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时期的“人民战争”
  ——“扫黄打非”11年特别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杨振武 卢新宁 祝华新
  1997年4月,全国“扫黄”办接到广东的一个长途电话,一位举报者声称要举报地下光盘生产线,询问能否得到奖励。“扫黄”办的同志答复说:“如果你举报的情况属实,那就是对国家作出了贡献,奖金兑现。”几天后,举报人来到北京,画出广东某市一座废弃工厂中潜伏生产线的位置图。据此,警方一举查获4条非法光盘生产线。根据举报一条非法生产线30万元的奖励标准,举报人提走总数120万元的奖金。
  “扫黄打非”举报奖励制度,1996年9月由广东率先提出并实施。当年的冬季集中行动,不少地方就借鉴了广东的经验,直至今年由财政部、全国“扫黄”工作小组、公安部、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联合颁发的全国举报奖励办法正式出台。据了解,迄今为止破获的90条地下光盘生产线,大多是群众举报的线索。
  设在新闻出版署大院内的全国“扫黄”办,是全国“扫黄”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联系中央有关部委、协调各地“扫黄”办的工作,只有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然而,面对近年来淫秽、违禁和非法出版物已呈团伙化犯罪的严峻形势,“扫黄打非”始终保持了强大的攻势,这就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地区联防协作,唤起万千民众,打一场新时期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从查禁盗版到整顿印刷企业
  武汉有两条全国闻名的街道,一条是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至今还红红火火;一条是武胜路书刊市场,在90年代中期曾经是全国最大的非法书刊集散地,年销售额达到数亿元。
  在武胜路,1996年登记在册的书刊经营户有249家,周围还活动着几百家无证经营户。不法书商一旦在全国市场上发现书刊销售热点,就购买样书,以惊人的速度盗版。从鲁迅、巴金的文学经典,到影视明星的畅销自传,乃至香港的色情杂志,都有人盗版或走私。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联手运货,将非法出版物分散藏匿于几百个地下书库。
  从90年代初开始,武胜路连年被列为全国“扫黄打非”重点,已成积重难返之势。到1997年初武汉市下令转为经营文体收藏品,仍然没有打破非法书刊“产供销一条龙”的地下网络。1998年初,武汉市痛下决心,武胜路市场被彻底关闭。
  武胜路的教训提示人们,对付非法出版物,只抓少数摊点和游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堵源截流、破网端窝。水龙头关不紧,地板是怎么也拖不干净的。那么,如何拧紧“水龙头”?
  首先是盯牢正规的出版社。为了防止一些出版社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为不法书商开方便之门,1993年10月,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以后又一再重申有关规定,查处买卖书号的行为。1996年的全国大案、违禁图书《绝代天骄———鹤唳长空》就是不法书商以1.5万元的价格向四川某家出版社买下书号,并由出版社为书商开出排印单和发行委托书。结果,该出版社被停业整顿。今年,新闻出版署又对卖书号出版违禁图书《新官场秘经》的改革出版社进行了停业整顿。
  再就是管住印刷厂。目前,我国中低水平的印刷能力明显过剩、生产任务严重不足,许多无证无照、家庭作坊式的印刷厂,乃至某些正规印刷厂,常常接印非法出版物。1999年,“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的重点之一就是清理整顿印刷业,至今,全国已取缔无证无照非法印刷厂3723家,查处违规违法印刷案件1167起,压缩不符合条件的印刷单位3万多家。
  从收缴光盘到深挖地下生产线
  清剿淫秽和盗版的数码激光视盘(VCD),是11年“扫黄打非”斗争中力度最大、难度也最大的一场“拉锯战”。佩戴臂章的管理人员在街头巷尾没收淫秽和盗版光盘,是人们对“扫黄打非”最直观的印象。其实,收缴市面上的黄色和盗版音像制品,乃至1995年一次全部关闭3000家营业性激光视盘故事片放映厅,都只是治标的措施,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1995年苏州宝碟激光电子有限公司制作淫秽光盘的问题被揭发后,国家毅然吊销了宝碟公司等7家从事制黄贩黄或侵权盗版的正规光盘复制企业,并向其它获准重新登记的所有光盘复制厂派驻监督员,推行光盘复制识别码制度。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合法复制企业生产盗版光盘问题,但光盘盗版活动很快转入地下。一些不法之徒从境外走私生产线,以注塑机、模塑机等为名,千方百计闯关、骗关,甚至从境外聘请技师来指导地下生产线的安装运营。
  光盘生产线体积很小,仅需几十平方米的房间,不易被发现,广东番禺的海滂村就是一例。这是一个交通便利又相对隐蔽的村庄,地下生产线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生产人员不得擅自外出。母盘的提供及制成品的外运、销售等都采用单线联系。一条生产线,快则3秒、慢则5秒就生产一张光盘,日生产能力一般在1.5万至3万张。每张盗版盘可赢利几元钱,一开机就好像是在印钞票!巨大的利润诱使不法之徒铤而走险。
  广东“扫黄”办的同志曾经感叹,他们一年中在市场上以“地毯式检查”收缴的光盘数量,还不及一条地下生产线一年的产量。也是在情急之下,逼出了重奖举报这一招。仅1996年冬天到1997年春天,各地就破获49条地下光盘生产线。全国“扫黄”办的同志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兴奋不已:“那时候,差不多每天都传来破获地下生产线的消息!”
  深挖地下生产线,使那些不法商人惶惶不可终日。但犯罪分子并不甘心失败,在祖国大陆周边地区安营扎寨生产,虎视眈眈要把非法光盘倾销过来。于是,海关被推上了“扫黄打非”的前哨,任务是炼就一副火眼金睛,识破和堵住走私光盘。
  从1997年开始,全国海关系统先后组织了4次“扫黄打非”专项斗争,下力量侦破走私盗版光盘的种种新伎俩,如暗格藏带、水下拖带、海上过驳等。首当其冲的广东省,集8个海关、18艘缉私艇、62艘摩托艇之力,浩浩荡荡在珠江口及附近水域巡逻,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法网。仅去年6月到10月,4个月的时间就查缴走私盗版光盘1822万张。
