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特稿

  走在前头作表率
  ——福建省机关党建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董宏君 江宝章
  编者按:1997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机关党的建设要走在基层组织的前头”。而“如何走前头”成为全国各省直机关工委深深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以“创建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党组抓党建的责任制以及三级同抓、四级联动的党建工作模式,机关作风得到明显改善。福建省委不断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省直工委对“走前头”的探索与实践,对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机关党建工作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机关作风、机关效率,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七一”前夕,我们到八闽大地采访,一路走来,福建机关党建工作高举旗帜走前头的思路,以抓“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为载体形成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党组抓党建的责任制以及三级同抓、四级联动的局面,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里省委领导对全省机关党建倾注了一片深情:历任工委书记由省委副书记担任;省直机关年度工作会议,省委书记亲自作重要批示,省委领导出席讲话;每季度省委分管领导听取厅局党组书记汇报党建工作;每年省委领导参加省直党工委的会议、活动达10次以上……
  而省直工委对“走前头”的探索与实践,打开了新时期抓党建促工作的又一思路。
  “创建”,在机关展开
  “机关党的建设要走在基层组织的前头。”这是胡锦涛同志1997年在全国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而“如何走前头”成为全国各省直机关工委深深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加强省直机关的党建工作,成为福建省委、省直工委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省直党工委领导班子在全面调查研究、综合解剖、“会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抓党建促工作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建总目标,使机关党建走在基层党组织的前头,就必须解决机关党建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克服“两张皮”的问题,要寻找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要有一个综合性的载体来推动。
  “创建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应运而生。
  1998年初春,省直党工委关于在省直机关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的报告送到省委书记陈明义和省委副书记兼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林兆枢的案头。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组织保证意识,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水平,使机关党建走在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头。”省委书记陈明义作了明确批示。
  4月初,省委批转省直党工委《关于在省直机关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的通知》。
  福建省直机关全面开展创建活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明确目标”——省直党工委制订出创建党建先进单位活动实施意见,把创建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内容一揽子交给各党组。并进一步明确,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各厅局党组(委),评“先进单位”首先是评厅局党组(委)的自身建设、领导责任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效。
  “基层联动”——在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决定中,要求基层党支部努力实现“五个好”的目标(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作风、好业绩),明确了党支部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组织保证”——针对过去一些单位几个处室设置一个支部,由于业务内容不同,党员人数过多,加上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的,不利于加强管理,也不利于开展活动的情况,要求支部建在处、室,支部书记由党员处长担任,实行“一岗双责”。实行委员挂钩支部,每月请若干个支部书记汇报工作,书记们确实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了。
  “取百家经”——每季度开一次各党建联系片片长会议,每半年召开省地市工委书记联席会,建立全省18个县(市、区)党建联系点,不时传送和交流着创建经验。
  “把住关口”——过去一些省直单位机关党委机构不健全。为改变这种情况,省直党工委把住任免关,坚持“三不批”原则(不具备应有素质的不批、任职年龄不能任满一届的不批、职级未达本单位内设机构正职的不批)。现在不少厅局把优秀的干部调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大学大专文化比例上升1倍多。
  旗帜,在前头飘扬
  采访中,省直党工委常务副书记江祥钦深有感触地说,“在机关工作中,必须有党组织的声音、党组织的活动、党组织的形象。机关党建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建设和机关业务工作。省直机关集中了全省2/3的地厅级干部和近半数的县处级干部,这些干部身居重要岗位,在工作中起着骨干和中坚的作用。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影响到全省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决定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机关党建要走前头,作表率,首先机关领导干部要走前头,作表率。”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00多个厅局党组书记纷纷就本单位的党建工作进行定位思考。党建工作被作为党组的“一把手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成了加强党组自身建设的重头戏。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3年来,各厅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平均每年达5次以上,多的达12次。中心组成员撰写体会文章7500篇,上辅导课1000多场次。省直厅局举办理论学习培训班700多期,处级以上干部轮训率达到95%。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成为创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省委组织部首先带好头,部长办公会、部务会和部办公会制度坚持多年,重大问题由部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各单位党组按中央《条例》的要求,普遍制定党组工作规划,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及相关配套制度。凡属重要事项都经集体讨论决定。
