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市民吃上“放心菜”
  全国“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创建拉开序幕
  本报北京7月4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从今天起,北京市的部分市民可以吃到企盼已久的“无农药残毒放心菜”。这是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创建“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基地和专柜”活动带给首都居民的实惠。
  今天上午,在经过抽样检测和严格审查,北京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建设办公室对小汤山地热开发公司特菜基地等5个蔬菜生产基地,以及万方西单商场等7个直销专柜分别授予“无农药残毒农产品试点生产基地——放心菜”、“无农药残毒农产品试点专柜——放心菜”匾牌,从而拉开了全国“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果)”创建活动的序幕。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介绍,农业部还将采取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加强农药合理使用技术宣传、加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市场监测、加快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设等措施,切实降低农药残留。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圣瑞斯靠科技开发羊绒“软黄金”
  本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浙江圣瑞斯针织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成功开发羊绒“软黄金”,成为羊绒制品的重大突破。
  羊毛绒制品具有轻、软、柔等特点,但它容易受到损伤,经摩擦会起毛球,更不易用洗衣机冲洗。为克服羊绒制品的弊端,这个公司投入2000万元,先从国外购进数控针织设备,继而寻求与中国纺织大学、上海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合作,实行固定经费与奖励基金相结合,70%的合作经费奖励有成果的人员,30%留作学校的科研项目经费。
  科研人员帮助公司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让生产人员熟练应用数控针织设备。同时,采用纯羊毛绒与高强氨纶交织新技术,逐步探索和创造出独特的工艺配方,生产出既可用洗衣机洗涤而又不变形的羊绒衫。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与外国专家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防水、防油渍、防虫蛀的新产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洋学生”看中国
  由太平洋地区教育和发展协会组织的美国青年学生一行日前来到中国进行文化考察。他们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参观了新近落成的全紫檀中国传统四合院。学生们一边欣赏这件艺术珍品,一边听中国紫檀工艺专家讲解,从中学习到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本报记者 李舸摄(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大人民医院肝移植术成功
  本报讯 北大人民医院最近成功地完成了两例肝脏移植手术。其中一位年过花甲的女性成为国内接受肝移植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不久前,由北大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冷希圣和副主任朱继业分别主刀,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两例肝脏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64岁的赵大妈患有肝硬化,曾经几次消化道大出血,术后恢复很快,现已出院,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李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西教育系统帮困助贫
  本报太原7月4日电 记者阎晓明报道:把上学年用过的课本、书籍还有用旧的学习用具,送给或借给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这在30年前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事情。近日,山西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生中重新提倡这种“一对一帮传”活动,以减轻家庭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培养城市学生的责任心。目前,山西省已经确定了50个贫困县为接受捐赠对象,对这些贫困县对口帮扶的单位也已经确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校通信综合实验网启动
  本报讯 北方交大和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现代通信教学科研综合实验网日前启动。这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通信综合实验网,包括无线交换平台、智能网络平台、宽带交换平台、传输系统和业务接入系统,涉及众多世界先进的通信技术,具有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功能。实验网可同时在多个实验室或教室进行远程监控、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教学、可传输视频点播等的实验与开发。(洪亮 江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北驻军医院建成特色专科
  本报讯 西北驻军医院探索出“专科中心选课题,全院协助攻关”的科研新办法,促进了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带动了医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近5年来,西北驻军医院共建成有地域学科特色的医疗专科中心54个。全区专科中心共开展课题研究1195项,获得国家和军队各类科研成果奖594项,其中获国家级专利39项。在此基础上,驻军医院广泛开展医疗扶贫,每年派出上百个医疗扶贫小分队,深入高原牧区为驻地医院培养专科医生达3万多人,防病治病达80万人次。    (蔡晖 李志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军事经济学院整治周边环境
  本报讯 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近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共拆除沿街违章建筑物数百平方米,新建花坛六座,使昔日脏乱不堪的门前道路畅通整洁,成为武汉市军民共建的文明示范路。(周春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举办“我和我的家园”征文
  本报讯 以“我和我的家园”为主题的“紫竹花园杯”首都少年儿童作文大赛日前在北京拉开帷幕。这项活动面向首都的初中和小学生。参赛者可以围绕家庭、学校等,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写真情实感。(谢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范德雷克受聘北师大客座教授
  本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数字艺术网络公司联合在京举办学术报告会,邀请美国网络影视公司总裁史蒂夫·范德雷克博士进行演讲。同时,北京师范大学向范德雷克博士颁发聘书,聘请他担任该校艺术系客座教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部地区报社网络媒体研讨班举办
