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
  ——杭州市文明建设纪实之二
  本报记者 唐维红 袁亚平
  群众的呼声是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这是记者在杭州市采访时,听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杭州市始终把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这是杭州市创建工作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凝聚力,得到群众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使创建工作始终保持强大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政府关心市民 市民支持政府
  “12345,有事找政府”。在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已成为沟通政府和市民的“绿色通道”。其实,杭州市市长公开电话早在10年前就已开通,但因仅有一台电话,打通率很低。去年4月24日下午,当时的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等领导到丹桂公寓、金都新城等居民区了解民情。居民们向他反映市长公开电话号码记不住,也很难打,打了也不解决问题。居民的话触动了李金明,沟通政府和市民必须有通畅的渠道,应该设一个易记的求援电话和一支专门的力量。
  市长仇保兴按市委的要求,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开通了“12345”市长电话,建立了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并与54家职能部门联网,24小时不间断受理群众来电。“12345”开通后,平均每天受理300件左右,其中95%以上的问题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群众满意率达86%以上。
  去年,杭州市组织了万人调研,把影响市民生活、有碍城市形象的问题逐一排查,列出了8个方面180个重点问题,如违法建筑、环境卫生、道路综合整治、绿化、污染治理、交通治安、旅游秩序、马路市场、机关作风等,据此确定了2000年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90年代初期,杭州市创建活动的着力点是解决影响群众生活、制约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出行难、就医难、入学入托难、住房困难等问题。这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把重点放在了解决市民普遍关注的城市环境保护、卫生、绿化、交通秩序等问题上。目前,广大市民对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健全的社区综合服务等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正是在这种适应群众不断提高的要求中,杭州市的创建工作也在持续地提高层次,不断升华,形成了“政府关心市民,市民支持政府”的良好氛围。
  重在过程 重在参与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创建工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鉴于此,杭州市在创建工作中提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参与。
  当年物资紧缺时购物排队占位的情景,5月16日一大早又出现在杭州市上城区东河沿线二期改造工程的现场动迁办公点。
  “冬天冻煞,夏天热煞,早盼着拆迁这一天了。”在金鸡岭78号住了40年的尉大妈告诉记者:“现在拆迁政策好,早搬的人还有3000元奖励,安置拆迁户又是按搬迁号次序来优先分房的,所以今天一早就来排队,结果还是来晚了,只排到60号。”看来,被称为城建第一难的拆迁工作,在杭州市,由于有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有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早已变得不再难了。
  在杭州采访时,正赶上市规划局在一楼大厅内公开展出下沙新城总体规划方案,接受市民的“打分”。为建成“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新杭州,市民们纷纷从家中赶来,为市委、市政府出力献策。
  1998年,市政府首次公开展出《杭州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讨论方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杭州市民参观人次超过10万,收到意见信数千封。
  政府广泛听取民意,实行民主决策,公众参与意识高涨,促进了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完善。今年,杭州市的城市建设将紧紧围绕“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目标,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大讨论,将由政府牵头、市民唱主角。2000年杭州城市建设将好戏连台。
  为自己建设美好的家园
  建于70年代末的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双菱社区曾经是“道路破损多、脏水满溢多、卫生死角多、偷窃案件多、群众怨言多”的老住宅区。通过一年的创建,老区面貌发生巨变,成为杭州市文明社区示范点。
  同样属于凯旋街道的夕照社区也是杭州市较早的旧社区之一,共有54幢居民楼,2550户居民,8000多人。小区有四多:违章搭建多、破墙开门多、无证经营多、流动人口多。
  去年10月,在全市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铺面等评选中,夕照小区被评为全市最差小区之一。出差在外的小区居民何益民在宁波看到了这条消息特地给区政府写信,强烈要求区政府下大力气改变夕照小区的面貌。他说:“作为小区居民,我们一定配合你们的工作,为建设文明小区出力。”
  当小区居民得知政府下决心整治时,大家冒雨赶来参加“我为社区献爱心,社区给我好环境”为主题的捐款活动。不少居民主动拆除违章建筑。街道将整治方案向全体居民公开,并让居民参观社区效果图,有1000多居民对如何建设自己的家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现在,拆迁已接近尾声,植树种绿工作正在见缝插针地进行。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杭州市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地依靠政府,而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走群众创建之路
  刘成友
  走进杭州市“一二三四五”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可以看到一片繁忙景象:五部电话几乎没有一刻闲暇,工作人员边听边记边答,忙个不停。墙上的统计表内显示着中心每月受理电话的数量,以及答复率、交办率、反馈率、处理率,还有呈批情况。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电话开通一年了,目前,群众打来的电话已不再仅仅是反映自己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关心和反映市政建设和文明建设的问题,如对环保、卫生、交通、文化市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个小小的角落,折射出杭州市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就是“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走群众创建之路。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发展经济要贯彻这个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离不开这个原则。杭州市的文明创建活动正是贯彻了这个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调动和依靠群众积极参与,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而使创建活动贴近群众,造福群众,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文明创建工作和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是政府的职责;群众有事找政府,是对政府的信任。政府正好可以就此查缺补漏,发现不足,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杭州市的实践证明,把文明创建活动和为群众扎扎实实办实事结合起来,就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如今的杭州,已经形成了“政府关心市民,市民支持政府”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与他们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是分不开的。
  文明创建活动重在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群众的事,群众才是文明创建的主体力量。“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群众有热情,干劲高,保持强烈的参与意识;群众有智慧,群计群策,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群众有责任感,把创建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杭州市注意不断拓宽政府和群众联系的渠道,采取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组织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行为的合理性。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参与干劲旺。群众在参与中转变,在参与中提高,文明创建活动就会成为人民群众自我教育、不断进步的生动过程。
  文明创建代表和反映群众的内在要求,工作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文明创建活动有时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如果群众处在被动的地位,态度不积极,行动不配合,好事也难以办好。重要的是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文明创建活动和自己的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小区美了,河水清了,住房宽敞了,文明创建也就成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比如,群众对“拆违”的态度,起先是“你要我拆”,不理解,不配合,后来是“我要你拆”,积极主动。认识提高需要一个过程。环境改变人,人又把环境改造得更好,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城市的主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这是文明创建的更高境界,是文明创建的旺盛生命力所在。


