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局组织策划,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创作排演的“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近日在北京演出,引起巨大的反响。作为集“红岩魂”展览、“红岩魂”报告会及情景形象表演于一体的大型舞台表演,演出形式新颖,生动形象,将革命史实和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使革命人物进一步活起来。展演中参加演出的人员都是重庆烈士陵园的普通职工,他们凭借从工作环境的熏染获得的真情实感,在舞台上用心为历史还原了一壁浮雕。
  (文一)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谈谈不良文化⑧

  陈峰,江苏海安,干部——
  民间说唱团“跑调”
  时下,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出现了由农村艺人自筹资金、自愿组合建立的说唱团。他们常年走村串户,深入场院地头,服务于农家的红白喜事,满足了农民富而思乐的要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戏难的问题。
  但是,由于说唱团人员思想政治素质、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民间说唱团在为农民演出过程中,也出现了“戏难看”的问题:一是装扮粗俗。一些说唱演员在化妆和服饰上一味求“土”,脸上乱涂乱抹,服饰不伦不类,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毫无美感可言。二是出口成“脏”。方言的使用,本是民间说唱的特色,但一些艺人在方言台词中随意插入粗话、脏话,不堪入耳。三是陈词滥调。老戏多、新戏少。对于旧时的伦理道德段子,一些艺人只知因袭照旧,不知“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演出中常出现不合时宜的内容,有意无意地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四是见利忘义。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迎合少数低级趣味观众的口味,表演一些不健康剧目。少数说唱团将艺德置于脑后,甚至将“黄曲荤段”作为牟取分外收入的“摇钱树”……
  少数民间说唱团的“跑调”、“越轨”行为显然违背了剧团成立的初衷,虽不是主流,但其危害不可小视。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文艺界高手云集重庆
  为艺术创作把脉
  众所周知,1999年是我国艺术创作喜获丰收的一年,共有六百多台剧节目在各地轮番上演。新剧目之多,质量之高,风格之多样,市场之广阔,都前所未有。
  日前文化部组织召开全国艺术创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厅局及中直院团负责人、专家学者聚集重庆,为文艺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再一次出谋划策,并对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出药方。
  一是拓宽题材领域,改变题材分布不均现象。从目前创作的题材分布看,历史题材、城市题材相对多一些,而现实的农村题材则少得多。这与我国八亿农民的人口结构相比,是一个巨大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可能与绝大部分剧作家不熟悉当前农村生活有密切关系。各地可以组织一些剧作家深入农村去体验生活。同时,我国有上亿的农民改变传统生活方式,走进城市,深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城市的结构,这一全新的生活景观应被剧作家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
  大家认为,指令性创作其实也是一个题材问题。这类题材的创作也必须按艺术规律办。不能把指令性任务简单地当作宣传品来搞,而要当作精品来追求。当然这一类创作不宜多,多了就容易导致横加干涉,艺术创作就少了多样化;而且作品中要有鲜活的人物形象,要有感情投入,要有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段。
  二是剧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在创作中融入当代意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解释,深入生活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去特定的工厂、部队或农村去体验生活,而是要随时以一个崇高纯洁的心灵,以庄严的使命感,保持对生活敏锐的感悟力、发现力、洞察力,去捕捉生活的亮点。他还认为,当代题材固然是主流,但历史题材也可以很好利用。重要的是要用当代意识去观照,找到作品与现实生活和当代观众的契合点,并给人以愉悦和启迪。
  在努力提高剧作家的收入问题上,大家也逐步达成共识。与会人士指出,提高剧本创作者的收入是“医治”剧本荒的一个有效举措。目前剧作者大多是通过卖断剧本得到一次性的劳动报酬。剧本卖出后,演出收益的多少就和作者无关了,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如果一个剧本上演后,与作者终身的利益相关,他可能就会更多地考虑作品质量,千方百计出精品,所以必须尽早建立一种新型的利益与风险共担共享的机制。
  创作会上,与会人员交流了各地艺术创作的情况和经验。文化部领导听取了艺术家和中直艺术院团负责人座谈会,了解各地各院团的创作现状,并交流了关于艺术创作和当前文化工作的看法。(刘玉琴)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弗拉明戈舞与心灵的关系,如同湖泊反照着天空,河流映衬出两岸般自然亲密
  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王子——
  霍金·科尔特斯
  本报记者 杜英姿
