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党心凝聚民心
  ——天津市河西区纪庄子街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上)
  新华社记者 栗建昌 张建 新本报记者 施芳
  纪庄子街——这是个名字里都透着城乡结合味道的社区:城乡人口杂居,外来人口聚集,绝大多数为中低收入者,不时可见低矮的平房、逼仄的马路。天津市河西区纪庄子街道党委通过建立下岗党员支部、农贸市场党员支部和离退休党员支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心凝聚了民心,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离厂离岗不离党
  5月17日傍晚,纪庄子街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陋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纪庄子街下岗职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正在进行。这一天是这个特殊支部的一岁生日,十几名支部成员围坐在一起,交流一年支部生活的感受。
  近几年,纪庄子街的下岗人员骤增,其中党员有20名。他们平时各自忙于生计,人散心也散了。纪庄子街党委认识到,这个群体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人的影响最大,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对社区思想工作将会起带动作用。去年5月,街里成立了专门的下岗职工党支部,对成员做到“四清、四访”:即党员基本情况清、思想情况清、家庭情况清、经济状况清;两次未过组织生活访,工作变化访,家中出现困难访,出现思想问题反复访。为了让大家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支部将组织生活会安排在晚上开,每两个月开一次。每逢支部过组织生活,党员们摆摊的提前收摊,开饭馆的提前打烊,开出租的早早收车,多晚都力争到会。
  49岁的郑淑芬下岗后茫然失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支部了解到她以前在单位做过党务,就推荐她到居委会竞争上岗。谈起这些,郑淑芬感慨不已:“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居委会的工作有什么联系,是党组织帮助我转变了就业观念,鼓励我勇敢面对竞争,重新定位,重塑自我。我又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党员的作用了。”
  于世峰在外地打工,有时不能及时参加组织活动。但每次回天津,他都抽空到党支部去汇报思想。这一回知道是支部生日,他专门请了假,未进家门先到这里。这位原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部激动地说:“我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能抽出空来交流交流思想,充充电,心里踏实,活得充实。”
  离厂离岗不离党。重新聚合的党员,成为社区文明的辐射源。经营小饭馆的刘秀起把周围几家特困、孤老、残疾人的饭菜全包了下来,还做起了小区的巡逻员,经常义务为小区做事儿。有一次,他在路边捡到一个装有上万元巨款的提包,就守候在那里,一直等到焦急的失主返回。他说:“下岗后,我曾感到党员跟普通群众没什么区别了。是支部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党员的带动下,纪庄子街的3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经过街职业介绍所和“助万家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这个街管界内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把支部建在“摊儿”上
  纪庄子是外地来津务工人员的聚居地。街内最大的市场——纪庄子农贸市场,70%以上都是流动人口。打架骂街,强买强卖,堵塞交通,曾是这里的顽症。
  在对240个摊位逐一调查摸底中,纪庄子街党委发现,农贸市场中有10名党员,其中6名来自吉林、江苏、河北等地。街道党委意识到,要把这些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支部,通过发挥党员的作用,来改变市场的面貌。1998年4月,纪庄子街农贸市场党支部在鞭炮声中诞生了。
  这些外地党员因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人与原单位失去了联系。用来自河北省富城县的韩炳君的话说:“从老家出来,想的就是怎么挣钱,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党员。”支部成立后,利用经营间隙开展组织生活,确定了活动日期,建立健全了生活会、基本情况登记、党费交纳等项制度,并在党员中开展了争当“文明摊位”和“十个信得过和十无”的“双十”竞赛。
  农贸市场支部的组织委员鲁凤莲几年前从吉林来天津卖菜,一直把组织关系带在身上。她告诉记者:“在老家时已经几年过不上正常组织生活了,没想到来到天津,街党委又把我们组织起来,心里特别热乎。我要做一名真正的党员,好好发挥作用。”在纪庄子农贸市场,鲁凤莲是出了名的文明经商户,菜好,分量足,态度好,还定期给孤老病残户送菜。街党委给她挂了一块“模范党员摊位”的标志牌,老百姓更信任她,她的生意越来越好。时间一长,左邻右舍的摊位都学她,慢慢地,大家互相影响,市场里缺斤短两的少了,守法经营的多了起来。
  党员穆怀书在农贸市场卖烧鸡,每逢有人把摊位摆到市场通道上,影响了交通,他就出来制止,帮助疏导交通。市场里有个曾被劳教过的小贩,总卖些假冒伪劣产品,周围没人敢惹他。穆怀书却不怕他报复,只要看见就出来管。违法经营的慢慢就收敛了,欺行霸市的也少了。如今纪庄子农贸市场已经由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市场变成让群众满意的文明市场。
  信念决不能滑坡
  纪庄子街有离退休党员250余名,占全街党员总数的80%。退休赋闲在家,远离了原来的生活,思想上缺乏沟通,感情上缺少交流,生活也显得枯燥、单调。近两年,街里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出现了新情况,一些党员由于离退休费不能按时发放、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子女下岗待业、生活发生困难等问题,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思想出现滑坡,有的还练起了“法轮功”。
  离退休党员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还直接影响到社区其他老人的思想倾向。根据需要,纪庄子街专门成立了一个离退休党员党支部。成立后的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和党员模范岗等活动,鼓励他们争“六好”:在社会当个好公民,在党内做个好党员,在补差单位做个好职工,在邻里做个好邻居,在家庭做个好家长,无论到哪里留个好名声。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街党委每年给予补助,并及时派干部与所在单位联系,尽可能给予帮助。组织的关怀使离退休党员以崇高的责任感和爱心,成为一支创建社区精神文明的骨干力量。
  卢甲道老人离休后,义务当起了楼道卫生清理员。他每天都要把楼梯擦一遍,把楼梯扶手抹干净。邻居们受了感染,争相打扫公共卫生。卢老还用自己的离休费,买了象棋、跳棋、扑克,订了多份报纸,组织社区里的老同志一起娱乐、学习。有的老同志对社会上的阴暗面看不惯,发些牢骚,他就鼓励大伙坚定对党的信念,别为浮云遮望眼。他说,虽然我们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但仍然要加强学习,了解国家大事,跟上形势变化,不能僵化。在卢老的带动下,一个老同志理论学习小组建立起来,社区的离退休老同志亲切地把它称为大家的“精神家园”。
  目前,纪庄子街的大多数离退休党员都义务担当起社区的文明言行督导员、爱绿护绿员、治安巡逻员、卫生督导员、文明调解员和便民服务员。保持晚节,发挥作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他们生活的写照。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
  努力把党校教育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本报北京6月7日讯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新时期党校工作的指导方针。面向21世纪,各级党校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努力把党校教育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新时期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为指导,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在总结近几年来党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解决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努力把党校教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主持会议。
  胡锦涛在讲话中联系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全面阐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他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好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是在新世纪里把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得更好的关键所在。面对新世纪的新环境、新特点、新趋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更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关注世界的宽广视野、把握全局的战略头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统筹协调的组织才能、果断科学的决策能力、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实宽广的丰富知识。这些综合素质,是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每个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紧迫感,为此进行多方面的、长期的努力。胡锦涛指出,在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方面,党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胡锦涛强调,党校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党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党中央对党校工作寄予殷切希望。