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最后三名马人质获释
据新华社马尼拉8月20日电 (记者杨忠毅)菲律宾反0政府的阿布沙耶夫武装20日上午释放了被其扣押在南部苏禄省的最后3名马来西亚人质。至此,该武装4月从马来西亚劫持来的21名人质中的9名马来西亚人已全部获释。
  据当地电视台报道,菲人质谈判代表在南部城市三宝颜将3人移交给了在那里等候的马来西亚驻菲大使艾尔沙德。艾尔沙德对马来西亚人质全部获释向菲政府表示感谢。
  4月23日,阿布沙耶夫武装分子从马来西亚旅游胜地西巴丹岛劫持了21名人质,并将他们转移到菲南部苏禄省的霍洛岛。人质中除11名在旅游胜地工作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员工外,其余10人是来自德国、法国、芬兰、南非和黎巴嫩的游客。


第6版(国际)
专栏:

  刚果(金)驱逐两名美外交官
  限令二十四小时离境
  新华社金沙萨8月18日电 刚果(金)政府18日决定驱逐美国驻该国大使馆的两名外交官,并限令他们在24小时内离开这个国家。
  据刚果(金)国家电台报道,这两名美国外交官是文化参赞丹尼斯·布尔格斯和政务参赞贾迈斯·穆兰。他们被指责有“与外交官身份不相符的行为”。
  刚果(金)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恩东巴希当天上午已把这个决定通知了美国驻刚果(金)大使威廉·斯温格。
  报道说,刚果(金)政府认为另外两名美国驻刚果(金)外交官也有不当行为,正在对他们进行调查,以便作出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加友谊的象征
  ——记白求恩铜像落成典礼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邹德浩
  8月19日上午,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市中心剧院广场前一派节日的景象,彩台高搭,国旗飘扬,宾客云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梅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和加各级政府官员、各界人士600多人为新落成的白求恩铜像举行揭幕典礼。河北省唐县人民政府发来贺电,共同纪念为反法西斯战争,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白求恩医生。
  今天揭幕的新的白求恩铜像坐落在格雷文赫斯特市中心有100多年历史的剧院广场上,身穿八路军军服的白求恩昂首挺立,眺望远方。铜像高1.95米,是由加拿大政府出资10万加元,中国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师生共同捐助6.3万元人民币,由加著名雕塑家古莱特设计的。
  在苏格兰风笛悠扬的乐曲声中,在身穿鲜艳制服皇家骑警的引导下,克拉克森总督和梅平大使共同拉开了白求恩铜像的幕布。当身穿八路军军服的白求恩铜像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掌声和欢呼声响成一片,在场的记者们纷纷按动快门,记录下了中加友好关系史上的又一篇章。
  中国驻加大使梅平和格雷文赫斯特市长贝茨,分别用中英文向来宾宣读了江泽民主席发来的贺电。当贝茨市长读到“由他亲手播下的中加友谊的种子已结出丰硕的果实”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多伦多市以北150公里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白求恩的祖父是19世纪下半叶名扬北美的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从懂事起就羡慕挂牌行医的祖父,后来靠勤工助学的方式读完了中学和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28年初,他移居蒙特利尔,在皇家维多利亚医院担任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医生的第一助手达5年之久,并曾两次当选为美洲胸外科学会执行委员和加皇家医学会的顾问。
  白求恩除擅长手术以外,还发明了许多新的手术器械,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专业技术高明、对技术精益求精、有献身精神的外科大夫。
  1936年夏,法西斯势力在西班牙抬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白求恩志愿赴西班牙服务。在那里,他发明的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被誉为当时军医界最伟大的创举。
  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白求恩表示:“西班牙和中国都是反侵略战争的一部分,我要到中国去,因为那里的需要最迫切。”1938年1月8日,这位反法西斯的老战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赴延安,并要求到最前线去抢救伤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白求恩创造出69小时内为115名伤员动手术的纪录。白求恩医生把自己的衣服、粮食甚至鲜血献给伤员的事迹,在抗日根据地到处流传。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八路军指战员。
