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闻聚焦

  为社会服务还是图财为己——
  武汉信息台向何处去
  本报记者 杜若原
  鲜花,还是陷阱?这是电信信息台留给人们的疑惑。
  当电信信息服务日益渗入社会生活时,它变得像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便捷和新感受,又带来许多麻烦和伤害。
  坐上被告席的信息台
  6月初,湖北省首例市民状告武汉市电信信息台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给气温日升的“火炉”武汉平添几许热闹。
  在铁路工作的刘女士,发现家中电话费两月内暴涨至6000余元,才得知是丈夫疯狂拨打“知音热线”所致;而此前一段时间里,丈夫已经“拨”去了单位话费2万余元,直至停机。
  刘女士的丈夫杨某告诉记者:自己“确实做了荒唐事”。去年6月23日,按“168知音热线”广告提示,他就在单位值班室拨打热线电话,接线小姐像遇到“知音”一般,说了许多肉麻话。
  两次缠绵的通话后,杨某答应帮接线小姐增加话务量,在单位电话和住宅电话被停甚至吊销号码后,他竟借用邻居家电话拨打,使邻家话费一月高达1000余元。
  痴迷于“知音热线”的丈夫,动辄在家里发脾气、摔酒瓶,家庭气氛异常紧张,儿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刘女士在悲愤中毅然诉求于法律。武汉市江汉区法庭已开庭审理此案。
  无独有偶。今年3—4月间,湖北通山县6名学生,因好奇落入声讯台设下的“桃色陷阱”,欠下高额话费后,无法向家人交代,离家出走,酿出一场震动山区小县的是非。官司、风波和更多的纠纷,让人们为声讯服务的现状和未来担忧。
  逐利而来出奇招
  武汉电信的信息服务始于90年代初,开始是为消费者提供经济信息,日常生活信息。融聊天、交友于一体的人工声讯服务则是近两年的事。
  武汉市电信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市民对一般信息不感兴趣。经济信息如证券之类,较受市民欢迎,特殊信息如高考查分,拨打的人群相对有限,时间也很短。火爆的是人工热线服务,而且收费越高越有人打。有一家社会台,其月收入的95%来自每分钟1.6元至2.8元的热线电话。
  逐利而来的人工声讯台一家接一家地冒出来,在有限的空间里厮杀,为吸引客户、赢得利润而多出奇招。有人打“擦边球”,乃至铤而走险。武汉市现共有14家人工信息台,赚钱的极少。设立一家声讯台约需10万元投资,日常的经营除了员工工资外,最大的支出便是广告费。在湖北发行量很大的一份市民报上,每天都有声讯台字里行间满是诱惑的广告。比硬币稍大一点的版面,一年收费25万元。一位声讯台经理抱怨说,声讯广告一天不做,话务量马上下滑,可广告费又实在太高。
  谁为声讯台把脉
  在声讯信息服务方面,电信部门为了拓展信息渠道,与信息资源丰富的政府和社会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度合作。在人工声讯方面,更是走出“围城”,开展广泛的社会合作。
  对社会信息台的管理却让电信部门大伤脑筋。其一,人工声讯服务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客户对服务小姐提什么问题,谁能管得住?其二,在追求效益为主要目的的驱动下,声讯服务的健康与不健康的“度”如何把握?其三,还有一些电信部门管不了的社会台,谁去予以规范?
