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反“台独”反分裂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
  新华社评论员
  台湾民进党部分党员近日提案,要求在即将于7月中旬举行的该党第九次全代会上,正式废除“台独”党纲。这反映了民进党内有识之士的呼声,是值得肯定的。
  1991年10月13日,民进党五全大会通过决议,在党纲中增加“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暨制定新宪法,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选择决定”的内容,明目张胆地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这就是所谓民进党党纲中的“台独条款”。然而,就如国务院台办发言人1991年10月14日指出的,民进党内对于是否将“台独条款”列入党纲是存有歧见的,此一行径只是少数顽固“台独”分子导演的一出闹剧,并不代表全体民进党党员的意志。
  “台独条款”给民进党打下了深深的分裂国家政党的烙印,使民进党背负了极其沉重的包袱,“台独”党纲成为其后历次台湾选举中的“票房毒药”。近几年来,民进党内有识之士意识到“台独”主张的不可行,曾试图进行修改乃至废除“台独”党纲,说“台独党纲是历史文件”、“民进党不会轻易宣布台湾独立”等,以淡化、减轻两岸人民、国际社会的疑虑。由于复杂的原因,尽管民进党内的有识之士做过很大努力,但党内极端“台独”分子仍死死抱住“台独条款”不放,民进党搞分裂、搞“台独”的实质迄今没有改变。
  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前途”的问题,“台独”党纲是对两岸关系的肆意歪曲。目前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没有也不容分割。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和分裂主张。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和台湾的关系,“台独”党纲与两岸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现实背道而驰。在经历了两岸关系的波折动荡后,广大台湾人民“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渴望两岸关系能趋于缓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台独”党纲违反广大台湾人民的良好意愿,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毒瘤和绊脚石。时至今日,如果民进党仍然漠视两岸人民的要求,无视国际社会的政治现实,死抱着“台独”主张不放,不仅不识时务,损害民进党的自身利益,而且也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严重损害广大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决不允许“台独”阴谋得逞,国际社会也绝对没有“台独”的生存空间。大多数台湾同胞不支持“台独”,希望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如果有人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图谋搞什么“台湾独立”,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反分裂、反“台独”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我们愿意加强同一切主张一个中国原则、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的广泛接触和交往,我们绝不会同主张“台独”的政党、势力打交道。台湾当局领导人自上台以来,摆了许多改善两岸关系的姿态,但在事关一个中国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闪烁其辞,刻意回避模糊,致使两岸关系至今无法缓和,两岸接触谈判难以展开。台湾当局少数人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放厥词,公开鼓吹“台独”主张,为两岸关系发展制造新的紧张。事实胜于雄辩,有没有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关键是要看实际行动。即将举行的民进党九全大会,会不会顺应大多数台湾同胞的愿望,倾听广大民进党党员的心声,彻底摒弃“台独”党纲,是检验民进党是否有改善两岸关系诚意的一个指标,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纪念《大公报》创办98周年暨大公网创建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赵新兵)纪念《大公报》创办98周年暨大公网创建5周年座谈会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诞生在当时的天津法国租界内。目前为世界上仍在发行的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创刊于1938年的《大公报》香港版近年来锐意革新版面,获得广泛好评。目前《大公报》海外版发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大公报社董事长、社长王国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员王大洪,北京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王鹏,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等在座谈会上发了言。
  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杨正泉,新华社副社长高秋福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眼睛向下看 脚步往下走
  米博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同志一行数人,深入到南宁市偏远乡村,在普通农民家里住了四天。时间虽短,领导干部们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调研是领导机关一项经常性工作。此次调研之所以在领导干部和当地老百姓中变得不寻常,是因为领导干部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他们免去迎来送往的礼节,悄无声息地进村。他们住进闷热如蒸笼一样的蚊帐,在草席地板上过夜。他们和农民同坐在小桌前一起吃饭、聊天,走进田间、农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农民说,领导把我当自家人,他掏心,我们也掏心。有的领导同志感慨道,我们已经习惯了从空调车到空调房,对艰苦的环境陌生了。下去调研也经常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结果是问题没有解决,反而给基层干部和群众添了不少麻烦。农民说,做梦也没想到自治区领导扛着草席,拎着蚊帐走进农舍,有的领导同志体验农民生活后则是“久久不能入睡”。
  干部不能入睡的心境,农民做梦一样的感觉,说明干部和农民的思想感情都有所触动。这不是应景的“下乡”,也不是敷衍的“汇报”,而是一种亲密无间的沟通交流。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入的愿望、深入的感情、深入的行动是不行的。
  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思想养料。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想为老百姓办事的,但经常会出现良好的愿望和实际效果不相符的现象。如,提出优化种植业结构,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想搞活流通,盖了大棚却招不来商……这种事不少。在有的地方,这个“战略决策”那个“发展构想”往往想得好,推不开,归根到底是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了解群众要求。当我们真的吃百家饭,睡百家炕,淌着汗、推着车研究市场问题时,考虑问题的思路就大不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不是秀才写出来的,而是要靠亲身体验。
  看不起老百姓,不愿和老百姓接触,干群关系就会隔阂甚至对立。道理很简单,己不爱人,人焉爱己。广西的同志走进农民生活,不是哼哼哈哈不痛不痒,而是诚恳谦虚“问计于农”;不是前呼后拥风光一场,而是尊重农民,恭敬农民,以心换心,以情报情。这样,干群关系就没有处不好的。走进农民的生活,和群众交心,为群众办事,不会贬低自己,相反,只会赢得更多的信任、更高的威望。应该记住,中国共产党人的威望,是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中树立起来的。在这方面,广西的同志树立了一个榜样。各地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应当认真总结,以打破“等因奉此”的官样文章,敦促干部从办公室走出来,抬起双腿到老百姓中间去。这样才能从实践中而不是在口头上躬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说,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实践上解决好“参加革命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留点什么”的问题。这三个“什么”值得每个领导干部经常想一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要是付诸实践。体验群众的清苦才知奢靡的可耻,看到群众的艰辛方知责任的重大,了解群众的愿望方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经过“三讲”集中教育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论述,这久违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形势下发扬起来了,真是可喜可敬。