  从文武配合到地区联防
  全国“扫黄”工作小组可能是联系中央部委最多的机构之一,成员包括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4个部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这么多部门参加,“扫黄打非”雷声大、雨点也大。每一次的集中行动,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引发一场令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者闻风丧胆的风暴。
  全国“扫黄”办主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桂晓风感慨万端地说:大家都觉得近几年的“扫黄打非”有力度、有声势,其实,这“力度”来自各部门协同特别是政法部门的积极参与,这“声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新闻媒体的宣传。
  1999年9月19日番禺海滂村查获的那条地下光盘生产线,次日突然被20多人私自拆下封条强行运走。不法之徒如此猖狂,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领导震怒了,立即指示广州市和番禺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全力侦破。警方穷追不舍,地下生产线失而复得,运回广州封存。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主要案犯均被抓获,得到应有的惩罚。有四面八方的理解和支持,谁胆敢向“扫黄打非”工作挑衅,顶风作案,绝不会有好下场。
  新闻媒体的“文戏”,则对卡通新片《宝莲灯》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这部国产大片上市前,上海市版权局和上海反盗版联盟就与有关电影厂和出版社共商反盗版对策。沪上新闻媒体相互配合,严厉查处盗版《宝莲灯》音像制品的各种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使那些暗蒙觊觎之心的奸商望而却步。正版《宝莲灯》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上升,影片票房收入在短时间内超过千万元。
  一些出版社也不甘落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热情空前高涨。商务印书馆指定专人负责打击盗版。著名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和《新华字典》盗版数与正版数几乎持平,虽然目前只追回盗版民事赔偿120多万元,但对这家百年老店来说,已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
  非法出版常常是跨省作案,查处的难度越来越大。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扫黄打非”也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跨省联防渐成气候———
  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和广西签署协议,建立“东南海防工程”,每年轮流牵头召开一次联防工作会议,决定区域性的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行动。对于跨省案件,收到协查通知书的省份必须在2天内派专人查办;并在7日内向委托省份反馈查办情况;各省设立联络员,负责接待异地办案人员。
  河北省推出“护城河工程”,把整顿当地文化市场提升到协助维护首都稳定祥和的政治高度,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就此与各地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每年“扫黄打非”专项经费都在百万元以上。1994年8月,河北300余名公安干警,以突然袭击、全面包抄的方式,将冀中白沟镇60多家不法经营摊点全部查封,在对违法犯罪分子公捕大会上焚毁了22万盘淫秽色情和其他非法音像制品。白沟的这把大火,成为全国“扫黄打非”的经典性场面。
  1999年1月,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关关长各带一班人马,在深圳举行了粤港反盗版合作首次会晤。两地唇齿相依,联手遏制跨境盗版活动已是势在必行。他们商定,先进行经验、情报交流及人员培训合作,再逐步建立更有效的行政互助。据了解,粤澳及粤港澳三方反盗版会晤也在筹划之中。
  还有,以出版物集散地徐州为中心的五省二市联防,早在1991年就已启动,每年召开一次协作会议,今年召开的是第二轮联防的第二次会议……
  在神州大地,“扫黄打非”行动接连不断,要与非法出版的犯罪势力长期地、不屈不挠地较量下去。
  文化卫士的侠骨柔肠
  这是一场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行各业的“人民战争”,中国百姓为“扫黄打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尤其不能忘怀的,是各地“扫黄打非”专业队伍中的文化卫士。在他们当中,有的人曾经装扮成书商暗访黄色和盗版出版物的“重灾区”,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一周内收到数十封匿名恐吓信,有的被不法之徒打断肋骨、鼻梁骨,还有的积劳成疾昏厥在工作现场。他们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大无畏的精神,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环境,效精卫填海、杜鹃啼血。
  1999年春节,在全国“扫黄”办给各省“扫黄”办的慰问信中,有这样两段话让大家至今仍然感念不忘:
  “‘扫黄’工作固然使我们经受了可能是许多人没有经历过的艰辛和磨难,也使我们得到了许多人不曾得到的锻炼。沉重的担子、挑战性的工作,近乎苛刻的要求,强迫我们动员全身心的力量,开发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聪明才智,加速成长。