  ——廉洁自律是检验创建活动效果的标准。“党建工作要先进,党风廉政先过硬”。各级党组(委)成员牢记廉洁从政和制止奢侈浪费“八条规定”,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紧清理通讯工具、控制各种会议,严格接待标准和清房,涌现出一批廉洁从政的典型。
  在基层,“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抓,岗位责任与党建实绩并重,‘创文明机关’与‘创五好支部’活动有机结合”成为基层支部的共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找准最佳结合点,两个轮子一起转”。
  省交通厅组成“五好”支部考评小组,对厅机关党支部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厅机关党总支对原有的党建工作制度进行修订,强化了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大了标本兼治的力度。并将每月一次的党组会议前移到高速公路建设现场。
  省司法厅把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给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充实新的内容。
  “堡垒”,在创建中加强
  “党组领导机关党建,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这句话在前几年理解的人少,不少党组认为机关党建是机关党委的事。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党组书记树立起机关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强烈意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
  过去,党组对机关党建工作“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并不少见。现在各厅局党组书记亲自作创建动员报告,亲自抓党建工作。每个厅局每年至少有3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的会议,普遍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有120多个厅局制定出创建活动计划。
  创建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机关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围绕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有100多个厅局结合创建活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或细则。对机关党组织的设置、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配备、活动经费、党组对机关党建的领导和指导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省直机关各单位普遍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了对党建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初步形成了厅局、处室、直属单位三级联动,党组、机关党委、总支、支部四级同创,齐心协力抓创建的良好局面。
  为使机关党建走在全市基层党建的前头,我们了解到,福州市从1998年开始建立和坚持市委领导听取市直部门机关党建工作汇报制度,市委领导先后听取了100个委、办、局单位的汇报,有效地推动了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今年,福州市所辖的5区8县,都普遍实行了这项制度。
  中共厦门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与中共厦门市委签订的1999年至2001年的党建责任书中,在责任目标一项中,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细则占了近一半的篇幅。
  漳州市把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推进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机关党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来抓,通过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以及“组织部长夜谈”联动工程,使机关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莆田市委认真贯彻中央《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市、县、区直工委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的落实。省委的重视,有力地增强了县、区委书记抓机关党建工作的自觉性。莆田县委书记陈金扬告诉记者,县委书记抓党建,首先要把机关党建抓上去。只有机关党建抓好了,全县党建工作才能上新台阶。
  两年创建结硕果。1999年12月,福建省委命名表彰省纪委、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等20个厅局为首届“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机关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现在,机关办实事的多了,搞应酬的少了;文明办公的多了,“三难”现象少了;积极奉献的多了,扯皮拖拉的少了。
  福建省直机关工委定期召开党建联系片片长会议,交流和布置机关党建工作。(附图片)


第12版(党的生活)
专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太平官”难当了
  ——全国各地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述评
  本报记者 张严
