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力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任仲平
  (一)历史正在走向新的世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在世界大舞台上,怎样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赢得有利的地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我们所说的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就是这些思想、意志、情感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1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这种主旋律越鲜明,越有力,我们的思想就越统一,力量就越凝聚,人民就越团结,社会就越稳定,改革就越顺利,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越有保证。
  面对新世纪宏伟壮阔的舞台,我们要演出更加威武雄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剧,将我们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壮丽前景变为美好现实,就必须继续高奏我们的主旋律,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真正成为凝聚我们56个民族、12亿人民开拓进取、团结奋进、昂首阔步奔向光明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一面最具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伟大旗帜
  (二)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凝结起来、积淀起来的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纯洁就在于,爱国是一种奉献。这里,没有等价交换,没有讨价还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只要祖国需要,就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无保留地奉献出来。高尚就在于,爱国是一种尊严。这里,没有懦弱,没有退缩。在对祖国的热爱中,产生的是勇敢、智慧、忠诚。神圣就在于,爱国是一种信念。这里,没有选择,没有抱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不论祖国是贫弱还是富强,是遭受欺凌还是扬眉吐气,我们都深深地爱她。贫弱,靠我们去改变;富强,靠我们去创造。祖国的兴衰荣辱永远和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三)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爱国主义生生不息,根深叶茂。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五千年,爱国主义代代传。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风范,培育了无数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光彩照人,彪炳千秋。
  (四)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升华和风范。同时,也是将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有机统一起来的典范。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为己任,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民族独立、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献出了无数优秀儿女,终于击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开创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恢宏、最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李大钊立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集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是爱国主义者,也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肩负振兴祖国的重任,也履行国际主义的义务。在维护国家主权、打破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封锁和制裁的斗争中,不信邪、不怕压,同时在国际事务中主持正义,支持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争取解放、争取独立的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和我们一道共同迈向美好未来。
  (五)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
  (六)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丰富了爱国主义的内容,升华了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这20多年中,我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近几年来,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隆重庆祝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百年国耻,一朝雪洗;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战胜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涝灾害,铸就了震古铄今的抗洪精神;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切充分说明,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结出了更加丰硕更加辉煌的成果。
  (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就要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了解我们党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
  集体主义——一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
  (八)集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同任何事物的辩证发展一样,集体主义的发生、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原始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结成群体,在同猛兽的斗争中猎取食物,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生存繁衍。很难设想,没有原始人的群体组织、群体意识和群体所形成的力量,能有人类种族的延续,能有现在的文明人类和人类文明。原始人的这种群体组织、群体意识,可以看作集体组织、集体主义的萌芽。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广泛和密切。在剥削阶级的压迫下,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在同剥削阶级的斗争中,孕育、锤炼着更高层次的集体主义。然而,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因此,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生产社会化,虽然可以促进劳动的合作与协作,却不能在社会中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使“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人服从的只是强制性的社会分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对立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化生产的发展,消除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对立的根源,为集体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制度保障。集体主义原则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生活出现了利益群体、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对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提出了新的课题,关键在于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群体的工作,促进集体主义向着新的阶段发展。