第4版(要闻)
专栏: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开幕
  安南、吴邦国分别发来贺词、致词
  本报上海6月5日电 记者谢卫群报道:“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今天在此间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分别发来贺词和致词。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官员、亚太地区40多个城市的市长或有关决策者,以及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中国有关部委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首先宣读了安南和吴邦国给本次论坛发来的贺词、致词。
  安南在贺词中说,世界正处在信息革命的进程中,新兴的交流技术为决策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具,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迅速发展未来的机会。他十分赞同上海发起举办论坛的倡议,认为此举为亚太地区的行政官员提供了机会,使大家可以交流构想、战略和最佳实践,创造制度、法规和管理上的框架,从而有助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来满足发展的需求。
  吴邦国在致词中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并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城市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在上海举行,对推动我国和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吴邦国说,全球信息化已经从一场技术革命转化为一场产业革命,信息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推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他希望本次论坛能促进亚太地区发展和利用信息技术的合作,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为亚太地区的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本次论坛由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上海市政府、中国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会议包括市长圆桌会议、大型报告会、国际IT展览会三部分。市长圆桌会议主要就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等问题开展研讨;大型报告会内容涉及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和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在城市应用等七个主题;国际IT展览会包括国际信息通信、国际计算机及网络、国际金卡及条形码展览三个部分,已分别于6月1日、2日、4日开幕。


第4版(要闻)
专栏:

  迟浩田与南非国防部长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今天与来访的南非国防部长帕特里克·莱科塔举行了会谈。


第4版(要闻)
专栏:

  于永波会见澳大利亚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澳大利亚战区司令罗伯特·特里洛阿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抵京
  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的邀请,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上将今天抵京,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西部》网站开通
  本报讯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在国家信息产业部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支持下,《中国西部》网站日前在国际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人们只需输入域名chinawest.com.cn(或westchina.com.cn),即可进入《中国西部》网站。该网站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西部大开发的信息需求为目标,在内容上精益求精。目前已开办中国西部概况、西部开发政策、西部省市动态、东西部贸易与投资洽谈、项目推荐、专家论坛等专栏。《中国西部》网站的开通,增加了一条传递西部大开发信息灵敏便捷的新渠道。


第4版(要闻)
专栏:

  厦门消夏
  本报记者 李德民 王金海
  厦门天热,夜晚海风习习。5月15日晚8时,记者来到厦门厦禾路的“美食城”。其实,所谓“城”,实为“档”,路边相思树、凤凰树下,几桌几椅,生猛海鲜,蔬菜水果,现点现做,“大排档”而已。
  记者刚一步入“美食城”,服务小姐就热情迎接。六七十家摊位前,都有不少食客。有的是一家老小的当地人,有的是下班后的打工族,有的则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诸色人等,纷至沓来,悠闲自在,边吃边聊。
  我们一行四人在“鹭友美食馆”的露天餐桌边坐下来,点了几样当地有名的小吃:花螺、鸭腱、虎皮肉馅条、蛤蜊炒鸡蛋。一问价格,每盘10元,真是“好吃不贵”。精明的店家,卖这些便宜货是不想赚钱或不多赚钱的,但该下手时,绝不手软。我们点的两只不大的膏蟹,“买单”时付了100元。事后想想,似乎也可以理解。人家殷勤招待,你怎能不出点“血”。
  露天吃饭,并不寒酸,还颇有“贵客”之感。我们刚一落座,就有卖点心的、卖鸡蛋的、卖啤酒的、卖报刊的来了。既有物质,又有精神,很有特色。
  夜幕降临,歌声渐起。打扮入时的男女歌手,双双对对,已穿行于餐桌之间,问客人是否点歌助兴,随点随唱。一位王姓男歌手,自弹自唱,一连三首:《把根留住》、《爱拼才会赢》和《三套车》。我们付费20元。一对安徽安庆姐妹也来到我们桌前,唱了首黄梅戏《对花》,得款10元。邻桌的几位打工仔接连点了三遍《常回家看看》,而另一桌青年学生则沉醉于二胡名曲《赛马》、《二泉映月》之中。据介绍,每唱一首歌,可得5元或10元,碰上高兴大方的顾客,一掷百元。每位歌手每月收入两三千元,上交300元市场管理费。
  厦禾路夜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厦门繁华地带都有这样的夜市,从晚七八时开放至次日凌晨3时。下班的市民和外地来厦门的游客,乐于在夜市消夏。”
  50万人的厦门,每天有70多万外地游客,这种夜市,对外地人,是“旅游经济”;对当地人,是“下班经济”。邻桌的朋友对记者说:如果说,像“五一”那样的“假日经济”只能红火几天,那么,一年365天,人们上班下班,下班之后的消费,则是经常持久的。而这种经常持久的“下班经济”,更有文章可做。


第4版(要闻)
专栏:

  刘三源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顾问刘三源同志因病于4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李鹏、朱镕基、胡锦涛、曾庆红、宋平、司马义·艾买提等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向刘三源同志亲属表示慰问。
  刘三源同志是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参加过5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先后任红一军团保卫局秘书、司令部译电员,中央局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机要科科长,周恩来同志机要秘书,中共七大候补代表,中共拜泉县委常委,中共沈阳市和平区职工部部长。建国以后,先后任中共沈阳市和平区委副书记、书记,沈阳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市监察局局长,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组组长,北京化肥厂党委书记,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财经司司长,国家民委委员、党组成员,顾问,1985年离职休养。


第4版(要闻)
专栏:

  如意2000——王新元·路易丝漫长城时装发布表演,日前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上举行。
  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设计师王新元以创意独特、形式新颖的职业时装与古老雄伟的长城相融合,向观众展示了一道独具韵味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李舸 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重庆大力整治“窗口”环境
  朝天门码头、菜园坝火车站面貌焕然一新
  本报重庆6月5日电 无论是来往重庆的游客还是重庆的老百姓,近来都欣喜地发现:以前脏乱差的朝天门码头、菜园坝火车站面貌焕然一新。重庆市政府自今年初以来下大力气综合治理,重庆的这两个“窗口”地区已收到显著成效。据统计,这两个地区的客运企业效益较整治前平均增长20%以上。
  重庆朝天门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港口,菜园坝是重庆公路、铁路的客运中心。这两个地区过去由于市场管理混乱,各种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损害了旅客和营运企业的切身利益,也严重影响了重庆客运市场正常经营秩序、服务业的发展以及重庆市的整体形象。今年,重庆市政府颁布市长令,着手治理这两个地区。整治工作重点是整顿秩序,整编运力,整顿道路,整治环境。公安部门多次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活动。到4月底,共查处违反市政府整顿《通告》行为250起,人员483人,使朝天门、菜园坝地区的治安秩序明显好转。通过加强微机售票管理,保持了水陆客运市场供求相对平衡,过去的“票贩子”、“羊儿客”已消失。经过整治,朝天门马路修葺一新,码头周围重新换上了崭新的指路牌;菜园坝地区先后拆除各类广告牌匾122块、破损晴雨篷14处,铺设、修整人行道350平方米、车行道450平方米、草坪245平方米等,并查处、取缔违法经营户200多个。(李维平 魏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