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定反腐必胜信心
  ——影片《生死抉择》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生死抉择》,在全国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影片反映了当代共产党员立党为公、不惧邪恶的浩然正气,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最近,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委、党委组织部门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观看这部影片。为进一步发挥这部影片的宣传教育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本报近日邀请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市和国有大型企业、文艺界的领导同志以及《生死抉择》影片导演、编剧座谈《生死抉择》观后感,现将他们的发言摘登如下。
  完善机制 加强监督
  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刘延东
  电影《生死抉择》公映以来,社会各界竞相观看。我们统战系统的党员、干部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观看后,大家一致认为,这部影片从始至终贯穿着党中央从严治党、反对腐败的精神,对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大家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取得改革和经济建设的成功,也一定能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近年来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反腐败的机制和制度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应该强化措施,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的力度。除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外,还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统一战线工作在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勤政廉政,使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如,聘请特约人员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监督,发挥党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组织党外人士对反腐败斗争的检查等,这些都已形成制度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这些制度,使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好。
  领导干部要做到“四自”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黄晴宜
  最近,影片《生死抉择》公映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我看了之后,有这样几点思考:
  一、要坚定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腐败现象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犹如水火不能相容,冰炭不能同器。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党始终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尤其是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衷心拥护、坚决支持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影片受到一致称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领导干部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干部犯错误,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要以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切实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做有损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三、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领导干部犯错误,客观上也与一些党组织治党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有关。这种状况,必须坚决改变。要坚持从严治党,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文艺工作者要有责任感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刘鹏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不坚决反对腐败,必将亡党亡国。同时,我们决不能因为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存在腐败问题而否定党的领导,也决不能因为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而放松这方面的斗争。影片《生死抉择》以极大的勇气和感人的艺术魅力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以充沛的激情塑造了有血有肉,令人信服,在反腐败斗争中坚强屹立,在艰难的抉择中抉择的优秀领导干部的感人形象;既揭露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更刻画了当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不惧邪恶的浩然正气,表现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以深情的笔墨展示了改革大潮中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贴近现实,贴近时代,揭示了反对腐败,从严治党的深刻主题,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警示。影片自上映以来所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在群众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充分说明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迫切要求和殷切期望。文艺工作者在这场斗争中要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自己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优秀作品,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给人以鼓舞,这样的作品一定会受到党和群众的欢迎。
  在近日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长座谈会上,丁关根同志再次强调: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思想政治工作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有效果,更加深入人心,影片《生死抉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牢记宗旨重责轻利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炳华
  北京市党政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观看了影片《生死抉择》后,反响强烈。这部影片对领导干部是一部十分及时、非常深刻的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认为,就应该教育领导干部明志、重责、慎权、轻利。
  明志,就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影片向我们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丧失了立身之本。政治上的迷失和堕落,必然会导致经济和生活上的全面腐化和堕落。
