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读者论坛

  治癌药品广告,全部违法
  作为一名广告管理人员,笔者对时下一些媒体发布的治癌的药品广告以及街头散发、房门里插、药店柜台上摆的一些治癌的药品广告深为忧虑。其实,这些广告都是违法的。
  其一:国家工商局的《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第二条明确规定:治肿瘤的药品不能做广告。国家之所以这样硬性规定,因为医学技术尚没有一种药品能使肿瘤消失,可避免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而上当受骗。如此说来,这些广告从“根”上就不能“出笼”,哪里还谈得上是合法广告!
  其二:一些药品广告大吹大擂,稍懂点《广告法》的人一看便知其严重违法:“国家级新药”、“救命良药”、“有效率90%以上”,还有一个个有名有姓、有单位、有地址的病人感谢信笺、照片,知名专家、教授的推荐,某某癌症研究中心以及一些大医院的验证,荣获的一个个大奖……看罢真让人热血沸腾,似乎天降神药可治这个人类的“第一杀手”。实际上,这些文字或画面都是《广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出现的,看到这些广告,你的第一反应是:违法的广告!
  其三:不少治癌广告中的“药品”其实是“保健品”,识别方法很简单:国家卫生部门对药品的批准文号中间是“药准字”,而保健品则是“健字”。一些保健品能起到滋补强身、对某些病症有辅助疗效,但保健品非药品,也绝不能在广告中宣传疗效,这也是有关的法律法规硬性规定的。这样说来,有的保健品以“治癌新突破”之类的文字出现在广告上,岂不是笑话吗?
  济南市工商局历城分局 杨海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大夫信箱

  萎缩性胃炎并非胃癌前奏
  作者简介:
  张禹,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消化内科40余年,被聘“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学术委员和“中国新消化病学杂志”等四家刊物编委或顾问。主合编“临床肝胆病学”、“实用老年消化系疾病”等大型专业书籍12部;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29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2篇,并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
  编辑同志:
  半年前胃镜检查,医生诊断我患了“萎缩性胃炎”。最近听人说,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进一步发展就成胃癌了。听后我很紧张和害怕,果真如此吗?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究竟有何关系?希望能得到专家的解答。
  北京读者王静
  根据病理改变,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1/5。现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即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应采取手术切除,否则可发展成胃癌,真是这样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结论是:1.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2.胃癌周围的粘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仅此而已,并没有得出萎缩性胃炎必然发展成胃癌的结论。另外,从病理学角度看,萎缩性胃炎的本质是胃固有腺体的减少,而胃癌的本质是胃腺体的异常增生,两者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确有少数萎缩性胃炎胃镜取材活检,病理发现胃粘膜有“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这两种胃粘膜病变有可能发展成胃癌,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什么是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呢?它们有什么临床意义呢?所谓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腺体中,出现了正常时不应该有的小肠或结肠的肠腺。肠上皮化生越多,胃炎的萎缩程度也就越重。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可分为小肠型的结肠型,以及完全性(腺体分化成熟)和不完全性(腺体分化不成熟)四种类型,其中只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而完全性小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无明显关系。有人调查,对一组有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病人随访10年,癌变率仅为1.9%。至于不典型增生是这么一回事:本来增生是胃粘膜的正常现象,通过增生可使新生细胞代替衰老细胞,从而不间断地完成胃的生理功能。但对胃癌癌变过程的病理学研究,发现癌变细胞并不是即刻间出现的,而是胃粘膜细胞从正常到增生到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不断演变而来,因此不典型增生就成了癌前病变。据资料统计,胃粘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为2.5%,中度为4%—8%,重度10%以上。
  根据上述,学者们目前有以下共识:1.萎缩性胃炎虽可癌变,但癌变率很低,不能笼统地说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癌的癌前疾病。2.对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要重视,要定期随访。3.为了监视病情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一般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视为癌变,可予手术切除。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有:1.抗菌治疗。当今医学界公认幽门螺杆菌(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故应首先进行抗菌治疗。2.口服胃粘膜保护剂。常用的有硫糖铝、胃膜素和叶绿素等。3.提高胃酸浓度。萎缩性胃炎常无酸或缺酸(胃癌呈无酸状态),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稀盐酸合剂,或肌注小剂量五肽胃泌素。4.服维酶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内解毒酶的活性,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防止细胞的异常代谢。5.治疗胆汁反流。在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时或胃—空肠吻合术后,可因长期胆汁反流而破坏胃粘膜屏障,造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而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此情况下可应用胃动力药,防止胆汁反流,从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目的。
  这位患萎缩性胃炎的读者,应先胃镜取材活检、查明属何种病理类型,然后按以上共识意见进行处理。内科治疗可根据上述介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医生张禹(附图片)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心理诊台

  我现在可以说是有钱了,月收入很高。但是,我怎么还没有以前穷的时候快乐?以前我在机关工作,月工资不到三百元,和一帮好朋友侃大山,日子过得快快乐乐。辞职到保险公司后拼命工作,很快就爬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虽然我可以为所欲为地花钱,可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幸福呢?