  针对近两年人工声讯服务方面出现的问题,武汉市电信局采取了一些措施,对社会反映不好、投诉多的信息台,提出批评、警告直至关掉。但这个行业既然要发展,简单关闭显然不行。电信部门虽然制订一些管理办法,如包括不许话务小姐与客户见面等在内的“六不准”,但能否得到全面、持久的贯彻,又让人心里打鼓。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告诉记者,人工信息服务具有通讯服务和社会服务两重性,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其中的人工服务类似于传媒,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为涉及婚姻、家庭等个人事务的话题,如果没有较高素质,服务人员难以应付。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头条竞赛

  辨证治沙看丰宁
  本报记者 何伟
  养羊和林草的矛盾
  沙尘暴给北京的初夏染上了浑黄的颜色,记者北越燕山,赶赴“黄沙紧逼北京城”的沙源地之一:河北丰宁县。跃入眼帘的是触目惊心的景观:裸露的山岩,茫茫的沙海,挤压着干枯河道旁的榔头沟村。每户农家的北侧垒起了一道阻沙的石墙,风沙还是漫将过来,上了屋顶,堵了家门。远远望去,家家成了沙海中的“孤岛”。
  这里距北京12公里,距天安门110公里。专家警告:如不遏制,30年后风沙就会淹没北京。
  沙化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过度放牧,羊啃牛踏林草锐减,称为林牧矛盾;另一个是垦荒种田,致使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称为林农矛盾。
  过去的丰宁水丰草茂,现在56%的面积水土流失,1129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京津水源的潮河、滦河沿岸已成为风沙由北向南推进的两条通道。站在村口,76岁的宋长海向记者喃喃自责,前些天,朱总理进村来看我们,灌了一脚沙子。
  述说这个痛苦的现实,须先说说倍受当地农民青睐的“摇钱树”——山羊。这种长着一撮小胡子的羊出产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时下一斤可卖到200余元,农村娃读书娶亲甚至盖房的钱几乎都出在羊身上。其饲养方法倒省心——放养。丰宁农民从80年代一门心思养山羊售羊绒,草场是公共的,不需要考虑养护。
  在记者采访的几个村中,一家养30多只羊的是平常户。这种只顾埋头发“羊财”不顾其余的掠夺式发展之路,在今年的沙尘暴面前受尽了惩罚,发过“羊财”的农民终于受起了“羊罪”。面对白茫茫的荒漠,宋长海一脸痛惜,说:“我们无路可退,除非把家舍掉。”
  山羊在增多,草木在减少,土地在沙化。显然,一味消耗资源最终是富不了的。虽然觉悟得晚了些,但终究是觉悟了。“就是不考虑邻居首都,也得考虑我们儿孙的未来。”养了11头肉牛和30多只山羊的史善福含泪卖羊,忍痛退耕,植树种草。这时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退耕农户每人每年补助250公斤粮食及苗木补助费。县领导诙谐地说:沙尘暴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处。过去讲生态,群众听不进去,现在观念转变了,认识一致了,行动也就坚决了。
  在生产结构上做文章
  孤山子村放了一辈子羊的张老汉说,种草与养羊是一对冤家。县林业局的干部也说林牧矛盾是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
  单纯从丰宁经济优势看,畜牧业是经济支柱。丰宁去年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牛羊是农民的主要财源。从生态的角度看,畜牧业又是林业的“天敌”。这让谋划地方经济的县领导很劳神:养羊是经济支柱不能砍,另一头是草场森林不能破坏。
  生态固然重要,但温饱不能不要。这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悖论:致富就要养羊,养羊就会毁草,毁草就会沙化,沙化就要受穷。令人欣喜的是,今天丰宁县的领导找到了“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妙计。用他们的话说是在品种结构上做文章。其方法是,用可圈养的小尾寒羊替换山羊,用奶牛替换黄牛,变牲畜放养为圈养。品种的调整打破了过去畜牧——沙化——贫穷的恶性循环,构筑起畜牧——致富——治沙的良性循环轨道。
  对垦荒造成的侵蚀沟,丰宁也开始了科学治理。过去开荒“种一坡,扎一车,打一笸箩熬一锅”的粗放式经营,打不了多少粮,反而使缺乏植被的土地沙化,沟壑纵横。现在综合施治,山水林田路配套进行。九龙松工程就是范例。在现场,记者看到的是一幅精耕细作的庄园图。满山水平沟,形成条条小截流,道道拦水坝。洪水下山,必须经过树冠、冠下植被、水平沟工程三道关,形成一缓再缓、一蓄再蓄、一拦再拦的多道防线。
  好机制比多投资更重要
  为什么“年年栽树少见树”?记者走一路问一路,没解开这个疑团。翻看各地治沙绿化的报表,不可谓不辉煌;到实地去看一看,期望总是落空。10多年前,丰宁就开始治沙,是国家著名的“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也是坝上生态农业开发重点项目区。丰宁的林业干部也承认,尽管年年坚持不懈搞绿化,生态环境依然是“局部好转,整体恶化”。
