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人格力量很重要
  李忠杰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教育别人首先要教育自己,提高别人首先要提高自己,引导别人首先自己要走在前列。因此,人格力量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总理的人格是有口皆碑的。进城以后,周总理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厅的老式旧平房里,房子已年久失修。一九五九年,有关部门趁他离京视察,对房子进行了修缮,标准超过了原定的一般维修,添置了一些新的办公和生活用具。周总理回来发现后,立即退了出来,要求把地毯、沙发等东西搬出去,否则他不进屋。事后,他对身边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跟我这么多年,对我的性格还不了解吗?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正是因为有着高尚的人格,周总理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朋友的尊敬,甚至还赢得了敌人的尊敬。许多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或转到革命立场,或解开心中疙瘩,或提高思想觉悟,并不一定是听到了多少高深的道理,而是受到了周总理人格的感染和影响。
  事实证明,人格是重要的。人格是一个人的志趣、性格、能力、心理、气质等等的集中表现,是其知识积累、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炼的结晶。人格往往通过人际交往、工作态度、社会活动等具体的活动表现出来。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工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准;同时,又能够以感性的形式作用于外部世界,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乃至作用和影响于整个社会。作为共产党员来说,他的人格如何不仅仅是一己之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和代表着党的形象。
  高尚的人格是有力量的。它不是缜密的理论阐述,但能够帮助人们接受科学的理论;不是激动人心的理想教育,但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不是壁垒分明的激烈论辩,但能够帮助人们作出自己的选择;不是这样那样的物质帮助,但能够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一声“跟我来”,激励起多少人冲锋陷阵!建设时期,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人的形象,激励起多少人无私奉献!人们崇尚真理、崇尚科学,同样也崇敬高尚的人格。高尚的人格是理想的代表、社会的灵魂,也是一切正义、公正、崇高的化身。人们的思想活动、情感变化,既受抽象的逻辑思维的支配,也受实实在在的人物形象的感染。从某种高尚的人格中,人们能体验出无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也能激发出潜藏于内心深层的真挚情感。人格的力量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但其作用并不亚于任何语言。人格高尚,就能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威望,号召力就强,也就能有效地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反之,如果人格低下,不管你嘴上说得多好,人们都会嗤之以鼻,不仅达不到教育、引导群众的目的,反而会把党的形象搞坏。
  发挥人格力量的作用,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在过去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与党的各级干部始终牢记宗旨,保持良好作风有关。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一个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立行”和“立言”上多下功夫,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加强自身人格的锻炼和修养,塑造和提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坚持凡是自己讲的道理,首先自己要真信;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上,也要注意运用和发挥人格教育的力量,不仅以科学的道理说服人,还要以高尚的人格激励人。坚持把讲道理、讲人格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9版(理论)
专栏:

  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
  王照环
  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欠发达城市怎样才能实现快速发展呢?近三年来,吉林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开拓发展路子,精心经营城市,使这座经济发展一度迟缓的城市实现了超常规发展,199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跨入了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行列。   经营城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的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已成为各种市场交换关系汇集的中观经济单元,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单位。曾经在计划严格控制下的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开始自由流动,成为城市之间争夺的目标;城市、企业、投资者之间的计划配置关系逐渐转变为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双向选择关系,改善投资环境成为扩大城市经济总量的关键环节。面对这些新情况,要使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城市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及其他经济要素,从总体上运作城市经济,在整个城市范围实现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吉林市是我国建制城镇密度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土地资本和地域空间的经营潜力很大。近年来,我们从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出发,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从整体上提高城市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积极进行经济运行机制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依靠市场运作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建设,加快商贸及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使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把经营意识贯穿到城市规划、发展、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城市政府经营城市,对象是土地资本和地域空间,要素是经济功能、经济容量、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要经营好城市,必须在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把经营城市的思路贯穿到城市规划、发展、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企业为中心经营城市。持续增长的财源和不断扩大的就业机会是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表现。而企业是城市经济的载体,是城市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因而是经营城市的中心。为此,必须把为企业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作为经营城市的出发点,努力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多元分割的城市经济运行格局,打破所有制界限,促进多种经济成分相融合;打破隶属关系界限,为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外来企业和市属企业营造同样的发展环境;打破产业界限,鼓励城市中心的企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调整城市产业布局;打破城乡界限,促进城区工业企业向城郊转移,开辟新兴工业园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市场为取向的这些改革措施,使吉林市工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曾经外迁的私营企业相继回归,利用外资成倍增长,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经营手段建设城市。城市建设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设好城市,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经营手段运作城市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推进城市设施的改造升级;以基础设施运行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建立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善于利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资金发展城市:一是盘活土地资本存量和国有资产存量,利用前人积累的物化资本建设城市;二是积极进行开源节流和资本运作,推进股份制改造,通过股票市场用活当代人的资金,使之转换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投入;三是努力争取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建设项目的有偿使用和以经营收入抵押等方式,把未来的钱转换成为现实投入。1998年以来,吉林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一百多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四十九年全市同类投资总额的三倍。
  以经营方式管理城市。经营城市,重点是城市空间要素和环境要素。吉林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旧住宅小区、小街道进行了全面改造,集中建设了一批花园式小区,同时加大了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建设了松江中路、世纪广场等标志性工程,使这座以真山真水自然美闻名全国的城市,又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把城市形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为了吸引中外投资者,我们还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经济运行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政府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