  (九)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实践说明,只有集体才能为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舞台,个性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丰富发展。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那样,“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18世纪初,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航行中由于和船长发生冲突,仅带着船队留下的一磅火药和枪支,被遗弃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4年后,当另外的船队发现他时,火药早已用光的塞尔柯克赤着脚,用野蛮人的办法在猎取食物,其外貌神态甚至比“野生的山羊还要狂野”。这印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离开了集体,单个人的发展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还可能由文明人退化为“野蛮人”。
  前国家女排,是一个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意识,又能使每个队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集体。教练袁伟民说:“一个队12个队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打起球来才有声有色。如果把她们性格的棱角磨平了,这个队也就没有希望了。”集体是土壤,它含有个人发展所需要的营养,而个人的发展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和果实。
  (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协调一致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基本原则。它和扼杀个性、否认个人利益的“封建整体主义”有本质不同,也和资产阶级宣扬的极端个人主义根本对立。它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时强调:三者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倡导将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倡导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承认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国家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坚持个人致富与奉献社会的统一,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同时强调个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提倡顾全大局,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热心公益,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处理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全体人民的“个人利益”。我们国家是人民的国家,除了人民的利益,国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离开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个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就没有保证。坚持单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从长远上和根本上说才能不受损害。
  (十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优越性,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集体主义的力量。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在经济科技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成功地发射“两弹一星”;在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都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集体主义显示的威力。面对发达国家高科技迅速发展形成的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一席之地,更需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拼搏,去奋斗。
  (十二)集体主义原则的确立、坚持和贯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实践的长期性决定了集体主义原则的充分实现,需要我们的长期努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理直气壮地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和抵制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应当成为我们大家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社会主义——一个不可动摇的根本信念
  (十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胜利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社会主义在国际上遇到的挫折,西方有人预言,20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将在20世纪内灭亡。但是,事情的发展偏偏不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整个国家生机勃勃。尽管我们面前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的工作也有过某些失误,但是我们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人民普遍地真切地感受到了的,也是大多数世人所公认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迈向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对社会主义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清醒的认识。离开社会主义,就没有根基,没有方向;动摇了社会主义,就动摇了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就会被葬送。