  不幸的是,在经过数千公里转战之后,白求恩在一次手术时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牺牲在河北省唐县,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2月12日,毛泽东主席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赞扬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白求恩的精神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事业进行不懈的斗争。
  白求恩医生逝世60多年来,一直为中加两国人民所怀念,加拿大政府于1972年宣布白求恩为“历史性人物”。克拉克森总督在发言中表示,白求恩医生的生命和技术,以及他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公认。白求恩医生的亲属威廉·诺尔曼·白求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白求恩铜像今天在他的故乡揭幕,这是一个美好而令人难忘的时刻,对我们的家庭和所有人来说,这不仅能给后人带来有教育意义的回忆,而且也是展望美好未来的启示。格雷文赫斯特为有白求恩这样的英雄感到骄傲。
  白求恩故居展览馆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一个医生,他以正义感和爱心挽救了许多生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以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事迹是中加友谊永存的象征,人们将永世传诵他的崇高事迹。(本报格雷文赫斯特8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八月十九日,一面由彩带和彩灯组成的巨幅墨西哥国旗在墨西哥城革命纪念碑上安装完毕,一位游客在拍摄留念。尽管距九月十六日墨西哥国庆节还有四个星期,墨西哥城市政部门已经开始装点市内主要街道、广场和纪念性建筑物,迎接节日。 新华社记者 武巍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雷患贻害埃及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今年7月中旬,联合国发展项目委员会根据今年2月对埃及的实地考察结果,发表了一份关于埃及地雷问题的专题报告。这份报告认为,埃及境内的二战遗雷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严重影响了埃及西部沙漠地区的发展。就在联合国报告发表过后的几天,在埃及亚历山大附近的一家农场,工人们在进行挖掘作业时不慎触雷,造成多人伤亡。事发后,埃及政府和一些民间组织联合发出呼吁,敦促有关方面加快与埃及磋商合作消除雷患的问题。
  据统计,全世界布设的地雷总数约为1.1亿颗,埃及境内有2200万颗,占1/5。以二战遗雷为主体的雷患已造成10000多埃及人伤亡残疾,其中2000多人丧生,8000多人伤残。
  埃及境内的地雷主要分布在埃及西部沙漠地区,这里曾是英美同盟国与德意轴心国1942年10月间浴血鏖战的北非战场。雷区从埃及西北的阿拉曼一直延伸至埃及与利比亚边界地带,约等于埃及国土总面积的1/10;每公顷平均约有地雷20—50颗。到目前为止,埃及西部沙漠地区的扫雷面积仅占雷区总面积的5%,扫雷总量达500万颗,尚余1700万颗。埃及境内的二战遗雷问题严重滞缓了西部沙漠地区的发展建设,使埃及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地区石油等矿产资源、二战遗址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可选作投资发展的项目很多,著名二战遗址阿拉曼附近的卡塔拉地区就是一例。据埃及有关方面介绍,当地的综合发展项目总值不亚于阿斯旺高坝的经济规模。埃及政府原计划开渠引水将尼罗河水引到阿塔拉,改造当地约100万费丹的土地,同时开发当地的旅游项目。此外,埃及政府计划在地处地中海之滨的马特鲁建设新港,与亚历山大、塞得港和阿里什并肩成为埃及北沿海的4大港口。但因当地有400万颗遗雷的威胁,使马特鲁港口等诸多发展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无论是外国投资者还是埃及投资者,他们在投入资本之前,最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安全,包括要求埃及政府出示已清除地雷的证明。对于被称为“魔鬼园地”的西部沙漠地区,几乎令所有的投资者望而却步。对于政府鼓励私人资本投资的西部沙漠的扫雷项目,更是因风险太大而无人问津。有专家估计,地雷问题将使埃及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几十年。
为扫除雷患,发展西部,埃及政府制定了1991年—2006年历时15年的扫雷计划,预计耗资2.5亿美元。由于西部沙漠地区的布雷区面积大、地形复杂、遗雷多,加之当地的地雷和遗弃的爆炸物易随流沙和洪水流动等因素,使排雷工作难度极大。据专家认为,埃及西部沙漠的遗雷寿命约为100年左右。战后,不少地雷裸露地面,极为易爆;有的地雷则由于流沙的掩埋,给排雷部队的官兵造成极大威胁。在1981年至1991年的10年内,英国向埃及提供了价值50万瑞郎的扫雷器械,德国提供了价值100万马克的扫雷设备,意大利则为埃及工兵部队培训了20名专业扫雷军官。另一方面,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还提供了部分有关资料。但埃及方面认为,对于消除广阔的雷区来说,这些国际援助无异于杯水车薪。
联合国发展项目委员会的专题报告认为,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设备,埃及难以独力承担繁重的扫雷任务。该委员会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曾在埃及布雷的国家应对历史和现实负责,并尽可能地对埃及增加必要的扫雷援助,以尽早清除雷患,便利当地发展。
