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麦收时节,有不少地方因焚烧秸秆导致火苗遍地,狼烟滚滚……
  给秸秆找条路
  本报记者 董建勤
  近些年,每逢收获季节,特别是夏收时节,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郊区、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处处浓烟四起。焚烧秸秆不单浪费了大量的生物资源,甚至影响了航线和公路交通畅通……
  时下,随着麦收由南向北的推进,大量的秸秆怎么办?——
  一“烧”并未“了”之
  农作物秸秆不是废品,而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及有机质等,可以还田,也可用来生产饲料、造纸……但随着近几年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秸秆焚烧成为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
  农业部农机化司巡视员屠嘉琪分析说,问题发生的根源在于:一方面,随着农业连年丰收,秸秆数量大幅度上升,1999年达6.5亿余吨,比1978年增加了67.5%;另一方面,秸秆的消耗量却明显下降,不再是农民的当家燃料。目前农作物秸秆用作生活燃料、饲料、直接还田和工业原料的约占80%,还有20%左右约1.3亿吨秸秆没有出路,大多被“一烧了之”。
  不过,一“烧”并未“了”,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患和影响,引起中央、国务院各部、局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连续3年下发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禁止在机场、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和省辖市(地)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焚烧秸秆,尽快做好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面对现实的要求,秸秆的出路何在?
  综合利用途径多
  在农业部举办的秸秆利用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表达了“光堵不导,死路一条;抓好利用,不禁自灭”的共识,认为要以机械化还田为主,走与免耕播种、过腹还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路子,最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
  不过,要在短期内实现禁烧的目标,只有实施秸秆直接还田最可行,而“双抢”期间也只有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才最快捷。1999年夏收期间,成都市在以双流机场为中心,成绵、成渝、成乐高速公路沿线为主的86万亩区域重点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出动各类机具9640台,完成112.96万亩秸秆还田,实现了飞机正常起降、大气清洁的硬指标;广州市白云区推广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每亩节约肥料12.5公斤,增产粮食30.2公斤。
  适应使用清洁方便生活燃料的这一农村发展新趋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可充分发挥高效利用秸秆资源,减轻焚烧污染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效益。专家认为,这一技术会在越来越多的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市场潜力巨大。沈阳市苏家屯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辽宁省第一家村级能源系统——红宝山秸秆气化站,将秸秆转换成燃气集中供应农民。该站投资80万元,可同时为200户居民提供燃气。运行成本分析表明,每立方米气体成本为0.12元,每户每天用气最多为5立方米,约0.6元,低于当地液化气使用价格。每公斤秸秆可产生2立方米燃气,每天每户用于气化的秸秆只有2—3公斤,比直接燃用秸秆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
  过腹还田,发展畜牧业不失为一条现实的出路。新疆呼图壁县拥有耕地54.5万亩,主要农作物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该县推广秸秆机械加工“三贮”技术,1997年以来,累计加工优质饲料32.32万吨。每公斤青贮饲料按市场价0.18元计算,除去加工、运输等费用每公斤0.08元,三年共为农户创造经济效益3232万元。
  不过,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多部门、面对千家万户的复杂系统工程。突破口在哪里?
  关键在于形成良性的机制
  专家指出,从眼前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主要是社会效益;但能否持久防患于未“燃”,关键在于形成良性的机制。
  现阶段,开展这一工作要从重点地区的治理和关键技术的推广着手,突破两个“瓶颈”因素,即资金和技术。
  启动阶段,需要政府部门注入资金,明确目标责任制,在逐步见效后,金融部门可提供信贷优惠,培养重点“养机户”。据10省(市)统计,1999年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资金1.55亿元,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户自筹10亿多元,贷款等其他资金1100万元,用于购置相关机械和开展秸秆还田作业,秸秆还田总面积激增到1.54亿亩。河北农业大县赵县坚持“以财政补贴为引导、以群众自筹为主体、以贷款扶持为补充”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各方面以多种形式投入资金,1999年全县投入4600万元,新增各类还田机具3336台。据悉,今年中央财政补贴2000万元建立104个县(市、区)项目区,计划新增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000万亩。