  本报讯 由中华网公司、IBM公司、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共同主办的西部地区报社“网络媒体高级研讨班”于七月三日在北京开课,围绕“互联网的发展及对新闻媒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讲座。(高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电子公墓提供殡葬服务
  本报讯 曾任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院院长的刘恩华去世后,他的子女轻轻击键将他的生平资料输入www.lingquan.com.cn,他便成了安葬在灵泉电子公墓的第一位死者。今年三月三十日开通的灵泉网站是我国第一家为公民提供殡葬服务的专业网站。(婷婷)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冠群推出全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本报讯 日前,冠群公司全资子公司ACCPAC国际公司推出ACCPACCorporateSeries4.1简体中文版。这套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可满足大型企业对电子商务、业务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及财务结构调整的需求。(曹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把握特点 结合实际
  青岛唱响德育主旋律
  本报青岛7月4日电 记者宋学春报道:青岛市中小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视为最重要的教育。坚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中,突出德育,德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青岛市是从1994年起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容都做了明确规定,构建起一套实施素质教育成熟的运行机制。在青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中,“五个结合”是其关键环节,即德育与专业、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实习教学、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社区服务活动紧密结合,与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和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近年来,青岛市教委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性主题教育活动,如“十万中学生看东部”活动,组织中学生到正在开发的东部高科技工业园、旅游开发新区及新城区,看看青岛市短短几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还有“万名教师访万家,做学生良师益友”活动、“看沂蒙老区”活动、“做跨世纪建设者”专业竞技大赛活动等。市教委投资300万元,专门在农村为市区学生建立了学农基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七大江河水土保持撷英

  开篇的话
  从黄河中上游到长江上游,从松花江流域到珠江流域,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突出的环境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更是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前不久,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表彰的首批36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采访了其中的部分县(市、区、旗),本报从今天起开设“七大江河水土保持撷英”专栏,介绍他们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定西:保水保土保致富
  本报记者 裴智勇
  山头绿树环绕,山腰梯田层层,山脚水波粼粼,绿色点缀的山梁连绵起伏伸向远处的薄雾中……冒雨站在定西县九华沟的山顶,眼前的景象令我们惊叹,在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的大西北,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我们花了3年时间,把83平方公里的九华沟流域治理成今天的模样,县内还有91条小流域已通过了国家验收,定西的面貌因此有了大的改变。”定西县关川河流域治理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勇告诉记者。随着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开发的稳步推进,定西县的山在变绿,水在变多,地在变肥,人在变富……
  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定西,因为贫困而备受人们关注。这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燥,植被稀疏,年降雨量只有400毫米左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定西人逐步认识到,水土流失和干旱是导致定西贫困的总根子。如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是定西人几十年来苦苦探索的重大课题。
  1955年,定西人在安家沟筑起了全县第一座拦泥淤地坝,控制水土流失;1964年,定西县大规模开展以坡改梯田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青岚乡大坪村成为梯田化的模范;1983年,定西人掀起种树种草的热潮,被列为国务院“三西”建设重点县和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1997年,定西县提出“水保立县”战略,把水土保持放在全县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地位,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大力改变生态条件,建立稳定高产农业和商品生产基地。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定西人终于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截至1999年,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兴修高标准梯田12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21.6%;建成治沟骨干坝44座、拦泥小塘坝34座等保水工程,每年可拦泥沙1200多万吨,拦蓄径流4700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运用科技瞄准市场
  “我们在治理水土的过程中,科技、市场的因素越来越多。”王勇在概括定西水保特点时说。
  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科学而有效,定西人综合运用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如:山顶造林种草、山腰修梯田、沟底筑塘坝。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沟底穿靴子”。保水是小流域保土的关键,在这方面处处闪现着实用农业科技的光芒。在九华沟流域,我们看到了几种径流聚集工程:漏斗式集流坑栽树、膜侧集流坑、水平阶长方形集流坑,燕尾式集流坑。这些工程把降雨最大限度保存下来,把以前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在水保立县战略实施中,定西县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农民用市场观念进行生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999年,全县拍卖、租赁、发包荒地30.5万亩,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水保工作格局。根据市场情况,他们说服农民种土豆,县里还建成9个淀粉加工企业。由于按市场规律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洋芋、畜禽、林果、蔬菜四大产业,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干部苦抓群众苦干
