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学而得颖悟 韧而成珠玑
  ——申万胜《红楼梦诗词书法集》读后
  吴泰昌
  万胜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几乎将《红楼梦》中全部诗词联语和曲赋俚谣书写了出来。他以其擅长的行草书为主,兼及篆、隶、楷诸体,不是简单的抄录,而是融入了自己对原著的真切感受,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大胆的二度创作。这样一来,使得原本就因为构思巧妙、情感浓烈、语言隽美而脍炙人口的《红楼梦》诗词,在万胜优雅的墨色和线条中,读来更觉赏心悦目。恐怕这就是诗与书、内容与形式的珠联璧合吧。
  对于书法,我只是喜欢,没有作专门的研究,不能贸然地说长道短。但有一点很显然,万胜长期做领导工作,不可能像现今许多人那样把书法视为主攻的目标,甚至当成职业去做。因此,他就不可能花费“退笔如山”、“池水尽黑”的功夫,练就入规应矩、毫厘毕肖的技法。也因此,他的书法便少了一些羁绊和束缚,少了几分匠气和板滞。
  凭着少时描红仿影所打下的基础,凭着一贯好读多思而积累的学力,凭着良好的悟性和高阔的视野,万胜的书法创作已不仅仅是笔墨技法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寄意抒情的行为。故而他的作品虽然少有精金美玉般的点画线条,却散发着浓重的文化气息,往往以其时而率尔任笔、雄逸灵动,时而幽默风趣、稚拙天真的不同心绪的律动,营造出某种精神氛围。有了这种文化内蕴和情感含量,他的作品就有了动人的艺术生命的魅力。
  去年夏天,我约上好友西南,一同去万胜所在部队他的住处相聚了一次。叙谈人生、文艺和友谊的语声至今还回响在耳边,宽敞的书房里一支支长短杂置的毛笔,一张张横竖铺陈的宣纸至今还清晰地记起。他的书法才情尽兴抒发,这部可贵的书法作品集得以完成,肯定是在这宁静的住处,我猜想。
  万胜有颇深的文学功底,他出版过散文集。作为一位将军,公务繁忙是可以想见的,但他能抓住间隙,边学边写,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身上的这点韧劲,这点毅力,很让人钦佩。
  (右图为申万胜行书作品《林黛玉葬花吟》)(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气势磅礴笔有神
  ——张立辰的艺术风格
  薛永年
  张立辰,号渔人,1939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沛县,1965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始,他执教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曾任系主任;现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院名誉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
  张立辰是一位优秀的大写意画家,花鸟、山水兼专,也精于指画,尤以大写意花鸟画成就突出,影响广泛。他在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表现了前人所没有的饱满精神,实现了传统笔墨意境向现代笔墨构成的转化;在有效强化大写意花鸟画视觉能力的同时,赋予了大写意花鸟画以高亢昂扬又饶有生趣的内在精神,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
  张立辰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实现了合南潘北李之专为一,融气势磅礴与真情实感为一,汇笔歌墨舞与平面构成为一,有效地推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在众所周知的大写意花鸟画大师吴昌硕和齐白石之后,两座新的高峰是被吴昌硕称之为“天惊地怪见落笔”、活动于南方的潘天寿和被齐白石誉之为“惟美也得吾心”、活动于北方的李苦禅。张立辰大学时代从学于南潘门下,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梅兰竹菊的基本功和既擅笔画又工指画的本领,来北京工作后又经常问学于李苦禅,故此他的大写意花鸟艺术自然而然地把南潘的雄峻高旷、出奇制胜与北李的笔精墨妙、触手成春结合起来。
  大写意花鸟画这种形式,易于放胆,难于细心;易于表现磅礴气势,难于表现精微感受。张立辰则既能在不断地读书行路观察自然中师造化养浩气,又善于调动幼年农村生活的深切感受与动人回忆,更善于在笔墨与形象的互动中抒写情怀。所以他每以淋漓酣畅、不与人同的笔墨描写粗枝大叶的瓜果,把天骨开张、势足力大和感受精微结合得不露痕迹,粗中而有细,气旺而情长,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写意画的笔墨既有象物的效能,又有传情的功用,为了表现个性的鲜明、抒发感受的强烈,甚至于可以夸张变形。张立辰不但充分继承了这样的优良传统,而且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强化了笔墨节奏,极尽轻重、浓淡、干湿、虚实对比之妙。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注重起承转合、呼应顾盼的抒情笔墨中,巧妙地引进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平面构成意识,从而在强化视觉冲击力上超越了前人,为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走向现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山风初歇雨意迟(中国画)张立辰
  金丹缀红(中国画)张立辰(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掇英

  于曙光:
  涉猎广博而见风骨
  颜文
  于曙光,1944年生于河北磁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副编审,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四届书法展”等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