  在此基础上,各地要有选择地引进多种实用高效的机型,用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民来参与。目前,市场上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型有11个系列近百种机具,但因性能尚未满足农民的需求,利用率不高,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天津市宝坻县等地方建议针对农户分散经营的实际和小四轮拖拉机拥有量大的特点,引进推广技术成熟、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粉碎还田机。与此同时,有关方面要推广易懂、易学、易用的实用技术,搞好试点示范和技术服务,降低成本。江西省新建县将秸秆粉碎处理后,指导100多家农户发展生态袋装蘑菇、加工防汛用草袋及日用草绳,数万吨秸秆换来了“活钱”。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商丘市地处黄淮海腹地,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果、肉生产基地。1995年以来,商丘市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尤其是1999年,全市粮食总产达415.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尽管粮多了,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度增收。问题在哪里呢?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农民增收,仅有产量不行,只有优质,才能高效,要做到优质,在结构调整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搞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我们采取“四压四扩”即“压缩劣质粮棉面积,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压缩常规作物品种,扩大高产优质高效品种;压缩纯作物面积,扩大间作套种面积;压缩露地栽培面积,扩大保护地栽培面积”的办法,狠抓集约经营,大力推广一年三熟、四熟、多种多熟等栽培模式,大力发展棉花、油料、蔬菜、果品等高效经济作物。
  这一优化调整,农产品产量不减反增,而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1999年全市棉花面积240万亩,总产16.3万吨,比1995年的12.3万吨增长32.4%;油料面积160万亩,总产36.7万吨,比1995年的27.8万吨增长32%……一些特种经济作物如花卉花木草皮、中药材、食用菌等也开始大量种植。经过几年努力,全市粮经比例由1995年的67∶33调整到57∶43,复种指数由1995年的191%提高到205%。全市农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譬如,粮食作物重点发展以豫麦34、35、47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在1998年种植10万亩的基础上,1999年发展到76万亩;棉花重点推广优质棉和抗虫棉,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果品则通过嫁接改造、蔬菜蔬果、套袋晒字等办法发展优质果,目前全市优质果面积达到100万亩。虞城红富士苹果在’99昆明世博会上被评为世界唯一大奖。
  结构调整,有增有减,有缩有伸。关键是要把提高效益作为根本宗旨。近几年来,在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商丘市还对养殖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市形成6个国家级瘦肉型猪基地县、7个秸秆养牛(羊)示范县、8个板皮山羊基地县的优势,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和优质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业生产,在全市形成了以永城市、夏邑县为中心的蛋鸡养殖区,以夏邑县、睢阳区为中心的西杂牛养殖区,以柘城县、宁陵县、睢县为中心的瘦肉型猪养殖区和以民权县、宁陵县、虞城县为中心的板山羊养殖区,全市养殖专业村发展到600个,养殖专业户发展到9万户。同时,积极调整畜产品品质结构,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和波尔杂交羊,提高畜产品质量。目前,全市年出栏350万头生猪中,瘦肉型猪比例已达25%。1999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51亿元,比1995年的34亿元增长50%。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副市长 谢振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家谈(15)

  必须尊重市场规律
  孙静波
  不少地方在搞农业结构调整时,经常用到“把粮经比例提高到几比几”之类的术语,同时要下达各种指令性种植计划。有内容,有数字,有理由,看似科学,其实并不符合市场规律。
  其一,用计划经济手段追求市场经济效果。计划经济实行统购统销,制定指令性计划有其必然性。现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府搞指令性计划,虽然出发点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但最终结果是只让农民种这种那,至于能否卖得出去,完全要依靠市场。风险由政府引起,最后由农民承担。其二,将生产规模等同于市场需求。受计划经济思维影响,对市场供求关系和规律研究得不深不透,片面强调规模,追求产量,忽视品种和质量,再加上加工转化能力不强,所以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农副产品大量积压滞销。其三,以强迫命令干预农民自主经营。下达指令性计划,必然要靠行政手段落实。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强行把农民已种植的作物铲去,改种政府指定作物的事情。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各级政府要学会用市场经济手段指导农业生产,减少行政干预。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农民搞好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加强农副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建设,搞活流通。河南省今年不再下达小麦种植计划,为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农业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但愿各地在抓农业时都能尊重市场规律,真正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委办公室)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快治村头垃圾
  张偶良
  近来下乡调研,我痛心地发现,不少村庄的田边路旁、院前屋后、河浜小沟,到处堆着各种垃圾,在烈日曝晒下散发出异常难闻的臭气,实在大煞乡村美景!
