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机构改革静悄悄 平稳推进实打实
  ——人事部部长、中编办主任宋德福谈机构改革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机构改革进展如何?有哪些特点?日前,人事部部长、中编办主任宋德福接受了新华社记者和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机构改革涉及许多人的利益,为广大群众所关心。如何从整体上评价当前的机构改革?
  宋德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中央编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国务院部门“三定”后深化改革的措施不断完善,省级党委和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市县乡机构改革准备启动。总体上看,机构改革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发展比较顺利。最突出的特点是:稳扎稳打,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办事,体现时代特征,不搞一刀切,不追求形式,不虚张声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机构改革静悄悄,平稳推进实打实。
  记者: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进展如何?
  宋德福:党中央19个部门中,除外办不需要重新核定外,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等18个部门的机构改革方案已经批复;目前各部门正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三定”工作。
  党中央部门的机构改革,本着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保持各部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一是理顺了职能关系,重新界定并理顺与相关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的职责分工,解决中央各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存在的职能交叉、管理重复的问题。二是精简了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根据职能的调整变化,撤销与当前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机构,清理合并分工过细、职能交叉重复的机构;人员编制平均精简20%。三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根据一些部门重组的变化和垂直管理的特点,重新调整了派驻各部门的纪验、监察机构的领导体制和编制。
  记者:国务院部门机构改革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深化?
  宋德福:国务院部门在1998年完成“三定”后,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指示精神,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务院部门机构改革的深化工作。
  在转变职能方面,围绕政企、政事分开,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和体制进行了调整,进行了国有重点企业稽察特派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向监事会制度过渡;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农业部等部门的有关职能作了调整。
  在理顺关系方面,对部门之间遗留的职责不顺问题进行了协调,明确了国家计委、建设部等部门在招标、投标行政执法监督的职责分工,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部门境外投资管理的职责分工,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在地下水和矿泉水管理的职责分工。
  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面,适应形势发展、情况变化、改革深化的需要,对一些机构进行了调整,调整最多的是财政部,使之更加符合财税改革的需要,但是内设机构总数保持基本稳定;同时采取了严格措施,严格控制人员编制,严格控制领导职数,除个别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作了适当微调外,多数部门保持不变,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编制总量基本没有增加。
  记者:省级党政机构改革进展如何?
  宋德福:关于省级党政机构改革,各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比较,及时上报方案。各地机构编制部门认真当好参谋和助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为改革方案的审定和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各地组织人事部门承担着繁重复杂的人员定岗和分流工作,以对每一位公务员负责的精神,拟定政策,推进改革,具体组织了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等工作。目前,中央已经批复同步进行省级党委机构改革的辽宁等22个省市方案,其中北京、福建等6省市的“三定”工作已经完成;河北的方案已报送中央审定;上海、甘肃、湖南、广东、青海、西藏的方案已经报来;天津、安徽的方案正在拟定中。
  31个省级政府的机构改革方案已于5月中旬全部批复。北京、河北、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的“三定”工作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山西、广西等4省区已完成过半,天津等10个省区市正在进行,江苏、贵州、陕西、新疆准备近期启动。
  记者:这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有哪些主要特点和成效?
  宋德福: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贯穿始终,因地制宜得到充分体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市场发育程度和资源分布状况等差别很大,这就决定了各地机构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中央总的要求下因地制宜地推进。这次改革,在职能转变方面,只确定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和做法由地方提出和实施;在机构设置方面,只规定限额,具体的机构设置由地方根据与国务院机构框架大体协调的要求确定;在编制精简方面,只对省一级提出了具体的精简要求,市县乡的具体精简比例由省区市研究提出;在人员分流方面,只提出基本要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人员分流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在改革的方法和步骤上,省市县乡机构改革的先后安排、具体做法,由各地按照总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总之,这次机构改革,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既强调统一和规范,也尊重特殊和个性,做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保证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政企分开有了突破,政事、政社分开取得进展。政企分开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不再保留工业、商业等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其行政管理职能交给综合经济部门。除河南、山西、辽宁三省因情况特殊,作为过渡各保留一个工业专业部门外,其他各省全都撤销了工业专业管理部门,而且是一步到位。二是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彻底脱钩,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主要管规划、市场、质量、监督、查账。三是行政性公司改为经济实体,其行政管理交给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与此同时,深化事业单位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分类管理,推进政事分开,将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给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另外,强调了政社分开,即社会可以自我调节与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政府机关不再大包大揽,如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保证其公正性,就是在政社分开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三,抓住了转变职能的新切入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除了上面提到的通过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外,这次改革许多地方都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切入点,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大力减少审批事项,北京、深圳等地为此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浙江对现有的1372项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和转移751项,减少54.7%。天津拟对目前的937项审批事项,压缩40%以上。清理减少审批事项,抓住必须审批的,转变职能才会到位,人员也能切实减少。
  第四,机构编制精简力度大,机构设置有创新。这次省级政府内设工作机构由平均55个减少为40个,平均精简20%左右,人员编制平均精简47%。全国省级政府减编7.4万(不包括政法部门),是历次机构改革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在机构调整上,进行了创新和试验,为今后机构设置进行探索和实践。上海市将水利局的全市水资源管理、公用局的供水及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管理、市政局的市政排水、污水处理管理等职能合并,组建水务局,解决了城市涉水管理职能分散、多头治水的矛盾;将市政府交通办公室的公路运输和内河客运、市政局的轨道交通、公用局的城市公共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城市交通局。再比如沿海的一些省结合海洋资源管理的需要,设置了海洋与渔业管理机构,促进海洋执法的统一。还比如海南省将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机构合并,上海将文化、广播电视、文物管理机构合并,实行“大文化”管理体制,从源头上解决了职能交叉而导致的扯皮现象,这些改革试验我们认为都是符合改革方向的,但是又不能操之过急。这些有创新的机构,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是可以进行试验,进行实践的。再有贵州、甘肃省将内外贸机构合并,具有前瞻性。上述做法,有些在省以下政府机构改革中也可以借鉴。另外,一些地方鉴于执法监督不力、假冒伪劣产品给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和损失,结合管理体制调整,加强了执法监管部门。