  (十四)世界社会主义的挫折,决不表明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绝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社会主义的历史还不长。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三四百年的历史,在发展中几经曲折,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十分激烈,至今不少资本主义国家还留着封建主义的尾巴。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也充满着失败、危机和挫折吗?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也有一个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会发生曲折。社会主义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前景是光明的,社会主义遇到的挫折,终究只是暂时现象。
  (十五)一提资本主义就是富,一提社会主义就是穷,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全世界100多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不过20多个。就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论发展速度,我们也并不慢。我国从1981年到1995年,仅用了15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这在世界大国的经济发展中是一个奇迹。从历史长河看,社会主义完全可以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
  (十六)还应当看到,在发展起点上,我们同资本主义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所承受的是旧社会的烂摊子,这同资本主义数百年掠夺积累的“资本巨富”之间的差异十分悬殊。两种社会制度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手段又截然不同。资产阶级用低廉商品摧毁落后民族的闭关锁国,用坚船利炮把弱小民族变为自己的附庸。资本主义的发展,靠对内剥削、对外掠夺,以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巨大苦难和牺牲为代价,是一部充满血腥的肮脏的发迹史。他们对第三世界的不等价交换,至今犹在。而我们,主要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十七)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相对稳定和发展,并不能消除其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就根本政治经济制度而言的,公有制比私有制优越。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种种因素,这种优越性还没有也不可能全部发挥出来。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具体做法上的某些弊端,不能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混为一谈。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经济体制和某些具体制度,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十八)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初步地显示了进步性和优越性。俄国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面临极大困难,在列宁的领导下,他们顶着帝国主义的压力,把苏联的国力搞上去了。后来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是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1999年我国的钢产量是建国初期的786倍,粮食产量是建国初期的4.48倍,靠什么?靠党的领导,靠社会主义制度。封建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了38年,我们共产党领导了50多年,两者相比,天渊之别。
  (十九)马克思恩格斯在说明他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社会主义不是天衣无缝、冰清玉洁的圣物,而是从旧社会脱胎来的,是扎根在土地上生长在现实社会中的新生事物。不能设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都是不需要经过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分步骤分阶段实现的。急于求成曾使我们走了弯路、吃了大亏。也不能设想,社会主义构想和制度在建立之初或在一定阶段上,就都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展现出来,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或者就怀疑社会主义。只要我们从我国最近50年的历史观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出我们国家发展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总进步和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总趋势。
  (二十)为什么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不是主观臆造的一个蓝图,也不是刻意固守的一个“概念”。坚持社会主义,是顺应历史规律,坚信真理力量,追求人民利益。当代中国,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社会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
  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沿着时间的坐标,选取4个数字,勾画基本事实,也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5000年。当人类文明日出晨曦,中华文明就领风骚。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几度领先。但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造成中国长期的发展迟缓。特别是从明朝中叶开始,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无视世界大势,坐失发展良机,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本世纪100年。中国从屈辱走向富强。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2000年中国进入小康,大步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取得巨大成就。毋庸讳言,这其中,有成功,有失误,有胜利,有曲折。但更不容否定,中国各族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20年。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今天,我们以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自尊和自豪,以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昂首阔步奔向21世纪。
  从历史发展和现实成就中,我们完全可以说,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的康庄大道,这是实践的结论。
