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独家采访

  政府要代表和依靠人民
  ——陕西省省长程安东谈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本报记者 董宏君
  12年前,陕西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后来,这个制度被郑重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领导的通知》(【1989】12号文件)。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与陕西省总工会成功地举行了第十二次联席会议。会议就6项涉及企业改革和职工利益的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协商,达成了共识,商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会议结束后,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省长程安东。
  记者: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是陕西首创的,而且已经坚持了12年,您怎样评价它的意义?
  程安东: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意义可以讲好多条,但最实质性的意义就在于它开通了一条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渠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同样也是政府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依靠职工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政府如何联系职工群众?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工会来联系。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联席会议制度在加强政府与工会联系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的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它不是一般地联系,而是在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提出若干具体的议题,通过协商,个别议定,双方达成共识,最后共同执行。
  记者:你们坚持了12年,说明联席会议制度很有生命力。您觉得它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程安东:首先是双方都有这个需要。一是广大职工群众有这个要求,职工群众有许多问题需要向政府反映,需要政府来帮助解决。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组织,对这件事积极性很高,工作很主动。二是政府也有这个需要。政府要管好社会,要依法行政,也很需要广大职工和工会组织的支持,这里的支持包括群众参与和群众监督两个方面。我们尽管这些年换了3位省长,工会班子也作了大的调整,但是这个制度一直坚持了下来。所以说这个问题主要不取决于是不是领导重视,而取决于是否有这样的客观需要。同时,联席会议制度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是赶形式,而是讲求实质内容。联席会议是一种双方商议问题的形式,但如果只图形式,而内容不实在,也不行,那只会有一时的宣传效果,而不可能延续下来。凡是形式主义的东西肯定没有生命力。我们坚持每一次联席会议都要有实质性的内容,都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广大职工关心的具体问题。我们的联席会议一年比一年开得有成效,12次会议共讨论了56个议题,除极个别议题因条件限制暂时搁置外,绝大多数议题都商定了解决办法,并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好落实。
  记者:从您作为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人的角度来看,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程安东:我省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已经开了12次,对联席会议的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从政府角度来看,我认为联席会议的主要经验是三个方面,即它是政府依法行政与职工群众的民主参与,政府的政务公开与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政府的行政管理与职工群众的社会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方面都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民主法制建设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不行,离开人民群众的监督也不行。一个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人民政府是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成长的。同时,随着社会化管理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将越来越依靠各个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的参与,这是发展趋势。从以上意义上来说,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种探索。最近通过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代表人民,依靠人民,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观念。