  以经营眼光规划城市。经营城市,关键是特色和规模。吉林市按经营城市的思路规划城市发展,努力塑造全国重点工业城市和具有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争取以特色创名牌城市。在规模上,结合城市发展进程,有计划地全面改造城区基础设施,对建成区域进行功能改造和升级;争取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使城市规划适应经营城市的要求,体现城市功能分区特点,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和经济布局,形成土地资本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城市规模。   充分释放增长潜力,以经营求持续发展
  城市是一个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其中人是主体,生态环境是条件,经济是支柱。要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就必须强化经营城市意识,充分释放增长潜力,着力培育自身的优势。
  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启动产业增长因素。从发展进程看,我国工业增长正在向以深加工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过渡。吉林市作为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重化工基地,以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为契机,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基本内容的产业升级潜力很大,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制造业,仍然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应努力把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经营城市的重点,在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一批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的新产业,着力构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都市型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构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为群众生活服务、与市场发育密切联系的第三产业;跟踪“新经济”的发展,培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大企业为中心,完善城市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主导产业和优质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升级换代,使城市经济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推动农村城镇化,启动消费增长因素。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内需不足和农产品阶段性过剩状况,而且也能为整个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目前吉林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左右。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主要途径:一是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升级,结合招商引资吸纳投资性移民人口,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吸纳务工经商有谋生手段的农村进城人口,结合商品房优惠销售吸纳较富裕的消费人口,结合大项目开发吸纳人才和农村劳动力,在现有建成区域增加人口容量;二是所辖的五个县城加快功能调整和规模扩张,努力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卫星城;三是有条件的建制镇和新兴小城镇,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吸纳农村人口,实现自我升级。
  加快经济市场化,启动体制增长因素。一是深化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公有制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激活存量资产。二是垄断行业放开经营,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和条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科研单位面向市场,转变运行机制,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四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实行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使之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变成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五是推进城市管理的制度创新,使人才、物资、资金、信息能够顺畅地流动,为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动力。


第9版(理论)
专栏:

  宣传教育群众
  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张群生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处于第一线的县(市)领导干部,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增强群众观点,更加加强群众工作,更加注意工作方法,更加关心和体贴群众”。江泽民同志这里提出的“四个更加”,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
  党的群众工作,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着力点。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和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对党的正确主张的理解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通过我们的深入宣传、加强教育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才能实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宣传教育群众的任务尤其艰巨。我们要带领群众前进,要组织群众为实现幸福美好的未来而奋斗,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必须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形势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真正做到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拥护党的主张。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意体察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因势利导,教育群众,凝聚人心。要着眼于弘扬社会公德,提升群众的精神境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使之成为在党的领导下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宣传教育群众必须找准切入点。变抽象为具体,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找准并抓住切入点,从而推进群众工作,是不少地方的成功实践。当前,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组织开展好“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是加强群众工作,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自觉行动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开展好这项活动,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理解,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来;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反骄破满,增强精神动力,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第9版(理论)
专栏: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从政治的高度、时代的高度、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忠实履行党赋予我军的根本职能,进一步搞好军队党的建设,推进包括军事工作在内的军队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傅全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基本依据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优良传统,是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同党面临的时代课题结合起来,同党所处的执政地位结合起来,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阐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增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是永葆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根本政治基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我军的先进性,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规定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建军七十三年来,党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官兵头脑,通过党在军队中的各级组织,领导和团结广大官兵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使我军成为无坚不摧的新型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军建设的政治方向、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对于加强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确保我军永远在党的旗帜下前进,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的必然性,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干扰与影响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意志的充分体现,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必然结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的领导地位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我军成长发展历史的必然结论。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为了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改变我军的根本性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始终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坚定不移地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的权威性,是确保军队永远听党指挥的行动指南。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党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才能战胜各种困难,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自觉地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忠实履行党赋予我军的根本职能指明了方向