(本报开罗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道歉难平反美怒火
本报驻韩国记者 王林昌
前不久,驻韩国美军第八军司令官佩特罗斯基就驻韩美军2月通过下水管道向汉江排放有毒的甲醛事件向韩国国民正式道歉。这是驻韩美军55年来第一次被迫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引起舆论关注。但驻韩美军想以一纸道歉来平息事端,压住韩国国民的反美怒火,看来是打错了算盘。
在韩国国民看来,口头上说“真心道歉”,实际上未必就有真心。要不然,为什么这纸声明不是以驻韩美军司令托马斯·施瓦茨,而是以美第八军司令佩特罗斯基的名义发表,且找了一个驻韩美军的公报室长代读?要不然,为什么只字不提对责任者的追究和处罚,而一味以继续进行调查来加以搪塞?要不然,为什么事过数月,至今仍拿不出具体处理措施,而非要等待什么最后的“调查结果”,难道人证、物证俱在还不足以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吗?
这次美军向汉江排放的有毒物质中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物品,它的水溶液称福尔马林,过量可以诱发白血病和癌症。面对韩国绿色联合组织揭露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驻韩美军只好承认实有其事,但却大大缩小了排放的数量,并声称这些甲醛溶液经过稀释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据韩国舆论披露,至今驻韩美军仍然坚持这种见解。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真心道歉”可言!韩国绿色联合会等团体认为,美军此举不过是想要封杀韩国的舆论。
其实,驻韩美军污染环境事件由来已久。驻韩美军不仅随意处理和丢弃建筑垃圾,其军事设施的污染和漏油也严重地危害了当地环境。近年发生在京畿道、庆尚北道和全罗北道美军基地一带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少说也有10多起。驻韩美军基地是一个连韩国政府也难以接近的“治外法权”地区,在那里到底有多少污染,就很难说了。汉江排毒只不过重新引发了韩国国民对美军污染环境的重视,更加激起了对驻韩美军的不满而已。
自美军驻韩55年以来,为非作歹的事件难以计数。但一桩桩一件件都没有得到过认真地处理。那些肇事者和罪犯们都在《美军地位协定》的庇护下逃之夭夭。韩国民众背负不平,忍受耻辱已非一日。自今年2月韩国女招待被美军杀害和5月份美空军飞机在梅乡里乱扔炸弹事件发生以来,韩国民众实在忍无可忍,反美情绪日益高涨。众多民间社会团体不断集会和示威,抗议美军侵害韩国国民的利益的行径,要求全面修改《韩美相互防御合作条约》和废除《美军地位协定》。就在美军发表“道歉声明”的当天,韩国绿色联合会立刻发起了一场签名运动,再次要求惩罚责任者,要求驻韩美军司令官辞职。美军肆意污染环境侵害韩国国民的利益的行为也引起了官方和政界人士的不满。48名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国会议员积极参与了绿色联合会的签名运动,韩国国会也通过决议,要求全面修改《美军地位协定》及其相关文件。
迫于韩国国民的压力,驻韩美军被迫同意就修改《美军地位协定》同韩国政府进行协商并向韩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协议草案。据称,草案中对韩国的要求没有一点让步的考虑,反倒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韩国有关官员表示,“美国的这些要求,没有任何价值”。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借口“维护地区稳定,保护盟国安全”坚持在韩国驻军。他们声称韩国为“盟国”,却从不想给“盟国”以平等。一纸《韩美相互防御合作条约》和《美军地位协定》锁定了韩美两国的不平等关系。韩国舆论指出,最近梅乡里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大多是由《美军地位协定》中的“不平等”条款所引起的。只要《韩美相互防御合作条约》不进行全面修改,只要《美军地位协定》不废除,驻韩美军就会在韩国闹出这样或那样的事端来,韩国民众的反美情绪就不会平息。
(本报汉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独联体国家非正式峰会强调
联合国应主导和平与安全
据新华社基辅8月18日电 独联体国家非正式首脑会议18日傍晚在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海滨小城福罗斯举行。与会者就独联体的发展前景、扩大相互经济合作以及中亚地区形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但会议没有达成具体成果。
据乌通社报道,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9个国家的总统参加了会议。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因国内事务未能前来出席会议。
根据原来的日程安排,独联体国家首脑18日只进行一系列双边会谈,19日上午才在雅尔塔的里瓦几亚宫举行全体首脑会议。由于俄总统普京决定于18日晚返回莫斯科处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所以会议提前举行。