  “我们固然付出了许多同志或许不曾付出过的代价,但我们也见识了别人不曾见识过的可能是令人永生难忘的场景,亲历了波澜壮阔的里程,体验到和平时期一般人不易体验到的战斗豪情和战友深情,获得过不是所有同志都能获得的成就感和殊荣。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幸福,一种幸运。”
  这封信出自全国“扫黄”办主任桂晓风的手笔。他说自己是有感而发。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群侠骨柔肠的文化卫士,当代中国人精神的天空才更加晴朗。
  解放初,人民政府彻底取缔妓院和反动会道门,为年轻的新中国净化了社会风气。今天,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历史时刻,“扫黄打非”也必将改善全社会的文化氛围,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广州销毁盗版光盘的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 摄(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院县共建首都生态屏障
  中国林科院与大兴县开展防沙治沙合作
  本报北京6月14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今春劈头盖脸的沙尘暴让北京人深感“生态危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防沙治沙的意识空前提高。6月13日下午,中国林科院与北京市大兴县人民政府签订生态环境建设与防沙治沙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发挥中国林科院的科技成果与人才优势,结合当地政府的资源政策优势,共同建设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大兴县位于永定河下游,有55公里的裸沙河床穿越县境,是北京市五大风沙危害区和主要沙尘源之一,也是沙尘侵入北京城区的主要通道。全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沙荒地面积达78万亩。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说,加强院县合作、共建首都绿色屏障,既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科研院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内在要求。在防沙治沙等领域具有科技、人才、信息和资源等优势的中国林科院,有责任、有决心、有信心组织好科技队伍,积极做好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的科技支撑工作,为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兴县副县长金树东认为,生态环境建设与防沙治沙合作协议的签定,将院县合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根据协议,大兴县将为中国林科院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科研、开发条件、示范基地及相关优惠政策;中国林科院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防沙治沙为重点,派出专家组,做好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课题研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两头热起来好
  南山
  编完此稿,我们不禁想起6月12日本版发表的头条消息:《生态建设空前火热,科研院所门庭冷落》。前者是一头热,一头冷,今天中国林科院和大兴县政府合作开展科技治沙,可以说两头都热起来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要让两头都热起来,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请神仙”,主动到科研单位去找技术、找成果、请专家;另一方面,科研单位也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出门,到生产第一线去,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作用。只要这两方面走到一起来了,两头自然就会热起来。
  我国与生态建设有关的科研单位很多,科研实力也相当雄厚,在长期科研实践中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组装配套了一批实用技术,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希望更多的科研教学机构像林科院那样,将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防沙治沙工程中。同时希望各地能像大兴县那样,主动与科研教学单位“攀亲”,引进和推广适用技术,将生态工程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确保防沙治沙取得预期效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启动重大项目 调整体制结构 建设创新队伍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本报北京6月14日讯 从今天在京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传来消息: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两年来,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凝练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变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中科院从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凝练科技创新目标,确定了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能源、新材料、信息与自动化等九大领域,在优选战略方向方面初步选定了转基因育种技术、动物克隆及转基因技术等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在院级层次上的知识创新工程近期重大项目共计19项,支持经费总额约1.7亿元。