  幸福就是共享
  许多人以为挣钱就是奋斗的方向,可是真正挣到了钱之后,才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快乐。其实,钱只是通往幸福的途径之一,并不是目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它能够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使你感到活得有价值。这个价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有的人也许就是一个山村教师,但他能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他就很幸福。有的人位置挺高,但整天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说违心的话,被琐事所烦扰,就会感到很痛苦。心理学家要求那些自感非常痛苦的人,去帮助一些更不幸的人,结果前者的痛苦大大减轻了。所以,当你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就会感到很幸福。
  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答谢,这时你会感到很幸福;如果你经常由衷地欣赏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欣赏,你会感到幸福;如果经过你的努力工作,为人类社会做出了贡献,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你会感到幸福。所以,幸福是付出。有些人赞助慈善事业、福利事业,就是在使别人幸福的基础上使自己幸福。
  有个人家里珍藏了许多古玩,怕被别人弄坏了,从来不让别人到家里玩,时间长了,大家对他敬而远之,他感到非常孤独、痛苦,这么多古玩能给他带来幸福吗?所以,幸福不是财富,是共享。有的人什么都有了,但总是和条件更好的人相比,越比心理越不平衡,总也感受不到幸福。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是某种物质标准,知足常乐,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就会感到幸福,总是挑剔,完美主义,永远也不会快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 杨霞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传染吗
  患乙肝,查“澳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而且人们还将携带者视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涉及入学、入托、入伍、应聘、就业、再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否传染是人们非常想知道的事情。
  乙型肝炎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脏疾病。乙肝病毒非常小,小到用显微镜也看不见。其实它还很复杂,外表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壳,为表面抗原(HBsAg),其内是核心,由核糖核酸组成。表面抗原是美国学者布卢姆格1963年首先在澳大利亚人血中发现的,因而有“澳抗”之名,于是便成了乙肝诊断的重要证据之一。
  作为病毒外壳的“膜抗原”,虽然可与病毒的各种抗原抗体系统相伴,血清学检测也可同时显示出阳性结果,即临床上常常显示的“大、小三阳”,但大量的研究报告与实验资料表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会出现多种复杂的表现形式,其抗原抗体系统的组合及临床转归也有多种模式;其中,单纯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模式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
  有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并不构成传染源,然而在现实中却以“乙肝病毒携带者”视为传染源,将其排除在健康人之外,生活与命运发生灾难性变化,甚至受到不应有的歧视,这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当乙肝病毒S区基因发生变异时,其编码的HBsAg也会发生变异,这时如果检测血清的乙肝表面抗原,便会出现阴性的结果。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反映不携带乙肝病毒,或病毒处于静止的非复制状态,临床上则往往出现误判。因此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只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而不是完全反映病毒携带、复制的标志。
  因此规范乙肝病毒携带概念,应通过多项相关指标的检测,不能仅凭一两项指标而轻易下结论,以致误判、误诊。
  (朱恩宏 余文)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治风湿需辨风寒湿热
