破了十几家,还有一批正在准备破产。
  从不敢破到敢破,从少数破到成批破,从破小企业到破大企业,反映出党和政府不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在向深度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和广大职工对破产的承受能力在不断增强。
  破产需要胆魄和勇气。破产,涉及巨额资产,影响众多职工。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始终是地方政府、破产企业最头疼的事。然而,如果不破产,这些企业长期亏损,亏损额巨大,企业早已资不抵债,而且扭亏无望。照此拖下去,不仅企业发展没有前途,职工收入很低,国有资产还要继续流失。
  从破产企业说,企业领导往往不愿在自己任上看到苦心经营的企业被破掉,辛辛苦苦在企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职工,更不愿就这样砸掉自己的饭碗。因此,早些年,说起大中型企业的破产,最大的阻力来自企业内部。这两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特别是国家政策的优惠,给了他们以信心。现在,在一些大中型矿山企业,企业领导和职工已积极要求尽早破产,早寻出路。这种弃旧迎新的勇气是可贵的。
  破产不仅是破企业的产,破国家的产,也是破银行的产。银行改为商业银行后,有盈亏指标。他们既要对国家和企业负责,也要为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因此,在这些长期亏损的企业的破产面前,不得不慎之又慎。有些着急破产的企业反映,银行过于慎重了,一个破产项目数月或一两年破不下来,往往就是卡在银行。银行的慎重是有其道理的,要把国家的损失减到最小。否则,呆坏账的窟窿由谁来补?当然,在慎重的前提下也要有过人的胆魄和勇气。在财产清算清楚的前提下,及早让该破产的企业破产,既可使银行尽早清除掉这些积压多年的呆坏账,也可使这些企业早点寻求生路,让破产企业职工悬着的心早点有个着落。
  要破掉已经办了几十年的一些企业,的确不太容易。但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是严酷的,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只能退出,这是无法回避的。应该说,适当进行企业破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胆”大是好事。但是,胆大还要心细,要有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做好过细的工作,认真处理好财产清算、债权债务、职工安置等问题,这样破产才能积极稳妥地进行。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名企动向

  新希望涉足化工领域
  新希望集团控股的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与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合资成立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
  新希望集团是一家以饲料为主导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为控股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建设2万吨高纯氢氧化钾项目,新希望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对国内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调查,终于下决心进入这个过去从未涉足的化工高科技领域。
  2万吨装置及配套设施预计2002年建成投产,届时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和装备最先进的钾化工科研和生产基地。
  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3.5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利润2500多万元。(秦鸿雁)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名企动向

  红豆继续实行地区代理制
  在红豆集团最近的一次订货会上,哈尔滨市一位代理商以先交100万元预付款的形式订购红豆产品。
  1997年以前,红豆集团的产品以“名品进名店”的营销策略和“先铺底后结算”的形式,走进了全国各大中型商场。部分商场的倒闭,为红豆决策层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止死呆账的发生,从1997年底开始,红豆产品逐步撤出商场,以地区总代理的形式重新组建销售网络。这一做法曾经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却得到销售商的赞同,他们是个体户,以前与名牌无缘。红豆营销策略的转变,给经销商带来了商机,他们纷纷以预付款或带款提货的形式与红豆签订购销合同,使企业规避了市场风险。
  退出大中型商场与个体经销商打交道,也促使红豆集团采取“倒逼成本”的方法生产高品质、高质量、低价位的产品。(周仕凭)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名企动向