据新华社基辅8月19日电 出席独联体国家非正式首脑会议的9国总统强调,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方面将起主导作用,在巩固国际法的基础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报道,18日傍晚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参加独联体国家非正式首脑会议的9国总统在会议闭幕前发表了一项声明,表示决心促进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取得成功,并为建立21世纪公正的世界法律新秩序而努力。
声明说,目前国际社会要建设一个没有战争和暴力的、稳定的安全世界的要求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在地区发展一体化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将有效地体现全球化的优势并首先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消除某些不利影响。在独联体范围内加强多边和双边合作符合21世纪的世界发展趋势并符合独联体国家的利益。声明强调,作为世界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独联体国家愿同世界其他各国进行广泛的建设性合作。没有集体的努力,就不可能对付威胁联合国基本目标和原则的严重挑战。
声明认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为吸取20世纪多方面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从而有效巩固全球的安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声明说,参加独联体国家非正式首脑会议的9国总统一致希望,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最后文件将会体现多元化的原则、平等以及在解决世界性问题时注意所有集团国家的利益和需求。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失事潜艇
  俄挪英敲定救援新方案 挪潜水员开始水下作业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0日电 由英国和挪威参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救援方案在同俄罗斯方面协商后已经确定。根据新方案,将首先由挪威潜水员下潜,探测遇难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救援方案的第一步是由挪威潜水员潜到海底查看核潜艇内是否还有活着的官兵。第二步是由目前已经进入现场的英国深水机器人和微型潜水艇开始行动,由微型潜水艇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实现同核潜艇舱口的对接。
前往营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英国“LR—5”号微型潜艇和深水机器人已于莫斯科时间19日20时许到达巴伦支海事故现场。
参加救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英国海军救援小组领导人霍斯金斯19日在事故现场表示,英国微型潜艇能够担负起救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任务,目前出事地点的天气情况对于救援行动“几乎是理想的”。
霍斯金斯认为,英国微型潜艇能够实现和俄核潜艇的对接。他说,“如果核潜艇的舱口没有在爆炸中损坏,他们就能够进入到未被损坏的隔舱内。”
新华社莫斯科8月20日电 (记者孙占林)挪威第一批深水潜水员20日晨下水,为营救在巴伦支海沉没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进行水下调查。
据俄通社—塔斯社发自伦敦的报道,英国国防部官员说,俄罗斯、英国和挪威的海军将共同参加这次营救行动。潜水员的任务是力求确认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官兵们是否还活着,同时要调查核潜艇周围的暗流以及潜艇舱口的损坏程度。
在调查清楚核潜艇的有关情况后,挪威的深水机器操作手将下水对核潜艇进行摄像,然后由英国的深水机器操作手为英国“LR—5”号微型潜艇靠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开辟道路。
前来营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英国“LR—5”号微型潜艇是19日20时搭乘挪威“诺曼底—拓荒者”号救生船抵达核潜艇失事水域的。挪威潜水员也于20日零时抵达。
另据俄通社—塔斯社发自俄北海舰队司令部的消息,挪威潜水员已于20日晨下潜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现场,调查英国“LR—5”号微型潜艇能否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对接,调查工作将持续数小时。如不能对接,挪威潜水员将用潜水钟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对接。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0日电 (记者韦政强)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已飞抵巴伦支海“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现场,亲自指挥由俄罗斯、英国、挪威三国救援人员参加的对失事核潜艇的国际营救行动。
俄海军司令部新闻处通报说,俄、英、挪三方协商后决定,将用水下摄像机对“库尔斯克”号进行摄像,对所获资料进行加工和分析,然后潜水员将开始水下作业。