中央已经明确,党校教育是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他们进行培养提高的渠道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经过党校的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各级党校,首先是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一定要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进一步提高办好党校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更好地肩负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胡锦涛对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提出了四条要求:第一,适应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要求,加大培训轮训干部的力度,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布局,提高教学质量。中央、省、地、县各级党校,要分层次抓好相应级别干部的培训和轮训工作。中央决定,从现在起将全国县(市)委书记纳入中央党校培训轮训的范围,这是对干部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加强。第二,适应新形势对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各级党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在科研工作中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为不断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三,适应党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教师和干部队伍,加强管理,从严治校。各级党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理论功底、政治水平、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党性修养等方面,提高党校现有教师的素质。特别是要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青年拔尖人才。要严格党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对党校教师和学员的管理,严格学历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第四,要借鉴现代教育中的有益经验,突出党校特点、发挥党校优势,不断完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校教育体系。
  胡锦涛强调,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办好党校,不是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的事情,而是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管好的事情;不仅仅是党校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党委必须直接抓、直接管的事情。各级党委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总结领导党校工作的经验,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曾庆红在主持会议时要求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认真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把中央决定的精神理解透彻,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目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党委分管党校工作的书记或副书记、组织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军委总政治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作报告
  阐述经济工作中若干重要问题和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问题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作报告,主要阐述了大家关心的经济工作中若干重要问题和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问题。
  朱镕基首先介绍了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他说,我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只要各方面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国民经济就一定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朱镕基还介绍了农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西部大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情况。
  朱镕基在报告中讲述了近两年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展情况。他说,随着新世纪序幕的拉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面对新世纪和新形势,我们必须以更强烈的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从体制改革、人才政策、资金投入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朱镕基说,我们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迅速兴起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朱镕基希望,“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发扬崇尚科学、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满腔热忱地投身于伟大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使我国步入科技强国,实现经济的腾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吴阶平、周光召、宋健、钱正英、朱光亚等领导同志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主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会见貌埃副主席
  强调中缅应为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及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本报北京6月7日讯 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一行。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江泽民说,今年是中缅建交50周年。阁下此时应邀来访,表明缅甸政府对两国关系的重视,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在两国历代领导人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缅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各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中方对此深感欣慰。昨天,你同胡锦涛副主席的会谈很成功,双方还发表了联合声明,相信阁下此次访问必将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江泽民对近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表示满意。他强调,中缅两国是邻居,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经济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中缅应进一步加强团结与合作,相互支持与帮助,为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及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在谈到当前国际形势时,江泽民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去寻求解决办法。我们反对以“民主”、“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在谈到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江泽民说,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加强团结,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貌埃首先转达了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对江泽民主席的亲切问候。他说,今年是缅中建交50周年。缅甸政府和人民对50年来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此次访华期间,两国外长签署了关于未来双边关系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对促进双方在新时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貌埃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向缅甸提供了宝贵的经济援助。他强调缅甸十分珍视同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愿竭尽全力推动两国各方面的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江泽民也请貌埃转达他对丹瑞主席的亲切问候。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在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座谈会上强调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本报北京6月7日讯 新华社记者沈路涛、本报记者傅旭报道: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一周年前夕,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共青团中央6月5日至7日在京联合召开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座谈会。李鹏委员长出席了座谈会并强调指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今年2月份,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阐明了抓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引起了全党、全社会和各级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青少年犯罪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了使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得到法律保障,相继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相辅相成、互相配套的法律。这次座谈会主要是交流各地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取得的经验,以进一步推动这两部法律更好地贯彻实施。