  “干部不到年龄下不去,下去的必定是犯了错误”的用人观念,造就了许多政绩平平、不思进取的“太平官”。如今,这种“守摊子”的“太平官”再也不好当了,他们将被“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用人机制所淘汰。这是近年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要建立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必须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力度。1986年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后,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作了一些调整。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的改革,强调要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要果断调整,要使干部能上能下形成制度。随后,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不仅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提供了基本标准。1998年5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不称职的标准及处理办法,对于促进和推动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1995年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调整处级以上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10067名,其中厅局级干部357名。黑龙江、山东、辽宁、四川省分别调整处级以上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1191、803、785、723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仅1999年就以免职、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形式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厅局级干部32名、县处级干部516名。
  如何有效地做好调整工作,使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顺利“下”来,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方法。
  ——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这是各地在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领导班子进行年度、届中、换届考核,确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对象,予以调整。山东省改变“不换届不考察”、“考察就是要提拔干部”等思维定势,普遍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强化年度考核,还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对那些不胜任现职和相形见绌的干部作出调整处理。内蒙古、河北等地在全省(区)范围内开展干部实绩考核工作。1996年至1999年,内蒙古对2347名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干部给予了诫勉;对260名被评为不称职的干部分别给予了降职、免职、诫勉和组织调整等处置。为了准确评价干部,一些地方探索出了新的考核方法。浙江省宁波市对干部实行政绩公议,让干部在一定范围内述职,接受群众评议。
  ——实行干部试用期制。一些地方对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委任制干部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正式任职,不合格者免去试任职务。采取这种方法,能够便捷地把不胜任工作的干部在任职初期就及时地调整下来。湖北省襄樊市1988年以来对9923名新提拔的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其中39人因不胜任现职被取消试用职务,49人延长试用期。湖南省1995年以来共有29名县处级干部、156名科级干部因试用不合格被免去试任职务。
  ——实行末位淘汰制。辽宁、吉林、福建、湖北、重庆等省(市)的一些地方对领导干部进行统一考评,按考评结果排列名次,排在末位的予以淘汰。通过这一制度,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实行降免。吉林省长春市1998年在市直机关处以下干部年度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有79名排在末位的干部分别受到免职、降职、开除公职、限期调离等处理。重庆南川市1996年以来,实行该制度共淘汰局(科)级干部23名,诫勉31名。
  ——实行待岗制。山东、河北、安徽、陕西、新疆等省(区)的一些地方对那些决策水平与组织领导能力同所任职务的要求不相称,事业心、工作进取心不强,打不开局面,完不成任务,在干部、群众中威信较差的领导干部实行待岗制。待岗期间(一般为一至两年),安排临时工作,边工作,边培训学习。期满后,对表现好的,按原级别重新安排使用;表现一般或较差的,给予降免职处理。河北省沧州市待岗的143名干部,待岗期满后有27人被降职安排或改任非领导职务,8人被免职。安徽省淮南市近两年对6名县处级干部、42名科级干部实行了待岗。待岗制促进了干部能上能下,尤其是为干部“能下”设立了缓冲区,为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创造了一种好方法。
  ——实行聘任制。聘任制是一种通过双向选择,以契约形式任用干部的任用方式,不仅具有择优的功能,还有汰劣的作用。聘任制干部一般都实行竞聘上岗,任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续聘的资格。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目前已普遍实行了这一制度。一些地方在党政机关中也开始试行聘任制。浙江省有3/4的市(地)开展了中层干部聘任制工作,其中宁波、金华、嘉兴市等因自身素质不能胜任现职岗位而落聘的干部分别占落聘干部的32.9%、68.8%、36.0%。广州白云区通过实行聘任制,有22名干部因表现平庸、工作能力差、无法完成目标任务没有受聘,淘汰下岗。
  ——实行正职领导干部代理试用制。山东青岛市对一些新型产业部门,特别是暂时缺乏理想人选的局级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实行代理试用制。代理期限一般为半年。代理期间,纳入同职级领导干部管理范围,履行与职务相关的领导职责,行使相应职权。代理期满,考察合格者正式任用,不合格者取消代理资格,另行安排工作。


第12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重在管理与落实
  李书信
  县(市)一级在全局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环节。如何从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上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使县(市)级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本地工作争创一流,这是我走上县(市)级领导岗位后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们推行的“三三一”工作法主要内容是“三清三高一争创”,即市委政府当月工作当月清,达到高标准;乡镇科局当周工作当周清,实现高质量;基层岗位,一般人员当日工作当日清,保持高效率。由此全市上下分层管理,逐级落实,环环紧扣,整体推进,使涿州整体工作在保定市、在河北省争创一流。
  在推行“三三一”工作法过程中,我们首先完善目标岗位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将全年工作和上级临时部署,分解到月,列出明细表,明确任务单位、主抓领导和完成时限,并建立月度台账,一月一部署,一月一通报。各乡镇和市直部门把全年任务分解到月,量化到周,明确责任科室人员、完成时间,定出一览表,一周一安排,一周一总结。一般工作人员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一天一部署,人人记日志,使每个人天天有事干,天天有成果。其次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市委政府的督查部门采取定期督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群众督查和舆论督查相结合的方法,随时监控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形象进度。三是严肃考核奖惩制,坚持考实考准。对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表彰;对实绩一般或较差的单位和6名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