  重责,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环境和地位的变化,渐渐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公仆意识,甚至“主仆错位”,高高在上,完全忘记了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所肩负的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抛开了宗旨和责任,必然滑向腐败和堕落的深渊。
  慎权,就是要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对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权力来自于人民,也只能服务于人民,正如影片中所说“你选择了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一定会选择你”。
  轻利,就是要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如果经受不住“利”的影响和诱惑,搞个人利益至上,甚至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就必然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影片告诉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克己自律,“家财不为子孙谋”。
  反对腐败要靠法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周成奎
  看了《生死抉择》后,深受教育。李高成“选择党、选择人民”的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不惧邪恶的浩然正气,深深地打动了广大观众的心。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着它从立党之日起,就是同腐败现象截然对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党内少数人的理想、信念动摇了,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在各色各样的“糖弹”面前打了败仗。大量事实警示我们,反对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反对腐败,教育是关键。最近,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我们防微杜渐、反对腐败的强大思想武器。各级党的组织、每一个共产党员,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牢牢记住并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就能在思想上、行动上筑起反腐防变的钢铁长城。
  反对腐败,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说过,反对腐败“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生死抉择》这部电影中,中阳纺织厂领导班子为什么烂了?那位省委副书记为什么从一位本来可能不坏的干部堕落成为一个犯罪分子?说明我们的制度上还有漏洞,还有产生腐败现象的条件。这些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建立健全国家法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其中以刑法、刑诉法为代表的许多法律,在反腐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还不够。今后,人大还要继续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抓紧立法、监督等工作,特别是要把行政程序法、公务员法等法律尽快制定出来,并加强监督工作,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文艺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
  中国文联副主席 李准
  《生死抉择》这部影片为什么能如此强烈地打动全国上下、社会各界观众的心?因为它不仅紧紧抓住了反腐倡廉这个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而且在弘扬时代正气、揭露腐败行为上表现出前所未见的勇气和力度,有着特别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它形象地令人信服地揭示出:能否将反腐倡廉进行到底,不仅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命运的生死抉择,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抉择!银幕上那一场场较量与抉择,与现实生活同步,仿佛在叩问着现场观众,因而强烈吸引和震撼了我们。影片的成功为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的血肉关系作出了新的证明。它生动地告诉人们,不论到什么时候,文艺创作只有紧扣时代脉搏,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深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课题,才能真正赢得时代和人民的厚爱,产生广泛而又强烈的轰动效应。
  坚决把反腐倡廉进行到底,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死抉择》的又一个深刻之处,就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形象表现了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央决策与人民要求的内在一致性,真实地反映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果断决策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愿望的集中体现,也正因为有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热烈拥护与坚决支持,所以党领导的反腐倡廉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影片受到的普遍赞扬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在反腐倡廉题材的创作中,在揭示现实矛盾的描写上,人为地把讴歌时代与揭露问题割裂开来,把“上边”和“下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没有依据的;只要作家艺术家真正深入地把握了生活底蕴和时代本质,就一定能在深入揭示现实矛盾和腐败问题的同时,更有力地表现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激发人们对我们时代的热爱,增强人们在党中央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为人民鼓与呼
  《生死抉择》导演 于本正
  电影《生死抉择》在全国上映获得广大观众的欢迎,盛况之热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回顾两年来创作实践走过的道路,最深切的感受是:电影只有更紧密地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重现昔日的辉煌。
  在与两位编剧研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对社会弊端的揭露要深刻,不仅要揭露种种腐败的现象,还要揭示出腐败后面深刻的思想和社会的根源,并赋予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以活生生的具体的个人原因,唯有如此,才能使观众对社会现实有更直接的联想和警示。另一方面,我们的影片更要表现社会现实的主流,塑造出具有生活质感和血肉之躯的时代英雄,给人民群众以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感召。李高成形象的塑造,他在千头万绪的矛盾冲突中所走过来的心路历程,他的具有强烈戏剧悬念的未卜的命运,是我们剧本改编所要解决的中心环节。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问题,更是一个切中时代脉搏、民众呼声的社会大文本,是确保影片受到观众关注和欢迎的决定性的因素。
  这次创作实践,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为人民鼓与呼”,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文艺创作,特别是影视文艺的创作,只有关注并且表达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才会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我将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
  让观众去评说
  《生死抉择》编剧 贺子壮
