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逝世 江泽民致电表示沉痛哀悼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11日致电巴沙尔·阿萨德博士,对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唁电全文如下:
  大马士革
  巴沙尔·阿萨德博士:
  惊悉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统哈菲兹·阿萨德阁下不幸逝世,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叙利亚政府和人民及阿萨德总统的亲属表示沉痛的哀悼和诚挚的问候。
  阿萨德总统是叙利亚卓越的领导人,为叙利亚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他的领导下,叙利亚政府和人民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和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阿萨德总统生前十分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他的逝世,不仅是叙利亚人民的重大损失,也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朋友。我相信,叙利亚政府和人民一定能继承阿萨德总统遗志,在各项事业中不断取得新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6月11日于北京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本报评论员
  中央最近强调,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对如何建立这一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于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正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关系到他们日子过得是否安心,能否做到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贯彻这一思想,就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自1998年中央提出“两个确保”的要求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大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两个确保”为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足之处。“两个确保”还存在死角,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今后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大都触及到改革的深层次矛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按照中央的部署,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适应,基本制度规范化,资金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技术手段现代化。而要真正建立起这样规范的一套体系,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企业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在这个产业结构处于大调整的时期,能不能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国企脱困这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否顺利进行。同时,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将更多的钱用于当期消费。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关键是要有一个稳定、可靠的资金筹措机制。目前一些地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紧张。为解决资金问题,过去的几年中,中央要求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同承担,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基金征缴的办法,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在继续贯彻这些政策的同时,我们也要拓宽思路,积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变被动地担心资金不足为主动想办法争取资金,强化资金筹措,比如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发行社会保障长期债券以及其它可行的办法等。随着新的筹资渠道的拓展实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将会稳步提高。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治国安邦的大计,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制度建设。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清醒地认识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所在,只能做好,不能有半点马虎。各级政府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精心安排,周密筹划,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将其当作第一位的工作,全力巩固“两个确保”,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尽快构筑起让人民安心、放心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连: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养老保险实行市县两级政府共同负责
  ●建立起快出中心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失业保障成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加油站
  本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大连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到1999年底,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96万人,覆盖率97%;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91万人,覆盖率98%;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一个以养老、失业保险为主体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在养老保险改革方面,大连市首先明确养老保险在市级统筹的前提下,实行市县两级政府共同负责制。从1998年起,市拨付的调剂金以上年为基数,除重大政策调整外不再增加,要求市区县政府通过扩大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欠收自补,多收多留。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极大调动了县区政府的积极性,各市区县不仅都实现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而且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几年来,大连市共出台了17项有关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养老保险工作进行规范,要求全面覆盖参保范围,征缴指标必须到位。市政府组织劳动、工商等部门,以审核《工资手册》、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年检等手段,把未参保的企业都纳入参保范围。对参保企业,凡能发放职工工资的企业,在发工资前必须先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一律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得购买住房、车辆,年内不得兑现经营者年薪。大连市运用宣传、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征缴,仅1999年就收回欠缴的养老保险费4500多万元。到去年底,大连市国有、集体企业参保率已达100%,外资企业达95%,个体私营企业达85%。
  对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连市建立了快出中心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变单纯发生活费为提供岗位和发生活费结合起来,变下岗职工呆在中心吃救济为尽快离开中心上岗或自谋职业。大连市规定,对身体有病、年龄较大的职工,企业不安排进中心,而由企业和政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予以妥善安置。
  大连市认为,职工在与原企业脱离关系进入社会失业后,失业保障应是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加油站。从这一基点出发,大连市本着稳进快出的原则,推行一套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大连市规定,对欠缴失业保险费的企业、破产企业及失业人员相关手续不齐全的不能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对纳入失业保障的失业人员,实施“即时就业”政策,即:失业人员必须接受免费定向就业培训,不接受定向就业培训的不发给企业保险金。从去年至今,有3.3万名失业人员接受定向就业培训,有2.3万人上岗就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观看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演出结束后,江泽民走上舞台与主要演职员亲切握手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本报北京6月11日讯 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王彦田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晚上在中国剧院与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辽宁芭蕾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辽宁芭蕾舞团是继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之后,于1980年组建的我国第三个芭蕾舞团。20年来,剧团以不懈的艺术追求,创作了《嘎达梅林》、《孔雀胆》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芭蕾舞剧。大型芭蕾舞剧《二泉映月》是剧团近年的又一力作,先后荣获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金奖、辽宁省艺术节金奖。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以同名二胡曲作为整部舞剧剧情与人物命运发展的依托,表现了解放前一对恋人的悲剧故事:青年艺人泉哥与老琴师的女儿月儿真心相爱,然而恶霸古四爷却抢走了月儿。月儿逃出古府与泉哥相会。气急败坏的古四爷把月儿沉下深湖,泉哥痛恨黑暗的旧社会,自残双目,将美丽的月儿永存在心中。优美的旋律,精彩的演出,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演出结束后,江泽民走上舞台与主要演职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于永波、王刚、滕文生、孙家正等一同观看了演出。