  尽管外形是如此华丽,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蹈与音乐的真髓中却充满了痛苦与失落。在这样的体味中,我们理解了西班牙影片《我的秘密之花》里,设置吉卜赛舞蹈家安东尼奥母子重返舞台为情节发展之辅线的用心。西班牙著名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在这部影片中继续着他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发现。美丽、优雅的女主人公莱奥站在了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像蛇蜕皮一样,经历着自我反省的极度痛苦,终于摆脱创伤,获得痊愈。阿尔莫多瓦的叙事是低调中缓缓生发的明朗,安东尼奥在排练场、在舞台上时缓时疾的跺步踏响回旋在画面之外,和影片的基调构成若隐若现的呼应。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的扮演者霍金·科尔特斯以他俊拔的身姿和卓越的舞蹈才能赋予弗拉明戈舞神奇的魅力,传达着人心难以言说的曲折。
  霍金·科尔特斯为弗拉明戈而生。他十四岁进入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至今已有十九年的职业舞蹈生涯。1992年他创立了自己的舞蹈团霍金·科尔特斯弗拉明戈舞蹈团,成为西班牙这一享誉世界的艺术桂冠上灿烂的明珠。继巴黎的首演之后,他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巡回演出。纽约广播音乐大厅、伦敦阿尔贝特皇家大厅、悉尼艺术节、日本、南美,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五十多万观众熟悉了他。近日西班牙首相何塞·玛丽亚·阿斯纳尔访华之际,西班牙著作权协会在西班牙驻华使馆的通力合作下,促成了霍金·科尔特斯舞蹈团6月26日在北京世纪剧院的访华演出。
  对于年轻的弗拉明戈继承者而言,发源于安达鲁西亚地区,以吉卜赛歌曲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弗拉明戈,是无比宝贵的艺术。任何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表演都是对传统的背离。科尔特斯满怀敬意,在自己的舞蹈剧目的编排中,不断给予弗拉明戈新的阐释。歌曲,是弗拉明戈的心脏,她包孕了人类的各种情感,狂喜、绝望、痛恨、冷嘲,尤其是对生活中的黑暗和困境,及同其抗争的描述被视为弗拉明戈艺术的极致。而弗拉明戈舞,透过动作,表达了曲调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果说科尔特斯的第一出舞剧《西巴依》,在展现吉卜赛舞方面淋漓尽致的话,因为吉卜赛人虽不是弗拉明戈的唯一创始者,但却是最忠实的守护者和演出人,那么,第二和第三出舞剧《吉卜赛激情》和《灵魂》则更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深歌”等弗拉明戈音乐、黑人灵歌、古巴民乐以及莫扎特古典音乐等各种成分都为《灵魂》所借鉴。除舞剧的编排之外,作曲、演出服装设计、舞台造型均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担任,展示了强大的创作演出阵容。
  《我的秘密之花》是科尔特斯初涉银幕之作。近几年,他又相继同西班牙著名导演卡罗斯·绍拉等合作,主演了《弗拉明戈》、《探戈》、《吉卜赛人》等影片。这样的拍摄正是对科尔特斯致力于弗拉明戈事业的承认和评价。
  霍金·科尔特斯演出舞剧《灵魂》(附图片)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中国电影面对数字化的挑战
  尹鸿
  数字化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数字化正在将电影带入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1999年3月10日在美国举行了一次演示会,数以千计的美国观众观看了数码电影的现场放映。演示会上数码电影和传统电影同时对比放映,抛弃了传统的电影胶片和放映机的数码电影在画面素质和音响效果方面都超过了传统电影。5月,美国出现首批数码电影院。迪斯尼与皮萨尔联合摄制的无胶片数码电影《玩具总动员续集》也正式登陆欧洲大陆。全部在电脑上完成的《玩具总动员续集》也因此成为首部完全不需要胶片的影片,数码放映走向更广泛的电影观众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电影不久也将诞生。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与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传统的“离线公司”(Off-lineCompany)已把前途押在“在线公司”(On-lineCompany)身上,电影将直接通过数字网络媒体得以传播。数字化的进程,将带来电影制作、发行、保存等全过程的科技革命。电影由版权所有者通过卫星、光缆或光碟直接传送或发行到影院,影院则通过一块压缩了数百万个微型镜片的晶片向银幕射出强光,显示影像。据专家预测,电影和影院的数码化进展会很快,二至五年内普及全美国,同时会引起全球性的电影科技革命。
  伴随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到来,电影的数字化正在成为现实,而且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一过程将会更加迅速和更加纵深化。数字化对电影的革命性挑战,应该说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当年声音进入默片或者彩色代替黑白对电影所产生的影响。数字技术将不可思议地扩展电影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数字化将使未来的电影面目全新。
