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抗议美发表“旅韩指针”
据新华社汉城8月12日电(记者高浩荣)韩国外交通商部官员12日在此间透露,韩国日前对美国驻韩国大使馆发表“赴韩旅行指针”提出抗议,要求尽快取消这一指针。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7月21日发表赴韩旅行指针,要求前来韩国旅行和居住在韩国的美国人在前往商业区时“要格外小心”。
  据报道,外交通商部美洲局长宋淳12日说,韩国政府在这一指针发表后立即向美国驻韩国使馆提出了抗议,认为这一指针将引起双方之间“不必要的误解和紧张”,并要求美国方面尽快取消这一指针。此前,韩国无党派议员郑梦准11日向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美国驻韩国大使博斯沃思发出了抗议信,抗议美国国务院在网站上刊登“赴韩旅行警告书”。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诺言易许兑现难
岳麓士
诺言易许,实现很难。人们不会忘记,去年7月,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走马上任,他许下的最大诺言,当属“争取在15个月内实现同叙、黎、巴三方的和平”。弹指间一年多过去了,巴拉克的和平总体设想,现在看来还只是“沙漠蜃楼”。
巴拉克以“拉宾的继承者”自居,他主政后,为促和谈采取了一些积极步骤。如去年12月15日,以叙恢复了中断4年之久的谈判。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和谈便再次搁浅。由于“政治强人”阿萨德突然病故等原因,以叙和谈在今年内看来不会出现重大转机。
今年5月,以色列无条件地单方面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从而使长达22年的占领画上一个沉重的句号。尽管以黎尚未签署和约,但以方从黎南单方果断撤军,被认为是争取日后在以黎、以叙和谈中占据主动的“一着妙棋”,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肯定。
巴以和谈虽然阻力重重,但仍在艰难中前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巴拉克与阿拉法特之间已经确立良好的个人信任关系,以工党与巴自治政府的合作传统得到恢复,双方安全磋商机制运转正常,在共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等方面成效明显。二、以巴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实施了3次重新部署,巴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巴方单独或与以方联合控制的西岸土地已增至42.9%。三、开通了连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南部通道,使两块巴自治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得到打破。四、双方正式启动了最终地位谈判,确立了今年9月签署永久性和约的目标。
随着以巴结束最终地位谈判的期限日益迫近,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上个月,巴拉克不顾“后院起火”和来自右翼的恐吓威胁,与阿拉法特一起参加了以巴美戴维营三方首脑会晤,就阻碍巴以达成最终地位框架协议的最敏感、最复杂难题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双方虽然没有达成协议,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缩小了分歧,因而这次会谈仍不失为一次重要和有益的接触。
戴维营会晤给人最大的启迪,是使人们对以巴和谈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像耶路撒冷地位这样错综复杂的问题,卷入矛盾的不仅仅是巴以双方,还有周围邻国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且牵扯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着手解决这一盘根错节的问题难度极大。另外,和平需要作出妥协、让步,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各方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差别。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以巴阵营中都存在着各种反和激进势力,其能量不可小觑。因此,奠定持久和平的基础非一朝一夕之功。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巴拉克并不缺乏求和的政治愿望,而是他对和谈的难度估计不足,导致他不能兑现诺言。他面临的最不利因素是以国内强硬分子的掣肘,使他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志施展拳脚。在经历挫折和打击之后,巴拉克能否重整旗鼓,以更加务实和理性的态度继续推进中东和谈,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去留之争
新华社记者 孙占林