  李鹏在座谈会上强调,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我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家庭和学校。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念还未定型,而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学校里度过的,父母、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行、老师的教育对他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李鹏指出,家庭和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求职观。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现代社会情况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近年来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恶性案件情况看,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教育,在于父母不切实际的“望子成龙”的想法、“逼子成龙”的做法,在于我们过去注重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我们现有的教育条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上大学,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走上大学这个“独木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干一行,爱一行,就能出成绩,对社会作贡献。要让爱岗敬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学校要减负,是指减轻学生们过重的学习负担,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放松,培养青少年高尚情操和品德的工作应当进一步增强。
  李鹏指出,有些学校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犯有过错时,动辄对他们进行体罚,这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家庭、学校教育要循循善诱,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对青少年犯罪要在依法惩处的同时,也给予他们出路。少管所、工读学校、劳教所在对青少年的管理上,要满腔热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他们转变、转化。当他们重新回到社会后,不能歧视他们,要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防止青少年二次犯罪。
  李鹏指出,青少年犯罪往往是由于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被流氓团伙、教唆犯唆使、胁迫、引诱造成的;有些违法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也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诱发他们违法犯罪。要把打击黄赌毒行为、偷盗行为等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围,加大对流氓团伙、教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青少年易涉足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以杜绝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防止利用青少年进行犯罪活动。
  李鹏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两部关系紧密的姊妹法,是我们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法律武器。要加强对这两部法律的学习,增强宣传声势,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从娃娃抓起,要采取学校开办法制课或讲座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学校不仅要有好的教学质量,还要有好的校风,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对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重视社区的作用,完善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李鹏希望地方人大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地方性法规,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共青团组织也要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自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负责同志和16个地方单位的代表,在为期三天的座谈会上,就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电子游戏场所、教育挽救犯罪青少年、加强青少年自我防护等热点问题介绍各自取得的经验,沟通情况,研究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两部法律。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侯宗宾、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主持了座谈会。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绍芬做了会议总结发言。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等出席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同鲁钦斯基总统会谈
  表示相信中摩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本报北京6月7日讯 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摩尔多瓦总统彼得·鲁钦斯基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
  江泽民说,中摩1992年1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很好。领导人保持了频繁的接触,阁下曾于1996年作为议长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访问。两国在国际组织中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两国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业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摩尔多瓦是中国在欧亚地区信得过的朋友。
  江泽民指出,中摩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完全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基础上的。中国尊重摩尔多瓦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制定的内外政策,对摩致力于同欧洲一体化表示理解。我们相信摩人民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国家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鲁钦斯基对有机会再次见到江泽民感到非常高兴,并对中国政府给予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他说,摩尔多瓦是个小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大国之一。摩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摩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钦佩。他说,摩是东西方发展关系的重要桥梁,摩愿在中国与欧洲发展经贸关系中起桥梁作用。
  在谈到两国经贸关系时,江泽民说,中国重视同摩发展经贸关系。虽然目前双边贸易额不大,但双方都在积极努力,而且有了可喜的进展。阁下此次访问对促进两国经贸关系非常有益。他表示相信,中摩两国经贸合作是有潜力的,经过双方不懈的努力,前景是广阔的。
  鲁钦斯基说,摩中两国政治关系非常好。他希望两国的经贸关系今后不断增加新的内涵。鲁钦斯基重申摩政府将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支持中国政府按照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江泽民对鲁钦斯基和摩政府一贯支持中国的统一事业,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高度赞赏和感谢。
  会谈后,江泽民和鲁钦斯基签署了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文件,即在21世纪继续加强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该声明对发展新世纪中摩关系确定了基本指导思想。
  两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还签署了两国政府卫生和医学科学合作协定,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以及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会谈前,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了盛大仪式,热烈欢迎摩尔多瓦总统一行。
  出席会谈和欢迎仪式的中方人员有: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外交部长唐家璇、中国驻摩大使林贞龙等。摩方人员有:外交部长尼古拉·特伯卡鲁、工业和能源部长扬·莱沙努、农业和加工部长扬·鲁苏和驻华大使瓦西里·绍瓦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民建中央副主席冯梯云等也出席了欢迎仪式。


