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型文献电视专题片《陈毅》在上海开镜
  本报上海8月27日电 记者韩国飚报道:为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00周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由人民日报社、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广西银荔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电视专题片《陈毅》日前在上海外滩举行了开镜仪式。
  该片反映了陈毅元帅光辉、曲折、灿烂的一生。它以详实的史料、宏大的场面、独特的视角、栩栩如生的画面,借用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将我军创始人之一,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的传奇一生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据悉,开镜仪式结束后,摄制组将赴上海、江西、江苏、西藏等地拍摄外景,预计今年11月封镜。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的前途在于国家统一
  新华社记者
  最近,台湾岛内为了当局领导人是否任“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一事再起争论,包括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均认为他出任该职理所应当;但另一方面,坚持不修改“台独党纲”的民进党和极端“台独”组织“建国党”则表示反对。8月1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对媒体放话称自己尚未作出决定,但“国统会必须重新改组”,“国统纲领也有必要加以检讨、重新修正”,甚至声称统一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唯一及最后“选项”等。
  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这一说辞引起了岛内大多数政党和舆论的批评。舆论认为,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说辞显示他缺乏诚信、心态可议、“台独”本质未变,仍在试图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这种做法根本无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国家统一纲领”是台湾当局于1991年制定的,作为其大陆政策的指导原则,并据此设立了“国统会”,规定由台湾当局领导人任“主任委员”。这个“纲领”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台湾当局领导人是否就任“国统会主委”并坚持“国统纲领”,具有一定的指标性作用。今年5月20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其上台讲话中声称“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问题”,但他迟迟不就任“国统会主任委员”,反而热衷于另搞“两岸跨党派小组”。他的做法早就引起台湾各界的非议,人们质疑他是否有意“冷冻国统会”或将“国统会”弃置不用而另起炉灶;将“国统纲领”束之高阁或另拟“小组共识”,以便纳入“台独”主张。
  3个月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采取回避、模糊的态度。对“国统纲领”和“国统会”也采取同样态度。但是,回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台湾领导人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就无从谈起。而两岸关系的持续僵持与紧张违背台湾民众的意愿,岛内舆论一再呼吁,台湾当局领导人应该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8月以来,岛内传出台湾当局领导人“可能出任国统会主委”的风声,但立即遭到民进党内顽固“台独”分子的反对,台湾当局领导人转而声称要修改“国统纲领”,使“统一不是唯一选项”,以为自己一旦不得不就任“国统会主委”时“解套”。
  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这番谬论遭到岛内舆论和人士的批判。人们批评他“摇摆不定、变幻莫测”,怀疑他包藏“台独”祸心,有意“隐性、显性地搞‘台独’分裂活动”;人们还指出,他想把“国统纲领”修改为“国不统纲领”或“是否统一纲领”,“如果国家统一不是唯一选项,那其他的选项是什么?是‘台独’吗?”舆论还指出,台湾当局领导人在“国统会”问题上的善变反复,根子还在民进党。台湾当局领导人如果真想改善两岸关系,必须首先处理与民进党“台独党纲”的冲突问题。
  通过这场争论,人们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大多数是反对“台独”,希望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和民进党若要违背民意,死抱“台独”谬误不放,终将害民害己,使台湾的发展前景更加动荡。正如台湾媒体所指出的,“倘若将‘台独’留为选项,并因而撤废国统会或将之变质,那也就是将与大陆完全决裂”,“(台湾领导人)是否接任国统会主委,甚至可以视为是面临不归路口的政治大动作,岂能不三思而后行?”(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美国驻华大使访问西藏
  据新华社拉萨八月二十六日电 (记者李京华、裘立华)西藏自治区主席列确今天在拉萨会见了首次到西藏访问的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一行。双方就西藏的发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普理赫在会谈中表示,西藏取得的成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在高高的云层上是看不到变化的,在西藏的土地上,我看到了这里的变化。今天我在拉萨郊外看到很大的学校,儿童们天真快乐。”列确说:“现在正值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欢迎美国投资者参加西藏开发进程,在基础设施、农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进行投资。”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许中田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时,多次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警示全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训,是对沧桑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刻认识,是对历朝历代兴盛衰败的经验总结。古为今用,引为借鉴,又是对全党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是对某些昏昏欲醉的人的一记警钟。它对于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抵御各种腐蚀和诱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们坚强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会走向颓废乃至灭亡。这是古往今来从无数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警世良言,是一部人才成败史、国家兴亡史所证实的客观规律。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各朝各代的亡国之君,大多与居安忘危、堕落丧志、贪淫奢靡有关。秦王嬴政,叱咤风云,统一中国,自号“始皇帝”,幻想帝业永传,但不出两代,他的儿子胡亥就沉湎安乐,昏庸透顶,失信于民,使“千古一帝”留下的政权毁于一旦。隋王朝也只是维持了两朝,便朝政腐败、“奢华无度”而迅速垮台。而唐太宗李世民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的业绩,与他“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也须思其始终”的忧患意识不无关系。他常常提醒自己:“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当然,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他们是不可能将这种思想贯彻始终,他们的政权是注定要失败的。但唐太宗这种居安思危、严谨临政的精神,确实显示出难得的清醒和深邃,至今仍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和教育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种辩证思维,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是这条规律;孙中山先生十五岁以前穿不起鞋子,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幼年以棺板当床,大作家曹雪芹“寒冬噎酸菜,雪夜围破毡”,是对这条规律的验证。生与死,忧与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依存,又依一定的条件而转化。艰苦、忧患可以使人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安逸享受容易叫人满足现状,颓废丧志,从而各自走向自己的反面。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来说,也是这样。井冈山的艰苦斗争,使我们党更加坚定成熟,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火;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锤炼了一支无坚不摧的人民军队,使我们能够战胜国内外强敌,建立人民政权。苏东剧变,固然有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但执政党安而忘危,不思进取,脱离群众,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在原因。
  牢记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干部都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人民需要我们用权力去尽责任、尽义务;居心不良者也试图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达到他们的卑鄙目的。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由衷地感谢我们,居心险恶的人也会吹捧我们,拉拢我们。我们处在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如果我们丧失警惕,追求安逸、贪图享受、骄傲自满、昏昏欲睡,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到反面。走向毁灭的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等,就是这方面活生生的典型。他们开始并非坏蛋一个,就是因为一味追求安乐,当然过不去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抵不住各种诱惑,从量变到质变,最后,由高级干部变成“阶下囚”。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腐败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败类身上,但切不可放松这方面的斗争。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不断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严以律己,防微杜渐,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永葆我们事业的万古长青。