  定西水保立县靠的是“三苦精神”:干部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
  定西县委、县政府及水保、水利部门对水保事业常抓不懈,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称钩乡平安村共产党员李玉田,拖着伤残的病腿,常年与铁锹、镢头和架子车为伴,7年投工2000多次,修成梯田42亩,被誉为“新时代愚公”。新集乡大园村杨家山社社长席尚英,带头承包荒山,5年岁月,磨秃了13把铁锹,挖秃了7把镢头,修成反坡梯田110亩,种树15万株,使200亩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社会各界、各部门都不遗余力地支持水保事业。县直部门各自都有联系的乡村,定期到农村参加劳动,或铺路、或拉电、或种树、种草。
  从手工修梯田到机修梯田,定西的层层梯田记录着40万农民数十年辛苦的劳作,定西县副县长曹成章说:如果把工程措施移动的土方叠加成一个立方米体积的土堆,这些土堆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3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建设学科 探索实践
  天津推进学校德育创新
  本报讯 记者毕全忠报道:学校德育工作怎样不断提高水平、常做常新?天津市从建设学科、探索实践等方面下力量推进德育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天津市委认为,要做好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必须对德育这个领域作认真的科学研究,形成一门学科。从去年起,天津市把德育列为全市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跟其他重点学科一样投入财力和人力。现已建立了5个开放性德育科学研究中心,列入的研究课题达80个,涉及到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参加研究的有专家、学者和大中小学的教师。研究的总目标是建立德育科学理论体系和指导德育的实际工作。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实际中运用。为推进德育学科化建设,全市建立了德育教师培训中心,计划用两至三年将全市德育教师培训一遍。与此同时,还在南开大学等高校开设了两课(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教师研究生课程班,已有30多名教师攻读。
  在德育中引导、支持学生主动研究理论、主动开展社会实践、主动探索人生真理,是天津市德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天津各高校学生中共有160个邓小平理论研究社团,经常参加活动的学生达3万人,占全市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0%以上。这些社团的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市有关部门和各高校给予热情支持。天津市委和市教委还为学生们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其中包括本市的很多社区。这些实践基地成为学生们深化理论学习、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另一种课堂。
  一年来天津市的学校德育创新收到的成效是显著的。全市学校德育的水平有了提高,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成效明显上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全市大中小学校学生的思想精神面貌一直保持稳定、积极、向上的局面。很多大学生积极追求我们党提出的共同的社会政治理想。全市高校学生申请入党的人数增至4万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0%,学生中党员数已达5000多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空中课堂”播撒农业科技
  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建功农村经济
  本报北京7月4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依托中央电大的教学网络,利用卫星、电视、互联网等远距离传播手段,向广大农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培养致富带头人,大面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等有关部门领导今天出席中国燎原广播电视节目开播10周年仪式,对中国燎校10年走出一条教育面向经济主战场,为农村发展服务新路的作法给予充分肯定。
  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是教育部为配合实施“燎原计划”而成立的,旨在通过广播电视教育大范围推广和普及农村实用技术。经过10年努力,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已形成拥有22所省级燎校,并延伸到地、市、县、乡、村,遍布全国的教学网络,通过8种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手段传播农村实用技术。该校每周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6小时农村实用技术课程,已累计播出3200学时,据估算,每年有上千万人次收视实用技术课程节目。通过对925个来电、来信进行随机统计分析后显示,燎校农村实用技术课程节目得到农民、下岗职工、农校和职教师生等的普遍欢迎。
  10年来,中国燎校组织编制农村实用技术课程节目2800多个,其中有国家要求重点推广的技术,也有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目前,光是农村实用技术VCD光盘就有196个品种。为上百个县市、上千个乡镇赠送科技录像带数万盘,配合当地的扶贫工作。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燎校将12个农村实用技术电视节目译成英语,参与到了中非文化合作与交流工作中,受到欢迎,在国际上获得好评。
  与此同时,地方的各级燎校充分发挥其辐射范围广、形式灵活、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等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选编中国燎校的录像教材和配套文字教材,从而较快地进入到为地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服务中去。辽宁省建平县大面积发生棉铃虫,农民一时束手无策,县电视台及时播出中国燎校制作的防治技术节目,全县在同一时间统一采取行动防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受到农民欢迎。沈阳市电大燎校多年坚持举办燎原之冬活动,用燎校的节目培训400多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3900项次,增加经济效益3.5亿元,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和奖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伟大的科学工程
  ——访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
  本报记者 吴迎春
  历经10年艰辛,人类在认识自身的长征路上跨出历史性一步——破解生命奥秘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于6月26日面世。各国科技界为此欢欣鼓舞。
  在北京北部大屯路一幢大楼中,记者采访了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作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组织中国联系人、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
  问:人类基因组计划被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该计划是如何产生的?