  (二十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构成我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感召力是实实在在的。它不是写在纸上的美好纲领,也不是讲在嘴上的漂亮口号,而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实现我们崇高理想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行动。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中,我们更加有责任、有义务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弘扬起来,使之成为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成为我们振奋精神,激励斗志,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强大动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生机·活力·源泉
  ——上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新华社记者 赵兰英 本报记者 田泓
  穿行于热闹的街市,漫步于恬静的公园,徜徉于繁华的商厦,登高于宏伟的大楼……无论是第一回,还是第几次;无论是路过的,还是旅居的,只要到过、回过上海,谁都会惊叹:上海真好,人美城市美,充满生气与活力。
  一切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得益于上海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也得益于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
  越是改革关键时期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业,是中国共产党人必定要达到的目标。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如何把握航向,不出现偏差?这就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早在1988年7月,上海就制定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迫切任务,任何时候不应有丝毫怀疑和动摇。这以后,历届上海市委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年年召开的全市宣传工作会议、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参加。同样,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副书记、常委、副市长,年年都要下基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上海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如1991年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1994年的《上海市1995k1997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996年的《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2000年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越是改革的关键时期,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提出要坚持做到“三个不动摇”,即在经济建设任务繁重的时候,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的决心不动摇;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动摇。黄菊同志还积极参与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他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主任,还是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的名誉会长。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身教言行,使上海这艘在改革开放风浪中航行的巨轮,始终没有偏离方向,稳稳地不断向前。
  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涌现新的抓手和载体
  在上海采访,一个深切的感受是,上海的思想政治工作办法多、抓手多、载体多,且看:
  ——“九十年代上海人形象大讨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上海,首先要将上海人的气鼓起来、劲鼓起来。90年代第一春开展的这项大讨论,使上海人看到自身的缺陷、自身的职责,树立起全局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形象大有改观。
  ——“学科学、学知识、学技术”。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市场经济大发展,使得相当多的职工不再适应原有的工作,他们迫切需要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多一门技术多一条路”、“多一张文凭多一次机会”、“在竞争中走自主自强、勤劳致富的道路”……连续多年的这项活动,吸引几百万职工投入。
  ——“百万市民看上海”。从身边的变化看上海的发展,从今天的发展看明天的前景。这项活动,使成千上万市民走出身边小天地,来到社会大世界。地下走蛟龙、空中架彩虹;高楼入云天,花草铺身边;商厦物满流,街市霓虹亮……上海的变化,使得市民越看气越顺、越看劲越足、越看胸越宽、越看眼越远、越看越自豪。
  ——“再就业工程”。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使得百万下岗职工获得经济上的帮助,建立起新的就业意识,并且在学习中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从纺织女工到“空嫂”,从车间操作工到超市营业员,从技术熟练工到商场保安员……职工在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更感激党和政府,凝聚力增强。
  ——“‘七不’规范宣传”。“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脏话粗话。”看来是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却为进一步提高上海人的文明素质注入了新鲜养料。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漫步上海街头,随时可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金匾。中共一大会址、南京路上好八连纪念馆、上海烈士陵园……上海先后建立1000多个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1300万人次前往参观,爱国主义情感常驻人们心中。
  “创业者风采报告会”、“先进典型报告会”、“文明在上海”、“讲道德树新风”、“行业树新风、岗位学雷锋”、“振兴中华读书会”……涌现在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新抓手,将上海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营造得浓浓的。
  当前,上海正在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活动。市委书记黄菊、市长徐匡迪多次带头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讲形势、讲任务。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在结合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举办形势任务教育讲座。上海市委宣传部还及时编写了《形势任务教育参考资料》,送到群众手中。
  诚如一位作家所说,上海的每一幢高楼后面都支撑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框架,思想政治工作和这座城市的每一项发展一样,都很迷人。
  紧紧围绕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目标