第4版(要闻)
专栏:

  走进群众中间 实践“三个代表”
  ——记曹伯纯在农家生活的四天
  新华社记者 鲁炜 本报记者 罗昌爱
  盛夏的南宁,骄阳似火。6月3日至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带领南宁市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市郊偏远的4个乡镇10个村,与农民共同生活了4天。没有警车开道,没有前呼后拥,曹伯纯一行吃住在农家,察看米缸、菜棚,嘘寒问暖,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
  只有紧密联系群众、深切了解群众,才能真正代表群众
  下乡第一天,曹伯纯一行来到江西镇同江村。白天,曹伯纯与村党支部一道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召开农民座谈会,顶烈日察看良种西瓜基地,到田间帮农民栽香蕉。傍晚,曹伯纯一行从田头回到村里时,人人的衣服被汗水湿透。曹伯纯带着随行人员扛着草席、拎着提桶和蚊帐,走进农民陈天源家。一进门,一股热浪扑面袭来,蚊虫乱舞。户主陈天源手足无措,紧张地说:“这么热的天,大干部们怎么能住到农民家里?”入夜时,躺在草席地板上,人人汗水如注。屋里可以提冷水洗澡的地方只有一处,曹伯纯肩上搭着毛巾跟大家一道排队。洗完澡已是凌晨,可一钻进那低矮的蚊帐里就如同进了蒸笼。无奈,大家只好把蚊帐一一掀开,没一会,四处蚊叮虫咬。大家无法入睡了,索性坐到一起聊了起来。
  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李克说:“20年前我在县、乡当领导时,吃、住农家是常事,那时农村的条件比现在更差,但我也没有受不了、睡不下,现在怎么就不适应了!当我从空调车里走进农家,一股热浪袭来,我像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南宁市市长林国强湿毛巾不离手,一刻不停地擦着汗。他30年前从农村回城工作之后,再没有住过农家。
  为什么难入睡?有的同志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从空调车到空调房,对艰苦的环境陌生了。曹伯纯说:“我也很难入睡。我们只有真正体验群众的疾苦,才能够深切了解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够代表群众,才能够‘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我们在作决策的时候,才能够自觉地遵守‘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的原则。”
  每天晚上,曹伯纯都要走村串户访农民。每到一户,从一根甘蔗苗到一公斤香蕉上市,从小孩入学费用到各种负担,他都和农民仔细地算着收支账,力求准确地弄清楚农民的增收减负情况。一日三顿饭给曹伯纯与农民拉家常营造了融洽气氛,曹伯纯也由此走进了农民世界。小桌、小凳摆在露天下,家常饭菜,一塑料桶农民自酿的水酒。曹伯纯拎起酒桶,为农民斟酒,向农民敬酒。村民们用自己的筷子夹着菜送到曹伯纯碗里。他一边吃着村民们夹的菜,一边和村民们拉家常。酒过三巡,村民们开始各自吐露他们的酸甜苦辣。曹伯纯从致富思源说到富而思进,从现代农业说到乡镇企业,从市场经济说到社会稳定、精神文明……村民们听着听着纷纷把小凳子搬到了曹伯纯身边。
  下基层必须动真情,办实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力戒形式主义
  在坛洛镇下楞村,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他当村干部10多年了,接待过不少区、市、县领导。有的到了基层听听汇报,然后到田头转转,接见几个群众,讲一通话,电视一拍,就回去了。尽管有的并不算大领导,架子倒很大,警车直叫,把群众吓得东躲西藏。
  在江西镇同江村,老支书与曹伯纯相处一天便成了朋友。他悄悄告诉记者,曹书记刚到村的那一天,他对其他支委说,你们不要紧张,听到警笛叫就到村委集中。结果曹书记悄悄进了村,他还在家等警笛响。随后的一天里,老支书与曹伯纯一起学习、讨论,一起下地劳动,一起走村串户,一起察看水利工地,一起商讨解决问题。老支书被感动了,他对记者说:“曹书记把我们当自家人,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办事。他掏心,我们也掏心;他要是拉架子、摆样子,我们也不求他!”老支书的话道出了真谛:领导干部下基层必须身到、心到。只有心到,才能交上群众朋友,才能听到群众心声,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所作出的决策才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此,曹伯纯有五点感受:一是牢记党的宗旨,这是衡量能否做到“三个代表”的根本标志;二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三是在“深入”上下功夫,动真情,办实事,讲实效,切切实实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四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要走到群众身边,更要走进群众的心里;五是在新时期里,领导干部到群众中“三同”必须紧紧围绕实践“三个代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赋予新的、更深的内涵。