  第五,规范了省级政府工作机构的结构,客观上明晰了人大常委会决定人员的范围。以往省级政府机构的构成单一,给机构核定工作带来了不便,而且哪些机构的负责人经人大常委会决定也不清晰。这次,利用机构改革的时机,为省级党委、人大、政府解决了厅局长经人大常委会决定的范围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省级政府工作部门分为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目前,各省区市基本上采取组成部门的正职报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的办法。
  记者: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宋德福:国务院在行政机关改革的同时,分类推进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采取上管、共建、下放的方式,调整高等院校的结构,逐步建立中央与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二是推动科研院所转制,一部分改为科研企业,一部分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研究和生产相结合。三是推进地质勘探单位属地化,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推进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改企转制,参与市场竞争。四是推进各部门报刊单位的改制,组建报业集团。五是完成了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部分单位的“三定”工作。经过上述调整,国务院事业单位人员减少了100万,其中有60多万人改制进入了企业。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办法,通过试点,调整布局结构,实行政事分开,改企转制,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探索了不少经验。
  总之,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就是要积极推进市县乡的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优化人员结构,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正确处理继承、借鉴、创新的关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机构编制的宏观管理,严肃纪律,严禁部门干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人员妥善安排、工作正常运转,确保市县乡的机构改革和人员定岗分流工作顺利完成。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深入开展“三讲”教育

  固基础 解民忧 暖民心
  涞源解决热点问题实行“倒计时”
  本报讯 日前,河北省涞源县委书记宋文到严重缺水的金家井乡泉峪村现场办公,为该村协调打机井资金17万元解决“救命水”,并鼓励村民挖水窖存留“致富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该村几代人的缺水问题。这是该县县级领导干部在“三讲”教育中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整改、全面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一个片断。
  涞源县委在今年“三讲”教育开始之初,就组织32名县级领导分别深入乡村企业、学校、街道,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沟通思想。该县县级领导先后深入17个乡镇,入村110个,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186个,了解到了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该县在县委提出的年内为群众办好的15件实事中,增加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分量,并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实行“倒计时”。为全面改善基础条件,该县举全县之力实施地方道路建设会战,投资7000多万元整修乡级道路110公里,使8条道路上档升级。
  为给群众寻找新的“致富源”,该县组织科技人员数次外出学习“取经”,结合本县实际,进行科学论证,提出了“城南核桃城北杏”的农业调优思路。目前,年内发展6万亩薄皮核桃、3万亩优质杏扁的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
  在“三讲”满意度测评中,涞源县委等四大班子的群众满意率均达100%,县级领导群众满意率平均数为98.87%。
  (李成福 李绍祥 张宝程)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深入开展“三讲”教育

  听民声 顺民意 帮民富
  平顶山卫东区围绕难点抓整改
  本报讯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在“三讲”教育中,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落实整改措施,注重实效,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听民声。卫东区把“三讲”教育搬到乡村、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区领导深入60多个困难较多、问题复杂、群众意见大、领导较少去的村组、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19次。他们还主动登门拜访离退休老干部和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诚恳征求意见。通过以上形式,共计征求意见和建议1637条。该区所有“三讲”教育对象深入农村,开展“住村入户”活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使干群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加强。
  顺民意。该区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边讲边改。对群众提出的加快和规范全市重点工程黄楝树旧城改造工作的意见,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研,拟定了整改意见。针对投资4000多万元的全市重点工程三力化学建材厂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积极寻求企业改制之路。
  帮民富。该区在“三讲”教育过程中,想方设法让群众尽早富裕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旅游农业建设步伐。目前,12公里盘山公路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八大景区”已初步实现贯通。其中,重点景区金牛山风景石榴园原始森林度假村一期工程已开始动工。(古国凡 邢发伟 黄东明)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法院思想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哈尔滨8月17日电 记者唐维红报道:为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全国法院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今天在哈尔滨召开。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书面讲话中指出,人民法院要结合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联系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全面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和确保司法公正的道德纪律教育,使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做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肖扬强调,法院思想宣传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对广大公民进行生动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使每个公民都能知法、懂法、守法,确保法律的贯彻执行。
  他在讲话中还指出,人民法院要切实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就必须对思想宣传工作进行创新,必须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符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的思想宣传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掌握规律,提高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人民法院思想宣传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真正发挥思想宣传工作在人民法院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主持会议并讲话。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枣庄重视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本报讯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搞好军转干部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采取腾、挪、挤、让等多种办法,把转业到枣庄市的师团职干部大都安置到了公务员岗位,并全部按规定安排了相应职务;服役时间较长、职务较高、荣获二等功以上的转业干部,也都得到了充分的照顾。
  枣庄市把军转安置工作列入了市级“三讲”教育整改的重要内容,以军转干部在部队的表现为依据,采取考核量化打分的办法,然后组织军转干部在各职级范围内,由高分到低分当场选择单位、当场交接干部档案。并将分配办法、安置计划、打分情况及分配结果等在新闻媒介和人才市场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祁懂来 宋照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