  上海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紧紧围绕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既有时代特征,又符合群众需求;既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又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实际;既是虚事,又实办,看得见、摸得着。
  梅林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重组的国有大型企业,从2000多名职工到14000多名员工,从1994年的1.5亿元销售收入到1999年的50亿元的营业总额,思想务虚会、形势报告会、党课教育会、品牌讨论会,以及访问谈心、岗位培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很快走出“磨合期”,大步走上发展的新路子。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在企业初创时期,他们就注重创造既贴近经济工作,又贴近群众脉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最近,他们又结合实际提出了“要坚持更要加强”、“要探索更要规范”、“要继承更要创新”、“要讲过程更要讲效果”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创业13年来,企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取了显著成绩——连续7年在电梯销售总量、销售收入、综合经济效益指标等方面,居全国电梯行业榜首;连续4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且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上海炼油厂的“欢乐在班组”、江南造船厂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三五一岗位练兵”、上海卷烟厂的“岗位示范员”……无论是国有,还是合资、独资企业;无论是百年老厂,还是新经济组织;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威力,牢牢地支撑着企业的发展,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坚实,稳如泰山。把着力点放在基层,是上海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措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单位人”到“社会人”,社区的职能不断在扩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上海首先审时度势,大胆向区县及乡镇街道放权,不断扩大社区管理责权,加强社区工作力量。近几年,有4500多名企事业干部被调入街道、居委会,为社区工作增添了无限活力。同时,上海还改居委会经费自创为政府拨款,居委会干部为国家事业编制人员,形成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长宁区泰安居委会有一本“民情簿”,这里记载着小区居民所要关心和解决的问题。他们创造了一种“借脑、借力、借风”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议事会、楼组党员联络小组、居民评议会等,使小区内的所有单位、所有党员、所有人员参与小区思想政治工作,掌握“民情”、了解“民情”、分析“民情”,解决“民情”,由此泰安居委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群众需求,小区形成一种“我是你的亲人,你是我的依靠”的亲情般的文明氛围。
  围绕“安、居、乐、业”,把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是当前上海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普陀区桃浦镇以串百家门、办百家事、凝百家心为抓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浦东新区梅园新村的“交心苑”,使得离退休在家的老人有了聚会和谈心的地方。“朝霞温暖晚霞、晚霞扶持朝霞”,杨浦区长白新村开展的“双霞工程”,让在校学生和小区老人结成对子,组成“模拟家庭”,提高了青少年素质。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的“百家帮百家”活动,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感受温暖。这种实实在在的帮助、真真切切的关怀,使社区成员仿佛置身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应是无数个X解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结果是给人以科学真理和思想武器,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它所产生的效应是方程式中的无数个X解。
  上海顺利解决两个“百万”——百万市民从市区迁入城乡结合部、百万职工下岗再就业,体现了上海人内在素质的转变与提高,其间数不清的故事感人肺腑。一位残疾妇女丈夫有病,生活很困难,好在原来居住的房屋临街,便开了间烟纸店贴补家用。要动迁了,等于断了她的一条生路。为此,工作组成员也感到为难,不忍心上门做工作。没有想到,这位妇女主动找来了:“这也是为了上海的建设,你们就按政策办吧。”
  全市的社区学校、各种科普讲座等,使市民提高了免疫力、鉴别力。据有关单位对上海的黄浦、静安、卢湾等6个区的434个小区调查,曾参加“法轮功”的练习者仅占居民总人数的0.0021%,在中央宣布“法轮功”为非法组织后,他们已陆续退出,不再练习了。
  社会进步还表现为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和积极参与上。上海拥有一支百万志愿者队伍,白发老翁、不惑中年、朝气青年、稚气孩童……都是队伍中的一员。不久前闭幕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那些身穿绿马夹,搀扶着运动员,为他们端水、送饭、提物的工作人员,正是志愿者们。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使上海社会稳定,文明氛围浓郁。上海已有58个单位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1/3以上的居住小区成为文明小区。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应不仅体现在群众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在教育群众的过程中,自己也受到教育。如今上海的干部大多数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作出表率作用。在一些区县局和部委办,有一条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子的制度,即每一位干部起码要帮助一位困难职工,不仅在经济上,在其它方面都要给予关心。无论是市级领导还是区县干部,一般都经常参加所住地区的公益活动,如清扫环境、种树植树、扶贫帮困等等。
  彩练当空舞。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绚丽的彩练,在上海越舞越美,让人看不够、写不尽。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邀出访欧洲六国及欧盟总部
  朱镕基离开北京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电(记者钱彤)应保加利亚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伊万·科斯托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卢森堡大公国首相让—克洛德·容克、荷兰王国首相维姆·科克、意大利共和国总理朱利亚诺·阿马托、比利时王国首相居伊·费尔霍夫施塔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邀请,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上述六国及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