  此说言重吗?不。听听百姓发自心头呼声,日趋严重的“村头垃圾”,已经成了农村环境面临的一大“头疼”难题。
  毋庸讳言,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正在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他们和城里人一样上超市、逛商场、心情舒畅地购物。以往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那种生活垃圾总量不多、基本处于自然消化的状况已经不见了。紧接而来的农村垃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塑料袋、饭盒、可乐瓶、易拉罐等,到处都是;二是垃圾数量猛增,不仅仅是生活垃圾,还有众多的建筑垃圾;三是垃圾来源多,城里的垃圾一个劲地往农村堆;村里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很可观;四是一些乡镇企业还在排放有害气体、有毒水源,黑、红、黄、白交织一起,严重危害着农民的生活环境。
  更让人担心的是,面对村头垃圾迅猛蔓延的事实,许多地方至今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既无人专门管理,又无专项治理经费;村里不设垃圾桶,村外又无垃圾中转站,即使有,也不严格按科学堆放、消化。
  乡村同城市一样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目前,应尽快把处理村头垃圾作为一件重要事情来做,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至于农民朋友嘛,则要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千万别自己害了自己。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穷县也能办大事
  ——山东沾化脱贫纪实
  古风 沾宣
  引来幸福水
  在鲁北平原、渤海湾畔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沾化县。
  年复一年,大海潮起潮落,没有给这方土地、这方人带来福音,却孪生了一对“苦根”:一个是地碱,一个是水咸。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这个沿海小县穷得寒碜:到1993年,全县尚有15个贫困乡镇,327个贫困村,25.5万贫困人口。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方圆百里找不到一口甜水井,成年累月人们喝苦咸水度日,出门行路“难于上青天”。
  就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在即将迈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1999年10月26日,喜庆锣鼓响起来!上午10时整,随着沾化县委书记步乃章的一声口令,全县供水系统启闸放水,股股清泉便涌向千家万户。自此,全县村村通自来水。
  穷县办大事
  回想引水的日日夜夜,沾化群众感到无比自豪。沾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旱则涓滴皆无,涝则汪洋一片”,而且地下淡水资源匮乏,深层地下水高氟高碘。解决群众用水问题,始终萦绕在沾化县委一班人的心头。近年,他们反复总结几十年治水的经验教训,经科学论证,决定投资亿元,兴建大型平原水库,走集中引黄存蓄、统一管道供水的路子。方案一公布,犹如投石入海,立即引起议论纷纷。有人赞成,有人摇头。
  沾化县委、县政府却铁了心。他们把这项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从工程设计到选址定点,从筹措资金到组织施工,每个环节,县委领导都亲临现场面对面指挥、督导。经过5个月的苦战,沾化县群众吃水供水工程胜利竣工。整个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新建扩建水库5座,铺设供水管道918公里,修建配套设施560多座,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见效。自此,沾化县从一个贫水县一跃变成了全国第一个村村通自来水的县。
  栽上“摇钱树”
  在改善生产条件、解决水的问题之后,沾化县委接着想的就是如何面向市场确立主导产业,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沾化县的决策者认识到:要想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唱出自己的“拿手戏”。经过反复调研,他们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确立在发展冬枣上。沾化县独有的地理、土壤、气候等条件,孕育了枣类中的特殊品种——冬枣。
  在专家的指导下,沾化建起了年可产冬枣成品苗100万棵的脱毒育苗场;为了解决冬枣保鲜问题,县里建起300吨的恒温保鲜库和设计规模为2000吨的气调保鲜库,可使冬枣保鲜期延长到6个月;为了解决市场销售问题,专门成立了冬枣实业总公司,负责统一销售,形成了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潢川:退耕还茶增效益
  本报讯 近年来,河南省潢川县通过大面积退耕还茶,既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大为改善了生态环境。
  近年来,县政府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对全县适合种茶的坡地水田进行大面积退耕还茶,使茶叶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多亩一下增加到2万亩。如今潢川原光秃山坡再不是层层稻田,而是满山茶绿,清风飘香,今年全县已生产各类毛尖早茶500多万公斤,亩产效益平均1500元以上。(王国宾)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水保庄园”造福临汾山里人
  本报讯 山西省临汾地区把发展和培育水保庄园作为加快“四荒”治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战略措施常抓不懈,这一有效举措以其强劲的辐射力将周边的农民导入农业产业化的“高速路”。目前,该区以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出让“四荒”地353万亩,共发展水保庄园经济大户7200个。
  据悉,蒲县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水保庄园大户,全县100亩以上的水保庄园大户260余户,庄园经济占到了全县经济的27%,带动了18%的农户实现了小康。(龚孟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农村消费信贷缘何发展缓慢
  宋慧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市场集中了最大的消费群体。目前,影响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在消费者方面和金融机构方面,都存在着制约发展的因素。