  治理赶不上沙化。据介绍,丰宁每年仅能治理100平方公里,而沙化速度是每年220平方公里。土城三间房工程区内,油松林已长成一人高,林业干部说治理10年才有这点样子,而如果沙化起来两年就完了。
  造林难成林,究其根源,在机制不活。纵然资金再多,也会像水土那样层层流失掉。只有让农民成为真正的治沙主体,治沙才能见效;只有把治沙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治沙才可能持续下去。
  治沙先治机制。几经探索,丰宁迈出了“谁投资,谁治理,谁收益”的关键一步。最先尝试的五道营乡实行荒山公开拍卖,所有权归村,使用权归买主,监督权归乡,立下合同50年不变;项目资金跟着买主走,集体个体同等待遇;以合同形式规定绿化期限、整地标准、树种及成活率。村民丁喜庭去年购买荒山1000亩,个人投入20多万元,实现当年购地、当年整地、当年栽树、当年达标的“深圳速度”。记者实地观察,治理过的荒山秃岭使人联想起大寨的梯田,只是田里种的不是粮,而是树苗。灵活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投资瓶颈。该乡政府项目资金与个人投资的比例达到1∶2.5,创下了贫困山区搞开发的奇迹。
  先卖后治,先治后买,承包租赁,各种机制把政府与农民的目标协调一致,兴起了丰宁个人投资治理荒山荒滩的热潮,创业者的欢声笑语打破了长久寂寞的荒山秃岭。(附图片)
  榔头沟村民无奈地望着一天天漫上屋顶的沙丘。何伟摄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山西农民也“时髦”
  拿着手机卖红枣
  本报记者 阎晓明
  以种植、推销红枣为主业的山西省临猗县庙上乡山东庄,128户村民竟拥有114部手机,几乎户均一部,超过了该村现有的固定电话,这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山西农村实属罕见。
  山东庄并不像山西省常见的富裕村那样拥有自然优势——煤,全村几乎没有地下资源,大多数土地为盐碱滩,种植农作物都非常困难。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村民停止了延续多年的盲目改碱治滩造地的做法,开始在经济作物上下功夫,先后种植过葡萄、苹果等,但因为土质关系效益都不理想。1992年,山东庄人得到一条重要的信息:盐碱地非常适宜栽种红枣树。村民们纷纷调整种植结构,试种枣树,他们瞄准了号称山西“枣王”的“梨枣”树。这种个大、清脆的红枣尽管在当时的市场上并不风光,但经过3年的试验,山东庄的梨枣开始在晋南地区走红,很快便走出了山西。
  旺盛的销售势头,使山东庄的农民中出现了一批专业“梨枣贩子”,全村常年外出人员达到200多人。他们走南闯北了解信息,开辟市场。随着业务的扩大,信息传递变得异常重要,因为信息不畅,村民吃了不少苦头。有一年,村民邵社社等3人在陕西潼关一带传授嫁接技术,当时他自己家里已经安装了电话,但潼关一带的农村却没有,通一次电话常常要跑到几十里上百里外的县城,许多机会就在跑路中眼睁睁地错过了。1997年,邵社社等3人一咬牙每人买了一部手机。拿着手机的邵社社站在地头就能组织货源,联系外商,许多商机就通过手机牢牢抓住了。这一年他们每人挣了2万多元,手机功不可没。山东庄1997年的3部手机,拉开了拿着手机卖红枣的序幕,几年间,几乎家家购置了手机。
  在山东庄,下地干活的人们腰挂手机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枣园里、原野上常常铃声阵阵。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针对藏北高原平均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刮风时间长等特点,藏北各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这两种能源既清洁又适合藏北牧民分散居住的特点。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工作联系会”之忧
  冯奎
  因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参加各种会议。一个突出感受是,在“会议大全”中,近来又多出一个品种,叫做“工作联系会”。比方,几个城市联系起来,列出一个主题,今年的会议由此城举办,明年的会议由彼城主办,大家轮流坐庄。笔者近来参加的“工作联系会”,有以城市为单位的,有以县(区)为单位的,有以政府职能部门为单位的,总而言之,只要能够找到“同类项”,就可“远交(往)近联(系)”。
  有的工作联系会名符其实,的确是为了工作而开,然而,也确实有些联系会,纯粹是为了分享“人际关系资源”,没有多少工作的味道。笔者最近闻听某市农行准备出面,召开附近几城市的农行工作联系会。问及原因,该农行办公室的主任答道:上个月,我们行长外出到邻市,因交通违章,小车被扣。回来后一合计,觉得在邻市需要打开局面,暂时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先从农行自身找门路。弄个工作联系会,下回行长再到邻市,如遇什么麻烦,只要找到当地农行的人疏通即可,何乐而不为?!