  朱镕基总理此行将广泛接触六国及欧盟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就双边关系、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推动中国和六国及欧盟面向新世纪的友好互利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前往人民大会堂送行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国务委员王忠禹、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白克明、国务院副秘书长崔占福、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上述六国及欧盟驻华使节也前往送行。
  陪同朱镕基总理访问的有:朱总理夫人劳安、外交部长唐家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刘仲藜、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石万鹏、国务院副秘书长石秀诗、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张祥、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魏礼群、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永伟、总理办公室主任李伟、外交部部长助理马灿荣等。
  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欧洲6国及欧盟总部访问,钱其琛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送行。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欧亚六国之行
  李鹏回到北京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圆满结束了对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阿塞拜疆和乌克兰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专机回到北京。
  前往人民大会堂迎接李鹏一行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国务委员罗干,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白克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姜云宝、师金城,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以及上述六国的驻华使节。
  陪同李鹏出访的李鹏委员长夫人朱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占,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世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克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来柱、聂大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李鹏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吴文昌等也同机回到北京。
  李鹏委员长的欧亚六国之行历时十六天,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增进了解、加强信任、促进友谊、深化合作的目的。
  本报基辅六月二十六日电 记者于宏建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圆满结束了对乌克兰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晚上乘专机离开基辅回国。
  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中乌两国国旗在机场上空高高飘扬。李鹏委员长在乌克兰议会副议长加夫里什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身穿民族服装的乌克兰男女青年向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献了鲜花。
  登机前,李鹏同加夫里什等再次握手,并在进入机舱前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在离开下榻的国宾馆时,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同乌克兰议会议长普柳希进行了简短话别。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等陪同人员同机回国。
  前往机场送行的还有乌克兰议会农业问题委员会主席瓦舒克、代外长恰雷、乌中议员友好小组主席帕夫洛夫斯基等。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延年,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代表等也到机场送行。
  6月27日,李鹏委员长圆满结束了对欧亚六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回到北京,田纪云等在人民大会堂迎接李鹏一行。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 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让每颗星星都闪亮
  ——北京西单友谊集团总经理刘秀玲做思想政治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董宏君 单向前
  编者按:北京西单友谊集团是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个老企业焕发了青春,各项工作在全市商业系统都名列前茅。商业工作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职工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把工作做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是不可能的。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刘秀玲认为,“职工是智慧的源泉,职工是企业的根本”。她坚持不懈地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起“艰苦创业、求实奋进”的企业精神,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我们的企业管理者,都应像刘秀玲那样,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
  西单商场,北京商界一颗夺目的明星。
  在这座与人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厦里,经营着10万余种商品,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西单商场的经济效益始终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清晨,西单商场的一天是在自己的有线广播节目“西单晨曲”的优美乐曲声中开始的。通过这条“热线”,党的方针政策、企业的发展状况、来自一线的信息、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得到及时传递;而“祝福点歌台”则在甜美的歌声中为当天过生日的商场干部职工送来温馨的祝福。
  在这座70岁的老字号大厦里,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富有现代气息的商品,这里更涌动着充满时代节拍的青春与活力。
  老传统、传家宝——事业成功的一条生命线
  工作在这座大厦里的刘秀玲并不年轻,她52岁。
  在原来的西单商场现在的西单友谊集团,她担任了8年党委书记,后来又担任了5年总经理。不论是做党委书记还是做总经理,刘秀玲始终强调提高企业的两个效益。她反复向业务干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做业务工作也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
