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读者论坛

  求医寻药 做理性病人
  近期一些报纸上“义诊”、“大会诊”广告频频露面,如“应广大患者强烈要求,某教授来某地大会诊”;专家头衔很多,业绩突出,诸如“国际上某病防治中心主任”,“中国某病学会会长”,“医疗上的重大突破”,“攻克乙肝大小三阳”等。显然一些“会诊”是诱惑病人,骗取信任的幌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实目的是推销那些动辄上千元的药品。“专家”们常常是放一枪换一个地方;或者换个药名便又有了新的突破。对如此“变质”的会诊,患者一定要睁大眼睛,或者找自己信赖的医生咨询一下,“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切不可闻风而动,轻易掏腰包。
  患者之所以受骗上当,除了受久病乱投医心理影响,最重要的还是相关知识贫乏,因而无法辨别真伪。如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不能根治,必须综合治疗。对诸如“服某药就不须控制饮食,可以告别糖尿病”的奇谈怪论,只要具备一定医疗知识就不难洞悉真伪。
  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条件,有许多疾病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如乙肝、糖尿病、癫痫、银屑病、脑瘫等。目前街头上打着“专治”、“特色”招牌的诊所、小医院、研究所不少,其中一些是以承包、合营、租赁等方式,利用合法医疗机构为个人捞钱。患者在未仔细了解其底细前,切不可盲目投医。看病要到正规医院去。
  懂点法规是重要的护身符。凡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审批上市的药品均有批准文号,没有批号的药物,按现行法规一律视为假药,吹得再神也不要买。注册商标和生产批号也是药品不可少的标志,在选药时也要认真识别。
  济南山大路11号 焉天亨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借我一双慧眼
  ——围剿“虚假医药广告”(下)
  医药广告带有一定的专业性,普通患者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本人搜集了一些报刊上刊登的有关治疗糖尿病的广告或文稿,其中疑点颇多,突出的有以下几个:
  一、“验方”、“成药”,界限混淆。名医坐堂看病处方,实为推销药物。严格地说,出售成药必须经由政府药检部门的检验许可,方能上市。可他说是“验方”,因而逃脱了药检。按说大夫给病人处方,必须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可他以方便患者作旗号,对不能就诊者可办理药物邮购业务。左右开弓,自圆其说。
  二、以偏概全,暗设陷阱。这类文稿举不胜举,把话讲得天大:“不论病程长短,不论病情轻重,不论合并症多少,一般经过几个疗程即可治愈”,而且“无复发,无后遗症,永远摆脱恶性循环”。这三个“不论”,涵盖了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世间哪有包医百治的灵丹圣药?
  以个别代普遍,以特例代规律。真实的疗效,必须提供可靠的数据,说明它的普遍性、规律性和可重复性。这类文稿说不出确切的治愈率,大都以经过“不断开拓”、“反复试验”、“数万例患者临床验证”等词语遮掩搪塞。“数万”究竟是多少万?一个医生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能担起医疗、科研两大重任吗?能拿出相应的档案资料吗?
  三、自我标榜,哗众取宠。这类文稿在美化名医的形象上狠下功夫。如“出自医传世家”、“毕业于医科大学”、“留学国外”、“工作于高干病房”;荣获过什么大奖,荣任过什么要职,受聘为什么国际学会会员;有过什么论著,甚至在国外讲过学,给国外名人、要人和政界人士看过病,都一一罗列。有时牵强附会,即使工作在一般的诊室,也要说成“这里没有一流医疗条件,一流的医疗设施,却有一流大夫,一流医术”。殊不知,患者的社会地位尊卑,说明不了医生的医术高低;讲学的教授未必是临床的神医;没有相应的医疗测试手段,凭肉眼终归观察不出血糖的技术指标。“医者,仁术也。”一位道德修养深厚的名医,决不“自见、自足、自矜”,也不会任人粉墨包装。
  四、胡编乱造,妄加评说。通讯体裁既可叙事,又能抒情,这类文稿借助通讯的表现特点,字里行间不乏评说。如“传统医学的唯一”、“在医学史上创造了新的一页”、“为改变治疗糖尿病徘徊不前的历史,在医学界留下坚实而又辉煌的一页”、“治疗糖尿病不控制饮食、水果,不须长期服药,填补了国内运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这一空白,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且不说这些登峰造极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真实,是否得到医药界的认同,单就这些胡言乱语本身来看,连他们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
  五、无中生有,“克隆”专家。这类文稿往往不署作者的名字,可是门诊部的地址、电话号码却以黑体字显示,保证准确无误。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有的事例,记者的提问,都是“通用件”,除了名字不一样,通篇一字不差。更为严重的是,同一稿件在两家报纸发表,就改姓更名,“克隆”出两位“著名专家”。这种罕见的丑闻,让您气不得也笑不得。
  一位记者告诉我,这类文稿叫“软广告”,是一种时兴的体裁。我以为,“软广告”是变种的“有偿新闻”。“软广告”践踏新闻真实性原则,正在损害新闻媒体的形象与声誉,伤害读者的信任心。
  (贺华铭)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心理诊台

