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治理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纪念水土保持法颁布九周年
  江泽民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中指出:
  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必须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生态工程建设要同国土整治、综合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黄河上游的水土保持,是一项十分广泛而复杂的任务。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治理开发黄河造福中华民族》,人民日报,1999年6月22日。)
  朱镕基在甘肃、青海、宁夏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时的谈话中指出: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和突出抓好生态环境的建设,把它作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切入点。为此,必须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
  (《把握大局,不失时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人民日报,1999年11月1日。)
  专家论水土保持
  钱正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可以说,水土保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命线。
  曲格平(全国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主任委员):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张光斗(两院院士):
  我是坚决赞成水土保持工作的,这是治理河流的根本。水土保持工作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和土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缓解洪峰,有很大好处。
  阳含熙(中国科学院院士):
  改善生态环境,最基本的措施就是治理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名。
  徐乾清(中国工程院院士):
  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和基础性工作,也是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
  水土保持法有关条文
  第六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十四条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第十九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应当按照《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制定。
  第二十二条在水力侵蚀地区,应当以天然沟壑及其两侧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防治水旱风沙灾害
  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
  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来,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依法防治的轨道,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增强,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的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的战略部署,要认真总结长期以来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同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要求,调整思路,采取新的措施:
  一是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进一步落实地方行政领导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向同级人大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编制好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坚持不懈地治理水土流失。
  二是要总结经验,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要认真总结发扬几十年来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优化配置,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坚持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深化改革,调动广大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
  三是要调整思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当前要认真落实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结合西部大开发,抓住以粮食换林草的大好机遇,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四是要认真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切实控制人为水土流失。要加强监督执法,严格禁止陡坡开垦、乱砍乱伐、滥挖乱倒,坚决制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依法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大执法力度,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全国水保分项治理措施比例图(附图片)
  长缨在手缚苍龙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就述评
  本报记者 夏珺 高云才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年均流失土壤50多亿吨,损失耕地7万公顷。水土流失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水土流失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强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实行了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中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入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的法制化轨道。
  目前,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各地建立了监督执法机构,配备了监督执法人员,审查开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依法查处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案件。全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
  据统计,全国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2万多件,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4019件,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投入资金,依法治理水土流失。
  法制化建设,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国七大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总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0多个县。全国开展综合治理的小流域达2万多个,已完成综合治理5000多个。水土流失治理速度由原来的每年几千平方公里提高到3万平方公里,1998年突破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不断的改革、探索和投资的多元化,加快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步伐。截至1999年底,全国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267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果4667万公顷,种草保存面积400多万公顷,还兴修了大批蓄水保土工程,在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减少江河泥沙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治理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优化,特别是对农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据统计分析,我国现有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15亿吨,增加蓄水250亿立方米,增产粮食170亿公斤,使1000多万人脱贫。
  1998年,我国政府批准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部署了水土保持工作,极大地加快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进程。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近年来,湖北宜都市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植树、栽花、种草,使市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图为园林工人在广场上为花草浇水。
曹礼达 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汉寿活跃千名农民经纪人
  本报讯 6月上旬,湖南汉寿县“生猪购销大王”王腊春借助网上信息向广州、深圳等地发运生猪600多头。今年以来,他代销代购生猪12000多头。在汉寿农村像王腊春这样的农民经纪人有1200多人。
  目前,该县已有1200多名农民经纪人在省外2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帮助本地农民推销农副产品8万多吨,创收4000多万元。(李进 周柏尽 童成立)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田野上的变革
  ——平度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纪实
  邓瑞强 张建东 陈波
  银光闪闪的各种大棚一望无际,俨然一个白色世界。棚内姹紫嫣红,硕果累累,碧绿的西瓜,透红的草莓,金黄的香瓜……
  这是山东平度市及早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出现的喜人景象。目前,全市已建起了3万多个名优水果、蔬菜大棚,栽培面积达80多万亩,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8%,粮经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达到4.5∶5.5。
  必然的选择
  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棉花总产名列全国前茅,油料总产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一连串的国家级的荣誉如同一道道光环,笼罩在平度人的头上,让这里的百万农民自豪过,骄傲过。但随着农产品供给状况由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一些农产品开始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暴露出结构上的严重弊端。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从原有的各种荣誉中走出来,来一次新的农业思想大解放。
  于是,他们以市场为导向,把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市最紧迫的中心任务,动员全市农民“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棉花曾是明村镇的主要经济作物,该镇曾连续多年获得过青岛市售棉状元镇的荣誉。许多农民对这一传统的种植习惯还存在依依不舍的心态,寄希望于价格反弹。该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农民中开展了“进档升级”教育,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办法帮助农民转变观念。目前,该镇已建成胶东半岛上最大的西瓜生产专业镇,露天西瓜和大棚西瓜面积已发展到3万多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700多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棉花状元”的红帽子扔掉了,西瓜镇的名声叫响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去年,镇财政收入达到734万元,比上年增长32%。
  平度特别注重各种名优品种的引进,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像美国的七彩山鸡、牛蛙,日本的哈白兔、东亚全蝎,东北的梅花鹿等稀有品种,在平度都已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渠道。我们在张舍镇看到,温室里瓜藤上缀满了一个个碧绿的瓜。科技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日本甜瓜。近年来,他们已引进16个日本新品种。这里的每亩温室,年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
  蓼兰镇东吴家村原来也想随大流搞大棚蔬菜种植。但在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他们决定走自己的路。于是率先在青岛市搞起了草莓生产。他们与青岛市种子公司联姻,并常年聘请了10多位省市农业专家在这里开发草莓新品种。我们看到,村里操着不同口音的商贩往来穿梭,挨棚收购草莓。这些年村民们靠种植草莓年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
  发挥科技的威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蓼兰镇欲在全镇5万亩粮田推广玉米杂交品种和小麦良种。万万没有想到,农民拿玉米杂交种去喂牲口,小麦良种被碾成面粉,做了馒头!