  近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和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围绕俄战略火箭军去留问题的激烈争论引起舆论界的极大关注。11日下午,在普京总统的主持下,俄联邦安全会议举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会议,作出了根据国防需要和国家经济能力平衡发展各军种的决定。谢尔盖耶夫在会后宣布,这场争论结束了。克瓦什宁说,军事改革的总目标是各军种协调发展。不难看出,会议的决定照顾到各军种的利益。在总统直接干预下,俄战略火箭军的去留之争暂告一段落。
俄罗斯军队内外关于军事改革的争论在7月12日的国防部部务委员会会议上达到了白热化。争论的焦点是取消还是保留战略火箭军,削弱还是加强战略核力量。
在7月12日会议上,克瓦什宁提出了一套重点拿战略火箭军开刀的军事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削减战略核力量,加强常规武装力量。他建议取消战略火箭军军种,将其降为兵种,从而使俄武装力量的构成从四个军种变为陆、海、空三个军种。同时对战略导弹部队进行大幅度削减,2003年前将现有的19个师裁减至4个师,核弹头保留1500枚;2016年前再减至两个师,并将其并入空军编制。与此同时加强常规部队,增加陆军人数,并在敏感的俄西南和中亚方向部署5万人的常备兵团。克瓦什宁提出上述方案的主要理由是:一、当前发生核战争的危险微乎其微,战略核力量实际变成了政治遏制手段,战略火箭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已无存在必要;二、削减战略导弹部队并将其并入空军可减少国防开支,因为国家经济困难,今后5至10年内不能指望军队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谢尔盖耶夫对克瓦什宁方案表示强烈反对。他指责克瓦什宁“丧失理智”,成心想毁掉战略火箭军。他断言,如果这套方案付诸实施,俄将被迫进行单方面核裁军,其结果必然破坏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特别是俄美两国战略核均势。到那时,美国就会对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失去兴趣。他认为,俄战略核力量不但不能削弱,还应进一步加强。
俄军界两位主要领导人的冲突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克瓦什宁的支持者认为,俄武装力量在现阶段同美国保持均衡是俄力所不能及的,应该承认美国的优势,并根据新的地缘现实确立21世纪的军事战略思维,寻求新的核遏制方法。谢尔盖耶夫的支持者认为,在俄经济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核遏制潜力才能保持俄的大国地位;俄如果按克瓦什宁的设想办理,美国巩固自己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企图将在10至15年内变为现实。
普京总统在此次联邦安全会议召开的会议上强调,俄军事战略的争论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分析家指出,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的分歧实际上是关于俄未来国家地位的定位问题之争。谢尔盖耶夫坚持俄罗斯应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军事大国,而克瓦什宁则从现实出发,侧重于追求国家战术目标,主张俄罗斯做地区性大国。谢尔盖耶夫和克瓦什宁代表了俄罗斯两种不同的军事战略观点,预计两种观点的争论今后还会继续。(新华社莫斯科8月1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达姆称将揭露美侵伊真相
美英战机不断轰炸“禁飞区”
新华社巴格达8月12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12日在此间强调,伊拉克将调动一切外交和舆论手段,向国际社会全面揭露美国侵略伊拉克和屠杀伊人民的事实真相。
萨达姆当天主持了伊拉克最高权力机构革命指挥委员会和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会议发表的公报说,会议全面讨论了有关目前伊拉克与阿拉伯国家和联合国的关系问题以及美国和英国战斗机在伊南北两个“禁飞区”内不断进行轰炸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公报还指责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为美英战机轰炸伊拉克提供空军基地。
1992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保护伊北部的库尔德人和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在伊南北设立了两个“禁飞区”。自1998年12月美英联手对伊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军事打击以来,伊拉克防空部队与美英战机之间几乎天天发生冲突。美英战机的轰炸已造成300多名伊拉克平民死亡,近1000人受伤。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2日电(记者李学军)伊拉克军方发言人12日晚在此间宣布,美国和英国战斗机当天再次轰炸了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内的民用设施,炸死两人,炸伤19人。