  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军事工作是党在军队的重要工作,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特殊手段。国家要发展生产力,军队要提高战斗力。先进的生产力在军事领域就表现为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军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着眼于有效履行根本职能,不断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
  强化使命意识,抓紧作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是我军的神圣使命。抓紧作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事关领土完整、祖国统一、民族兴衰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作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确保党中央一声令下,能够决战决胜。
  强化科技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打赢”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动力。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高科技战争的走势日渐明显,战争形态、作战样式、部队结构、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加快军队质量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战场信息化、作战一体化、部队数字化、武器智能化、训练模拟化。在新的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全面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向科学技术要战斗力。加强高科技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坚持科技兴教,大力提高院校教育的高科技含量,着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坚持科技兴训,以新“三打三防”为重点,加大训练力度,推进科技练兵向纵深发展,提高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
  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深化军事工作改革。创新是军事工作发展的动力,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军要提高“打赢”的能力,就必须坚持创新,深化改革。创新军事理论,着眼于世界军事的发展方向,着眼于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中研究“打赢”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理论;创新工作机制,着眼于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着眼于提高整体效益,在政策制度、组织体制、激励措施、保障手段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激发军事工作活力;创新战法、训法和管法,着眼于推进我军质量建设,紧紧围绕提高“打赢”能力,认真总结部队的实践经验,创造灵活多样的战法、集约高效的训法和科学规范的管法。
  强化大局意识,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任务。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及时组织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坚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坚持勤俭建军,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现代化建设路子。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进一步加强军队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下大力把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军事领率机关加强自身党的建设,应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自觉的行动。要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把精神振奋起来,推动各项军事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抓根本,紧紧围绕“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的特有优势,是“打得赢”、“不变质”的根本保证。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理解、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打牢理论根基,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和军队先进性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强大动力。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信、真用。二是要强固思想防线,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不动摇。保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实践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我军的立军之本,是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标志。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四个教育”、光荣传统教育和革命气节教育,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保持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三是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不动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军事服从政治的原则,着眼政治抓军事,使军事工作的谋划指导符合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符合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总体需要,符合军队建设全局的发展要求。
  抓班子,努力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领导集体。党委班子是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军队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各级党委班子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的状况。要巩固、扩大“三讲”教育成果,下大力把各级党委建设成为自觉坚持和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把“三个代表”作为班子团结的政治基础、党委工作的共同目标、领导成员的行为准则。党委“一班人”要有广阔的胸襟、深厚的友谊,做到有事无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多商量,急事难事互相帮,用班子的团结带动部队的团结。坚持集体领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十六字”方针规范党委领导工作,切实做到落实制度不走样、执行程序不变通、履行职责不越权。坚持清正廉洁,搞好党风建设,严格组织监督,严格纪律约束,严格自我管理,严格领导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抓关键,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选拔领导干部。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必须积极推进领导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始终保持领导干部队伍的先进性,是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质量,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党管干部,着眼政治用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公论用干部;坚持优化结构,科学组合用干部;坚持依法办事,按照规矩用干部。
  抓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水平。基层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高基层战斗力,要把贯彻“三个代表”与落实“五句话”总要求统一起来,在打牢基础上下功夫。一是要强固战斗堡垒,打牢组织建设基础。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基层党组织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在完成任务中经受锻炼,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使每个基层党支部都成为团结带领官兵完成任务的坚强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先锋模范。二是要狠抓军事业务训练,打牢军事技术基础。建立健全训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参与训练的积极性。着力加强近似实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努力提高执行任务的能力。建立正规的训练、战备秩序,提高训练效益。三是要依法从严治军,打牢作风纪律基础。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坚持用条令条例、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规范官兵言行。四是要适应官兵需求,打牢物质文化基础。领导机关要以为基层排忧解难为己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政策导向上向基层倾斜,多为基层雪中送炭,少为机关锦上添花,不断改善基层单位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