  中医把风湿病称为痹症。所谓痹症是以肢体肌肉疼痛、酸楚、麻木,甚至关节红肿、屈伸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病。《黄帝内经》一书把风湿分为四大类,即风、寒、湿、热四痹之症。风邪偏胜者为行痹,这是偏风者。而偏寒者则是疼痛剧烈,肌肉发凉,甚至肌肉萎缩。偏湿者,表现为大关节病变肿大,呈水肿状。偏热者,即患者发热、体温高,关节红、肿、热明显,导致关节变形。若痹症日久不愈,病邪由浅入深,血脉痹阻,可出现肌肉瘦削,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还可出现严重的心脏疾病。
  治疗风湿病应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方药,尤其是对寒热两种风湿的治疗,辨症要清,用药要精。寒症用凉性药,就是冰上加霜,病情加重;若是热症,误服热性药,就等于火上浇油,最后难以治疗。因此提醒患者切不要乱用药物。有的患者为解一时痛苦,长时间服用止痛药,还有的服用大量激素药,这样确实痛能减轻,活动改善,病情缓解。可一旦停药,症状就又出现并加重。这样反复发作,有的形成面黄浮肿,有的引起骨质疏松、骨坏死,致使终身残疾瘫痪。
  郑州煤矿医院风湿科主治医师 张喜海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编读往来

  别忘了农民朋友
  编辑同志:
  《人民日报》能办《健康时空》专版,说明党中央机关报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可见细微之处显精神。作为农村读者,请编辑同志多登一些农村方面的健康知识及新闻,因为农村读者不占少数,农民兄弟也是几亿人。笔者认为如能多刊登一些焦点新闻,特别是反映农民关注的医药界的事,老百姓最欢迎。另外,像《读者之声》这样的栏目很好,如5月19日刊登的《小心别烫了孩子》以及《学生应掌握应救术》,还有图片新闻《医院的头痛谁来治》,这样的文章都很好。另外多登求医问药的文章,读者也是十分欢迎的。
  江苏铜山利国镇报刊发行站 王振海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名医风采

  技高德馨
  皇甫玉珊:“现在仪器设备先进了,但不能代替医生亲自查体,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对病人真正负责。”
  皇甫教授常说,现在仪器设备先进了,但不能代替医生亲自查体,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对病人真正负责。有一位因变应性亚败血症先后8次住院的患者,转诊到三○二医院时,持续高烧40℃,病情相当复杂。皇甫教授不仅作了认真、详细的检查,还亲自跑到患者住过的医院借来一尺多厚的病历,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终于从数万字的病历中筛出了病因,很快使患者病愈出院。一位经皇甫教授治愈的同行专家十分感慨地说:“皇甫教授看病真是滴水不漏。”她先后确诊过许多疑难病症,及时纠正了许多误诊。
  皇甫教授不仅诊病准确无误,用药也技高一筹,使一些病人走出用药越“贵”越好,越“洋”越好,越“新”越好,越“多”越好的误区。被诊断为“只能活6个月”的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高黄疸后转至三○二医院救治,皇甫教授果断决定先停用病人一直使用的丙睾,改用苯丙酸诺龙并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很快就使患者的血色素由3克逐渐升至10克,黄疸消退,直至全部恢复正常。
  经她诊治的中外患者成千上万,既有高级领导,也有普通百姓,但她从未张口谈及过自己的任何私事。河北的一位老干部得到皇甫教授的精心救治后,特地让女儿捎来了一点当地的小纪念品,但皇甫教授执意拒收。这位老干部的女儿回去后,给皇甫教授写来了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您给了我们慈母般的爱,我们表示的仅仅是一点敬仰之情,可您却硬是拒收,您知道吗,我们是一路上流淌着感激不尽的泪水回到家中的……”(孙捷 万树红)
  皇甫玉珊教授简介: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专家组教授,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精通各类传染病,尤其是各型肝炎、肝硬化及老年慢性肝炎的诊治。从事传染病事业40多年,中央保健委先后两次向她颁发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荣誉证书。三○二医院党委把皇甫教授的事迹概括为“皇甫精神”:“真诚热爱传染病专业,长期安心传染病工作,优质服务传染病患者,勇于献身传染病事业”,号召全院学习。
  (解放军三○二医院宣传科供稿)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有一支55名小姐妹组成的护理群体。多年来,小姐妹们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抢着干脏活、累活,用最温暖的话语抚慰病患者的工作作风却始终没变。图为心内科一病区的小姐妹们高兴地说唐伟(右一)评为本月最佳护士。
  唐山晚报摄影部 郑勇 摄影报道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皇甫玉珊教授近影