  对于曙光先生书法,沈鹏先生曾这样评说:一是扎实的功底,二是广博的涉猎,三是清劲的风骨。的确,在几十年的艺术追求中,曙光先生磨练了扎实的传统功力,对王羲之、王铎、苏轼、颜真卿等名家墨宝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曙光先生不囿于传统。品读他的书法,虽古意盎然,然不乏新趣。他能自然地将传统的笔墨功力融入现代人的审美理想之中。曙光先生还善于在日常的临帖之后,将清水与残墨调和在一起,随意挥洒,一任天成,这类作品往往极富有诗的意味。
  曙光先生不仅擅长书画诗词,亦长于洞箫。对音乐独有的神会,使他的行草已不是那种单纯的抒情,而是在笔墨中呈现出一脉盈碧,令观赏者一入目便品出其内在的清新隽永,领略到另一番美的境界。
  ▲苏轼游西菩寺二首之一(行书)于曙光(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张俊明心目中的家园
  诸迪
  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经过百多年在中国的成长,已经成为中国美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作为一种载体,从内容与形式都积淀着西方文化的特质。如何运用这种手段表达中国人的精神,一直是摆在中国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青年画家张俊明,生长生活在晋中地区,对世代赖以生存与繁衍的黄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与理解。他新近完成的一组风景画,名为“解冻系列”,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古老而尚贫瘠的土地所寄托的理解与希望,也体现了作者在艺术上的新的追求。为了强化视觉上的冲击力,作者在具象造型中融入了一些抽象的因素,在不失对象浑厚、坚实的特征下,强调了块面的组合与构成,色彩上更是有所提炼与纯化,一反单调的印象。与其说这是现实中黄土高原的写照,不如说它是作者心目中的家园,赋予了这自然山川更多人性化的特征,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中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右图为张俊明作品《解冻系列之三》)
  ?蒋连砧书画艺术展览,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纵览蒋连砧书画诗联,可得一种气势夺人的感受。他以书法入画,刚中见柔,苍莽阔深,雄浑中见潇洒。(左图为蒋连砧作品《黄山人字瀑》)(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丹青骐骥写精神
  冯远
  易洪斌的新作结集出版,邀我写些文字。仔细读了他的部分作品,我为其作品的情怀和强悍风格所感动。易洪斌从一个非专业画家的角度,托物寄情咏志,诠释出生辣、雄强的艺术风格,为技术制作之风日盛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久违的激情和生气,实在难能可贵。
  关于他的作品,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他的《快走踏清秋》、《思入水云中》、《霜风劲》和另几幅没骨大写意的《天啸》、《啸西风》、《落地生风便是龙》以及简笔画《北风卷地百草折》等作品。这些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若从严格解剖意义上来说,没有受过专业科班训练的易洪斌并不具备通过分析素描达到谙熟肌体构造的条件,但是凭着他的艺术天赋和敏锐捕捉造型的能力,易洪斌在把握马的基本形体和动态结构方面的熟练程度,达到了不少专业人员所难望其项背的水平,这确实是易洪斌的独到之处。
  正是这种一脚在外、一脚在里的间离状态为他提供了一个在保持了对象的基本形态基础上能够放笔直取、任意挥写的条件,同时也就为他的泼墨大写意留出了率意、自由的空间。
  (左图为易洪斌作品《天地英雄气》)
  ▲冀有泉是驻京空军某部政委,又是一个颇有实力的画家。他把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用色、透视、构图的精华巧妙融合,通过点线结合、光色对比、时空变幻,使一幅幅晶莹剔透、质朴凝重、遒劲多姿、格调高雅的冰雪佳作跃然纸上。
  (上图为冀有泉中国画作品《抗联勇士》)
  凭借着对民族整体文化精神的理解,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马治权冷静地把握着自己的途径。他的楷书,功力中透出性情;他的行书,性情中见出功力。不故逞险怪,不扭捏作态,更不甘作“书奴”,闪现着这位热血的陕北汉子的人格力量。(附图片)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艺坛风景线
  北京专家座谈
  中西美术交流
  北京市美协理论委员会与文艺报《艺术周刊》日前在京广邀专家举行专题座谈,讨论二十世纪中西方美术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与会专家认为,中西美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主要特征。从这个角度加以总结,既有利于整理奇诡多变的二十世纪美术史,也有利于确定二十一世纪中国美术的基本走向。
  (美三)
  中国艺博会走向网络
  8月11日,“2000中国艺术博览会”开幕当天,嘉德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在网上展示了其全部展品与背景资料,并将其延展到2001年2月11日,从而使中国艺术博览会增添了美术馆的常年陈设功能。
  在中国艺术博览会闭幕后,嘉德在线还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受权拍卖本次博览会的参展作品,包括雕塑主题展与法国艺术大市场展团的大部分作品。(晓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