  改编《抉择》这部小说,我们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匆促上阵的,对能否完成任务也没有十足的信心。因为我们从没有写过如此触及现实、直面人生,如此具有强烈政论风格的作品。最初的两稿不要说别人不满意,连自己都觉得有负众望。但兴趣和信心却在这过程中渐渐增强了,因为看到有那么多人热忱地关注它,期待着它的问世。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编剧、一个导演,再加上两个编辑,凑在一起谈剧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李高成卷入到矛盾漩涡的中心?如何让他的抉择显出无比艰难而又至关重要?尽管小说对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将它转化成影像,仍有不小的困难。渐渐地,“网”的意念浮现了出来:李高成周围的人就像一张张开的网罩在了李高成头上。创作的过程,就是编织这张“网”又让李高成冲破这张“网”的过程。
  在正义天平的另一边是友情、恩情和亲情,而腐败的“关系网”则遮蔽了蔚蓝的晴空。身陷如此“绝境”的李高成必须做出他痛苦但却唯一的抉择。剧情发展到这里,悬念到达了顶点。
  漩涡中心的李高成终于经受了考验,最后的关头他奋力挣脱了那张无所不在的“网”,做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令人振奋的“生死抉择”。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中共广州市委常委、秘书长 刘日知
  影片《生死抉择》给人启发很多,主要有这么四个方面关系:
  权与法的关系。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少数领导干部法律观念淡薄。在影片中,腐败分子郭中姚、陈永明乃至省委副书记严阵等人,自以为掌握了权力,就可以一手遮天,为所欲为,郭中姚式的悲剧及教训,值得每一个领导干部牢牢记取。
  权与情的关系。这个“情”,主要是亲情、友情。李高成有类似的遭遇。他的胞弟被腐败分子委以重任,他的妻子糊里糊涂地上了腐败分子的当,直到拿了30万巨款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面对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李高成痛苦过、彷徨过,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最终,他战胜了自己。
  权与义的关系。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大义为重。李高成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的品行、气节。这值得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领导干部学习。
  权与利的关系。在社会的转型期,少数大权在握的领导干部容易产生“以权补利”的失衡心理。权与利的实质问题,说穿了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270个拷贝说明什么
  中共上海市纪委副书记 何卫国
  上影厂摄制的影片《生死抉择》,从编创开始,自始至终受到上海市委领导的鼓励和关怀。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反腐败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反腐倡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腐败现象还未根本上清除,在某些方面反而扩展了。这种“生大于死”的状况,说明现阶段产生腐败的因素仍在增长,斗争的形势仍然严峻。
  我们既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必须确立反腐倡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肃查处大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
  影片《生死抉择》给每一位领导干部的一个启迪是,当代共产党人如何立党为公,一身正气,始终保持革命的本色,关键在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现实的斗争中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党性原则。
  影片《生死抉择》在上海上映以后,观众踊跃,满场满座,反响热烈。目前,这部影片正在全国各地放映,印制拷贝总量已达270个。这充分说明好的文艺作品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上的影响力和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反腐倡廉形成合力的体现。我们相信,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新闻宣传、文艺、影视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要求的作品来。
  反腐倡廉 坚定信心
  中央纪委副秘书长 林文肯
  《生死抉择》这部影片,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佳作。这部影片深刻揭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我们的党是清正廉洁的党,党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腐败问题也很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腐败分子是我们党坚决要清除的毒瘤。要警惕不法分子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腐蚀拉拢领导干部。成克杰、胡长清、许运鸿、徐炳松、孟庆平等高级干部都是被不法民营企业主拉下水的,成为不法民营企业主的保护伞和违法犯罪、牟取暴利的工具。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随时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拒腐防变,廉洁自律,积极参加反腐败斗争。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党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确立了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生动教育 深刻启示
  首钢党委副书记 霍光来
  看了影片《生死抉择》以后,感到它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教育,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它启示人们: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反腐败斗争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它教育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定要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认真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
  它鼓舞人们:影片使人精神振奋,使人看到了希望。我们党正是有一大批像李高成一样敢于同腐败分子做斗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有成千上万个像孔繁森那样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公仆,才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它坚定了人们的信心: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使人民群众看到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坚定了人民群众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
  《生死抉择》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背景,反映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影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联系前几年首钢发生的几起经济犯罪大案,使我们对搞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目前,首钢党委正按照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利用胡长清等重大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的意见》,对警示教育做出了全面安排,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这次警示教育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从而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首钢的改革和发展。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杨文道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