  下基层的中心任务,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繁荣农村经济
  每到一个村,曹伯纯首先与村党支部共同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座谈如何发展生产力。6月5日,双定乡农民反映3000亩“吨糖田”基地和农民自发形成的义平西瓜批发市场存在诸多困难,曹伯纯率市、郊区、乡三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到现场逐一察看、研究。
  下午,汽车在乡间黄土小道上艰难地行驶,还塞车近半小时。原来这条小道是西瓜批发市场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路面窄,路基差,每天都有塞车现象,群众叫苦不迭。曹伯纯详细了解情况后,现场召集各级领导研究,要求尽快拓宽路面,修整路基。
  到西瓜批发市场时,一堆堆“西瓜山”一望无际,近百辆来自外省的大卡车和本地的拖拉机都停在“西瓜山”旁,一群群人在烈日下紧张地装运西瓜。这里仅义平村种植的西瓜就达1.2万亩,每天批发量逾50万公斤。曹伯纯戴着草帽在“西瓜山”里穿行,逐一了解情况,征求群众对处理问题的意见。大约半小时,曹伯纯已被几百人团团围住。当南宁市领导向群众说明,曹书记是专门来解决西瓜市场的发展问题时,人群一片欢腾,掌声此起彼伏。记者上车时,车上温度计显示的气温是48摄氏度。
  农家4日,曹伯纯了解到:农民虽然盖了楼,但楼里没内容,环境脏,生活质量低;农民盼科技,科技难入户;农民致富办法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集体经济薄弱,乡镇企业落后;党支部一班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自治区党委必须把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生产力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曹伯纯要求广西各级领导干部“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到那些困难多、问题多、群众意见多的基层去,在群众中找准位置”。他说,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是我们的中心任务。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在农民脱贫之后如何千方百计“富而思进”,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如果几年没改变面貌,长期还改变不了面貌,我们还有什么脸来谈“三个代表”!
  在这四天里,曹伯纯每离开一个村,都出现了群众自发欢送的场景,曹伯纯和一些领导也都流下了热泪。南宁市郊区书记赵波说,群众的感情不是对哪一个人,而是表达了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三讲”教育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焕发出来的新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的肯定和期盼。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民进党部分党员提案要求废除“台独党纲”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台北消息:在民进党即将于7月中旬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之际,民进党籍“立委”陈昭南等日前第二度向民进党中央秘书处提出建议删除“台独党纲”的提案。这个提案得到了民进党21名党代表的连署,包括7名共同提案人。
  陈昭南表示,民进党党纲基本纲领第一条,所谓“建立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已经没有存在的正当性和基础。为了全台湾人民的利益,希望党的全代会和领导阶层正视“台独党纲”对民进党处理两岸问题的危害。“台独党纲”应该废除。
  废除民进党“台独党纲”的问题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后都曾为民进党人和岛内舆论提出和讨论过,今年3月下旬台湾领导人选举结束后,陈昭南曾首次计划提案建议废除“台独党纲”,引起民进党和台湾岛内的一阵讨论。今次“旧案重提”,再次在民进党内引起不同的议论。
  民进党的多个派系声称不支持这个提案,理由是要把“台独党纲”作为两岸谈判的“筹码”;也有部分民进党员认为,“台独党纲”是过去制订的,已“不一定能够符合时代需要,民进党内各派系如果再坚持不修党纲,社会将不会谅解民进党,外界对‘台独党纲’的疑虑无法降低,对民进党未必有利。”