  记者:中央文件很早就对联席会议制度作了充分肯定,但多年来在各地推广却不理想,据说有人担心搞联席会议会造成工会与政府“平起平坐”,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程安东:政府是代表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力,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是代表职工这个群体的利益进行社会活动,从概念上讲二者不能平起平坐。但这并不妨碍政府和工会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平等协商问题。什么问题都不能光看形式,更要看实质。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出发,从人民政府依靠人民的本质出发,为什么不能把人民政府摆到人民群众之中呢?一旦你把人民政府、政府的领导人摆到人民群众之中,这不就“平起平坐”了吗?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许多新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比如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善生态环境等。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脱困。企业的脱困和发展必须通过改革,改革要顺利进行必须依靠职工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加强管理,要依靠职工,企业的减员增效、破产兼并,更要依靠职工。一定要把这样的观点在政府工作人员中特别是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地树立起来,不能有丝毫动摇。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省委、省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文件中,都进一步明确了这方面的具体规定,下一步的任务在于实实在在地落实。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助残志愿者在行动
  欧阳鸣
  刚刚过去的5月,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历史上,至少有两件大事值得记住:一是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二是法定的第十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志愿者助残”。一时间,“志愿者助残”成为中国新的流行语。
  我伴红柳共成长
  这个“红柳”,不是指那种生长在沙漠能够抗拒风沙干旱的植物,她是一个残疾孩子,叫古红柳。当然,她与“红柳”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比“红柳”幸运的是,她身边还伴生着一棵“亚热带的楠树”——古亚楠,现在是北京房山区张坊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
  亚楠与红柳同村,亚楠比红柳小一岁。亚楠健康活泼,红柳患有先天性骨关节疏松症,手脚畸形,全身无力,无法行走。
  7年前,亚楠和红柳都到了上学的年龄,亚楠是蹦蹦跳跳地去的,红柳是伏在妈妈背上走进的校门。老师召开主题班会,号召同学帮助红柳,亚楠没好意思举手,却在会后悄悄地找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要背红柳上学。
  那时,亚楠6岁,红柳7岁,红柳家离学校有1公里山路。亚楠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那点儿路对于她们来说,很难走,中间要歇好几次呢。一年夏天,山上发了洪水,平常没有水的一条沟成了一条河。别的孩子觉得蛮好玩儿,趟起老高的水花就跑过去了,亚楠可犯了难。犯难也要过,两人都掉进水里,亚楠用尽全力把红柳推上岸,自己上不去了。红柳坐在岸边看着亚楠默默流泪,亚楠咬咬牙奋力爬上去,前面还有好长的路要一起走呢。
  这一走就走过了小学,两个人又一起考取了离家更远的镇中学。报到的那天,红柳没来,亚楠知道为什么。正好电视台来采访亚楠,亚楠说了她的心事,电视台播了,房山区的领导看见了。区委书记含着泪对区长说:“亚楠背不动了,我们来背。”书记和区长真把红柳背进了学校,校长为红柳腾出了一间单人宿舍,安排亚楠也住了进去,她们俩又可以一起去上课了。
  7年,亚楠背着红柳走了1万多里山路……
  在中国,有组织的志愿者行动其实正是自孩子们始,1987年,“手拉手红领巾助残”活动启动,至今,已有7000多万少先队员帮助了他们的残疾小伙伴。古亚楠和古红柳,不过是其中正在成长的两棵小树。
  绿色志愿者
  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的驻地在武汉,附近有个福利厂,厂里有许多盲人职工,聚居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盲人村”。
  还是在20年前,学院第十学员队的学员们听说了发生在“盲人村”里的一个悲惨故事:有个孩子触电死在床上,眼盲的父母不知道,还以为孩子睡熟了,不敢吵醒他,很久才发现孩子已变得冰凉。盲人夫妻欲哭无泪……
  这事对学员们的震动太大了,他们理解了盲人的难处,他们要做些什么。
  1982年,武汉突降暴雨,洪水冲进盲人老汉蒋再兴的屋里,老汉懵了,不知该往哪里逃。一直帮扶老汉的学员们及时赶到,就在他们抓住老汉的手的一刹那,老汉竟孩子似的哭了起来……一批批学员照顾老汉持续了10多年,一直到他享尽天年。
  盲人自己生活不易,教育子女就更难了。盲人刘宏发的儿子刘元露是个“隐君子”,三进三出戒毒所仍恶习难改,他的女儿刘佩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中生长,心灵严重扭曲。
  学员们下决心要帮这个孩子,想方设法为她营造全新的成长环境,给她家庭的温暖。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别的孩子都骄傲地领来了自己的家长,只有小刘佩坐立不安,垂泪无言。突然,她看到一位解放军叔叔跑过来,她飞奔出教室,拉住解放军叔叔的手大喊:“老师,老师,这就是我的家长,我的家长来了,我的家长来了……”
  去年12月20日,学员们给刘佩过11岁生日,烛光中问起她长大了想干什么,刘佩说:当解放军,做很多很多的好事。就在这时,第四次从戒毒所出来的刘元露走进了家门,眼前的情景让他惊愕、愧疚、悔恨、感激。他一把抱起女儿,颤抖着说:我要是再不戒毒、好好做人,我就是畜生!