俄海军新闻处处长德加洛说,莫斯科时间14时左右(北京时间18时左右)将公布潜水员的初步调查结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8月19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部分官兵的家属抵达俄罗斯北部城市摩尔曼斯克。这是一位焦急的母亲在一名水兵和另一位艇员的继父帮助下走下火车。“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营救工作目前仍在继续,但形势十分危急,水下营救舱数度试图接近该潜艇,但均告失败。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伯伦发生暴力冲突
以否认就约旦河谷与巴达成谅解
据新华社加沙8月19日电 (记者马晓霖)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19日发生暴力冲突,导致3名巴勒斯坦和1名以色列警察受伤,10多人被捕。
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警方透露,冲突是在一名犹太青年用石块袭击一辆巴勒斯坦出租车后发生的。随后,约200名犹太定居者封锁了市中心的主要街道,阻止巴勒斯坦人通过,他们还掀翻巴勒斯坦人店铺里的桌子并向他们投掷西红柿。巴勒斯坦人则用石块进行还击。
以色列安全部队赶到现场后逮捕了10名巴勒斯坦人和3名犹太定居者,宣布冲突地点为军事禁区。
希伯伦位于约旦河西岸南部,是个拥有12万巴勒斯坦人口的重镇。根据巴以达成的《希伯伦协议》,以色列军队于1997年元月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离,但市中心的部分地带仍由以军控制。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18日电 (记者钟翠花)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8日发表声明说,目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没有就约旦河谷前途达成任何正式谅解。
声明还强调,任何协议都将包括“在这一地区继续保持犹太定居点以及安全”等内容。
当天上午,以色列运输兼旅游部长利普金—沙哈克说,以巴签署最终地位协议时,将把约旦河谷的犹太定居点置于巴方的主权控制范围。以色列右翼组织“团结定居点运动”要求政府对此予以澄清。据悉,位于约旦河谷的犹太定居点规模较小,约4000名以色列人居住在这里。犹太定居点是以巴在最终地位谈判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6版(国际)
专栏:

  查韦斯就任委总统
新华社加拉加斯8月19日电 (记者何冰、王权富)委内瑞拉当选总统乌戈·查韦斯19日在这里正式宣誓就任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总统,任期6年。
在议会举行的就职仪式上,查韦斯总统向新成立的一院制议会全体议员发表了就职演说。他呼吁委内瑞拉人民团结起来,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进行“经济和社会革命”,为建设一个公正合理的新经济模式和一个没有暴力的和平的国家与世界而奋斗。
作为执政党“第五共和国运动”的总统候选人,查韦斯在今年7月30日举行的大选中赢得了59.4%的选票,再次当选委内瑞拉总统。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达姆机场重新开放
  俄客机首飞巴格达
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 (记者顾正龙)一架俄罗斯民航客机19日下午在巴格达西郊的萨达姆国际机场安全降落,这是关闭了10年之久的萨达姆国际机场于两天前重新开放以来,在此降落的首架外国客机。
乘坐这架飞机前来访问的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副部长查利库夫在机场对媒体发表谈话说,俄罗斯没有就此次飞行向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因为俄罗斯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但他同时指出,俄罗斯向联合国制裁委员会通报了此次飞行的计划。
查利库夫说,访伊期间,他将与伊拉克有关方面就恢复莫斯科至巴格达的航线以及其他领域的双边合作等问题举行会谈。
伊拉克交通运输部长艾哈迈德17日在该机场重新开放仪式上曾强调,联合国通过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并没有禁止民用飞机飞往巴格达,美国和英国单方面对伊采取“禁飞”的行为是完全非法的和反人道的。他呼吁友好国家恢复飞往伊拉克的航线。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塞族儿童遭袭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20日电 记者谢戎彬报道:驻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的国际维和部队发言人19日证实,科索沃阿族恐怖分子18日从汽车里向一群塞族儿童投掷了两枚炸弹,造成10名15岁以下的儿童重伤,另有5名儿童轻伤。
18日傍晚,科索沃奥比利奇地区沃蒂奇村的20名塞族孩子正在玩耍,突然有人从一辆灰色的无牌照汽车里向孩子们扔出两枚炸弹,爆炸的地点距离维和部队的值勤哨位仅20米远。受伤的儿童被立即送往设在科索沃波列镇的维和部队医院。当地的塞族人举行了紧急抗议集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