第4版(要闻)
专栏:

  河南淇县鱼泉村78岁的靳月英老人连续16年上山植树、绿化荒山,栽种了6万多棵树,绿化了600多亩荒山。
  图为山果熟了,靳月英老人笑了。 李树长 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中国欢迎埃厄签署《停止敌对协议》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在这里说,作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友好国家,中国对埃厄签署《停止敌对协议》表示由衷的高兴和欢迎,并对非统组织为和平解决冲突所作的不懈努力及其所取得的积极进展予以高度评价。
  朱邦造说,6月18日,在非统主持下,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两国外长在阿尔及尔签署了《停止敌对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国结束了长达两年的武装冲突状态,和平解决埃厄冲突进程迈出了重要和可喜的一步。
  他说,中国政府真诚希望埃厄两国继续积极配合非统和国际社会的调解,通过对话和谈判,早日实现领土争端的最终和平解决。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埃厄领土争端的和平解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第4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离京出访英国瑞士并出席联合国特别大会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日电 应英国和瑞士政府的邀请,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今天离开北京赴上述两国访问,并将出席于六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社会发展特别大会。陪同温家宝出访并出席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和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


第4版(要闻)
专栏:

  就台湾一些党派、团体希望来大陆访问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近期台湾一些党派、团体表示,希望组团到大陆访问。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
  陈云林说,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的八项主张中指出,“希望台湾各党派以理性、前瞻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我们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在这一重要方针指导下,多年来,我们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的目的。
  陈云林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我们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通过交流进一步消除误解、促进了解、增加共识。除了极少数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人以外,我们愿意同台湾的党派、团体和人士一道,秉持“反台独、求和平、促统一”的共同愿望,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推进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对话与谈判的进程,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早日实现国家统一。


第4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会见意大利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意大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切萨雷·萨尔维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迟浩田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日电 (记者李诗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日本自卫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藤绳祐尔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张万年会见美国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日电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今天在这里会见了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校长丹尼尔·克里斯曼一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