  20年,第十学员队队干部换了8任,学员走了17批,服务对象却从最初的17户,扩展到120多户、200多人,被誉为“绿色志愿者”。
  “绿马甲”风景无限
  “绿马甲”是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组委会为志愿人员统一制作的无袖上装,后背简简单单地印着“志愿者”三个字。可就是这件简单的服装,成为本届运动会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之一,成为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办好本届残运会,上海市在今年三四月份两次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出乎组织者的预料,短短几天时间,就有3万多人踊跃报名。其中有87岁的老太太,有年仅11岁的小学生,有本身就是残疾人的,还有自己已经身临绝境的癌症患者。他们来就是为了“志愿”这两个字,为了奉献最纯洁的爱。组织者经过慎重挑选,10069名志愿者穿上了绿马甲。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而言,1万人真的微不足道,但“绿马甲”们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用“举目皆是”来形容决不过分。在赛场、在宾馆、在车站,在与运动会相关的所有地方,在你需要帮助的所有时候,你不用寻找,“绿马甲”就在你的身边,甚至小到拧开瓶盖、系上鞋带这些事情,那片绿色正恰到好处地荫蔽过来。
  回家的感觉,找到生命绿洲的感觉,这是残疾人运动员的真实心声,是“绿马甲”的慷慨奉献。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六千万残疾人有了自己的网上之家
  翟伟
  现在,全国有条件的残疾人也可以轻点鼠标,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去“冲浪”。六千万残疾人有了自己的“网上之家”。
  不久前,笔者进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网站(http:\\www.cdpf.org.cn),看到这里信息丰富,图文并茂,充满了融融爱意。这个今年四月才开始运行的网站,已开办了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残疾人之友等十一个专栏。此外,网站上还有刚刚结束的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专题,点击进入后可以查阅有关这届残运会的大量信息。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负责人崔慧萍告诉记者,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不仅能开阔残疾朋友的视野,更密切了政府和残疾人的关系。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关心、国内外扶残助残事业的发展以及残疾朋友的建议、呼声都可以通过“网络之家”进行交流。此外,全社会也可以借助这个窗口更多地了解残疾人,关注残疾人事业。网站下一步还将为残疾朋友提供法律咨询、康复器械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浙江、郑州、深圳等地的残联组织也都先后创办了以为残疾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站。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社会新闻点评

  上海首家老年人才市场正式挂牌
  本报讯 据《新民晚报》报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离退休高级专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也能为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添砖加瓦。日前,沪上首家为离退休人才发挥余热搭“鹊桥”的社会化专业机构——上海宝山老年人才市场正式挂牌。
  宝山区人事局设立的老年人才市场,不设地域、专业、年龄限制,主要为全市的老年人才和需求单位牵线搭桥。把有专业技术特长和管理特长的离退休人才推上“第一线”,并逐步形成老年人才开发机制。据悉,目前宝山人才市场已有200多名高级人才登记入库,并有30多名老年人才找到了“伯乐”。
  编辑点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果再加上老有所为,老年人的生活才能称得上充实、快乐、美满。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热门话题

  观景胜似听景
  章雯
  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可前不久笔者在杭州市采访、参观时,却感到收获颇丰,长知识,开眼界,有观景胜似听景的感觉。
  湖光山色、名胜古迹,是人们旅游的首选。“天堂”杭州历来以其西湖之美、文化之璀璨,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朋友。光杭州市区,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更为可贵的是,杭州人没有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上盲目乐观。近年来,他们不断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播现代文化意识,使“天堂”这颗明珠更加熠熠生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坐落在茶乡双峰村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几座红瓦白墙、简洁明快的建筑,就掩映在清香袅袅的茶园中。游客们尽可在那里观赏茶史、茶具、茶艺、茶事等,品尝茶文化的甘醇。
  六和塔文化公园在修复保护古塔的同时,使塔文化的深厚内涵得到了弘扬,全国各地100座古塔精粹,被按比例、同材质复制出来,兴建起一座“中华古塔博览苑”,加上新增的“六和钟声”景点和“六和典故雕塑”,使人们到这一全国著名景点游览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不断充实景区的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是近年来杭州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心实施的一项大工程。在他们的手中,旅游景点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人们在这里不仅能放松心情,陶冶情趣,而且可以通过旅游了解祖国,了解历史,感受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物古迹众多。杭州的经验表明,增强名胜古迹的思想和文化含量是增加其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天津市民乐养绿地