  开滦开始吸纳私营资本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在7个较大项目上与私营企业开展合作,最大项目达2亿元人民币。自此,这家全国知名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开始融入私营资本。
  开滦自去年底实现改制后,坚持在改革中改组国有企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认真研究确定了企业非退不可的领域。
  这次与私企签约的项目主要是:拥有资产3.5亿元,年产值达4亿元的澳大利亚澳洲董氏公司出资2亿元人民币,用于开滦矿井水的开发,实行控股;拥有2.3亿元资产的唐山宏文集团向开滦唐家庄矿投资10%—20%的股份;唐山开诚电器公司出资100万元对唐山矿电子设备厂实行控股。开滦与私企合作的这些项目中,既有由于资金紧张,短期内不可能投资开发的项目,也有在经营中一直亏损,需要吸引资金与私企管理方式的项目。(董泽民)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又一批名企老总进校“充电”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0级EMBA北京班最近开学。中文班和英文班总共120名学员,几乎全是国内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其中包括华能集团、中煤集团、中国联通、中外运、中国船舶、中纺进出口、工美集团等国家级大集团公司的总裁副总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步步高、联想、四通等著名私企的总裁、副总裁也跻身其中。
  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国华教授介绍,中欧EMBA学员中,有40%来自私企。这些私企的总裁副总裁,是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充电”来了。步步高老总段永平直言,步步高准备开拓国际市场,先到“中欧”来学点敲门砖。而且,由于他本身英语好,他学的是英文班。
  据了解,成立仅5年多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于坚持聘请世界各国高水平外籍教师,严格学员招收标准,已跻身亚太地区一流商学院行列。许多私企老板慕名而来,不惜花2万美元的高额学费,在两年内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企业发展的各种专业技能。其中包括会计、财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经济理论、企业战略、谈判技巧等。特别是学习期间进行的三个企业调研项目,在外籍教师的指导下,着重探讨学员所在企业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能够学以致用。(白 莎)
  左图为中欧学员在外籍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互动式讨论。
  (中欧供稿)(附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
  ——对十堰市部分工业企业上半年效益状况的调查
  胡鄂均 罗化泽 李树堂 汪建国
  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十堰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31.98亿元,同比增长5.5%。我们对辖内22家主要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中央企业2家:水利部汉江集团(千户企业)和汉江集团丹江铝业公司;省属企业2家:三环集团十通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通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县(市)属企业18家。从规模上看,大型企业1家,小型企业21家。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22家企业比上年同期增亏13663万元。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呢?
  政策性因素。一是《公路法》反超载政策的出台,对汽车生产厂家以高性能、低吨位、多载货、少交费(过路过桥费)为手段,来赢得市场销售份额受到制约,使卡车生产企业利润的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二是费改税政策的提出,使购车客户观望等待。这两项政策使调查中的9家汽车或与汽车相关联的企业销售受阻,利润下降;三是债转股后,企业负担减轻,对利润增长起着积极作用;四是利率下调,22家企业共减少利息支出782万元;五是减税让利使企业增加利润69万元;六是贷款挂账停息增加利润118万元。
  人员包袱是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汉江集团虽然上半年开工(发电)不足,但职工工资、福利、劳保仍得按月发放。三环集团十通公司虽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但也难摆脱人员压力的噩运,不仅减员难度大,而且还要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调查企业中100%的企业都感到面临着减员增效与解决就业的双重压力。
  企业限产因素的影响。企业开工不足,严重影响了利润增加。在调查企业中,企业限产仅增加利润13万元。汉江集团今年上半年的发电量比今年7月一个月的发电量(5亿千瓦时)还少0.64亿千瓦时。由于近期雨水较多,今年下半年可扭转利润下降趋势,并有较大回升。
  由于汽车市场尚未启动和汽车市场的混乱局面,汽车及汽车配套企业普遍开工不足。
  市场价格因素。调查的22家企业由于市场回暖,销售量增加,增加收益14468万元;产品价格回升,增加利润16873万元,但因钢材、石油、电价上涨,利润减少45251万元。从三环集团十通公司来看,一是由于汽车市场混乱,杂、乱、差等假冒产品对市场的冲击,迫使正品车降价,利润下降;二是东风公司利用直销、现款优惠和批量优惠政策,使汽车价格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实行品牌战略,该公司的“十通”牌汽车在云南、贵阳、福建、德州、杭州、广州、中山销售好于东汽公司;四是自行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品种达80%,在价格上比普通车型高20%。
  投资因素。一是由于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小企业无法获得有效的投入;二是目前社会信用差,银行为规避风险减少不良资产,谨慎放贷,使中小企业更难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
  自然资源因素。十堰地区的主要能源是电力,而电能的转化主要靠水,水来于自然,所以自然资源对十堰企业效益产生巨大影响。被调查的10户丹江辖口内企业100%是由于外购电增加成本而减少利润。
  经营管理因素。由于各企业从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节省开支477.3万元。
  此外,上缴所得税、增加职工工资、福利、产品销售下降、增加销售费用、消化年度费用等,减少收入175.9万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