  上图:6月11日,江泽民在北京中国剧院观看大型芭蕾舞剧《二泉映月》。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 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始对欧亚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李鹏委员长抵贝尔格莱德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11日电 记者蒋安全、谢戎彬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下午抵达这里,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当地时间下午2时许,李鹏委员长的专机徐徐降落在贝尔格莱德苏尔钦国际机场。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及陪同人员走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南联盟议会公民院主席米尼奇、共和国院主席博若维奇及夫人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军乐队奏中南两国国歌。我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和两名南斯拉夫女青年先后向李鹏委员长夫妇献花。接着,李鹏委员长在米尼奇和博若维奇的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
  南联盟议会共和国院副主席加耶维奇,南联盟政府副总理沙伊诺维奇、尼科利奇,南联盟外长约万诺维奇,塞尔维亚议会主席托米奇,南军总参谋长帕夫科维奇等到机场迎接李鹏委员长和夫人。
  我驻南大使潘占林和夫人申雪茹,以及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华人代表等也到机场欢迎李鹏委员长。
  李鹏委员长在机场向新闻界发表讲话。他说:“中南两国虽然远隔万里,但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友谊。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巴尔干地区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愿同南政府和人民一道,把两国关系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李鹏说:“我这次是抱着增加了解、加强信任、促进友谊、深化合作的愿望来南进行访问的。我期待着同南联盟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广泛接触各界朋友,探讨扩大两国间合作的途径。我相信,访问将进一步加深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推动中南两国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占,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世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克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来柱、聂大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李鹏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吴文昌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今天晚上,李鹏委员长还将出席南斯拉夫联盟公民院主席米尼奇、共和国院主席博若维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应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阿塞拜疆和乌克兰6国议会和政府的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开始对上述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访问期间,李鹏将同6国政府和议会领导人进行会谈和会见,并同议会等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本着增进了解、加强信任、促进友谊、深化合作的精神,推动中国与这6个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
  陪同李鹏委员长出访的有他的夫人朱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占,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世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克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来柱、聂大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李鹏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吴文昌等。
  前往人民大会堂为李鹏委员长送行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国务委员罗干,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白克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姜云宝、师金城,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以及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阿塞拜疆和乌克兰的驻华使节。
  6月11日,田纪云、罗干等在人民大会堂为李鹏送行。新华社记者樊如钧 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上网”也要公私分明
  江厚栋
  时下“上网”很热,值得注意的是公费上网现象也随之产生。有的公务人员利用公费网办私事,开销很大。报载,我国“网民”甚多,而真正私人掏腰包上网者却未及1/3,有些单位竟把上网作为一种待遇,公网私用,让全家老少都饱“网福”。
  “上网”对办公大有帮助,但单位应加强管理,哪些应公款支付,哪些应私人掏钱,亟须划清界限。这也是一种廉政建设。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博茨瓦纳总统莫哈埃
  今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博茨瓦纳共和国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将于六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莫哈埃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生于博茨瓦纳中部区塞罗韦镇。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一年历任财政和发展计划部计划官、经济事务司司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执行董事和执行董事、博茨瓦纳银行行长等职。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八年三月先后任总统办公室常务秘书、财政和发展计划部长、副总统兼财政和发展计划部长等职。一九九四年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出任博茨瓦纳共和国总统、民主党主席,一九九九年十月大选获胜蝉联总统。
  这是莫哈埃就任总统后首次访问中国。
  (新华社电)
  莫哈埃总统(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致信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希望
  为探索有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作新贡献
  新华社深圳6月11日电 (记者李南玲)为期3天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昨天开始在深圳举行。150余个城市的400余位领导与有关专家汇聚一堂,共商城市建设与发展大计,探索城市化、现代化及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给大会发来贺信。
  李瑞环在贺信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口素质等任务更加繁重。他希望与会代表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律,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作出新的贡献。
  李铁映、万里、王光英、霍英东、马万祺也分别给大会发来贺信。会议将于12日结束。


第1版(要闻)
专栏:

  科技创新的尖兵
  ——记总参某通信研究所研究员于全
  新华社记者 马晓春 新华社通讯员 李国利 本报记者 郭嘉
  编者按:年轻的归国博士于全,把报效祖国的一腔热情倾注在科技强军的事业中,攻克三军协同通信世界性难题和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急需解决的5项通信技术难关,填补了4项国内空白,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我军通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于全同志矢志报国,不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留法博士,面对国外的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毅然选择回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一名军队科技工作者,面对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他迎难而上,毅然选择超越,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尖兵。
  他就是总参谋部某通信研究所研究员于全。
  这位35岁的留学归国博士从戎8年来,攻克了5项通信技术难关,填补了4项国内空白,解决了协同通信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我军通信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他荣立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科技干部,受到总参谋部的表彰。今年4月,他被评为首届“全军学习成才标兵”。
  金钱打不动爱国心
  1988年,公派留学的于全跨进了法国著名高等学府里摩日大学,被安排在校内的光纤维波通信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具有世界上一流的实验手段,科研经费非常充足。
  优越的环境,对于全来说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这是一个融光纤、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科技园,他就是从这里接二连三地登上国际学术讲台,不断有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他研究的新成果也一项接一项问世:
  可调式光纤耦合器获得法国专利———这在外国留学生中是罕见的;
  多功能传感器研制成功———解决了光纤通信中的一些难题;
  光纤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诞生———法国人称他是通信和计算机皆通的双料天才;
  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解决了法国地铁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先行网络建设中的技术难题,被定为里摩日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的范本。
  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盛情的挽留与邀请也接踵而来。
  导师极力劝说于全留下当他的助手;美国加州大学发来邀请函,欢迎于全到那里工作;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给于全提供一份相当于20万元人民币的年度博士后奖学金,希望他到加拿大深造。
  鲜花没有遮住他的眼睛,金钱也没有打动他的心,于全如期回到了祖国。他说:“国家送我出国深造,为的是让我学成之后回国效力。作为一个青年学子,我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祖国和人民养育了我,所以我要回到祖国去,用学到的本领报答祖国母亲!”