万树红 摄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痛打过街鼠
  ——围剿虚假医药广告(中)
  提起“虚假医药广告”的害处,许多专家几乎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许多专家都收治过被“虚假医药广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的病人。“人们常说,‘庸医害人’,只有医生面对被虚假医药广告耽误了病情的病人时才体会最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郑法雷深有体会地说。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傅民魁说:“向疑难杂症‘挑战’的所谓‘名医’大都打着中医的招牌,这对祖国医学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虚假医药广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药品价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戴克戎提示我们:本来很多疗效很好的药是不需要做广告的,但人家在电视上每天大讲自己药品疗效怎么好、有效率多少、治愈率有多高,闭口不提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禁忌症,市场占有率自然有大幅提高,好药也被逼到非做广告不可的地步了。这无疑加重了药费中广告费的含量。山东医科大学医学院临床部主任孙靖中教授曾作过一个统计,某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广告,药品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黄金时段的药品广告已超过酒类和VCD,呈泛滥成灾之势。
  给患者吃什么药,这本是医生的专业问题,但现在一大批“虚”的广告在大众传媒上频频出现,直接影响医师、药师及患者对药品的选择,严重妨碍了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原业务副所长陆广莘认为,药品知识专业性非常强,不是一般消费者经过努力就能了解的;医生更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高风险的职业,好的药品和医生不必去做广告宣传。
  沈阳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毓庆在一份有27位全国政协委员、医药专家在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份签名的提案中写道:我们强烈呼吁各级广告审查机关与新闻媒体,按《广告法》办事,并建议:
  一、修改《广告法》中有关药品广告的部分条文:
  1.修改第十六条。增加“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可以在对口专业学术刊物上做广告”的内容。
  2.修改第三十七条。“药品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由药品广告审批机关担任。”改变“责权分离”的局面,以利于合理处罚。
  二、鉴于当前执法不严、监督乏力的状况,在《广告法》修改之前,成立药品广告联合审查组,对当前大量违反《广告法》的药品广告进行认真查处,坚决杜绝虚假广告。
  另外,很多专家在采访中不约而同地表示:有必要加大医药科普宣传的力度,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正确的医药知识。一些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难题还没有被攻克之前,要向公众讲清楚,增强公众对“虚假医药广告”的防范意识。
  面对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的“虚假医药广告”,公众有必要睁大警惕的眼睛。许多专家们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忠告以利识别。
  首先,对绝对性、不留余地的词汇要警惕。诸如:“国家级新药”、“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最新技术”等词汇,都与《广告法》中药品广告不得有“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相抵触。
  其次,对“推荐”和“病例”要警惕。《广告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
  第三,对那些适应症很广、有效率、治愈率过高,却闭口不谈毒副作用、并发症、禁忌症的广告要警惕。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曾因明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原业务副所长陆广莘提醒大家,现在全科医生和社区医生已经进入大众生活领域,他们一般对患者的病情比较了解,对于一些非处方药,用药之前应多向他们请教,不能盲目听信广告,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杨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