伊拉克通讯社援引这位发言人的话说,下午3时25分,来自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8个美英战斗机编队在预警飞机的配合下,侵犯了伊南部巴士拉等省领空,轰炸了那里的民用设施,并导致伊平民伤亡。
另据伊拉克通讯社报道,美英飞机11日曾轰炸过伊南部“禁飞区”内的民用设施,炸死1人,炸伤20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耶城问题
穆巴拉克谈巴不能让步理由 巴否认巴以已达成任何一致 美官员说各方都有积极想法 阿图联抗议国际图书馆年会
本报开罗8月13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昨天出版的埃及周刊《鲁兹·优素福》发表了一篇对穆巴拉克总统的专访,穆巴拉克警告说,如果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问题上让步,恐怖活动将在中东卷土重来。
穆巴拉克说,埃及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支持,仅限于支持他所采取的有利于巴勒斯坦人民意志的决定。
穆巴拉克说,阿拉法特前往戴维营参加谈判,但他绝不能在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利,以及伊斯兰圣地问题上让步,整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中的任何领导人也不能在耶路撒冷和阿克萨清真寺问题上让步。阿拉法特在戴维营谈判中的态度正是这一立场的体现。
穆巴拉克指出,埃及已向包括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内的所有方面阐明了耶路撒冷问题的利害关系,认为当前的巴以谈判进入了最艰难而危险的时刻。
据新华社加沙8月13日电(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领导机构12日晚在拉马拉举行周末例会后发表公报,否认在戴维营首脑会谈期间就任何最终地位问题同以色列达成过一致,并称这是以方制造的假象。
公报说,巴方领导人最近在多国之行中发现,各国普遍认为巴以在戴维营会谈中就耶路撒冷以外的所有问题达成了一致,巴方对这一以方刻意制造的假象“感到意外”。
公报指出,巴以就大部分问题达成一致的说法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以方制造这一假象的目的在于显示它为了使谈判取得成功作出了灵活姿态和让步。
据新华社科威特8月13日电(记者伏柏林)多哈消息:到访的美国总统特使、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沃克12日表示,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近期有可能解决,因为各方对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是对耶路撒冷问题有一些积极的想法。
沃克在多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没有提到有关美国在解决耶路撒冷问题上的思路,但他表示愿意了解中东地区国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了解何种解决方案能为巴以双方所接受。
新华社开罗8月12日电(记者张礼庆)阿拉伯图书馆联合会(阿图联)12日在这里举行第十一次大会,抗议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图联)决定在耶路撒冷举行年会。
阿图联主席阿卜杜勒·杰利勒·塔米米在大会开幕前对新闻界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东耶路撒冷属于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的一部分,“国图联在耶路撒冷举行年会将违反国际社会的基本原则”。
塔米米说,阿图联曾向国图联提议在耶路撒冷最终地位解决之前,暂不在那里举行会议,并表示如年会如期举行,阿拉伯国家将予以抵制。但国图联“不顾严重后果,仍决定在耶路撒冷举行年会,这是不能接受的”。他说,“此次阿图联单独举行会议就是对国图联决定作出的恰当反应”。
国图联曾表示,理解阿拉伯方面的反对态度,但同时决定于13日至18日如期在耶路撒冷举行年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愿与中国扩大合作
新华社大马士革8月12日电(记者拱振喜)叙利亚总理米鲁12日在此间会见中国、叙利亚和美国三方合资兴建叙利亚轮胎厂的代表时说,叙利亚在学习中国经济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愿意加强同中国的经贸互利合作关系。
米鲁总理表示希望这个项目为叙中两国建立更多的合资项目起到示范作用。他指出,中国公司过去主要是向叙利亚市场出口商品,在新的形势下,两国应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
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润达公司与叙利亚轮胎生产公司和美国米德兰公司(该公司老板为美籍叙利亚人)合资兴建叙利亚轮胎厂,投资总额为7200万美元,年生产能力为150万条半钢子午胎。润达公司为总承包方,负责提供该项目的机器设备,其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15%,是中国公司在叙利亚最大的投资项目。


第6版(国际)
专栏:

  挪威支持巴建国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2日电(记者郑焕清)挪威外交大臣托尔比约恩·亚格兰11日晚在奥斯陆说,挪威完全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据报道,亚格兰是在奥斯陆国际机场会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后作上述表示的。阿拉法特结束了对俄罗斯的访问后在奥斯陆机场作了短暂停留。亚格兰希望巴勒斯坦在建立自己国家的过程中取得进展。但他又强调,应该通过谈判方式实现这一建国目标。


第6版(国际)
专栏:

  普京要求速破爆炸案
新华社莫斯科8月12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在克里姆林宫召集总理和强力部门领导人会议,要求提高对莫斯科市中心炸弹爆炸案的侦破效率。
据报道,内务部长鲁沙伊洛通报说,俄内务部已出动了31万名警员和2.7万名纠察队员,对首都和其他大城市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目前警方已拘留了3名涉嫌制造莫斯科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仅11日就缴获各类爆炸物1吨多,爆炸装置48个。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在会上报告了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8日傍晚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地下通道内发生炸弹爆炸事件,共造成11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近日,成千市民排队到医院无偿献血,救治伤员。莫斯科市政府也已向死难者家属发放了抚恤金。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地方选举日期确定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13日电 记者谢戎彬报道:联合国驻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特派团团长库什内昨天宣布,科索沃地方选举将于10月28日举行。
据南通社报道,库什内是在昨天与欧安组织代表磋商后作出上述决定的。欧安组织将作为这次选举的组织者。据普里什蒂纳外国观察员说,目前已有上百万名阿族人进行了选民登记,但塞族选民却只有1000余人,他们也无法保证在特派团和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后被迫逃离家园的36万非阿族居民能参加选举。
南联盟政府就科索沃地方选举一事多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不经南联盟政府同意,擅自决定在科索沃举行人口普查和地方选举,这一不尊重南联盟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要求日本谢罪赔偿
本报平壤8月13日电 记者张兴华报道:在“8·15”朝鲜半岛光复5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今天发表题为《日本必须尽早对其过去所犯罪行谢罪和赔偿》的署名评论文章,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在朝鲜犯下的暴行,要求日本早日对此谢罪赔偿。
评论说,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剥夺了朝鲜人民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甚至姓名的权利,“妄图从地球上完全抹杀掉朝鲜民族”;肆意掠夺各种资源,破坏抢走无数文化财产;“强征600多万朝鲜青壮年服苦役,绑架诱拐20多万朝鲜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并大肆屠杀朝鲜百姓,犯下滔天罪行”。殖民统治使朝鲜人民过去几十年间遭受了莫大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与痛苦,其损害一直影响到今天。
评论指出,日本殖民统治的最大后果就是使朝鲜一分为二,让朝鲜人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分裂悲剧。日本对其犯下的罪行必须进行谢罪和赔偿。评论最后说,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即将举行,日本应当回顾一下历史以明确这个会谈的性质。即使为己着想也应当履行“清算历史”的义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军在克什米尔遭袭
新华社新德里8月13日电(记者周效政)印控克什米尔地区13日晨发生一起穆斯林武装分子用定时炸弹袭击印度军车事件,至少4名印度军人丧生,34人受伤,其中13人伤势严重。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这起爆炸事件是13日早晨8时30分左右在克什米尔西南部伍德汉普地区的一条公路上发生的。当约15辆满载印军士兵的车队驶近一处弯道时,穆斯林武装分子引爆了预先埋设的炸弹。据印度军方人士称,爆炸使一辆军车遭到严重破坏,其他车辆完好无损。受伤人员已被送往附近一家军队医院紧急救治。此前,克什米尔两个主要的穆斯林武装组织宣称,他们要在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前后加强对印军士兵和军事设施的进攻。当地印军已宣布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第6版(国际)