第1版(要闻)
专栏:

  整改要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六论深入扎实开展县(市)“三讲”教育
  本报评论员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这是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无疑也是对搞好“三讲”教育的要求。县(市)“三讲”教育的整改工作,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要求。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三讲”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的部署,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举措。“三讲”教育能否在这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在整改,最终看整改。目前,首批开展“三讲”教育的绝大多数县(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在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紧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同志产生了松劲情绪,觉得剖析材料通过了,民主测评的满意率比较高,民主生活会也开过了,“三讲”已经“过关”了,该松口气了,对整改阶段的工作不那么认真、要求不那么严格了。这种“过关”思想,必然降低标准,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十分有害的。“三讲”教育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教育,旨在以整风精神解决党性党风上的突出问题,不存在所谓“过关”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三讲”教育中,是坚持用高标准自觉解决党性党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还是为了应付“过关”?这是一个根本的态度问题、原则问题。必须看到,认真改造世界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可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如果把“三讲”教育的阶段性成效视为“过关”,以为从此可以万事大吉,放松自己,是不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是与“三讲”精神背道而驰的。至于那种为了过关而“包装”自己的表里不一的坏作风,则更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坚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整改,必须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思想内涵,正确把握“三讲”整改工作的重点。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整改工作中去,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面向新世纪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战略决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执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做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通过整改,对思想、工作和作风上不符合和不完全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问题,积极加以解决。一个地方,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需要整改的内容很多,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切实改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要既注重领导班子集体的整改,又重视领导干部个人的整改;既注重抓好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整改,又重视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整改;既有中长期的要求,又有近期的具体措施,互相衔接,分步实施。
  整改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要真整真改。在整改中,要真心诚意,痛下决心,狠下功夫,敢动真格,迎难而上,而绝不能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要求真务实,深入调研,对症下药,措施具体,切实可行,而绝不能做表面文章,做文字游戏,搞形式主义;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身体力行,而绝不能说归说、做归做,只要求别人去做,自己却不见行动。总之,只有坚持真整真改,才能真正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的成果。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缅甸建交五十周年
  中缅领导人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6日致电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热烈祝贺中缅建交50周年。贺电全文如下:仰光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阁下: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建交50周年之际,我谨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缅甸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世代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胞波”情谊。中缅建交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两国友好关系一直平稳发展。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保持互访传统,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这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珍视中缅传统友谊,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合作。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和培育的中缅友谊必将在新世纪获得更大的发展。
  祝缅甸联邦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6月6日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6日致电缅甸联邦政府总理丹瑞大将,热烈祝贺中缅建交50周年。贺电全文如下:仰光缅甸联邦政府总理丹瑞大将阁下: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建交5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缅甸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和缅甸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在两国历代领导人的精心培育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缅关系一直保持顺利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双方在经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中缅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存在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们愿同缅方一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各领域合作,使中缅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得到全面深入发展。
  祝缅甸联邦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
  2000年6月6日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丹瑞大将近日分别致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热烈祝贺缅中两国建交50周年。
  丹瑞大将致江泽民主席的贺电说:“在缅甸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50周年的重要喜庆时刻,我谨代表缅甸人民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友好的中国人民致以衷心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
  贺电说,自1950年6月8日缅中建交以来,缅甸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保持着传统的“胞波”友谊和睦邻关系。50年以来,缅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日益发展。
  贺电还说:“在新的千年里,我们两国都将面临诸多挑战。我们真诚希望与贵国一起努力,本着相互理解、信任和积极合作的精神,在双边和多边领域共同应对挑战。这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丹瑞大将致朱镕基总理的贺电说,缅中两国建交50年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以及相互理解与合作的基础上,始终保持着传统“胞波”友谊。
  贺电说:“我们愿共同努力,通过两国领导人以及各阶层之间的频繁接触与互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并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促进两国在贸易、投资、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贺电表示相信,由两国历代领导人缔造和培育的缅中睦邻友好关系必将世代相传。


第1版(要闻)
专栏:

  六月七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彼得·鲁钦斯基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本报记者 李舸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