  在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变方面,中科院以建设国家知识创新基地为目标,进行了大范围的体制结构调整,形成了40个研究单位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推进转制,建立知识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机制,目前已确定将成都计算所等13个单位作为整体转制的试点单位。
  在队伍建设方面,中科院建立了新型用人制度和新型分配制度,凝聚和吸引优秀人才,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建设创新队伍。目前,中科院创新基地的流动队伍已达7300人,其中博士后600人,研究生5200人,访问学者和客座人员1500人。(胡琴)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耕耘在教改试验田
  ——访北京中加学校校长王本中
  萧立
  近几年,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笔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模范校长、北京中加学校校长王本中。
  王校长60年代毕业于北师大数学系,曾担任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他先后进行了教材教法、课程结构、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影响。
  “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才是符合时代特点的。”王校长认为,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在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今天,这种教育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必须进行改革,其核心就是课程结构的改革。
  北京中加学校成立于1997年,是北京市第一所实施普通高中及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学校。学校聘请中国和加拿大两国优秀教师任教,致力于构建兼有中西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王本中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而发达国家更重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造思维的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既可充分发挥我国课程体系的优势,又可借鉴发达国家面向现代化教育的特色。
  中加学校从成立时起就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借鉴了加拿大课程中应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英语、语文、数学、计算机等主要课程尤其明显。中加学校的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毕业时英语可达到大学四级水平,听说能力还要更强一些。当计算机课在多数学校仍为选修课时,中加学校从1997年起就将它列为必修课,一学年100节的课时也远远超过普通中学。中加的毕业生每个人都会上网、作个人主页。
  中加学校特别强调“多样性”教育,即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想报考国内大学的学生,学校可为其加强相关学科选修课的教学;对于想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就业的学生,学校设有高级职业班,并向中外合资企业推荐毕业生;对于想出国深造的学生,学校则加强英语、工商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在今年的高三毕业生中,已有近50人被加拿大的大学录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科普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王黎)近百名科普作家与文学艺术家今天聚集在中国科技会堂,就如何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进行交流,并畅谈了从事科普创作活动的经验和体会。
  此次由中国科协和中国作协共同举办的“全国科普创作研讨会”,是继1999年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之后,由科技界和文艺界联合召开的以“面向21世纪的科普创作及科学文艺”为主题的一次盛会。
  近年来,我国科普创作和科学文艺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数量增长较快,传播手段多样,而且质量有明显提高,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目前,科普作品已列入“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评审范围;北京市和部分省市还设立了科普创作基金和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等。