专栏:

  秘鲁“中国广场”落成
新华社利马8月11日电(记者孙涛)秘鲁首都利马市新圣胡安区政府11日在这里举行“中国广场”的落成仪式。中国驻秘鲁大使任景玉和新圣胡安区区长里卡多·奇罗克先后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双方盛赞“中国广场”的建成对推动中秘两国人民友谊发展的重要意义。旅秘华侨组织通惠总局的瑞狮团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狮。
“中国广场”位于利马城郊外的新圣胡安区,毗邻该区交通要道独立大街,广场中心建有极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八角亭。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建议扩大埃厄特派团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十一日建议安理会批准将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人员扩大到四千二百人,以有效地监督这两个非洲邻国执行和平协议的情况,并协助两国进行排雷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8月1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巴格达主持会议,称伊拉克将调动一切外交和舆论手段,向国际社会全面揭露美国侵略伊拉克和屠杀伊人民的事实真相。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警方击毙16名邪教徒
新华社马尼拉8月13日电 据此间媒体13日报道,菲律宾警方人员11日在南部布基农省班甘图坎镇执行公务时遭到邪教组织成员的袭击,警方被迫还击,当场击毙16名邪教组织成员。
警方说,警方人员当时准备在那里逮捕一个名为“天主教上帝之灵”的邪教组织的头目,这名邪教头目涉嫌刑事犯罪活动。突然,一群手持砍刀的该组织成员从其聚集地冲出来,向警方人员发动攻击,警方被迫开枪还击。冲突中,16名邪教组织成员被击毙,4名与警方人员同行的当地民兵不幸遇难。
目前,警方正在继续追捕该邪教组织的成员。
据了解,“天主教上帝之灵”是菲南部“砍杀”邪教组织之一。这些组织的成员用大砍刀把对手砍死,以残暴闻名。这些邪教组织将教义与迷信混杂在一起,其成员认为穿上写有拉丁文咒语的T恤衫就能刀枪不入。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统敦促刚果(金)各方停火
据新华社卢萨卡8月12日电(记者王能标、陈乔炎)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12日在这里敦促刚果(金)冲突各方遵守一年前签署的卢萨卡停火协议。
萨利姆表示,希望14日在此间召开的卢萨卡停火协议签字国首脑会议能够消除障碍,为执行停火协议铺平道路,同时呼吁为在刚果(金)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创造条件。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在刚果(金)部署5000名维和部队。由于卢萨卡停火协议迟迟未能得到执行,刚果(金)冲突时有发生。
前来参加首脑会议的萨利姆还敦促刚果(金)冲突各方通过对话解决在执行停火协议中遇到的问题。同一天,正在马拉维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奇卢巴呼吁非洲国家共同努力,使非洲大陆尽快摆脱战争困扰。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罪魁招魂
池北偶 诗 朱根华 画
日本右翼政客,
个个头脑发昏。
怀念当年霸业,
不忘皇军功勋。
年年参拜神社,
甘当孝子贤孙。
想给战犯翻案,
要为罪魁招魂。
呼唤军国主义,
一心旧梦重温。
若走侵略老路,
就步东条后尘。*
切莫执迷不悟,
免得玩火自焚。
*指落得与东条同样的下场。(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总统批准军队指导思想
南斯拉夫联盟军队总参谋部十二日发表公告说,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当天批准了南联盟军队的指导思想。公告说,南联盟军队指导思想的基础是,捍卫南联盟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宪法秩序,坚决反对任何针对南联盟安全的军事威胁。


第6版(国际)
专栏:

红十字会失踪人员在格获释
遭绑架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第比利斯办事处三名工作人员十三日晨在格鲁吉亚获释。这三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是在四日乘车前往潘基斯克峡谷(位于格与俄车臣交界处)考察车臣难民情况时遭绑架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为纳粹劳工建赔偿基金
十二日生效的德国赔偿纳粹劳工法就建立一项名为《回忆、负责与未来》的专项基金作出明确规定,此举将有利于使纳粹统治时期被强迫劳役的劳工及其他有关受害者迅速获得赔偿。据有关方面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仍有一百五十万纳粹劳工在世。为了对当年的纳粹劳工进行赔偿,德国联邦政府和经济界达成协议,各出资五十亿马克共同建立对纳粹劳工进行赔偿的专项基金。(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