  刘秀玲精党务,通管理。在她担任党委书记期间,领导北京西单商场集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组织党委研究制定了党组织必须参与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定位、长远规划和年度指标、投资发展方向及重大开发改造项目等10类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并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合法、超前、科学”参与决策的基本途径。
  刘秀玲担任总经理后,一再强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她坚持政工机构要保留,政工人员素质要提高,政工干部待遇要与行政干部相一致,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
  刘秀玲认为国企的优势在于企业领导者是共产党员。企业领导者的理想、信念、责任感、拼搏进取的精神、无私奉献的胸怀是一种人格的力量,这种力量会给一个组织带来一股巨大的凝聚力。这是我们党的传统,是传家宝,是事业成功的生命线。
  刘秀玲担任党委书记时,西单商场的总经理是王权。谈起这位过去的老搭档,刘秀玲充满深情:“王总是一位党性非常强,胸怀非常豁达,对企业改革非常有思路的总经理。”刘秀玲连用了三个“非常”。她说:“王总的务实、胸襟、平易近人对我影响很大。在我心目中,王总就是企业的灵魂。”
  王权生前是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共产党员十杰,党的十四大代表。每次他出席会议回来,刘秀玲都带着干部职工敲锣打鼓列队欢迎。给他戴上大红花,听他传达会议精神,讲述大会盛况,讲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市的领导同志对西单商场的关心和期望。
  王权60岁时因操劳过度患了脑血栓。上级组织考虑到王权的身体,在1995年8月让他们换了位:由刘秀玲担任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西单商场集团的总经理,王权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
  1997年冬,王权在外地去世。灵柩回京的那天,刘秀玲带着集团班子成员到京津塘高速路口,站在寒风中等待老经理的归来。
  直到今天,王权依然活在西单友谊集团干部职工的心中。说起“刘总”,便会提起“王总”,他们无间的合作,引领着这支队伍一步步走向历史的辉煌,也留下许许多多的佳话。老经理王权的塑像端正地摆放在商场五楼的宣传走廊里,一尘不染。集团的劳模光荣榜,老经理的彩色照片和事迹介绍排在第一个。
  在这里,党政团结的和谐氛围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面镜子。这种氛围也成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
  西友集团成立后,这个好传统深深影响着这个新集团的工作作风。正如西友集团党委书记温振福说的,“我与王权同志、秀玲同志共事就是在这样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下开始的。”
  讲方式,讲方法——思想工作永保活力
  刘秀玲总是提醒大家:“我们是老企业。但只要全体干部职工保有一份永不衰竭的创新精神,我们的队伍就是一支永远年轻的队伍,企业也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如何让党务工作者的业绩有一个切实的衡量标准?刘秀玲和班子成员一起,创造了一个叫“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考核机制,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其他4项主要工作——经营、管理、服务和安全保卫工作组成一个整体,任务同下达,工作同组织,考核同进行,奖惩同兑现,每月考核评分,与当月奖金和年终评先进挂钩,无形的工作有了直观的参照。
  生活中的刘秀玲并不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包括对待自己的独生女儿,她有太多的歉疚。但是,只要一遇到工作上的事,她的心就立即细密起来。过年、过节、刮风、下雨,她首先想到的都是她的职工。
  刘秀玲强调,要有情有意地做思想政治工作。而基层群众创造的那些新鲜的、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方法,只要她发现了,便会在全商场推广。
  今天已成为西单商场工作规范的“八必谈”(职工情绪变化、吵嘴打架、奖励晋级、批评处分、出差前后、工作变动、发生责任事故、发生不团结问题,必与当事人谈话),“八必访”(职工遭遇天灾人祸、生病住院、婚丧嫁娶、重要节日、精神不振、家庭纠纷、婚恋矛盾、原因不明的缺勤,必做家访),就是首先由针织商品部党支部创造总结的。刘秀玲了解到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后,很快在全商场推广开来。
  刘秀玲常说,我们办企业不仅要对企业内部的干部职工负责,还要对党和人民负责,这就是“忠诚”。所以我们要用“诚”去感化人,干部职工有了困难,我们就要帮助,要办实事。暑期有小孩的女工因孩子放假没人管,心里不踏实,办个暑期班就解决了后顾之忧。这就是思想工作。你脱离了实际问题,脱离经济工作,说空话,人家就说你不诚。思想上有解不开的疙瘩,你要拿出一把钥匙,帮助他化解困惑;人有了毛病,要及时找他谈,帮他转变认识,回到正确的路上来。
  讲究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生动灵活地融入企业的经营、改革和发展工作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和创造新的路子,是西友集团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活力的法宝。
  培养人,造就人——让每颗星星都闪亮
  1995年夏,在西单商场的营业厅里,一群年轻人向来来往往的顾客分发调查问卷。
  这是一群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为什么不利用大学生的优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出谋划策?”刚刚调任总经理的刘秀玲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
  她一改往昔的做法,决定让这些1995年进场的大学生改变过去培训结束便上一线实习的惯例,而是由党委组织部牵头,组成几个调研小组,以“在市场竞争中怎样提高集团的竞争力”为主题,分课题开展调查分析。大学生们设计分发调查问卷、汇总整理调查数据、翻看查阅报刊书籍——终于,几份内容翔实、形式新颖、略带稚气却充满想象力的调研报告交到了组织部。
  翻看着一页页充满朝气的报告,刘秀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次帮助大学生实现校门与场门接轨的新尝试在这里结出了果实。
  许多顾客都知道西单商场有一个不但卖照相机,而且传授照相机使用知识的“相机通”李棣华。1999年4月26日,“相机通——李棣华”服务品牌正式挂牌后,小李成了顾客柜台上出了名的消费“老师”,每天为顾客介绍相机及摄影知识。
  刘秀玲得知这一情况,不但充分肯定了小李的做法,还时常给小李很多鼓励。1999年6月,在刘秀玲的支持下,小李正式拜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沙占祥教授为师,刘秀玲还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参加了小李的拜师仪式。
  而在人人练就了“看体拿衣一手准”这一过硬本领的“林惠兰柜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劳模林惠兰永远忘不了刘总对她说过的话,“劳模不能光做老黄牛式的,要做知识型的,你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善于总结,要带动一大批人一起做好工作。”
  林惠兰从此不但积极参加“劳模大专班”,还带领小组成员苦练基本功,认真研究中老年顾客不同体型的特点,不仅人人练就了“看体拿衣一手准”的过硬本领,还总结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法,被顾客亲切地称为“中老年的贴心人”。
  为了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近几年商场仅投资职工教育、培训一项就花了1000多万元。刘秀玲说,我们要搞计算机管理,搞电子商务,追随未来市场,就是要在改革中超前,要抓机遇,上档次,不尊重知识,不掌握科学技术,那怎么能成?
  “职工是我们智慧的源泉,职工就是企业的根本”,这是刘秀玲最常说的话。在她眼里,每一位职工都是一颗星。她要让每颗星都闪闪发亮。
  刘秀玲虽身患多种疾病,仍加班加点工作,每周的输液都是在办公室里进行。新华社记者 王呈选 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