  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
  我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工作当然是很辛苦,但心更累。因为我的个性比较强,可以说是争强好胜、急躁、工作狂,对自己要求很高。大夫说我这种性格的人是很容易患心脏病的。所以,我很担心我的身体,想咨询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你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1959年美国心血管专家对冠心病患者的性格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病人都表现出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称为“A型行为模式”,表现为:个性强,过分的抱负,强烈的竞争意识,固执,好争辩,说话带有挑衅性,急躁,紧张,好冲动,大声说话,做事快,走路快,说话快,总是匆匆忙忙,富敌意,具有攻击性等。与之相对应的“B型行为模式”则表现为:安宁,松弛,随遇而安,顺从,沉默,声音低,节奏慢等。国内外的许多调查已经证明:冠心病发病率,A型者明显高于B型者。在1977年国际心肺及血液病学会上,已确认A型行为模式(也称A型性格,和血型没有关系)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人的性格成因有50%来源于遗传,50%来源于后天环境影响,所以,不难理解你的性格和你父亲类似,而你更要注意性格方面的调整,把节奏放慢一些,要求放低一些,感觉就会松弛得多。
  性格因素为什么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呢?因为人的性格是人的行为方式,过于紧张的行为方式,使人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此时人在生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分泌液减少,蠕动减慢,呼吸加快,尿频,出汗,手脚发冷,厌食,恶心,腹胀以及失眠多梦等。如果一个人面临的压力过大,持续时间太长,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病理性反应,高血压、冠心病就容易这样产生了。当然有的人还会出现糖尿病、甲亢、癌症等内分泌、免疫力系统的疾病。
  在现代社会里,人难免要面对紧张的压力,如何对付它以及调整自己的性格就很重要。科学家的调查也表明:许多企业家都具有A型行为模式,因为他们内心都有紧迫感,自己赶自己往前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承担过多的任务。最近某著名肉食品公司的总裁突然死于心脏病,就是这个原因。把自己的发条上得太紧,从不放松自己,只会工作,不会享受,结果缩短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你现在的状况可能还没有他们那么严重,但是通过以上的说明,你也应该制订自己的放松计划了。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 杨霞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常常为护理老前辈送去祝福和关爱。图为中青年护士看望慰问80岁的老护士长雷孝娟。
  何建国 王学胜 摄影报道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名医风采

  甘当人梯助后人
  葛宝丰:“救治更多的骨伤骨病患者,我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扶持培养更多的年轻技术骨干。”
  葛宝丰教授简介:
  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我国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全军骨科专业组的奠基人之一。
  精通各类骨折骨病的诊治。对骨牵引发明了螺旋牵引架,对战伤骨折可在持续牵引状态下进行搬运,代替了笨重繁琐不能搬运的巴尔干氏悬吊牵引床架。对骨折内固定,一改百余年来国内外沿用的单钢板,创制了梯形加压钢板,解决了股骨干重度粉碎骨折散碎骨折片的复位和固定问题。几十年来葛宝丰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和国家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是兰州军区医学科技带头人,获边远地区优秀工作者称号。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宣传科供稿)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骨科开拓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家组奠基人之一,葛宝丰扎根大西北,默默从事骨科研究50个春秋。
  为了早日将他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使更多的粉碎性骨折患者得到救治,他在自己的论文没有发表之前,举办了几期学习班,传授治疗方法,为兄弟医院和基层乡镇医院培训粉碎性骨折治疗骨干。有人劝葛宝丰:“小心别人把你的成果抢走。”他说:“我搞的研究课题是治病救人,不早日推广,必将使许多骨折重度粉碎性患者失去救治机会。”当他研究的股骨干重度粉碎性内固定课题进京参评获奖时,葛宝丰仍在他的实验室,是他的助手们在京替他作了学术报告。
  葛宝丰在潜心攻克一个又一个骨科骨病难题的同时,大力扶持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他说:“要救治更多的骨伤骨病患者,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热情鼓励年轻人求学上进,在技术上冒尖,并用自己的稿费为科室护士设立了“文明护士奖励基金”。
  一次一位患者做癌根治手术后淋巴管回流阻塞,引起右臂淋巴水肿,需要实施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这是一次难得的手术机会。葛宝丰又让他的助手刘兴炎主刀,自己当助手。他想的是给年轻人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在他的指点和协助下,刘兴炎手术成功了。这次手术后,刘兴炎成了我国为数不多的淋巴管显微外科技术专家,葛宝丰却是默默的铺路人。
  葛宝丰多年来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大批骨科资料搬到研究所,供青年医生参阅。他收集各种资料2000多万字,共发表各类论文300余篇,著书7部。其中《实用骨科学》一书,成为我国青年骨科医生的抢手书;1996年主编的《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获得了国家优秀图书奖。多年来葛宝丰带出了500多名专业骨干和硕士研究生,其中大多数成为有名的骨科专家。他本人被兰州军区评为科技带头人,被总政授予边远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雷波 李志刚)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编读往来