  本报讯 目前在天津市,自愿“认养绿地”的有216个单位、307位市民。天津市民的“爱绿护绿”活动,已由认养绿地发展到认建绿地、承包保护古树名木等。
  1997年初夏,天津市南开区长宁里居委会的几位老人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养护了楼前楼后的3000多平方米绿地。绿化办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做法,群众认养绿地等多种爱绿护绿活动在全市展开。
  目前,天津市自发的护绿组织已有近1300个,参加护绿群众25万人,面积达到360多万平方米。
  (李道佳 孟华)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地处闽北山区的福建省邵武市近年来在农村建立起以“致富能人”、“科技能手”和“十星级文明户”为中心的“文化中心户”。富裕起来的水北镇故县村青年农民刘月花(左二)自费办起家庭阅览室,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读书看报、获取科技信息的地方。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浙江中义集团的第二届十佳青年们近日自掏腰包,印制环保资料,制作巨幅标语,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
  李和锋 摄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文明新风
  “身”入辖区 “心”入群众
  夏吉春 师建军
  到河南省安阳市铁西区采访,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在这里,“全国优秀公安局”、安阳市铁西公安分局民警与辖区群众那种鱼水般的深情,就像一道崭新的、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吸引着你,使你在一个又一个看似普通而寻常的故事后面深深体味出一种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
  铁西区地处安阳市区西半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省属、市属企业林立,流动人口空前活跃。像这样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的地方,通常是高发案地区。但出人意料的是,在铁西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早已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成绩的取得是分局党委这些年坚持不懈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铁西公安分局局长魏玉科不无自豪地告诉笔者。
  送证上门,办证到家,开设“星期天便民服务流动户籍室”是该分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几年来,他们坚持利用双休日深入居民家中为群众办户口,并响亮地提出了“一次办成事,二次送上门,不办完最后一个手续不下班”的口号,真正做到了“身”入辖区,“心”入群众。楼前路派出所不但把流动户籍室设到居民小院,还把流动户籍室搬进了山沟矿山。针对李珍铁矿、杨家庄铁矿、水冶铁厂等单位离派出所较远,职工办证不便的情况,他们不辞辛苦,风尘仆仆,先后十多次到50公里外的矿区上门服务。
  正是这样的点滴小事,缩短了民警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在此基础上,他们以公开服务承诺为突破口,以落实民警责任制为核心,率先推出了“一警一区、一警多能、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的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将服务承诺变成了分局全体民警实实在在的行动。广泛开展警务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提高公安机关工作透明度,是该分局“还群众一个明白、还民警一个清白”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他们统一制作了18个内容统一、规格一样的警务公开宣传栏,竖立在分局和基层派出所门口,详细地向群众宣传警务公开内容。活动开展以来,各派出所坚持把每月发生的治安案件的时间、地点、案情、查处依据、处理结果和办案民警姓名一一公布上墙,让群众看得明明白白,了解得清清楚楚,避免了执法不公和办人情案。
  为了让辖区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让公安机关这一“窗口”更加明亮,几年来,该分局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为龙头,积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辖区内营造了一片片“治安绿洲”。去年以来,他们针对辖区内机动车辆大量增加,被盗案件时有发生的问题,投资2.3万余元,购置了58辆特制自行车,分别在治安情况较为复杂的铁西路、钢厂路、文明大道、楼前路派出所成立了自行车巡逻队,坚持24小时昼夜巡逻,随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社会新闻点评

  浙江中学生弃学“从E”引争议
  本报讯 据《钱江晚报》报道: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两名高中学生近日中途退学“从E”,和其他几名在校学生共同成立了一个“数字网络工作室”。这一举动在当地引起争议。
  退学创业的两名高中生退学前分别是虹桥中学高二、高三年级学生。据介绍,刘某10岁那年就开始迷上了电脑。去年10月,他尝试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来访者之多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于是他对电脑更加痴迷,并在虹桥中学“名人”电脑操作比赛、乐清市计算机应用大赛上获得第一名。今年初,他在虹桥中学校园网站上与高三学生徐某邂逅,两人一番合计,产生了退学创业的想法。对此,当地不少人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完成学业,打好文化知识基础,过早地荒废学业,不利于孩子今后成才。
  编辑点评:看来“一夜暴富”的网络神话不仅传遍了大学校园,连中学也未能幸免。也许再过些日子,连幼稚园的小朋友也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