  电影数字化,数字化电影,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早已不是陌生的词句。“进口大片”所带来的高科技冲击波。世界电影的现状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现状已经证明,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发展,必将支撑着未来电影艺术走向新的辉煌。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电影事业就必须追赶这一世界潮流,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应当是中国自己的产品唱主角,这就需要中国人拿出自己的智慧,全速推动自己的电影科技大发展,不能等待明天。
  1999年中国电影似乎也在感应着这场八面来风的挑战,数字技术也开始被一批敏感而时尚的电影导演所采用。张建亚在《紧急迫降》的二十多分钟的特技镜头中,使用了五分钟的电脑三维影像和大量的模型与数字处理相结合的影像,创造出波音飞机空难危机的奇观效果;王瑞在《冲天飞豹》中,用数字技术想象了中国的新型战机,并用一百八十多个三维动画镜头表现了高难度的战机飞翔动作;还有《横空出世》、《大战宁沪杭》等等,电脑作为一种特技手段已经为提高国产电影的视听效果、艺术能力带来了震动性的影响。在实际创作中,国产影片中的数码特技还起步不久,基本处于作技术处理的水平。《紧急迫降》应用电脑对实拍影像作后期处理,而《冲天飞豹》则大多是虚拟影像的制作,它的难度更大一些。比较成功的算是《横空出世》,它把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真实镜头还原到银幕上。由于资料时间太久,与影片的色调极不吻合,制作人员先把资料扫入电脑,再逐步调整色温,结果比较成功。加上对湖水面积的扩大、原子弹爆炸后欢呼场面中出现信号弹的穿帮修补,这部影片共应用了十二分钟的电脑特技。
  数码科技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也在电影工业的各个阶段发生自己的影响。它引起了投资方向、发行策略、放映形式的转变。从一定程度上说,在成本耗费和视听效果的对比方面,传统特技反而显得落后又昂贵。《冲天飞豹》的导演王瑞正是在做了三个镜头就耗费了一百万元的情况下转向三维动画的。另一方面,数码科技开始深刻影响了导演、编剧与制片之间的关系:一个故事或场景,能不能拍摄,需要不需要设计,编导应该先了解数码技术的能力:我们能不能做?要花多少钱?然后再问制片,你能提供这笔资金么?技术进步不可阻挡,但当今国产电影的数码技术运用还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只有当数码特技在一个合理的市场机制中运用时,它的作用才会真正发挥出来。在新技术的冲击下,重新认识电影的载体方式、观影习惯、运作机制,将是创作界、理论界长期的焦点话题。
  的确,数字化为扩展电影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和艺术潜力。在好莱坞历史上票房收入前十名的影片几乎都与数字技术的使用和数字虚拟空间的设计密切联系,高居榜首的就是全球票房收入超过十八亿美元的《泰坦尼克号》,其中的五百多个电脑特技为这个世纪末的灾难故事提供了一个辉煌的舞台。而《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前传》、《独立日》、《星球大战》、《狮子王》、《外星人》、《阿甘正传》、《迷失的世界》等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影片,也大量采用了特技手段和电脑技术,奇观成为这些影片共同的商业卖点和艺术亮点。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永远都是一柄双刃的剑。正如工业革命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一样,数字技术也为电影美学、电影文化和电影工业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危机。近年来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贪得无厌地追求视听奇观性,电影题材越来越变本加厉地脱离人们的现实体验和现实生存,强调表象刺激,玩弄技术、玩弄奇观的倾向正在将电影带向一条远离真实、远离性情的道路,彻底成为一种游戏。
  而中国电影,如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在电影数字化的挑战下,正致力于本民族高科技电影的发展。然而,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不能忽略:好莱坞电影的生产和流通是以一个全球化市场为支撑的,好莱坞票房排前十名的最后一部影片,全球票房也高达六亿多美元。任何模仿好莱坞的道路都将是东施效颦。事实上,1999年中国大量使用数字特技的几部国产影片,都是政府性投资,而且投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目前中国电影的平均投资水平,其市场回收基本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既缺乏国际市场也还缺乏国内市场的中国电影走好莱坞的大制作、高技术、奇观化的道路在经济上具有很大风险。
  因此,我们不应该盲目模仿好莱坞。尽管好莱坞依赖于其强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东欧国家优秀电影的不断出现,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也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好莱坞电影,不是唯一的电影,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东方文化历史和承受着浩大的现实磨难的民族来说,好莱坞电影更不可能替代我们对本土现实、本土文化和本土体验的殷切关怀。在我看来,与其说,国产电影的危机来自好莱坞电影的冲击,毋宁说更多地是来自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双重威胁。当我们被像《橄榄树下的情人》这样朴素的展示人性善恶的伊朗电影所打动,被《中央车站》这样细腻地揭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沟通的巴西电影所感染,被《美丽人生》这样凄苦地叙述生命故事的意大利电影所征服,被《香港制造》这样富于想象力地表达都市人困惑和迷乱的香港影片所震动,被《青青校树》、《给我一个爸》这样娓娓地透视人的心灵的捷克电影所吸引的时候,反省我们的中国电影,也许,我们会意识到,而且是强烈地意识到,中国电影所缺乏的决不仅仅是数字技术、金钱,而是缺乏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对于本土生活的热爱、体验、思考和真诚。