  当然,这是80年代初的事儿了。现在,还是这里的农民,不但使全镇的所有农作物实现了100%的良种化,而且在全镇4万亩肥沃的土地上,建起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良繁基地,拥有国内外育种材料1.4万个,鉴定品系400多个。
  平度市抓住农民对科技的向往,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农民,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市镇两级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通过转包农民土地创办起科技示范基地,一方面搞试验、示范,一方面向农民出售良种、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全市1000多名机关干部和所有涉农服务组织共创办良种繁育、保护栽培示范服务基地91个,占地10000多亩,开发养殖水面1000多亩,总投资4300多万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分户养殖脱贫 集中育肥增效
  绿野公司引进“洋牛”发放贫困户
  本报讯 养了半辈子牛的王老汉,在几乎颗粒无收的大旱之年牵回一头“西门答尔”优种育龄母牛时,喜出望外。从去年11月25日开始,山西省太原绿野农林牧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扶贫联户养殖形式,向国家级贫困县娄烦部分贫困农户分发200头育龄“洋牛”,乡亲们感到脱贫的日子有望了。
  现在,“绿野”全面启动了“公司+农户”扶贫联户养殖工程。由公司统一购进“西门答尔”、“利木赞”等优种育龄母牛,交与经过统一调查、仔细核实、反复筛选的贫困农户饲养。双方签订协议,所产犊牛由公司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集中育肥,并逐步收回其投资。
  绿野公司还对分户饲养的种母牛统一建立档案,统一无偿或廉价长年提供优种牛繁改配种、防疫灭病、科学饲养及管理等跟踪服务;农户则密切配合,精心饲养,统一向庞大的育肥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架子牛。据了解,农户饲养的母牛除能耕田外,每年所产犊牛可收入约1300元,人均增加纯收入400元左右。
  据了解,“绿野”将用三年时间,采用同样方式向娄烦县及周边贫困县区的农户发放母牛3000头,在基地架子牛基本就地就近解决的同时,带动3000户约1.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刘占英 张向明)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企业帮扶好
  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在各地农村,它们在扶贫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它们的规模小、资金少,但它们同大企业一样,有加工能力,有市场营销渠道。像太原绿野公司这样的小企业,用利益杠杆把自己和农民绑在一起,通过让利农民,扶持农民养殖事业,并在技术上指导农民,从而把企业有限的资本和农民手中的微薄资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拧在一起,通过发挥企业和农民各自的优势,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应该说,农村的小型企业在扶贫工作中是大有可为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民亟需信息服务编辑同志:
  目前,农产品价格低迷,销路不畅,农民迫切需要各类市场信息。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站获取有效信息,使农民能够在家中学到先进的农业知识,加快科技普及和提高素质的进程。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农村信息体系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单纯为政府服务转向为农民进入市场服务。在信息内容上,从政务、农情、统计等信息转到市场供求、价格动态和政府产后服务政策等方面。
  希望重视农业信息队伍建设,用信息引导农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使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时不再盲目。
  山东临沭
  吴沛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从“种苗一抢而光”谈起
  建勤
  “退耕还林还草的情况怎么样?”
  “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好的苗木品种供不上……”
  这是近日一位出席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会议的甘肃代表回答记者的问话。不少来自西部的代表说,广大农民热情高涨,五六元钱一株的脱毒树苗,一抢而光,供不应求。他们特别欢迎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可观的树种、草种,但却不知哪里买得到。
  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今年西部新开工的“十大工程”之一———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计划退耕515万亩,人工造林种草648万亩。首批确定了174个试点示范县。种苗供应事关工程实施的成败。可以说,市场需求大,形势逼人。如何用同样的钱换得更高的成活率,迫切呼唤科技出新招。
  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几十年来,一些地区林业实行“老苗子、老办法、老种子”一贯制,全国林业科技贡献率只有27.3%,远低于农业和水利。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平方公里。总体来看,点上有突破,面上也有一定的进展,但多是国家扶持的“样板工程”,对大部分地方未必有推广的价值。
  西部大开发,根本保障在科技,但是让科学方法、精神和知识渗透西部的山川角落决非轻而易举,也远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亟须决策部门列入议事日程。这是种苗被一抢而光给我们的启示。
  据新近传来的消息,国家林业局启动了“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科技支撑计划”,并开始在174个试点示范县实施,将在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树种和草种及技术措施。这一计划从科学规划、适地适树、推广先进技术、攻克工程科技难关等8个方面入手,以确保工程建设的每项措施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各级林业部门已着手调查农民所需优良经济林苗木的需求情况,并拟建立以现有采种基地、种子园和苗圃为主体的省、地、县、乡四级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不如此,我们将愧对子孙,更无从回报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对西部的厚爱。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中华韭王”闯市场
  本报讯 山东省冠县梁堂乡依靠“中华韭王”闯市场,一亩“韭王”,年收入可达3000元。目前,梁堂乡已发展韭菜5000亩,仅此一项年可增收1500多万元,全乡人均400多元。
  去年初,乡政府把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经过考察论证,引进了深受市场欢迎的韭菜新品种———中华韭王,并通过请专家指导、典型示范等,使农民很快成为种植韭菜的行家里手。(申红举 司印居)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东西湖宣传土地管理法有新招
  本报讯 为了使新土地管理法深入人心,武汉市东西湖区土地管理局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将原土管十字经修订成通俗易懂的新十三字经,把法律条文编成生动形象的顺口溜,并印制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画,送到基层干部、农户家中。 (乔新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