  答:多年来,大家满足于物理学的成就,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太少了。说到生老病死,我们基本不知道。更重要的是病,每天有多少人死于疾病?人类每天面临的挑战是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健康问题。
  首先是基因定位思路。20世纪初期人类发现了生命的基本规律之一遗传规律。50年代初,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提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模型,打开了我们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70年代开始的DNA克隆技术及后来蓬勃发展的转基因技术,我们不断地加深对生命奥秘的认识。其次,肿瘤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美国曾宣布10年(1972—1982年)攻克肿瘤计划,当然没有成功,但发现肿瘤病同基因有关,这是了不起的发现。第三,基因病概念形成,肿瘤等几大疾病是基因病。总之,遗传学、肿瘤学和医学的发展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催生。1989年,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提出了人类基因图谱工程,次年在美国首先启动。这一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30亿个基本化学组成(称为碱基对或核苷酸),从而揭开与人类的生、老、病、死有关的数万个基因的相互关系。
  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草图是国际合作完成的,请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答: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开始就是个合作计划,就因为它太重要了。6个国家的16个中心共上千名科学家参加。其中美国占54%的份额,英国占33%,日本占7%,法国约3%,德国约2%,中国1%。
  工作草图在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提前完成,从中产生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精神,即百慕大原则。这个得到6国和其他国家广泛赞同的原则要求:所有实验室都应该把长度在1000至2000个碱基对以上的片段在24小时内递交给公众基因数据库,完全免费地供全球的科学家、产业界等使用。
  问: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国际合作的组成部分,请问中国的参与出于什么考虑?
  答:我国是否参与序列图绘制的国际合作讨论了10年。21世纪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已被外国掌握,我国生物产业再也不能走信息产业的老路,我们要掌握生物产业的源头。在21世纪,我们的健康需要人类基因组计划,我们的医药工业需要它,我们的整个生物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等都需要它。
  问:中国是如何跻身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俱乐部的?
  答:人类基因组计划因为投入巨大、技术复杂,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我国之所以能加入,有关部门领导支持,拨给了所需的资金,我国也具备了技术力量,我们试测的4个大片段共62.8万碱基对,做得非常好,取得了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格。
  我国的加入与国际同行的帮助分不开。美国人类基因组顾问委员会委员梅纳德·奥尔森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的推动者之一,他热切希望中国加入。美国另外一个测序中心的主任罗伯特·沃特斯顿以及英国的人类基因组总负责人均表示支持。1999年9月1日,在伦敦举行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战略第五次会议”上,我国被接纳为新成员。
  问:请评价中国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贡献。
  答:为了按时完成1%的工作量,即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位于北京郊区的空港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大楼,昼夜灯火通明,研究者们日以继夜地工作,付出了艰辛。中国的贡献是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总体的一部分。这个工作草图像一个很大的“太空站”,6国16个中心制造的“太空船”要准确无误地全部对接,少一个区域,这个工作草图不能说完成了,因为大家包干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尽管只占1%,其贡献和水平就不能用百分比说,我们的质量和技术完全同其他几国一样。中国的工作曾在“国际工作草图”验收会议上赢得国际同行的全场热烈鼓掌,现在工作草图的误差率要求是1%,我们曾交了一个误差率仅为百万分之六的测序片断,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中国的贡献不只是工作量,作为6个成员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加入提高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合作的形象,带来了国际社会对“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精神”的支持。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基因组基本信息免费共享的声明就是在中国代表的直接努力下促成的。可以说,中国需要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该计划也需要中国。(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邹本兴事迹报告会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解放军总政治部今天在京举行邹本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邹本兴同志是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后勤部原副部长。他离休后联合4名离休干部创办了面向农村、山区的民办大学——河北冀联医学院,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医务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总政治部副主任唐天标主持报告会并讲话。他说,邹本兴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先进思想,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名革命军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一名老干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无私奉献精神。邹本兴同志是全军官兵和离退休干部学习的榜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有关负责人和北京军区的领导参加了报告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少林武功医宗秘笈》赠友邦
  本报北京七月四日讯 为促进中瑞两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人民日报、中华书局、中国嵩山少林寺、国宝文化研究中心今天在京举行赠书仪式,特请瑞典国驻华大使将《少林武功医宗秘笈》转赠该国国王。《秘笈》全书八十多万字,共十卷,是当今中国武术界、医学界、出版界专家学者历时三年,共同研究、整理的结晶。(肖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敦煌艺术大展》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曲志红)穿越1600多年的历史,跨过数千公里的山水,矗立在漫漫戈壁的敦煌石窟,今天再现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敦煌艺术大展》,为国内外观众带来了这座“东方艺术宝库”最精华的藏品、悠远的历史文明和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