  类似上面这样的工作联系会,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令人反对。因为这样的会议,每每相互攀比、劳民伤财。某城市的秘书长最近刚从市政府领导那里“接令”,要在本市操办一次工作联系会。他向笔者诉苦:这种联系会,越办越难办。前几次联系会,吃过山珍,尝过海味,这次还能安排吃点啥?还有,前几次联系会,爬过附近的名山,游过本地的名湖,这次还能安排玩点啥?
  依照笔者的分析,名目繁多的工作联系会,实在应该好好清理清理才是。当今通讯技术发达,利用传真、电子邮件、电话会议,完全可以沟通信息,交流对工作的看法。对于那些满脑子充满“创意”,假借工作之名,到处张罗着开联系会议的人怎么办呢?笔者倒是建议纪委部门召开一次名为“端正会风”的工作联系会,让某些工作联系会的爱好者们好好说个明白。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访谈

  一把尺书记
  本报记者 刘亮明
  1998年9月,新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旗委书记苏建荣遇到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从统计数字上看,全旗麻黄草种植面积3.4万亩。按这个亩数计算,再加上从旗外收购一部分,旗麻黄素厂生产原料可以基本得以保证。而实际情况是,该厂原料只能维持生产3个月。
  问题出在哪儿?苏建荣指示有关部门和乡镇实地丈量。这一量就一目了然:全旗麻黄草实际种植面积仅2700亩。统计表反映出基层工作的严重浮夸。
  找准症结,苏建荣当即在植树种草上动了刀:规定如经核查面积不实,乡镇一把手就地免职,3年不予提拔。这一举措,对全旗各级干部震动很大,推进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去年年初,各乡镇报来的当年麻黄草种植面积为8000亩。种植季节,旗有关部门配合各乡镇干部一头扎到农村牧区,一亩一亩抓落实。到年底,旗常委委员们亲自督查,一块一块实地丈量,结果保质保量完成了9200亩。
  苏建荣深有感触地说:“一把尺子量出了扎扎实实的作风,实事求是太重要了。”去年初,旗委、旗政府承诺办成建设64公里干道油路、4座35万千伏安变电站、实现乡乡通电等6件大事。开始,很多人觉得这不可能。但苏建荣带头扎扎实实抓落实,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到年底,6件大事全部完成。全旗人心大振。
  今年春天,自治区领导到鄂前旗视察工作,一位72岁的蒙古族老太太激动地说:“我们旗来了个姓苏的书记,做法和从前不一样了,实实在在替老百姓做了很多大好事。”在场的人指着苏建荣说:“这就是你们的苏书记。”老人一听就上前抱住了苏建荣,感激得直哭。
  如今,“一把尺子作风”在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传为美谈。每当客人称赞鄂前旗干部的作风实在,当地人会说:“这是一把尺子量出来的。”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竹鸡过街车让路
  本报记者 袁亚平
  6月16日中午12时许,绿树成荫的杭州市玉古路上,出现了一队平日栖息在山丘丛林间的野生竹鸡。一只鸡妈妈带着5只小竹鸡,排成一字纵队,一步一摆地横穿马路。
  正在这里散步的几位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委员,一见此景真开心。他们知道这种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的山地留鸡,能出现在杭州街头,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好转。
  突然,两辆轿车疾驶而来。眼看就要撞到竹鸡,前面的黑色轿车一个紧急刹车,停在了竹鸡面前。鸡妈妈一惊飞过了马路,小竹鸡们则吓得钻进了车底。车里跳下了西湖区公安局长施金良,他走到了路中间,当起了临时交通警,示意来往车辆停行。在众人的注视下,小竹鸡们探头探脑,慢慢钻出车底继续行进,穿过马路,和等在那边的鸡妈妈会合,一起消失在密密的树林中。
  第三天,杭州《都市快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行竹鸡过马路,公安局长当交警》的报道,引起了杭州市民的反响。市民俞永嘉、寿湘君给报社来信说,美国波士顿大众公园里有一组铜鸭雕塑,是为纪念当年“车让野鸭”而做的,如今成了该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假如杭州也能在玉古路边建一组类似雕塑,一定能收到好效果。玉古路边的杭州植物园和正在兴建的杭州龙井野趣山园,都表示了要在园内建这组雕塑的意向。
  6月23日,记者找到了施金良。他说,当时突然看到几只小鸟横穿马路,心想不能轧死它们,就本能地做出刹车反应,其实谁看到这情景都会这样做。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网络服务进社区
  江山 陈国琦
  家住石家庄钟南路的河北省某外贸公司退休干部陈从哲,家里的电冰箱坏了,到附近一家电冰箱修理店询问,答复是“不上门维修,要修把电冰箱拉来”。老两口怎么从楼上往下弄?没办法,只好扔在家里。那天,他从报纸上看到新建了“36524”生活服务网络,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两小时后就有人来到家里,不仅修好了电冰箱,还顺便修好了冰柜和音箱,修理费只有20元。当记者跟随着网络工作人员到家回访时,陈从哲老人一个劲地说:“36524网真好,打个电话就把事办了!”