  回到祖国的于全,毅然选择了军营。1992年9月,他成为我军一名通信科研人员。谈起自己的选择,于全自豪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觉得国防是国家存亡之道,为这个崇高事业贡献青春和智慧,我永远也不会后悔。”
  难关挡不住报国志
  于全到部队后,发现当时我军通信科研水平特别是科研的起点不高,通信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落后。
  于全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向军事通信科研的制高点发起了冲击。
  “野战通信网信令级仿真系统”是于全进行的第一场攻坚战。这种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模拟我军野战通信网的实际运行状况,为野战通信网的建设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国家曾投入大量经费进行重点攻关,但有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好。
  为了突破前人没有攻克的难关,于全横下一条心,一定要研制出高水平的计算机仿真系统,使我军野战通信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实验室内静悄悄,电脑屏幕上,数字与程序仿若跳跃的音符,仿真攻关进入了倒计时……
  于全的案头堆满了通信、仿真、计算机、运筹学和战术学等方面的书籍;没有了星期天、节假日,他一天到晚都“泡”在实验室。实在困了,两条军被往地板上一铺就睡一会儿;饿了,两包方便面用开水一冲就是一顿饭。
  几个月下来,他与课题组成员编写了100万多条的程序,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1994年12月,“野战通信网信令级仿真系统”研制成功。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10多个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这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无线通信、保密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场战斗的“硝烟”尚未散尽,另一场战斗已经打响。于全又投入到更具挑战性的攻关项目———智能无线电通信平台,即“军用软件无线电网关”的研制。
  这种“网关”就是运用计算机进行控制,沟通不同体制的电台,实现三军无线电通信的协同。这是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急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世界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难题。
  难关挡不住于全的报国之志。他提出的论证报告很快得到上级的支持,所里给他筹措了启动资金,让他带领包括2名博士、5名硕士在内的课题组开始攻关。当时,国内已有多家科研单位投入巨资联合开发这个项目。国外一些军事强国也在竞相研制,其中某西方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组织了数百名高层次人才进行攻关。
  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与竞争“对手”在经费、人才上的极大反差,于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与“对手”比聪明才智、比吃苦劲头、比创新精神、比时间效率。
  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野战电台运行数据作依据,于全和课题组成员冒着严寒酷暑,深入许多基层部队,收集各类数据达50万个。他们广泛吸收数字技术、软件工程等先进技术,并进行了无数次创新试验。
  1998年11月,于全和他的战友们以最少的经费和最快的速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军用软件无线电网关”电台,成功地实现了我军不同频段、不同体制电台的互连互通,较好地解决了三军协同通信这一世界难题,使我军在野战通信技术研究上第一次走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前面,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流通信技术。
  于全在这项成果中所采用的最新技术,被国际上称为无线通信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其重大的军事价值和广阔的民用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作为我军的一名通信科研人员,于全在不断创新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问世。他完成的5项科研成果,有4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于全和他的战友们所取得的系列野战通信成果,构筑了面向新世纪的信息长城,为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奠定了基础。
  知识牵引出成功路
  于全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而这一切源于知识的牵引。
  面对知识爆炸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于全把自己融入世界知识潮流,不断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和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他说:“追求新知识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止。”为此,他订阅了几十种国内外学术刊物,时刻把握通信领域的理论方向;他每天上网半小时,密切关注世界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他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与外国专家探讨学术问题并进行交流。
  于全敢想能干,也善于总结。他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他的论文《军用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发表后,使久攻不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在《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论文中提出的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实现电台高速度运行和多功能控制的观点,在我国第五届军事通信学术会议上交流后,为我国无线电领域的研究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他的论文《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发表后,在国际通信界引起强烈反响。
  经过几年的努力,于全成为我军最年轻的军事通信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他被解放军理工大学、武汉通信指挥学院等全国十几所高等院校聘请为客座教授;他是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他先后负责了12个课题研究,一批科研人员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成长为我国通信领域的中坚力量。
  图为于全正在监测新装备的运行状况。成刚 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