  贴近群众做文章
  编辑同志:
  贵报站在服务百姓,关心群众健康的高度,开辟《健康时空》专版,深受我们卫生战线职工喜爱。这扇“窗口”不但能帮助群众解决在寻医问药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而且对进一步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和明辨医药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基层医疗部门一名宣传工作者,希望贵版继续增大信息量,多刊登短小精悍的文章,为群众提供日常生活中应了解或掌握的知识,特别是针对农村一些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应介绍一些如何预防疾病,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小伤等方面的知识性短文,尽量少用“大块头”文章。总之,健康关系你我他,相信你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人民群众自有一份感激之情珍藏心间。
  重庆梁平县卫生局 季羡权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编读往来

  醒脑良方人欢畅
  编辑同志:
  读罢《健康时空》第10期、11期“围剿虚假医药广告”的文章,心情非常激动。我利用双休日把文章推荐给几位同事、朋友阅读,大家都深感这些文章选得好。
  俗话说:“人吃五谷生百病。”任何人都免不了有三病两痛的时候。生了病就得寻医问药,赶着治疗。而在当今社会,各种媒体发布的医药广告,已成为人们寻医问药、疗疾治病、寻求保健医疗的重要途径。现在许多人对医药医疗知识知之甚少,不识虚假医药广告而上当受骗者甚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组文章揭露虚假医药广告的种类、表现,指导人们去识别其虚假,提醒大家不要被它误导,这无论对患病者还是健康人都是“醒脑良方”。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办 王齐志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排毒有窍门 三“两”也见效
  时下,“排毒”的广告入耳入脑,芸芸众生便把“排毒”当作了时髦。这可乐坏了商家厂家。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排毒的小窍门,你照此办理,可能会收到想不到的功效。
  每周两天素食
  广告所谓的“毒”,即现代医学所指的代谢物在体内增多、积聚影响生理功能,使人感到多种不适。而这些代谢物的增多、积聚,大多因过食肥甘厚味所致。对此,与其贪食后去服“排毒药丸”,不如调节饮食,让“毒”少生。最好的办法是,每周两天素食。这样,使肠胃有了“休息”的机会,人体自然轻松无比。
  清晨两杯净水
  体内代谢物的增多、积聚,缘于这些废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外,使人产生种种不适。所以,每天清晨坚持喝两杯净水,可使血液、组织和器官中的水分增多,代谢物浓度下降。再加上饮水后,很多代谢物会随增多的尿液排出体外,人自然会感到轻松。何况,清晨饮水还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
  偶服两片大黄
  中医认为,体内湿、热、痰、火食积而成“毒”,而“毒”的排出,无非有四个渠道:一是从胃中呕出,这过于痛苦,且伤身;二是从汗中排出,用发汗药亦非长计;三是从小便排出,前已介绍晨饮净水法;四是从大便排出,就需不时吃点泻药。这种泻药,宜选用大黄。在感到解便不快、胃肠壅塞、火气上冲的诸多“毒存体内”的不适现象时,取两片(3克)大黄代茶泡服,轻泻之后,可使“毒”从大便排出。此法尤对贪杯及过食辛辣烧烤者适宜。不过,要做到便通即止,切勿久服过量服。
  (转自《健康时报》第21期 李泽华)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读者之声

  警惕
  五更易发病 宁静藏狰狞
  五更时刻,不少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睡醒起床时,容易发病猝死,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当一个人睡醒时,他的高压就会马上上升,心跳加快,四周血管收缩,这是一种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但高血压、心脏病人,常对此刹那间的变化承受不了,可致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尤其是醒后约20分钟,在血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沉淀在血管上的粥样斑块极易脱落,随着血流冲向身体各个部位。如斑块阻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便会发生剧烈的心绞痛;而阻塞了脑血管,便会引起中风。
  因此,年老体弱者,当半夜或黎明醒来起床时,千万不可一跃而起,要慢慢侧身起床,让身体适应血压、心跳的变化,否则是很危险的。
  河北省邢台市61信箱南医院 李志红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读者之声

  注意
 创可贴不是随便贴 不该贴时不能贴
  创可贴适用于轻度碰伤、挫伤、创伤、切伤等小伤口。使用前将伤口上的泥土、灰尘及其他异物用酒精棉球擦掉,或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撕去创可贴上的塑料薄膜,即露出带消炎药的纱布,将纱布对准伤口,用两端的橡皮膏粘牢即可。
  有些人认为创可贴的用法简单,有了伤口随便一贴便能治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创可贴虽然对小的伤口有治疗作用,但不能随便贴,尤其是在下列情况下不可贴:一是伤口上有泥土、灰尘、异物等不可贴,应清除这些脏东西后才能贴。二是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不可贴,这样的伤口应到医院进行缝合、包扎治疗。三是已感染化脓的伤口不可贴,以免阻碍脓液流出,引起伤口扩散。四是贴创可贴的时间不要过长,贴48小时后应取下来再换新的。若伤口已发白或有分泌物,说明伤口已感染,不适合连续贴用创可贴,应及时找医生治疗。河北科技出版社 董天恩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骨科专家葛宝丰(中)近影。王晓静 摄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今年爱眼日这一天,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手术室主任医师精心地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夏勇 摄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谁能告诉我,究竟补什么
西安临潼 赵国明 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