  如今,像陈从哲这样居住在石家庄市区的居民,只要登陆互联网上的“www.cn36524.com”,或给“36524”拨个电话或要个传呼,就能在指定时间享受到家中购物、家政服务等多项服务。
  “36524”网是今年4月26日开通的石家庄国大集团生活服务网络的简称。它凭借其遍布全市的商业零售网点的优势,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为居民提供方便,很快“网”住了省城市民。它有分布在省会各生活区的25个中心网站,并以中心网站为圆心向周边扩展形成120个基层网站,这些网站与省会46个办事处、424个居(家)委会相对应,覆盖了省会各辖区共45万居民。
  主管社区工作的石家庄市委副书记李清认为,“36524”网将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化营销方式与社区服务业、大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生活,让人们品味到网上生活的种种便利,也开拓了社区消费潜在的巨大商机,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的新天地。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地方因焚烧秸秆而烟雾缭绕,在山东省平阴县孔村镇却看不到焚烧秸秆的现象。秘密就在于——
  葡萄园里有“气吧”
  本报记者 刘磊
  6月24日,记者在济南市郊的平阴县孔村镇惊讶地发现,这里有2万多亩麦田却没有一户焚烧秸秆,其中秘密就在镇西的万亩红提葡萄基地里。
  红提基地里有一块秸秆创新利用试验田,几根输气管道布设在葡萄架之间,在葡萄架下,有一个堆满秸秆的“反应堆”,它由秸秆、微生物、催化剂和净化剂组成,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热量、微生物孢子,经管道输入葡萄园。此项技术的发明人、山东省科技厅的科研人员张世明介绍说,这个秸秆“反应堆”就像是一个“气吧”,从“气吧”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可以使作物光合作用增强,而微生物孢子可以抑制病虫害,从而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做到无公害。
  此前,这项秸秆创新利用技术已在大棚黄瓜、西瓜、辣椒等作物上应用,现在首次运用于大田作物,经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用先进仪器测定,试验田的光合效率比不用秸秆的要高出40%—50%,葡萄藤叶片肥厚、主茎变粗,长势旺盛。
  从今年起,孔村镇把全镇秸秆全部贮存起来,在万亩红提葡萄基地中扩大秸秆创新利用面积。所以,焚烧秸秆自然绝迹了。3年前,孔村镇开始引种美国红提,现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现在,秸秆的创新利用又让他们看到了增产增收的希望。镇长周脉生告诉记者,“秸秆以前白白烧掉了,现在利用起来能增产。这红提葡萄一斤能卖10块钱,每亩地若是增产1000斤,就能增收万把块钱啊。”
  秸秆是地球上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如何科学利用,却是一大难题。仅山东省每年就要产生秸秆约9000万吨,其中真正被利用的不足20%。每逢收获季节,大量秸秆被白白烧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而人工秸秆还田费时费工,与抢收抢种争农时,同时也给耕作播种带来很多麻烦。
  张世明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希望能为秸秆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完善“反应堆”的效能,他先后从数以万计的微生物菌种中选出抗病虫害效果最佳的菌种,研制出生物降解性能优异的催化剂。现在,秸秆创新利用技术体系已初步成熟,并已在山东的滕州、平阴、临清等地示范推广,不久还将在陕西、河南等省建立示范基地。(附图片)
  葡萄园里的“气吧”。 刘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