  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张玉台在研讨会上讲话,他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科普创作和宣传中的作用;要加强科普创作理论研究和市场开发,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翟泰丰强调,科学文艺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文艺性应是它的吸引力所在。我国的科学文艺包括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散文、科学诗、科学小品和科学故事、科学家传记等多种形式,它启发人的创新思维,备受社会关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科普作家必须突破传统创作模式,增强精品意识,实现在观念、内容、形式、创作手法及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科普作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九届文华奖在京揭晓
  本报北京6月14日讯 记者刘玉琴报道:第九届文华奖今天在京揭晓。江苏省京剧院的京剧《骆驼祥子》等11个剧目荣获“文华大奖”。
  由文化部主办、每两年一届的文华奖是我国舞台艺术最高奖。荣获本届“文华大奖”的剧目还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眉户剧《迟开的玫瑰》、重庆市川剧院的川剧《金子》、湖南省湘剧院的湘剧《马陵道》等戏曲剧目;话剧剧目4个: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的《厄尔尼诺报告》、中央实验话剧院的《生死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父亲》、总政话剧团的《洗礼》;歌剧1个: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原野》;舞剧1个:无锡市歌舞团的《阿炳》;儿童剧1个:海南省人偶剧团的人偶剧《鹿回头》。
  荣获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的剧目53个,其中戏曲剧目有北京京剧院的《风雨同仁堂》、昆明市滇剧团的《瘦马御史》等21个;话剧剧目有河北省承德话剧团的《圣旅》等11个;歌剧、舞剧及歌舞有福建省泉州歌舞团的歌剧《素馨花》等15个;儿童剧有江苏省常州市滑稽剧团的滑稽剧《我要做个好孩子》等6个。
  获“文华新节目奖”的作品有21个,其中包括曲艺、小品等品种。此外,还评出了剧作、导演、编导、音乐、创作、舞台美术、表演等各项单项奖共141个。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网上商机及风险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六月十四日讯 清华大学联同香港大学今日在京举办题为《中国加入WTO后的网上商机及风险》研讨会,会议围绕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高新科技公司的融资选择以及电子银行服务等最新发展进行了研讨。(徐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医药卫生产业战略发展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6月14日讯 为期两天的21世纪中国医药卫生产业战略发展研讨会昨天在京举行。与会代表认为,在新经济形势下,科技已成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产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素。
  加入WTO以后,我国医药卫生产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如何利用WTO规则维护和发展中国的医药卫生产业,特别是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缩小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变革。这次研讨会由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和外经贸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中卫网承办,《健康时报》协办。(赵安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卫—1号”卫星业绩卓著
  本报讯 “中卫—1号”通信卫星正式投入运营两年来,在全力保证邮电公网等重要通信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外用户市场,并圆满完成应急通信演练、1998年亚运会报道、1999年“人大”、“政协”会议新闻报道、福建莆田重大通信事故应急等临时业务。目前卫星转发器的出租率已达56%,在国内转发器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服务对象覆盖中国全境,服务业务涉及到话音、数据、图像、IP、广播电视、寻呼覆盖等广泛领域。他们的服务得到了中国电信战备办公室、国家电力公司通信中心、广东省电视台等用户的普遍赞扬。
  两年来,中卫公司独立完成了各项操作,卫星测控队伍和经营队伍进一步成熟,能独立对“中卫—1号”卫星进行日常测控和业务管理,卫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至今,卫星已安全度过4次星蚀、4次日凌及2次流星雨等重大太空环境变化,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徐常)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关村创业计划大赛举行
  本报北京六月十四日讯 “中关村创业二○○○”商业计划竞赛活动今天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麦肯锡(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共同举办。大赛将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评审机制,并对参赛者的创意保密,最后将于十月中旬活动结束时评出十个最佳方案。(周明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随身162证券精灵”研制成功
  本报讯 一种基于无线移动数据网、被命名为“随身162证券精灵”的移动交易系统日前开发成功,并在北京华清实泰有限公司与北京市科委、北京电报局等单位联合召开的“162证券交易专用网”研讨会上进行了首次演示。(齐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