第4版(要闻)
专栏:

  国办转发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
  开展助学贷款 加速人才培养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以下简称《补充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补充意见》指出,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经济较困难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开展助学贷款工作,现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补充规定如下:
  一、教育、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本着对国家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合作,积极主动地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为高等学校学生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
  二、把中央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由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其经办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各有关商业银行要积极做好准备,在2000年9月1日前要开办此项业务。
  所有中央部门(单位)所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均可选择上述银行(每个学校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申请此项助学贷款,由中央财政按实际发生数额足额贴息。2000年高等学校管理体制调整中划转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原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及以前入学学生的助学贷款贴息,仍由中央财政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创造条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和《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全面启动对地方所属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的由各级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安排贴息资金,指定有关银行(不仅限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负责办理此项助学贷款业务。贴息的比例和总额,由地方财政决定。
  三、由各级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对象,由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扩大至研究生;贷款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的,在读期间贷款期限相应延长,贷款本息在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后四年内还清。
  四、见证人是指与借款人关系密切的自然人,不必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其职责是:协助介绍人和贷款银行了解借款人的有关情况。停止执行《若干意见》第二条第十二款中“对不履行职责的介绍人、见证人公布其姓名”的规定。
  五、简化申请助学贷款的条件。《若干意见》第二条第四款修改为:“在校大学生申请信用助学贷款须具备以下条件:提供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具有永久居留身份证、学习认真、品德优良”。第二条第五款修改为:“信用助学贷款应依法签定贷款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有效联系方式”。第二条第六款修改为“对接受非义务教育学生的直系亲属或法定监护人(借款人)发放助学贷款的条件由贷款人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通则》决定”。
  六、各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发生呆坏账,分别由各商业银行总行核实后,按实际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按规定核销。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加速人才培养,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以下简称贷款人)均可根据《贷款通则》自主办理助学贷款。
  第二条 助学贷款可采取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方式。
  第三条 贷款人对高等学校的在读学生(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以下简称借款人))发放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对其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借款人)发放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
  第四条 高等学校的在读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有效居民身份证;同时要有同班同学或老师共两名对其身份提供证明。
  第五条 高等学校在读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要按规定填写借款合同,承诺离开学校后向贷款人提供工作单位和通讯方式,承诺贷款逾期一年不还,又未提出展期,可由贷款人在就学的高等学校或相关媒体上公布其姓名、身份证号码,予以查询。
  第六条 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不超过学生在读期间所在学校的学费与生活费。
  第七条 助学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八年,是否展期由贷款人与借款人商定。
  第八条 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九条 助学贷款采取灵活的还本付息方式,可提前还贷,或利随本清,或分次偿还(按年、按季或按月),具体方式由贷款人和借款人商定并载入合同。贷款本息提前归还的,提前归还的部分按合同约定利率和实际使用时间计收利息;贷款本息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人按规定计收罚息。
  第十条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或利息补贴的,其贴息比例、贴息时间由贷款人或借款人所在学校与贴息提供者共同商定。
  第十一条 借款人要恪守信用,如因各种原因离开学校后,应主动告知贷款人其最新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对在读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和贷款人发放、收回助学贷款的管理工作予以协助。如借款人在校期间发生转学、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伤亡等情况,借款人所在学校有义务及时通知贷款人。
  第十三条 贷款人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改进服务,加强对助学贷款发放和收回的管理,提高助学贷款的使用效益。
  中国人民银行
  2000年8月24日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节水工程保丰收
  罗兆军 仇延林
  “感谢‘3655’节水灌溉工程,这么旱的年景能给我家留下一块救命田。”8月20日,我们在辽宁朝阳市建平县喀拉沁镇东村了解抗旱情况时,村民李亚平对我们说。
  在李亚平的承包田里,我们看到,蔬菜叶子翠绿,长势喜人,与周围因干旱而无法耕种的一亩亩赤地、一片片呈灰白色、叶子卷曲打蔫的庄稼形成鲜明的对比。望着即将丰收的蔬菜,李亚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初我们村民组对上这个工程有点想法,我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上了节水工程,没想到龙王没有给我们带来水,倒是‘3655’节水工程给我留下一块‘救命田’。我们村民组有两户没上节水,结果今年一亩也没种上。”
  从春到夏,今年辽宁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全省作物累计受灾面积4179.3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76%,绝收面积达1791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33%。
  面对严重的干旱,“3655”几乎成了丰收的代名词。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朴钟德告诉我们:“3655”节水灌溉工程就是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时间里,投资36亿元,建成50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农田。“3655”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两年来,特别是在今年因干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断流、水库干枯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成为大旱之年不减产的有效保证。朝阳市600万农田中,除150万亩水浇地外全部绝收,而其中的30万亩“3655”节水灌溉农田喜获丰收。建平县马场镇77岁的尹建章老人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这样大的旱灾还是第一次看到。遭受这么大旱灾,还取得了好收成,做梦也未想到。这是沾了‘3655’的光。”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颐和园文物库馆——文昌院建成开放
  本报北京8月27日讯 记者裴智勇报道:面积5660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文物库馆——文昌院日前在颐和园建成,并将于今年9月1日开放。
  颐和园是我国博物馆式皇家园林,内有文物4万多件。总投资6000万元的文昌院采用藏品库与展馆相结合的形式,地下为库,地上为馆,馆内配有恒温、恒湿、防火、防盗设施,将使4万件文物藏展的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首次展出的文物大约2000件,均为颐和园园藏文物中的珍品和特色藏品。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浙江温岭市太平镇月河东门社区日前开办了暑期社区孩子法律知识讲座班。这是退休老干部、原市公安局局长黄兆宝给学生们讲述“黄、赌、毒”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性。江勇兵 翁青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2500多名青年志愿者奔赴西部
  本报北京8月27日讯 记者胡果报道:今天的全国政协礼堂涌动着青春的气息,2000年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在这里全面启动。来自全国33所高校的131名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志愿者与30名静乐服务团、百色服务团的青年志愿者一起,代表全国即将启程的2500多名青年志愿者,从上一批志愿者手中接过了扶贫支教、扶贫支医的接力棒。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为志愿者服务团授旗。
  今天,从各地启程的扶贫青年志愿者将奔赴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四川等11个省(区)的18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开展为期1年的扶贫服务工作。