  (作者系中共保定市委常委、涿州市委书记)(附图片)


第12版(党的生活)
专栏:

  表率是无声的命令
  ——记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一班人
  杨森 卢大波
  今年元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检察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市委书记孙善武在检察工作报告上批示:“1999年,市检察院新的领导班子想事、谋事、干事、成事……”
  一个班子一条心
  去年2月,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新班子组成不久的一次党组会被载入该院的史册。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近期检察工作思路。此时,党组一班人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学习,思想已基本统一;每个成员下基层调查研究20天的任务已经完成。尽管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光超对工作思路酝酿已久,成竹在胸,但他仍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大家。他想以此检验8名班子成员的心思是否完全统一到了干事创业上。
  所有的观点与建议同赵光超的思路不谋而合:广泛开展“三项活动”,即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推动检察工作整体上台阶;以政绩考核、业绩考试、群众评议活动为载体,推动检察队伍素质上水平;以争创高等级文明单位为载体,推动检察机关两个文明建设上档次;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即以查办案件为龙头,以法律监督和犯罪预防为两翼,以教育培训和基层建设为基础,以作风纪律作保障,逢先必争,逢旗必夺,全面树立检察形象。
  全院干警精神为之一振,并迅速按照党组的决策思路辛勤工作,奋力拼搏。
  一个领导一面旗
  “每一位领导都要成为一面旗帜,成为各项工作中的旗帜”。这是党组一班人的共识。
  赵光超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休息星期天,为了服务好全市工作大局,他每年深入基层、检察院办案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的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先后30余次深入农村扶贫点、党建工作联系点和市区文明路段责任点调查研究。
  每当一个重大部署出台,院党组一班人总是率先给干警们做出榜样。当“百日办案竞赛”铺开后,常常看到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陈孟虎办公室在凌晨时分还不熄的灯光和灯光下那消瘦的身影。一次他晚上去加班急匆匆下楼,不慎踏空,致左脚踝骨粉碎性骨折。已经铺开的一起特大案件离不开他,为了避开“热心”的看望者,他从医院搬回家,从家躲到市外,先后四次转移,坚持在病床上指挥破案。伤未愈,又一瘸一拐地进了办公楼。副检察长常敏通工作起来不知累,被大家誉为“拼命三郎”;副检察长赵顺宗在妹妹病逝、5位亲人住院的情况下,坚持做完做好主诉检察官评定工作……
  一个党员一盏灯
  去年初春的一天,三门峡市检察院党组一班人站在扶贫村村头的山坡上陷入了沉思。脚下是贫瘠的土地,头顶是苍凉的天空,身后是绵延的大山,眼前是期待的眼神。为扶贫工作赋予怎样的内涵,才能使全体党员都普遍受到教育呢?沉思后作出一个新的决定:实行全员扶贫,全院15个党支部,每个支部扶贫一个月,让全体党员在扶贫中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
  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里的检察官们,被贫困山区的生活情景深深打动了。“共产党员应该以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成为全体党员共同的思考。
  ——“要做人民的公仆。”党员蒋小平出差途中倾囊相助一孤寡老人返乡,长期埋名。
  ——“要为群众做实事。”共产党员于桂英主动帮助一个贫困学生读书,而且允诺该学生能考上哪一级学校就帮到哪一级,直到成才。
  去年以来,该院受到上级表彰的52名干警中,共产党员占96%,29名干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第12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欣闻“十万群众评干部”
  侯文学
  据《河北日报》日前报道:河北省邯郸县开展了一次“十万群众评干部”活动,即:由全县8万多名群众代表和1万多名农村党员,对全县11个乡镇、258个村的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了广泛的民主评议。听罢此事,令人欣喜。
  乡、村两级党政干部,都是由党员和群众选举产生的。在一般情况下,对他们任期内的考核,主要由上级来负责,且往往注重于指标和数字。这样的考核,局限性大,难以了解到干部的真实情况。
  邯郸县开展“十万群众评干部”活动,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扬民主的一种有益探索,其好处在于:一是有利于发扬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广大群众对乡、村两级干部的素质和表现最为了解,让他们参加评议活动,使他们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仅可以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也能够使基层干部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有利于增强基层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一致的意识。考核只由上级负责,容易造成基层干部只对上级负责,而忽视对群众负责的倾向,这有悖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有利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在邯郸开展的评议活动中,有2名乡镇干部、11名村干部因素质差或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分别受到降职和免职处理,这在乡、村干部中引起了很大震动。
  邯郸县开展“十万群众评干部”活动,无疑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尝试。


第12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七一”前夕,南空某部组织党员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举行“重温入党宣誓”仪式,用实际行动努力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贲道春 吴士来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