  电影是人类社会科技文明发展的产物,电影艺术的发展必须同科技进步并驾齐驱。否则,电影就会成为“夕阳工业”。所以,我们要正视数字技术正在对电影产生的革命性挑战,但正如电影是人的电影一样,电脑也是人的电脑,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字是诱惑也是陷阱,中国电影应该在这场挑战中寻求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信箱

  袁崇焕祠墓和佘家
  编辑同志:
  明末袁崇焕之死是继南宋将领岳飞含冤受害之后的又一桩著名冤案。袁崇焕殉难后,京城百姓广受蒙蔽,指忠为奸,惟有袁崇焕的部下佘义士冒死偷出其头颅,掩埋在自家后院,自此佘家世代为袁崇焕守墓,这块墓地位于北京广渠门内,人称广东义园。南明永历年间,朝廷为袁崇焕昭雪;清乾隆年间修《明史》,袁崇焕被诬的冤情真相大白于天下。袁崇焕墓得以崇饰,佘家人的义举受到世人敬重。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春天,北京市议迁城内墓地,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四位爱国人士联名上书毛泽东主席,指出人们虽推崇袁崇焕的历史功绩,“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提出“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希望将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并加崇饰,以资观感”。毛泽东主席迅即批示北京市彭真市长,同意袁崇焕祠墓“应予保存”。因此,袁崇焕祠墓不但未迁,北京市政府还拨款修饰。
  “文革”期间,袁崇焕祠墓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袁崇焕祠、墓和庙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北京市文物部门拨款修复了袁崇焕墓。但是,袁崇焕祠墓的完整修复进展甚缓。据资料记载,原袁崇焕祠墓包括祠室、享堂、院落、墓冢,门楣高悬“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匾额,内有袁崇焕石刻遗像、康有为撰书楹联等名人遗墨,气象肃穆,氛围庄严。宋庆龄、周恩来、李济深、傅作义都曾前来祭扫。如今,作为袁崇焕祠墓旧址的北京东花市斜街52号院,门洞墙壁上徒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依然是个十几户人家居住的大杂院,祠堂仍被居民占住,而袁崇焕墓被孤立地圈在北京五十七中学校园内,参观、拜谒十分不便。
  最近,我拜谒了袁崇焕墓,并访问了仍居住附近的佘义士第十七代后人佘幼芝一家。佘家世代为袁守墓三百余年,世间罕见。一位美国记者对佘幼芝说:“我们美国历史共有二百多年,而你们佘家人为袁崇焕守墓已经三百七十年。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
  报载,作为开发北京南城经济的重要道路广安大街工程即将动工,52号院正好位于兴建后的广安大街北侧。袁崇焕祠墓如能完整修复,连带与之不远的龙潭湖畔的袁督师庙,不但构成一组文物保护重要场所,而且也是开发北京旅游经济的新景点。 北京 周鸿飞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豫剧现代戏《桑榆唱晚》晋京献演
  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活动筹备办公室、河南省文化厅、洛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洛阳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桑榆唱晚》于近日晋京演出。
  该剧以某国有大型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为背景。剧中人物杨大妈退休后热心老龄文化事业,带领一群老年人为建立老龄活动站四处奔走,在活动站用房的问题上演绎出一段段令人深思的故事。剧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社区文化如何建设?
  该剧手法诙谐,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有机统一,起到教育、引导、启迪群众的作用;唱腔优美,生活气息浓郁,剧情曲折,高潮迭起。七十八岁的洛阳市豫剧一团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担纲主演,她的精湛演技及该团演员的精彩表演赢得千余名观众阵阵热烈掌声。(文一)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总参举行《军人道德组歌》示范演唱会
  大地上吹过绿色的风,军旗下飞扬着我们的歌声……总参谋部近日在京举行《军人道德组歌》示范演唱会,抒发当代革命军人的豪迈之情。
  由总政治部编创的《军人道德组歌》,集中反映了新时期革命军人道德的基本要求。
  演唱会上,总参某通信团、中央警卫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和陆军航空兵学院等单位,以合唱的形式演唱了《听党指挥歌》、《艰苦奋斗歌》、《官兵友爱歌》等八首歌曲。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歌声,唱出了听党指挥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唱出了坚守节操和甘愿奉献的浩然正气,唱出了严守纪律和以苦为乐的钢铁意志,唱出了官兵团结和文明礼貌的精神风采。
  (吴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