  观念问题。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制约,我国居民养成了“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居世界前列,农民更是这种消费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钱尚不去消费,对于贷款超前消费的观念从心理上更是难以接受。
  农民收入不高,总体承债能力偏低。调查资料表明,在目前城乡6万亿存款余额中,农民存款所占比例甚少,9亿人口规模的农村市场仅拥有全国不到20%的储蓄余额。我国农村市场需求旺盛,但购买力不足,导致整体消费水平偏低。据对一个四口之家普通农户的典型调查,年收入3800元。不考虑非正常因素,年平均支出4000左右,收支相抵略有赤字。农民收入不高,还款没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贷款手续繁琐。由于我国消费信贷刚刚起步,消费信贷业务的许多配套机制还不完善,不能为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致使金融机构在发放消费信贷时往往十分谨慎,要求的手续比较繁琐,条件严格,在贷款的期限、利率、品种等方面与人们预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令许多农民望而却步的原因。
  信贷资金总量不足。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如利率持续下调、征收利息税、个人储蓄存款账户实名制等因素,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不同程度出现滑坡。再加之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亏损严重的局面,致使信贷资金总量不足,影响了消费信贷资金的注入。
  针对农村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承债能力。由于农民收入较低,担心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农民和金融机构都存在着“惜贷”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承债能力,是发展消费信贷的重要途径。
  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过程。对贷款期限长、利率风险大的消费信贷实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
  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1999年以来,国家已注入支农再贷款350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紧张的局面,但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一方面可以支持农业生产,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为消费信贷注入增量资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老麦客下岗
  梁希东 刘智强
  早就听说山东省乐陵市大孙乡驻地有个劳动力市场,每到麦收季节便红火起来,前来雇工割麦的,打短当“麦客”的,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大孙乡的劳动力市场始于1994年。每年的三夏季节,不少的“麦客”便手握磨得铮亮的镰刀汇集到这里,或蹲或站,亮相街头,等待着四邻八乡的缺劳力户或忙于生意的乡亲们挑选。
  据介绍,大孙乡处于两省三县交界,每年三夏期间前来雇工、打工的人不少于100人。劳动力市场属于早市,一般在早6时开始,8时30分前结束。笔者特意起了个大早,赶到大孙乡驻地东北角的劳动力市场,却只看到几位或手握或腰插镰刀的粗壮汉子懒洋洋地等在那里,难见前来雇工问价的农民。
  笔者和来自盐山县大商家村的老“麦客”高凡华聊了起来,他说:“6年前,一到麦秋,俺就和几个人一块儿出来给人割麦子挣钱。每天老早就让人们叫走,割一亩麦子能挣到30块钱,一个麦秋下来就能挣个千儿八百的,可这两年越干越不济了,去年忙忙活活10多天才挣了不到300块钱。”“为啥?”他指了指不远处被人群围着的收割机,回答道:“人家花钱雇收割机,能直接装袋子,每亩不过30元钱,谁还雇人割啊!”
  笔者顺手指方向望去,与这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边每辆收割机、割晒机前都围满了人,好不热闹。据市里的负责同志介绍:近两年,随着收割机、割晒机数量的剧增,全市机收面积达到了95%以上。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偃师的连心桥
  刘鸿凯 吴孟良
  6月10日,河南省偃师市高龙镇高龙村一村民看到村校教室无电扇,学生们燥热难耐,便向村民代表会作了反映,村民代表会讨论后立即向村党支部、村委会请求,3天内村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扇……
  这类因村民代表会的积极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情,在偃师农村还有许多。1998年第三届村委换届前后,该市针对部分村的党支部领导弱化、两委班子不够协调、行政工作推进难等实际问题,狠抓了以村级代表会议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由村民选举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会,参与村一级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据统计,目前全市332个行政村已有215个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村民代表会是村民和村两委的“连心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通过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协助村两委为群众办了一件件实事好事。该市各村的村民代表会在为群众利益奔忙的同时,又积极协助两委会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建校、修路、乡统筹村提留款征收、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救济款发放等重要村务,都毫不含糊地按两委要求抓落实。今年3月份,李村镇陈沟村按政策要向群众征收乡统筹村提留款9.1万元,部分村民顶着不交,村民代表会及时宣传、解释统筹款征收的标准、用项,仅3天时间就全部收齐,连过去几年不交的“钉子户”也补交了拖欠的款额。高龙镇高龙村去年2月份准备改造学校危房,村民代表到学校实地察看后,穿街进巷做群众工作,仅5天集资款全部到位。真正做到了大家事,大家办,大家钱,大家管,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共青团山东省定陶县委长期在农村宣传推荐科技项目,为农民致富做出了贡献。图为东王店乡王店集村农民在听该县团委书记杨文涛(左一)讲述科技致富的知识。 张麦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