第4版(要闻)
专栏:

  文化部等七部委下发通知
  深入开展电子游戏专项治理
  本报北京8月27日讯 记者刘琼报道:文化部、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七部委,日前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电子游戏专项治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指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地有关部门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本着对人民负责,对下一代负责的原则,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严格执法,务求实效,将专项治理工作推向深入,扎扎实实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根据《通知》,10月份有关部门将根据各地自查、抽查,以及联合调查组通过暗访、听取社会各界座谈了解的有关情况,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综合评定。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各界纷纷发表谈话或举行座谈会
  强烈抨击台湾当局领导人分裂言论
  新华社香港8月27日电 台北消息:台湾各界近日纷纷发表谈话或举行座谈会,强烈谴责台湾当局领导人“国家统一不是唯一选项”的分裂言论。发表谈话者表示,祖国统一的目标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
  新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赖士葆表示,“国统纲领”如果让统一“不是唯一选项”,就不叫“国统纲领”,事实上统一只能是唯一选项,这是无庸置疑的。如果修改“国统纲领”,将会造成两岸关系紧张。新党全台竞选暨发展委员会召集人郝龙斌说,两岸统一的时间与方式可以商量,但统一的目标不能改变。
  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有些人隐性或阳性搞“台独”分裂,这并非大家期待的途径,两岸关系一定要和平稳定。国民党发言人胡志强表示,统一不是选项,而是目标。如果统一不是唯一选项,那其他选项是什么,“难道是‘台独’吗?”
  国民党“立法院”工作会主任曾永权和国民党大陆工作会主任张荣恭都认为,在两岸僵局、岛内金融股市不稳定的现状下,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讲话无疑会造成台海局势和社会更加不安定。
  亲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陈振盛要求台湾当局领导人不要惹是生非。他认为,抱着“台独党纲”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此时想要修正“国统纲领”,后果将十分严重。
  一些学者也在座谈会上谈到,台湾当局领导人继承李登辉的“台独”路线,必将带来不可收拾的危险后果。


第4版(要闻)
专栏:

  何鲁丽会见曼谷广岛釜山青年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五日电 (记者宗焕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北京参加“第二届亚运会主办城市青年营”活动的曼谷、广岛、釜山三城市青年代表团成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